2

纪录片《第四公民》:1984,V,隐私即自由

 10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luolei.org/citizenfour-review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纪录片《第四公民》:1984,V,隐私即自由

发布时间: 2015-10-29



full-img

昨天搜奥斯卡电影,发现了2015年度最佳纪录片《第四公民》,今天找到种子,下了1080p的全高清片源,找了中英字幕,一个人在家静静地看完。

斯诺登的故事对于关注IT和互联网行业的人,或者稍微有关注国际政治的人来说,都不陌生,这个长得还挺帅的男人,是美国棱镜门的直接爆料人,从2013年夏天事件爆出以来,不仅在美国国内引起悍然大波,对于美国与其盟友、合作伙伴、竞争对手都连带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问题,说到与我们的关系,去年政府对于外资IT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性限制,政府禁止使用国外软件和电信设备,今年中国领导人访美重点讨论的Cyber War网络战争问题,都可以说与斯诺登此事有着紧密的联系。

具体棱镜门的背景就不再多说,对于生活在天朝上国的我们来说,可能「习以为常和再正常不过」这种不正常的想法才是所谓的「正常」反应。

纪录片十分出色,完整记录了斯洛登与调查记者Glenn Greenwald及《卫报》记者Ewen MacAskill接触、见面、现身、避难的完整过程。很大的篇幅是两位记者与斯洛登在香港会面的头七天在酒店里的对话,穿插了大量不同国家政府的回应和调查的新闻资料。

full-img

一开始的颇有黑客色彩的命令行里的双向通信加密,还让人觉得有点造作,而Glenn Greenwald在斯洛登拿着红布罩挡着输密码的时候,还显得一脸「多此一举」的表情。

full-img

可是到纪录片最后,美国政府以反间谍罪通缉斯洛登,英国、德国等几国政府均采取一系列相关行动的时候,最后当Glenn Greenwald再次见到已经在俄罗斯政治避难的斯洛登,交流关于美国监听德国功大量人员的资料的时候,他自己却选择了用笔写下关键字,以防止有人通过任何的设备、网络等窃听。

full-img

生活在一个威权国家,每个人都很难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到侵犯。相比政治上的民主,我倒更关注「自由」,这是一个很少有人关注民主,甚至很少有人关注自由的地方。

上次看BBC的纪录片《中国的秘密》,第一集中那个女主持人采访了王思聪,王思聪谈到中国游戏文化盛行背后的社会背景时曾经说:

脱离体制就相当于自杀,人们必须遵从主流意识,人们很少抗议,抗议也没啥用。在中国,底线在哪真是一个问题。

有些时候,对于自由,就是这么一个底线问题,我们因为不知道所谓法律和法规的底线在哪里,所以我们不知道自由的上限在哪里。若你主动去关心这些问题,很大可能意味着你会被国家机器通过种种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所打压,成本实在是太大,稍带激进思想的人往往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

大一的时候,学校曾经发生过一起事件,一位牛姓的讲师,在某事件20多年的纪念日前夕的课堂上,公开讲述这个事件,历时三个小时,全场爆满,随后辞职。这位老师主讲文学创作与鉴赏、当代中国概论、中国哲学史、艺术概论等课程,讲授的课程题目虽枯燥,但却以渊博的知识和幽默的表述,吸引学生,成为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

事后发生在这位老师事情就不清楚了,据悉被校方和政府约谈调查。

我的一位好朋友,不知道该说他笨还是2,把这个老师的课件发布在我们学校的论坛之上,第二天晚上凌晨一点多,被警察叔叔从宿舍带走,电脑也被带走。

事后人倒没事第二天也回来了,电脑在某办公室扣了几天,他说「电脑里的黄片都被翻了几遍」。再细聊,大概得知了事件的大概经过,当地的警方重点关注了我们论坛,先通过IP地址查询到ADSL账号,再通过ADSL账号查到实名的身份证,再后来就发生了上一段的事情。

网路上,隐藏一个人的身份有许多方法,寻找到一个人也有种种途径,有种魔和道的争斗之式。你用VPN,可以hack进VPN server嗅探流量,你用https,可以中间人劫持,哪怕是openssl加密,也都可以通过滴血漏洞神不知鬼不觉抓取到一些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攻防,细聊起来都可以让人从本科读到博士,方校长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了。

我是一个喜欢写作,喜欢表达的人,表达的可以是一张照片,可以是一段文字,可以是一段视频,这些作品背后反映的就是我的思考和思想。但是,鉴于我们现在的条件,虽说我的博客是在国外(其实国内也有备案),但是我写作和创作的时候,依旧会有一堵无形的墙在自己心里。

我不应该这么写,我不应该写这个词,我不应该提这个人,否则,我的网站可能会被屏蔽,我的资料可能会被记录到某个系统,某一天我家门口会来一个不知道来源的快递,我的单位会收到一封通知…………

《第四公民》这部纪录片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隐私即自由。

每一个人都有思想的自由,在思想中,我可以天马行空,暴力犯罪,我可以图谋不轨,我可以思想肮脏到你难以想象,但是,只要我未把思想中的任意行为付之行动,我未对任何其他个人造成伤害,那么我的思想都是无罪的。

我可以偷偷地龌蹉、无耻、流氓、暴力,我悄悄地把自己的思想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我偷偷地把对某些机构的不满告诉给自己的一个亲密朋友,这都是我的隐私。

而网络的发展,诸如NSA这种机构的大范围无差别监听,却让隐私不再,每个人的元数据都可以被记录,你的电话通信记录,你的刷卡记录,你的GPS位置,你的地铁卡的进出口时间,你的短信,你的搜索记录,你的微信,你的京东亚马逊……通过一个个元数据,再通过交叉分析每个人的元数据,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要有人想要,他可以知道你在什么时间,跟什么人交往了,你的行为可以表达你的个性,可以推测你的行为,于是,隐私不再,自由不再。

当然,哪怕是私密,哪怕我知道各种加密的措施,我也没有记录下什么暴力、龌龊、无耻流氓的思想在网络上面,我是一个守法的人,不做违法的事。

我挺佩服斯诺登的,对于他的爆料行为,可以说是理想主义的符号,也可以说是一个个人荣誉的追求者,对于里面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记者的公开报道,可以说是为了新闻的政治,或者就如同美剧《国土安全》里那个美国驻柏林高级负责人,在爆出美国和德国的监听项目之后,对那个记者的评论「这个记者为了普利策奖,不顾平民的死活」。

权利,权力;集体,个人;自由,秩序……一组组关键字,从希腊那宏大的城邦一直到费城的立宪大堂,从巴士底狱到人民大会堂前的那块广场,人类中的精英、平民、暴君、独裁者,围绕着这一组组关键字,上演了一出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合作和理解,散发着人性之阴暗,也闪烁着理性之光辉的的进步进化史。

我们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不管是从某个国家或者全人类的范围来看,这是我们最民主、最自由的时代。人类的进步,充满了搭便车的人,充满理想主义的那批人,从苏格拉底到马丁路德金,从甘地到林昭,乃至阿拉伯之春的那个叙利亚的小贩,他们在血泊中,换来了人类意识的觉醒,换来了依旧充满了种种漏洞、不足的民主和自由。

斯洛登在开头说到「现在的媒体更关注名人八卦,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告诉民众,你们的权利正在被侵犯,你们被欺骗……」,万事娱乐,今年谁谁结婚,明天谁谁离婚,在大部分人不再愁温饱的时候,一点点的消遣娱乐就能让我们觉得生活真好,世界真美丽,于是乎,我们可能不再那么关注那深邃难懂的民主和自由。

没有人能要求什么人成为V字仇杀队中的V,没有人要求谁成为哪个国家的斯洛登,但是,请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批人,一些人,一小撮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同胞、为了自己的种族、为了我们的文明,做出了他们宝贵的牺牲和贡献。

感谢你们:

那个卖瓜子的胖老头、那个姓刘的老师、那个姓谭的市民、那个姓蒲的律师、那个牛老师、那几个去了男厕所的女大学生……

后记

full-img

写完这篇文章,世界上如此多的巧合,打开微信,在大学的群里看到朋友昨天发了一篇文章,讲的就是我的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这位牛姓老师,点进去已经看不到此文,从缩略简介上来看,你懂的,祝他平安。

新闻更新

2015.10.30: 欧盟议会通过无约束力决议保护 Edward Snowden

欧盟议会以285票赞成281票反对,通过一项没有约束力的决议,呼吁成员国放弃任何针对Edward Snowden的犯罪指控,给予他保护,阻止他被引渡。欧盟承认Snowden是一名告密者,一名国际人权的捍卫者。Snowden在Twitter上称欧盟的投票表决有可能改变现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表示,美国的立场没有发生改变,Snowden泄露机密信息,面临重罪指控,他应该尽可能快的返回美国,按照法律程序接受审判。Snowden目前正在俄罗斯避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