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魔幻、科幻与情怀

 10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luolei.org/imagination-stor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魔幻、科幻与情怀

发布时间: 2013-06-03



246559

今天周一,没敲码,读了本书,看了部美剧,今天来跟大家谈谈文艺的,恰好美剧《冰与火之歌》更新到第三季的第九集,这集的剧情发展,实在是让我接受不了,打破了我活了20多年、看了几百部电影(这个肯定有)、十几部各种电视剧(这个很谦虚)、一百多本书(这个差不多)的「看剧情猜结局」的习惯性判断思维。

在这里就不剧透了。首先还是推荐一下HBO出品的这部美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这部美剧根据美国奇幻小说家George R.R. Martin的系列小说《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改编而成,剧集制作精致,细节很考究,属于那种电影级作品。小说属于西方文学界中的史诗级作品,地位应该可以类比《西游记》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更形象点拿中国文学作品来做比拟的话,这部美剧应该算是「70%的三国演义+30%的西游记」,如同其第一部小说的名字「Game of Thrones」,HBO目前拍出来的前三季,政治权力的斗争还是主线。

整个故事的背景发生的地点是在虚构的一个大陆,时间背景大概就是欧洲中世纪,故事围绕宫廷斗争、王国争霸、远古的传说和怪物、魔法冒险等等,打造了一个史诗般的世界,其中包含众多故事分支、众多人物,打破了传统的「正邪斗争」「正义战胜邪恶」的模板,勾画的人物性格鲜明的同时又充满人性的矛盾,看这部剧的时候,你就很难用传统的思维来判断「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故事发展也往往超越读者意料(今天上微博一搜关键字冰与火,各种吐槽表示接受不了这剧情:其实我依旧很难接受)。

总之是一部优秀的美剧,也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人人影视更新速度快,字幕翻译质量高,片源也清晰。原本在kindle下了《冰与火之歌》全集,看了个开头,美剧基本还是按照原著来,现在还是决定暂时不看小说了,用朋友的话来说「相信HBO能做好」,决定继续追这部美剧吧。 这篇博文的题目是《魔幻、科幻和情怀》,讲起这个,我就想讲讲魔幻、科幻和对我的影响。

初中、高中的时候,看书挺多,大学的时候,看电影多,经典的电影基本看了个遍,做为一个男生,尤其喜欢那些魔幻、科幻故事。时常会幻想,自己如果选择一个电影中的世界,会想去哪一个世界?(在这里您也可以直接留言回复下,就当是一个调查,所有电影、小说、游戏中的世界,任选)。

科幻故事中,《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称得上是科幻迷必看的经典,独立的优秀电影也众多:《阿凡达》《普罗米修斯》《星河战队》等等,游戏中《HALO》光晕中的那个世界的宏大和背景之深沉让我对微软刮目,《星际争霸》之中的那个神虫人三族争霸的世界同样恢弘壮阔。

魔幻故事中,《魔戒》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今年上映的《霍比特人》也称得上是一部佳作,中土世界的奇幻生物加上新西兰的美景(魔戒的拍摄地就是新西兰)让我是各种迷恋,JK罗琳的《哈利波特》是伴随我们这批90后成长的小说,一个阿姨,在街边的咖啡厅,用笔创造了一个魔法世界,打造了一批明星(电影也是经典,可惜哈里长不高不知毁了多少少女粉丝幻想啊),不知道影响了全世界多少孩子;游戏《魔兽世界》《魔兽争霸》《英雄无敌》等等想必男生们也耳熟能详,西方的魔幻故事的关键字差不多就是「龙、人类、矮人、精灵、兽人」这些。

上了大学后,倒比较少看科幻、魔幻这类题材的小说了,基本就是娱乐的时候看相关的电影,反正一部电影最多也就两三个小时,有时候,我想,是不是我们越大,幻想得就越少,探险精神就越来越淡了?

还记得小时候,发呆的时候,睡觉前,总是幻想自己是个战士,或者驾驶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与外星人作战,或是开着着坦克或者什么奇怪的机器人去北极探险。越大,看得电影多了,知道的故事多了,自己想得倒少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为什么,但是我想了想自己的经历,好像又知道了些什么。

初中的时候,我写微小说还上过杂志拿过奖,写的题材天马行空,写过恐怖分子、写过科幻、写过沙漠探险,至今我的书柜中,还保存着我初中时的作文本,大家知道初中语文考试是要写作文的,一般就是800字,我经常是考试的时候写上1500到2000字(考试为了赶时间,我那个字迹潦草得被老师各种批评),基本是不符合考试规范的那种,在这里倒还是挺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感谢他对我的每次「作文」都手下留情甚至留言鼓励。

上了高中,我的成绩一般,一开始的语文考试还是喜欢自己编各种故事,结果,有一次,我的语文老师,在一次语文考试卷子发下来后,特意把我叫到教室外面,跟我说「罗磊啊,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从你的作文中,也可以看得出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可是……」。

我的高中没有留下任何小说,至今也没有再写过。

从小到大,我们就在一种「竞争」的环境中,跟其他人家的小孩子比,比成绩,比「兴趣爱好」和「奖状」,比上什么好初中、上什么好高中,然后,量化和僵化的比较机制下,我们很大程度上,成了分数的奴隶,一切可能影响「拿高分」的其他行为:玩游戏、画画、看漫画、看小说都被禁止了,对于我的个人经历来说,就是这样的,我的爸妈一看到我玩游戏就说,以看到我看漫画也说。就这样,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去想的越来越少,所想的东西也越来越现实,可能有人说「长大了,都会这样的,总不能一直天真」,是的,可是,有时候我们不由反问一下自己「这个长大的过程,是不是太快了点?」。

每个人只有一次童年,我们无法再来一次童年,在这里,有时候我跟一些孩子在上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亲戚交流,都会跟他们说「让小孩子多玩玩吧,玩游戏也没关系,多看看其他书和电影,成绩不用要求太多……」。

我有一个跟我年龄相差16岁的弟弟,后天马上就7岁生日了,自己也算是看着他长大,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有时候我看我弟画得画,觉得他真的好厉害,我也陪他看了不少电影,他特别喜欢魔戒,不知道他现在睡觉前,会不会想里面的那些东西呢?

说到这,我们再来说说中国的科幻或者魔幻作品,这个我没有多大的发言权,主要是因为自己所看的中国科幻或者魔幻作品比较少,印象中中国的魔幻故事主要就是聊斋式的「鬼怪」(画皮之类的),看过了印象也不深。科幻类故事对我震撼最大的是刘慈欣的《三体》,其中勾画的那个以地球为中心的星际文明世界,令我沉迷其中,几天下来读完了全套小说。

之前看过刘念慈的一个访谈,谈到中国的科幻小说发展现状的时候,他评论说:中国的科幻故事算是低落很久了,大家过去忙忙碌碌都忙着挣钱,就不会想太多这些「不实际」的事情,现在经济好起来了,大家开始寻找一些「远景」,开始重新想这些「不实际」的事情了。

人嘛,是得长大,可是大了,也总可以保持一点想象力,保持一点情怀,如果遇到一个人没跟你聊工作、聊工资、聊爱情、聊旅游,倒跟你聊起了科幻魔幻世界,就请当他是一个可爱的有情怀的人吧。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