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30余位全球专家鼎力支持!《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名单...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mittrchina.com/news/detail/1233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0余位全球专家鼎力支持!《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名单将于11月初公布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30余位全球专家鼎力支持!《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名单将于11月初公布
让我们一起期待 2023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名单的发布!
280

2023 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名单将于 11 月初公布,请大家拭目以待!

本次评选获得了三十余位超重量级专家评委的支持,具体名单如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a245a935135245409d6834def74d27f6~tplv-obj.image?traceid=202308201629163EF083A2B654FFEC903E&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RUfhchZ1WLWE8bgTBkXHwSoUOH0%3D

Adekunle Adeyeye

英国杜伦大学教授

Adekunle Adeyeye 是英国杜伦大学特里维廉学院院长、物理学教授。其研究方向为探索非易失性性存储器技术中的纳米磁体。他于 1993 年和 1996 年从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加入杜伦大学前,曾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Adeyeye 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包括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全球 100 位科技创新青年之一。他还是美国物理学会和物理研究所成员。

Elizabeth Broadbent

奥克兰大学教授;新西兰皇家学会院士

Elizabeth Broadbent,奥克兰大学心理医学教授,新西兰皇家学会院士。因为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Broadbent 教授以电子电气工程师的身份在坎特伯雷大学展开学习,随后又进修了健康心理学,以满足对心理神经免疫学、情感机器人等方面的兴趣。她是哈佛大学心理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及社会项目的访问学者,因对陪伴机器人的研究获得富布赖特奖。

231cd421ffd446c5992f261bb9f2d884~tplv-obj.image?traceid=202308201629163EF083A2B654FFEC903E&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eXtCnv3tEhr1L6Voy%2FApBMJP9R4%3D

Antonio H. Castro Neto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二维材料与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智能功能材料研究所联合主任、材料科学及工程系杰出教授、物理系杰出教授、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Antonio H. Castro Neto 教授于 1990 年在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于 1994 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94 年,他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员,致力于研究低维材料。1995 年,他成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助理教授。2000 年,他成为波士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在波士顿期间,Castro Neto 教授成为了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先科学家之一。2010 年,Castro Neto 教授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兼主任。2014 年,该中心获得了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的资助,并更名为高级二维材料中心。2021 年,Castro Neto 教授(与 2010 年诺贝尔奖得主 Konstantin Novoselov 教授一起)担任由新加坡教育部资助的智能功能材料研究所的联合主任。

8dfd753cf64b42be84e275e70dca51ef~tplv-obj.image?traceid=202308201629163EF083A2B654FFEC903E&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GWCTB9B%2FlGoJ5j7L4zkpYB3blII%3D

陈晓东

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学总监和首席科学家

陈晓东教授是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现任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校长讲席教授,兼任化学教授与医学教授。同时,他也是新加坡科技局(A*STAR)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学总监和首席科学家。陈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力材料学与工程、柔性电子技术、数字化感知、人机交互等,曾获新加坡总统科学奖、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奖、Falling Walls 奖、洪堡基金会贝塞尔研究奖等。陈教授目前任国际纳米领域旗舰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主编,同时是多家著名期刊的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

陈小元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srat Muzayyin 杰出教授

陈小元目前任新加坡国立大学 Yong Loo Lin 医学院和工程学部 Nasrat Muzayyin 杰出教授,发表经同行审议的论文 1000 余篇(H-index >180,引用率超 120000 次),并完成多部学术专著和专著章节。陈教授是 Theranostics 杂志的创刊主编。他于 2020 年当选 SNMMI Fellow,2017 年当选 AIMBE Fellow。陈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如 SNMMI Michael J. Welch Award(2019)、Bioconjugate Chemistry Lecturer Award(2016)、NIH Director’s Award(2014)和 NIBIB Mentor Award(2012)。

董一洲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终身教授

董一洲,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终身教授。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学士学位、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硕士学位及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药学博士学位。2010 年 - 2014 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 Robert Langer 教授、Daniel Anderson 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 年,加入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并于 2018 年晋升为副教授,随后 2022 年作为终身教授加入西奈山伊坎医学院。董教授致力于生物技术平台的设计和研发,主要用于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癌症的治疗,发表论文和专利 100 多篇。他还是 Arbor Biotechnologies,siRNAgen Therapeutics等公司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董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包括美国国立综合医学研究所(NIGMS)最大化调查员的研究奖(MIRA)、俄亥俄州立大学创新青年奖、美国药学科学协会新兴领袖奖等。董教授还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

方绚莱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方绚莱教授于南京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主要专注于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制造的研究,其参与开发的微型晶格纳米架构材料获评 2015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方教授曾获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纳米学会会士以及荣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Chao and Trigger Young Manufacturing Engineer 奖、国际光学委员会 ICO 奖、NSF 职业奖等,也是 2008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入选者。他参与创建的摩方精密公司的微纳三维打印设备在 2021 年国际光电工程协会上获得棱镜奖。

Cathy Foley

澳大利亚首席科学家

(Australia’s Chief Scientist)

Cathy Foley 是澳大利亚首席科学家,曾任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首席科学家。Foley 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在超导体和传感器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曾获多个奖项和荣誉,包括 2020 年当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澳大利亚勋章,以表彰她在研究科学和推动女性物理学家方面的贡献。她是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2008 年)和澳大利亚物理学研究所荣誉会员(2019 年)。

Debbie Hay

奥塔哥大学教授

Hay 教授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分子药理学家,其研究兴趣涵盖学术研究、教学服务以及通过与工业界的创新和合作进行落地转化。Hay 教授拥有谢菲尔德大学药理学学士学位,伦敦帝国学院博士学位。她是英国药理学会和新西兰皇家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 G 蛋白偶联受体,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别被科睿唯安评为被高引学者。Hay 教授还是英国药理学杂志、趋势药理学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黄嘉兴

西湖大学材料科学讲席教授

黄嘉兴教授现为西湖大学材料科学讲席教授,曾获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古根海姆奖、日本学术振兴会海外邀请学者、德国洪堡研究奖、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他也是美国化学会 140 多年历史上首本国际合作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之高起点新刊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的创刊主编。

Sameem Abdul Kareem

马来西亚大学教授

Sameem Abdul Kareem 现为马来亚大学人工智能教授,于 1986 年获得马来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在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担任讲师一职。1992 年获得卡迪夫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1993 年起在马来亚大学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其的研究兴趣包括医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图像处理和生物医学信息学等。她曾于 2001 年至 2008 年期间担任马来西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Seung Hwan Ko

首尔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Seung Hwan Ko 是首尔国立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研究事务副院长。他于 2006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论文 240 余篇,被引次数超过 20000 次,发表期刊包括《自然》、《自然-材料》、《自然-电子学》、《自然-光子学》、《自然-通讯》、《科学进展》等表。其研究兴趣包括软材料开发、制备工艺以及可穿戴和生物电子设备,致力于解决当前研究领域的瓶颈问题。

蓝屏开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首席量子科学家

蓝屏开是量子信息和计量学研究领域的知名物理学家,现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首席量子科学家,在量子纠缠、信息加密、精密测量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科学贡献。他拥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索尼和惠普公司担任工程师。因在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加密领域的研究,分别于 2003 年和 2006 年两次获得澳大利亚尤里卡奖( Australian Eureka Prizes)。2007 年,蓝屏开共同创办了专注于量子通信技术商业化的澳大利亚公司 QuintessenceLabs。2014 年,荣获澳大利亚物理联合会颁发的艾伦·沃尔什奖章(Alan Walsh Medal)。他是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荣誉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发表论文近 300 篇,其中 50 多篇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Science 和 Nature 等期刊上。

Pooi See Lee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Pooi See Lee 教授 2002 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获得获得美国电化学学会颁发的诺曼黑客青年作家奖。2004 年,Lee 教授加入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助理教授。2009 年晋升为终身副教授,2015 年晋升为正教授。其研究重点是用于能源和电子的纳米材料、柔性和可拉伸设备、人机界面和用于软机器人的功能材料等。2016 年获国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南洋研究优秀奖。2017 年获得南洋创新创业奖。Lee 教授拥有 22 项美国专利,其他国家专利 60 项,参与 8 本书籍章节的撰写,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300 余篇。Lee 教授于 2018 年至 2022 年连续五年被科睿唯安评为被高引学者。她目前是 ACS Energy Letters 的高级编辑,也是多家期刊的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2020 年 Lee 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 年成为美国材料学会会员,目前任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和副教务长(研究生教育)。

Seung-Goo Lee

韩国生物技术研究所合成生物研究所所长

Seung-Goo Lee 博士现任韩国生物技术研究所(KRIBB)合成生物研究所所长。该研究所聚集了来自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细胞工厂和 CRISPR-Cas 等领域的一百名科学家。Seung-Goo Lee 博士于 1995 年在 KAIST 获得生物技术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 KRIBB 担任研究员。他一直对酶工程和基于人工遗传电路的合成生物学工具感兴趣。其所关注的基因电路可以将各种酶活性转化为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单细胞级别的酶活检测。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在于扩展基因电路在生物传感器、酶工程和代谢通路的智能调节中的应用。

Jeak Ling Ding

新加坡国立大学 Emeritus 教授

Jeak Ling Ding 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致力于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先天免疫及癌症免疫调控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约 300 篇期刊和书章中,包括《自然-免疫学》、《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细胞死亡与分化》、《科学信号》、《免疫学杂志》等。她带领团队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实现大量合成鲎鱼的 C 因子重组蛋白(rFC),该技术获得了美国 FDA 和 USP 的批准,Lonza 和 BioDTech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商业化。鉴于其创新研究成果,Ding 教授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

刘斌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研究与科技)、陈振传百年纪念教授

刘斌教授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与科技)、陈振传百年纪念教授。刘教授是南京大学学士与硕士,再考获国大化学博士学位,而后赴圣巴巴拉加州大学接受博士后培训,2005 年重返国大担任助理教授,2016 年擢升为教授。 刘教授对高分子化学及有机材料在生物医药研究、环境监测暨能源配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贡献卓著。2014 年,她联合创办了国大新设子公司 Luminicell,专为医疗与生物应用生产有机发光纳米粒子。刘教授近年来屡获奖项,包括 2008 年度新加坡国家科学与科技青年科学家奖、2011 年度欧莱雅女性科研奖、2016 年度新加坡总统科技奖、以及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 2019 年度 ACS Nano Lectureship Award 。2021 年,刘教授获得了卡比勒青年研究员纳米科学和纳米医学奖,并被授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百年奖。刘教授也是 2023 年度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杰出女性奖全球仅有的 12 位获奖者之一。刘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国际院士,也是新加坡工程院、新加坡国家科学院、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以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她也为十几份化学与材料学权威期刊担任编务顾问。2019 年,她以执行主编身份协助美国化学学会创办并编撰材料学旗舰刊物《美国化学学会材料通讯》。

刘小钢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刘小钢博士于 2004 年在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于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 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2017 年晋升为正教授。其研究兴趣包括镧系元素掺杂纳米粒子在能量转换方面的应用、光学纳米材料在神经调控和光成像方面的应用、先进X射线成像闪烁体的开发,以及辅助技术的电子工具原型设计等。

Teck-Peng Loh

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教授

Teck-Peng Loh 教授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教授,其研究重点为有机合成和绿色化学,共发表论文 450 余篇,H-index 指数为 76。Loh 教授因其成就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总统科学技术(个人)奖,入选为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和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此外还获得了日本吉田奖。Loh 教授现在是 JOC和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的副编辑,也是 Thieme Chemistry 和 Chemical Communications(RSC)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他还是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创办人。

Xian Jun Loh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工程研究所执行主任

Xian Jun Loh,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工程研究所执行主任、聚合物化学家,在生物材料的跨学科领域拥有超过 20 年的科研经验。目前担任新加坡国家化学研究所主席,还是 12 个国际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陆俊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

陆俊,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2000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8 年博士毕业于犹他大学,2009 年起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化学研究员至 2022 年。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 SCI 收录论文 500 余篇,包括 Science、Nature 及其子刊 60 余篇;论文总引用数超 59000 次,H 指数 133;2018 − 2022 年连续入选科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1 - 2022 年在材料科学和化学双学科领域入选,专利 20 余项。获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内 20 多项重要奖励,包括 2009 年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美国科技界的“奥斯卡”创新奖)。

逯高清

英国萨里大学校长

逯高清教授是英国萨里大学校长,是英国首相科技顾问委员、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董事会成员、英国负责任研究指标论坛主席、英国国家大学与商业中心董事会成员。此前,逯教授曾任英国大学协会董事、英国研究与创新署董事。逯教授在化学与纳米科技领域成就斐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500 余篇,引用率超 95000 次,H-index 为 149。逯教授拥有 20 多项国际专利,曾获多个国际奖项,比如因其对教育和国际研究的杰出贡献而获颁澳大利亚官爵勋章。逯教授还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与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以及世界科学院院士。

Indranil Manna

印度国家工程院院长;印度 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sra 副校长

Indranil Manna 教授目前任印度 BIT Mesra 副校长。他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专注于纳米材料结构以及激光辅助表面工程和制作等领域的材料工程师。他是印度 INSA、IASc、NASI 以及 INAE 的院士,同时也是世界科学院院士兼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TWAS Prize for Engineering Sciences)获得者。Manna 教授曾任印度金属学会会长、印度国家工程院副院长,并于 2010-2012 年期间担任加尔各答 CSIR-CGCRI 主任,2012-2017 年担任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校长。目前,Manna 教授接任了印度国家工程院第 14 任院长一职,任期两年。

聂书明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

聂书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Grainger 杰出讲席教授,生物工程、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教授,同时也是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创始院长。其研究方向重点在于癌症纳米药物、手术器械与影像、mRNA 药物递送以及免疫疗法等领域。聂教授发表论文 350 余篇,拥有多项专利,并多次参与书籍章节撰写,全球范围内参与邀请讲座 500 余次,学术成果被引次数超过 90000。

Nikhil R. Pal

印度统计研究所教授

Nikhil R. Pal 是印度统计研究所教授,是该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中心的创始主任。其研究兴趣包括脑科学、计算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Pal 教授曾于 2005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期间任《IEEE模糊系统汇刊》主编,此外是多个期刊、咨询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国际近似推理杂志》(IJAR)、Applied Soft Compu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al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等。Pal 教授是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模糊系统协会会士、IEEE Fellow。

Amulya K. Panda

印度 Panacea Biotec 副主任

Amulya K. Panda 博士拥有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的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和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博士学位,于 1990 年至 2021 年在新德里国家免疫学研究所(NII)担任科学家,2021 年 5 月退休,卸任主任一职。Panda 博士的研究领域为生物过程工程,包括发酵、蛋白质纯化和使用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生物制品的制剂。2004 年获得了由日本生物工学会颁发的亚洲青年生物技术奖。Panda 博士发表论文 165 篇,参与撰写书籍章节 12 个,拥有 35 项正在申请/已授权的专利。2020 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目前,在德里 Panacea Biotec 公司监督指导疫苗和生物制品的研究和生产工作。

秦冬

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

秦冬,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拥有复旦大学学士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后于哈佛大学 George Whitesides 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后研究,此外还拥有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秦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纳米结构设计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和软光刻等领域的应用,她开创了一套原位技术,用于表征液相和操作条件下贵金属纳米晶体表面的原子/分子事件。秦教授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Nanoscal 副主编(2020 年至 2023 年)。

Seeram Ramakrishna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Seeram Ramakrishna 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著名的跨学科学者,他被汤森路透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被斯坦福综合评分(c-score)列为全球范围内在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极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自 2014 年以来,被科睿唯安评为全球材料科学和交叉领域中前 1% 的高被引科学家之一。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和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院士。此外,他还是美国材料信息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世界生物材料学会、机械工程师学会和英国材料学会会员。

C. H. Raymond Ooi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大学教授

Raymond Ooi 教授在量子光学科学和技术方面拥有 25 年的研究经验,在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等离子体学和激光相互作用等领域发表论文 120 余篇。Raymond Ooi 教授是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曾于 2013 年获得马来西亚东丽科学基金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Raymond Ooi 教授拥有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从事量子相干和激光物理研究,2003 年至 2006 年间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担任常任访问科学家。他还曾在韩国科学技术院进行强激光科学研究,在加入马来亚大学之前曾在高丽大学任教。

V. Ramgopal Rao

印度彼拉尼博拉理工学院副校长

V. Ramgopal Rao 教授目前担任印度彼拉尼博拉理工学院副校长,2023 年加入该校前,曾任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校长(2016 年至 2021 年)、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和孟买分校纳米电子学讲座教授。Rao 教授是全球知名纳米电子学研究者,发表论文 480 余篇,拥有专利 50 项,其中包括 20 项美国专利,另外有 15 项专利已被许多工业界公司用于商业化。Rao 教授是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两个初创公司(Nanosniff 和 Soilsens)的联合创始人,并已在市场上成功推出商业产品。Rao 教授还是 IEEE Fellow、世界科学院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

孙茂松

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孙茂松,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计算等。

陶大程

京东探索研究院首任院长、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

陶大程教授是京东探索研究院首任院长、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他兼任悉尼大学数字科学研究所的顾问和首席科学家。他主要将统计学和数学应用于人工智能,在相关领域发表一部专著、在顶级国际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超过 200 篇论文。荣获 2015 年和 2020 年澳大利亚尤里卡奖、2018 年 IEEE ICDM 研究贡献奖、2021 年 IEEE 计算机学会麦克拉斯基技术成就奖。先后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AAAS、ACM 和 IEEE 会士。

王宝俊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王宝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席学者、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专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现任浙江大学杭州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副院长、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基因线路设计研究及其在生物传感、诊疗与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王春生

马里兰大学教授

王春生博士是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的 Robert Franklin 和 Frances Riggs Wright 杰出讲席教授,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的副主编,马里兰大学—陆军实验室(UMD-ARL)极限电池研究中心主任,电化学学会会士。其研究重点为可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目前发表论文 350 余篇,研究成果被引用超过 63000 次,H 指数为 134。自 2018 年以来,被科睿唯安评选为高被引研究员,2021 年获得由电化学学会颁发的电池研究奖。

王舟

加拿大首席科学家;滑铁卢大学教授

王舟是加拿大首席科学家,也是滑铁卢大学教授,其研究兴趣包括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王教授是感知驱动图像处理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之一。他是 IEEE Fellow、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王教授共同创办了 SSIMWAVE,该公司是多媒体通信和娱乐行业的技术领军代表。王教授曾两次获得技术艾美奖,第一次是 2015 年获得的个人奖,第二次是 2021 年由他担任首次科学家的 SSIMWAVE 获得该殊荣。

Yi Yan Yang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物工程与生物成像研究院执行董事

Yi Yan Yang 于 1990 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98 年加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与工程研究院前,曾在清华大学担任副教授。2003 年,转至生物技术与纳米工程研究院领导小组展开工作。目前,她是生物工程与生物成像研究院创始代院长,并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骨科手术系客座教授。Yang 教授发表论文 252 篇,拥有专利 69 项,并多次获得奖项和荣誉,包括 2009 年被《妇女周刊》评为新加坡科技领域“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性”;2011 年《科学美国人》将她发明的抗菌材料评选为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成就”之一;2016 年 1 月,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2021 年 7 月当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此外还是 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期刊副主编,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期刊编委。

殷亚东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

殷亚东教授 1996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8 年在科大获硕士学位后赴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夏幼南教授。2002 年博士毕业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在 A. Paul Alivisatos 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2005 年升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2006 年开始任职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并于 2014 年晋升为正教授。他获得了诸多重要奖项,包括 Cottrell Scholar Award(2009)、DuPont Young Professor Grant(2010)、3M Nontenured Faculty Grant(2010)、NSF CAREER award(2010)、MRS Fellow(2020)和 Langmuir Lectureship Award(2022)。他被科睿唯安评为全球高引用研究者之一,从 2014 年到 2022 年一直名列其中。他目前担任 Responsive Materials(Wiley)Research(CAST & AAAS)的副主编,并是十多个期刊的编委,如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cience China Materials、Nano Letters 和 Chemical Reviews

张成奇

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杰出教授;2024 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大会主席

张成奇教授现任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专家、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高级科学博士(DSc),同时也是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理事会理事长,澳大利亚计算机学会会士、新南威尔士州科学与工程(工程和ICT类)奖及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卓越研究(领导类)奖获得者。其研究方向是分布式人工智能。张教授是在 A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位大陆华人作者,是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的评奖委员会委员,并获选 2024 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大会候任主席。2021 年,2022 年张教授受邀成为上海 WAIC 主席团成员之一。他曾参与多个中国项目的评审工作,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进行 35 岁以下青年科技创新者的评选,共分为发明家、创业家、 远见者、人文关怀者及先锋者五个类别。此评选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找出被认为极具才华、创新精神,以及极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年轻技术创新者或企业家,以此给予他们应得的关注,肯定他们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工作,并且激励他们继续在专业领域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经过 20 余年的沉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已成为全球极具权威性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之一。曾经的入选者包括谷歌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Facebook 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athan Ive、基因技术 CRISPR 发明者张锋、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Paypal 及 Slide 创始人 MaxLevchin 等。

当然,着眼于全球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也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为其发展付出努力。为了让更多青年创新者被看到,TR35 于 2010 年开始了区域性评选。

其中,作为世界上文化最为多元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的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其科技创新的力量不可小觑。2021 年,全新版亚太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在中国开启,希望借此发掘更多极具发展潜质的青年科技人才,将这群思维敏捷、灵感不断、极具创造力的科技青年推向多元化、全球化的舞台;同时,也让更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科技成果为亚太科技发展再续新章。

让我们一起期待 2023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名单的发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