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玩意 157|少数派的编辑们最近买了啥?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192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Lotta:加热杯垫

  • 入手渠道:淘宝
  • 入手价格:64 元

我想入手加热杯垫其实已经好长时间了,但因为功能上和微波炉、保温杯有重叠,担心会闲置,所以处于一直纠结状态没有下手。冬天还好,喝茶烫一些可以暖暖身子;但到了夏天,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太热了容易冒汗,开着空调又会很快凉掉……想了各种方法都觉得没有加热杯垫方便。再加上某次在外面喝茶时,看到店家使用蜡烛温茶炉来保温,我觉得有趣便在淘宝上搜索,反倒坚定了我买加热杯垫的决心。

1

蜡烛温茶炉确实更有仪式感,但也有很多隐患,比如加热不均匀、蜡烛需要时换时买、还可能会熏黑杯子、时间久了铁网也可能会变形。而加热杯垫不仅没有这些困扰,还不挑杯子,适用范围更广,即便是纸杯也能用,我也曾用它来给奶茶保温,杯底也没有因加热而损坏的痕迹。

淘宝上能搜到的加热杯垫都大差不差,于是我选了一款合眼缘的下单了。在收到货前,我本来还在担心杯垫的质感如何、和杯子风格是否搭配,但当我看到实物的一瞬间,这些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1

我选的是白色的款式,本来担心与我深色的桌面、茶杯不够搭配,但实际观感比想像中要好,并不会有突兀的感觉。杯垫整体的设计也比较简约,因为没有采用过深的凹陷设计,所以它的兼容性还是不错的。我平时用的茶壶可以刚好放下,日常的马克杯什么的也基本够用。

1

我对加热杯垫的期待只是用于保持茶水温度,避免冷却得太快。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款加热杯垫可以说是很好地满足了我的预期,机身上的旋钮支持在 55-75°C 范围内调整水温,我一般会设置到 60°C 左右,反映到实际感受大概就是「恰到好处的热茶」。对我来说,这样的温度不算太烫,吹一吹就可以入口喝。因为它的烧水效率远不及专门的热水器、茶桌,因此我并不打算用它来烧水,光是做保温作用的话,它完全可以保证我一下午每一口茶都是热热的。

我觉得在 100 以内的价位来说,这个加热杯垫还是挺划算的。如果你和我一样,想要让桌面上永远有一壶温度适宜的热茶供应,我觉得一个加热杯垫挺能提升幸福感。不过,考虑到安全问题,我还是不太建议你把杯子放在上面太长时间。虽然杯垫有 8 小时自动断电的安全机制,但还是在使用时多留点心会更好。

@路中南:几素手持风扇

  • 入手渠道:线下店
  • 入手价格:49.9 元

本来我是对小风扇这类产品没什么感情的,实在是兴冲冲冲向奶茶店等奶茶的过程中闲逛所见;而现在的我经过《王国之泪》一百多个小时的熏陶后,已经对「风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起样品,徐风裹挟着商场空调努力营造的凉爽扑面而来。头脑一冷静,恍然明白这是一个陷阱:商场凉快,风扇哪怕只开最低一档也能带来不错的清凉效果;周身都是人来人往,风扇噪声如何难以判断。

1

反正等着也是等着,我就开始端详起这个风扇。和一旁看上去像是公模产品比起来,这款 FA49 吹出来的风明显要多;而上手后其轻薄的手感有点令我刮目相看,至少下次出门我会更愿意放在随身小包里;风扇背部的支架和左侧的小块胶垫暗示了它可以横放在桌面上吹拂,此刻我的脑海里已经浮现「热食必备」四个大字;一瞧右侧接口,还好是 Type-C 口,还附带了一个防误触的拨杆式开关,想必是为了防止误触正面的按钮而不知觉间放空电量。

1
1

风扇的做工不错,对得起 50 块钱的价格,而且我想,这类带出门用的走量小电器如果做工不好干脆就别卖了。总体感觉下来,这款风扇型号针对的市场需求明确,而且各个功能设计都透出一种考虑周备、「驾轻就熟」之感,考虑到下周末还要去吃潮汕牛肉火锅,到这已经隐隐有想买之心。且慢!作为一名成熟的消费者,怎么能轻易线下购物?且让我看看线上价格……

1

怎么是线下店更便宜?还能立刻到手,虽然感觉这并非最低价,也无需过分纠结,直接购买。

1

@老麦:A-bike 折叠自行车

  • 入手渠道:信用卡积分兑换
  • 参考价格:京东售价 999 元

其实很早就有关注这个产品,被它的创意设计吸引,但后来真正购买自行车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大行 16 寸折叠车,在买特斯拉之前,也骑行上班过,有车之后,自行车基本闲置在仓库了。

1

前阵子刷信用卡积分兑换,在积分商城里就刷到了这个产品,既然很好奇,又不花钱,就换来体验一下呗,折叠之后如此轻巧,轮胎不用充气,放车上做个备用代步也不错。收货之后先了解一下结构,设计确实挺巧妙,初次使用要研究半天,但也因为过多的折叠机构,让人觉得不太放心,所以车身上明确注明,骑行者体重不能超过 85 公斤。

1

刚好前阵子没有开车,就专门坐地铁试试它的通勤效果,结果体验上可以说是大跌眼镜。首先是轮子小,导致平衡难度变大,起步的时候方向很难控制,这点到也能克服,多练习一下就行,但对于骑车新手很不友好。最要命的还是轮子对路面的要求,几乎不能有任何坑洼,我骑行了一公里,人行道,盲道,路口台阶,可以说颠到我怀疑人生,也因为这个限制,你既骑不快,又非常累,到公司就满头大汗了。所以,如果你想解决短途通勤场景需求,基本就不要考虑了。

1

可以近距离感受一下这个 8 寸的小轮子,随便过一个几厘米的小台阶,都要减速或者停下来,打断你的骑行体验。后来发现车身的警告黄标上第一句,禁止在坑洼路面骑行,看来厂家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了,只是每个人对坑洼的理解可能不一样吧。

1

更要命的是,到公司之后我发现横梁变成这样了,撕裂卷曲了,也不知道是怎么造成的,这部分材料号称 PA66 增强尼龙,看起来也不怎么强啊,这更加让人不敢信任它的可靠性了,万一路上断掉那就太尴尬了。我也很疑惑,A-bike 做了这么久的产品,产品力咋会这么差呢,于是我分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信用卡的礼品渠道供应商,采购了仿制的盗版产品,据说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毕竟属于赠品,用户一般也不太会被追究。

最后,我去看了下京东的评论,除了断裂问题,前面的两点都有被用户提到,所以,不管正版还是盗版,这个产品的使用场景,应该是在公园或者小区花园内,休闲的骑一下,基本就别指望上路了。通过体验这个产品,我也悟出一个小道理,创新虽好,实用更重要。

@一只索狗:倍思特斯拉中控拓展坞

  • 入手渠道:京东
  • 入手价格:142 元(叠加京豆后)

特斯拉的中控扩展坞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品类,产品类型五花八门,我实际也在用一款,但看到倍思的这款伸缩抽拉线+Type C Lightning 二合一,最高还能 45W 输出的产品,本充电头爱好者还是心动了。

实际拿到产品后发现要比之前用的厚了不少,可能是由于抽拉线的结构需要更大的体积容纳。与其他产品安装方法类似,从中控储物盒盖板处滑入即可,倍思的这款也做了硅胶护脚,避免划伤内饰。

1

实际安装后的效果可以说非常完美,与内饰颜色非常接近,彷佛就是原厂设计。特别是这个推拉盖板的设计,没事的时候滑两下很解压,不用的时候盖上也显得美观简洁。

1

采用了 2C+2A 的接口组合,其中抽拉线为 Type C+Lightning 二合一,最高可以有 45 W 的输出,旁边的 C 口最高可以 30W,如果同时接入会则变成 30W+20W 的功率分配。额外的 Type A 也可以应急充充小功率产品。

我实际用下来对我来说最大的优点有二,一是抽拉线不用的时候会自己缩回,方便收纳,我之前是从储物盒掏出的一条 C to L 线,不用的时候要手动塞回去。二是盖板以及整体造型都是同色设计,看起来还是挺美观的。

1

潜在的缺点也是存在的,抽拉结构的可靠性目前还是不太确定,用一阵是不是有可能故障还是有待观察。另外就是这个 Lightning 接头缺个金属触点,可能是与 MFi 认证有关,不过也不影响正常充电就是了。

1

@Clyde:WF-1000XM5

  • 购买价格:1999 元
  • 购买渠道:京东

如果有朋友购买 TWS 是奔着降噪效果去的,Bose QC 消噪耳塞 II、索尼 WF-1000XM4 都是绝对不会出错的选择,不过作为两款产品都用过的人,它们在佩戴舒适度方面却意外地让人觉得「差点意思」,尤其是后者——不久前我在微博上调侃过,如果有人在 WF-1000XM5 发布之后觉得「WF-1000XM4 还能再撑一撑」,那唯一觉得撑的可能只有耳道。

WF-1000XM4 的佩戴舒适度实在是让人难以恭维,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对索尼降噪豆的方方面面都很满意,但一直以来都对佩戴心存怨念的用户,WF-1000XM5 就是那种不需要过多思考、等待好价即可下单的选择。

注:为了行文方便,下文出现的 XM4、XM5 如非特别说明均指索尼推出的「降噪豆」,而非头戴式 WH 系列产品。

那就先说佩戴吧。XM4 所使用的默认耳塞在保证密闭性的前提下质地更软了,配合重量减轻至 5.9g 左右的单个耳机重量,佩戴起来虽然比不上 Linkbuds S 或者 Redmi AirDots 3 Pro 那样无感,但总归能让人戴上耳机好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几个小时、取下时不会让你觉得耳道经历了一场非人道虐待般那么难受了。对于一款定价在 2K 左右的真无线降噪耳机而言,这样的佩戴体验算是合格。另外可能是前代的佩戴舒适度被吐槽得太厉害,除了默认安装的 M 号耳塞和常见的 S、L 号耳塞,索尼这次还在包装盒里额外附赠了一对 SS 型号的超小号耳塞。

1

或许是为了营造高级感,XM5 在耳机的「中框」位置采用了与耳机盒、其他耳机外壳部分截然不同的亮面设计(而非磨砂),这一点我个人倒不是特别喜欢,一来如果选择黑色机型那么这个区域作为拿、放操作中最为频繁触摸的区域一定会沾上油污,二来它太光滑了,从耳机盒里取耳机时太随便则会失手,总得认真一点;耳机盒整体通过再次瘦身体积来到了行业第一梯队,最重要的是,在今年早些时候为 XM4 推送多设备连接后,「双指戳耳不听不听」那套耳机配对方式在 XM5 也自然迎来了进化,现在需要配对新设备时,我终于可以通过长按耳机盒背后圆形按钮的方式来完成了。

1
1

说到功能,除了蓝牙 5.3、LDAC 这些「降噪豆」本就该有的东西,发售前朋友比较关心的 LE Audio 低功耗蓝牙音频这次也有搭载——但略有遗憾。事实上我手里的两台设备,Pixel 7 Pro 和 Galaxy S23 默认情况下都无法搭配 XM5 使用 LE 音频,因为索尼的配套应用 Headphones 会通过检查 vendor.somc.qti_lea.support 这个属性来判断设备是否支持 LE 音频,Tensor 处理器的 Pixel 显然是不行的,三星 Galaxy S23 因为目前底层还在 Android 13 所以也得再等等。

1
1

解决方案倒也有,Pixel 7 Pro 可以通过一个第三方修改版的 Headphones 应用来绕过这个判定,但我并不建议大家这样做,一方面修改版 app 本身就有风险,另一方面 XM5 这 LE 音频目前作为 Beta 版测试中的功能的确「尝鲜」的味道更明显一点,开启后 LDAC、双设备连接等功能会被完全牺牲掉,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

最后,音质和降噪方面反而是感知相对没那么明显的,毕竟 XM4 在这些方面本就不赖。XM5 的低频饱满了些,如果你不喜欢不妨通过这次新增的 EQ 自定义功能进行微调;降噪方面目前我体验时间有限,在日常使用环境中就更难以分辨出二者相差多少了。

1
1

EQ 自定义、空间音频与头部追踪也一个不落

可以说,WF-1000XM5 在 1000X 系列以往机型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体验和设计改进,从配对、佩戴到功能、连接,不出意外的话(比如 Bose 良心发现)它或许依然是这个门类的「天花板」。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