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数据分析框架1.0 从黄金思维圈到万能三步走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6%95%b0%e6%8d%ae%e5%88%86%e6%9e%90/94153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本文作者从面试痛点讲起,引入“黄金圈思维”,并且引申到行动,进而向大家介绍了数据分析“万能三步走”框架,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K2w3B8G15EM4JcTIh6LO.jpg

今天,就给各位介绍一个落地的分析框架,我给它起名叫:勤思·平行分析框架。

一、起点:黄金圈思维

核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1. 从面试痛点讲起

在求职写简历或面试的时候,如何讲述项目经历?要用「问题思维」,先讲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再讲你是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得到什么结果。

包括很多人推崇的「STAR框架」,也很适合用于项目经历的讲述:

  • Situation: 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 Task: 任务
  • Action: 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动方式
  • Result: 结果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学习到了什么
数据分析框架1.0 从黄金思维圈到万能三步走

有没有发现,这些优秀的解决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叙述逻辑都是从「为什么」出发的。

2. 黄金圈思维:从为什么出发

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黄金圈思维。

黄金圈思维是由 3 个同心圆组成,分为内圈、中圈和外圈。

  • 内圈:为什么 Why(目标)
  • 中圈:是什么 What(现状)
  • 外圈:怎么做 How(行动)

备注:这是我修改后的版本,模型思维的核心在于「灵活」,让模型为我们所用,所以不必纠结原版到底是什么。

这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数据分析框架1.0 从黄金思维圈到万能三步走

小案例:用黄金思维圈把用户分层讲清楚。讲一个学校分班的例子。在没分班之前,假设所有班级的成绩平均分是80分,从表面上看,这个分数证明学生理解知识点是没问题的。

但事实上,这个分数是高成绩和低成绩的两拨人的差异被相互抵消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老师按80分的标准讲课,那高成绩的那拨人觉得效率低,但低成绩那拨人又听不懂。

这就是问题所在,是学校分班这个场景下的痛点,对应着why

后来分班之后,高成绩人群所在的班级高于80分,低成绩人群班级平均低于80分,差异就被重新体现出来了。所以学生分班,以及用户分层的本质都是在去平均化,把人群之间的差异放大,才能给到不同的营销策略。

而学生分班的过程,是按成绩划分的,更专业地说,是按成绩这个指标做的人群聚类,在用户分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单一指标 比如用价位段来将人群划分成不同价格偏好的人人群,也可以用多指标做聚类,比如RFM模型就是一个多指标的人群聚类

所以小结一句,就是用户分层的本质就是在做去平均化以及指标聚类。

以上把用户分层的本质是什么讲出来了,对应着what

那说了这么多,用户分层该怎么做?需要两个要素:分层维度和分层标准。

我们再看学校的分班操作,学生的成绩就是分班的维度,70分则是分班的标准。

在用户分层实战中,分层维度以及分层标准都很依赖业务经验,从众多指标中选择符合业务场景的指标,并应用分析方法计算阈值来划分人群。

最后这部分就是用户分层怎么做,对应着how

3. 如何把黄金圈思维转化为行动

要想把黄金圈转化为行动,实现更好地影响他人,关键不是告诉他人「是什么」或「怎么做」,而是给出「为什么」的理由。

启动黄金圈思维的关键,就是要找到「为什么」,也就是要找到深层的内在动机。

数据分析框架1.0 从黄金思维圈到万能三步走

在《如何启动黄金圈思维》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找到「为什么」的 7 个步骤:

数据分析框架1.0 从黄金思维圈到万能三步走

最关键的一步在于最后:用「一句话」讲清楚你的使命、项目遇到的问题等。如果不能用一句话讲清楚,证明理解还不够深。

二、数据分析万能三步走

核心:明确问题-分析原因-落地建议

回到数据分析场景,基于黄金圈思维:

  • 从为什么出发,对应着数据分析中,要把项目的背景、问题、目标等搞清楚 → 明确问题
  • 开始分析问题,从数据看清楚业务现状,用合适的方法分析问题的原因 → 分析原因
  • 分析过程本身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能产出结论,给出落地的策略 → 落地建议

考虑到最终我们要交付一份数据分析报告,所以我们需要在上述基础中,加上写报告的「总-分-总」逻辑,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通用的数据分析框架1.0:数据分析「万能三步走」

在做数据分析时,需要有结构、有主线地进行,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找到依据。如上学时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经常强调的「总-分-总」行文结构,在数据分析里,同样也是在遵循这样的原则:

1. 「总」 – 先进行全局的分析,对总体现状有认识

这个阶段对应数据分析流程中的「明确问题」:通过对整体数据的分析,透视业务现状,并结合分析框架明确业务问题

2. 「分」 – 基于数据全貌的观察,找到问题点进行针对性分析

这个阶段对应数据分析流程中的「分析原因」:把复杂的业务问题通过多维度分析方法拆解成多个小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分析模型逐一对问题进行分析

3. 「总」 – 最后汇总并总结各部分的分析,并以业务目标为中心提建议

这个阶段对应数据分析流程中的「落地建议」:分析得到的数据结论,需要结合业务场景,转成可落地执行的策略建议,帮助赋能业务增长。

作者:饼干哥哥;公众号:饼干哥哥数据分析

本文由@饼干哥哥数据分析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