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协作者回应「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内容有缺陷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3/07/7185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协作者回应「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内容有缺陷

head.jpg尚恩 2023-07-27 13:20:27 来源:量子位

网友暗讽:只为诺贝尔

尚恩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最近“首个室温常压超导”论文一经发布,就引发各界讨论。

关注度很高,但争议也很大!

这不,不仅业界开始质疑,甚至连论文协作者都跳出来表示:

内容有很多缺陷

图片

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论文作者:未经允许上传论文

目前在arXiv上,讨论LK-99超导体的论文一共有两篇,最近引发讨论的是这篇。

图片

论文里,研究人员通过改良一种铅-磷灰石结构,用铜离子取代铅离子,产生应力,在微结构中引发畸变,从而可以在127℃以下表现出超导性,并发现了一种新超导被命名为LK-99

图片

除了这篇,研究团队还同时发布了另一篇论文,Hyun-Tak Kim是这篇论文作者之一。

第二篇论文详细解释了带来新突破的材料LK-99,而这也是第一篇(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论文的核心所在。

图片

其中的协作者之一Hyun-Tak Kim,是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主攻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科学领域,论文引用量已超8000次。

图片

论文发布后,Hyun-Tak Kim接受《新科学家》说,两篇论文都使用了相同的方法,但“首个室温常压超导”这篇里有许多缺陷,并气愤表示:

没有经过自己允许就把论文上传到arXiv上。

图片

此外,他也对论文中出现“迈斯纳效应”进行了解释。

按照他的叙述,虽然有视频证明出现了“迈斯纳效应”,但只有一个平面呈悬浮状,因此实际上只有一部分成为超导体

另外,还有一件值得玩味的事。

其实早在今年4月就有关于LK-99的研究,发布在“韩国晶体生长与晶体技术杂志”上。其中,arXiv这两篇论文的作者都在列表,唯独没有“Hyun-Tak Kim”。

图片

不仅如此,其中一些人甚至在2022年8月就申请了LK-99的专利。

图片

根据这些事实,可以发现其实在2022年8月这个团队就已发现LK-99超导体。

然后团队申请了专利,到2023年4月在韩国本土发布论文,并于7月再联合Hyun-Tak Kim教授在arXiv上发布。

同一时间,团队里的“三位韩国本土学者”又单独发了篇论文,并用首个室温常压超导的词语来描述研究。

对于此次论文作者只有三人,OpenAI技术研究员Ted Sanders暗戳戳表示:

诺贝尔奖一次最多获奖就是三人(目的不单纯呐)。

图片

业界褒贬不一

众所周知,arXiv上的论文都是未经过业界同行评审(peer review),且此前这个领域多次发生乌龙。

所以看到这篇“室温常压超导论文”,很多学者、大牛也是纷纷拿起放大镜,仔细查找是否有问题。

图片

一部分学者就发现,论文里有不少重要数据都缺失了。

比如,论文只是用一个磁悬浮实验结果,来证明出现“迈斯纳效应”,并没有磁化率的数据。

图片

而磁化率是判断材料是否进入超导态的重要依据之一。

(材料进入超导态的两个依据:磁化率在某种条件下突变为-1,具备完全抗磁性;电阻突然消失,具备绝对0电阻)

对此,牛津大学的材料科学教授Susannah Speller就表示,没有对应数据支撑,说发现室温常压超导体还为时过早。

图片

另外,还有人提出论文里认为,量子阱之间的电子隧穿间隔在3.7和6.5埃米之间也很奇怪,希望能解释一下涉及到电子配对机制。

图片

此外,在实验约400k的高温下,LK-99在超导状态下其实无法携带太多电流。

根据论文,研究团队在389K(约125℃)时出现了电压等于0的情况,但同时临界电流仅为7毫安左右,这与实用化标准的1000安量级相比,差距几乎是10万倍。

图片

对于实用性的质疑,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就是科学,不要只揪着一点错误不放。

图片

并表示,根据论文复制实验应该很快,可以等一等,并科普室温常压超导体会给实际生活带来一系列巨大影响。

甚至还直接放出这张满是磁悬浮的未来生活图,畅想了一波。

图片

无论结果怎样,这篇论文已经在业界引起很大关注,不知行业大咖能否复现实验。

最后,就像网友说的,科学就是要质疑,不接受质疑的就是“伪科学”。

图片

参考链接: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blog-post/breaking-superconductor-news/
[2]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blog-post/breaking-superconductor-news/
[3]https://twitter.com/alexkaplan0/status/1684044616528453633/
[4]https://twitter.com/sandersted/status/168410880103588249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