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纸鹤:成为 XR 世界的一部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124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当我打开 Pico

伟大的事物会在最开始接触时,便给予观者巨大的冲击,而我原以为 VR 也是这样的事物。但当我终于空下来,把 Pico 4 中的各项功能体验完后,内心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无论是游戏、直播和观影,都没有给我带来初次使用 ChatGPT 时的震撼。我想起已经吃灰约一个月的雷鸟 Air Plus,它代表着众多 AR 眼镜在消费端的尝试:一块参数上听起来很清晰的巨幕。但也仅限于此了。

作为前互联网,现智能硬件赛道的从业者,我深信下一轮技术浪潮必将由 AI、XR 和 Robot 带来。AI 和 Robot 的发展已经初见端倪,但 XR 却仿佛仍在襁褓。现在仍然是低谷期吗?

自上世纪 50 年代 Morton Heilig 发明第一台 XR 设备以来,除了 14 年 Google 的 CardBoard 和 21 年 Facebook 改名 Meta 带来的两波浪潮外,XR 领域并没有引起大众意义上的关注。相较于手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出货量,即使对标游戏主机也相形见绌。

1

Gartner 公司提出的理论

直到我遇到了《纸鹤》。

当我打开《纸鹤》

很难形容我在《纸鹤》里度过的半个小时,几乎在前五分钟内,我就产生了第一次使用 ChatGPT 时的感觉,一种由内而外的震撼,以及对有生之年目睹科技奇景的感动。

在 30 分钟里,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我既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又仿佛融入了这个世界。似乎,我成了 TOTO (主人公)的影子,跟着他一起漫游在这个混合着阿根廷与意大利风情的小镇上,以及那片纸鹤飞翔的无边之际。

这是一个简单的光明与黑暗的故事:小男孩 TOTO 拥有着神奇的力量,当他弹奏自己心爱的班德琴时,会吸引来发光的纸鹤。纸鹤来自另一个充满了幽深与黑暗的世界。一天,TOTO 的妹妹 AZUL 被一个黑影裹挟到了纸鹤所在的世界,为了拯救自己的妹妹,TOTO 潜入了纸鹤所在的幽深之地,并发现了自己最尊敬的祖父的秘密。

1

《纸鹤》中的人物设定

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导演 German Heller 在巴西萨满教课程中对音乐的体验,在森林中演奏的感觉让他觉得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

当我在森林里演奏时,我感觉音乐与我周围的一切都有联系。颜色、气味、感觉融为一体,将我带入一个内在空间,在那里我会发现很多关于自己的事情。

German 希望借助音乐,让观者体会自己记忆中最深处的情感。缆车、瀑布、港口边的潮湿木头、窗边低落的刺冷的小雨滴,当观者在完全沉浸的场景中感受到这些意象时,也会自然地涌起对这些熟悉事物的记忆和情感来。

虽然,由于文化的差异,我无法体会那种熟悉,然而情感是共通的,当我感受到雨飘在我的身上,而不是如当前的媒介一样飘在另一个二维平面中,我竟然真的有了冷的知觉。当我随 TOTO 走进纸鹤所在的幽深世界上,天穹之上的隐蔽脸庞,也勾起了我儿时看《风云》中帝释天的记忆。

那一瞬间,我懂了,XR 带来的不只是立体的 3D 画面,而是真正地将观者领入另一片时空。尽管目前的设备仅有视觉和听觉的体验,然而在聚合了人类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通道后,通感便惊人地出现了。记忆是如此地神奇,它能让我们在看到阴冷的天气时身泛寒意,也能让我们在看到苍蝇乱舞时掩住鼻息。正是由于记忆的存在,五感的畅通便不在话下了。

为什么是《纸鹤》

在《纸鹤》之前,我并非没有接触过 XR 作品,很早之前我用过一台 HTC ViVE ,体验过里面的拳击游戏。买了 Pico 后也玩过如《超燃一刻》《节奏光剑》之类的游戏,尽管在体验上也称得上沉浸,但我从来没有产生过,我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感觉。它们就像一个放大的手机视频或游戏,被强行挪到了 3D 空间,但并不属于这个空间的原住民。

为什么《纸鹤》会让我真正体会到 XR 作为一种沉浸式媒介的真正价值呢?因为它的叙事性吗?

诚然,导演在创作时,考虑了旁白的节奏、内容,背景音乐响起的时机和场景的搭配。正是三者的有机融合才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引人深入的意味,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为了真实的质感,纸鸟的整个场景都由手工制作,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定位。

1

《纸鹤》中的设定展示

音乐部分,由杰出的音乐家 Cyrille Marchesseau 负责谱写曲目,TOTO 在演奏班德琴时的音乐,由阿根廷的探戈音乐传奇 Juan José Mosalini 演奏。无论是节奏、布景还是音乐,都是绝佳的搭配。

但叙事性并不是决定因素,事实上当我在油管上重新观看别人录制的视频时,尽管故事本身仍然充满了灵性,但沉浸感消失了,我并没有被拉到另一个空间,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这也是所有经典故事的结局,作为一种抽象化的存在,故事只能依靠媒介充当它的形式。

甚至,按照包豪斯主义的说法「形式决定功能」。在媒介空间中,媒介决定叙事。在《纸鹤》这部作品中,整个创作团队与 XR 一起创作:剧本作为一种编程语言,XR 作为一种编程软件,人的经验作为一种解释器。起初剧本是松散的,只有一种明确的意象,但表达方式是不定的。团队生产出最小型化的 MVP 产品:几个场景、几个人物,还没有很精确的人物路径。然后,当这些元素在 XR 中呈现时,它的真实效果被捕捉到,人的眼睛负责体验真实的效果,根据当前的呈现对剧本、布景、节奏、音乐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当故事和媒介一起作用,互相促进时,新的范式才得以呈现。当故事充分运用了媒介的特征时,才能展示出媒介自己的特点。

什么是充分运用了媒介特征

那么怎样才算充分运用了媒介的特征?我想举一些失败的案例。绝大多数的直播和视频都是失败的,只是把当前 2D 媒介上的内容搬运到 3D 媒介中来,很大的原因是 3D 内容本身的缺失,但原因不能成为失败的借口。另一种看似沉浸的内容:3D 游戏,包裹着很强的外观糖衣,但如 《Alien Rescue》的导演 Jason Moore 所说:

传统的基于小说的 VR 体验通常依赖于演员和表演者预先录制的对话。这给观众带来了一种不舒服的情况:我们感觉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但却无法停止怀疑并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同情,因为他们无法完全认识我们并回应我们。

现存的 XR 版 3D 游戏也同样如此,只是有了一个预先的脚本,参与者只是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而已。当我在玩任何游戏时,我知道自己只是在玩一场游戏而已,我始终无法沉浸其中。虽然在最核心的层次上,这有赖于 AI 进一步的发展,同 XR 结合,赋予其更高的拟真度,但从媒介本身的运用层面而言,现在的产品也仍然有很大的提高。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眼动追踪和用户位置识别。真实的感知取决于细节,当我们走在路上时,我们能感知到温度、风、声音的远近。当我们注视别人时,别人会扭头、脸部显示表情,但这些在多数的 XR 内容中都消失了。制作者们忽略了,这不再是两个空间的隔绝,用户同内容中的人物、环境,都处在同一空间下,大量的交互细节的缺失,使得费心制作的产品最终成了木偶戏。而《纸鹤》与木偶戏不同的地方在于:当观者处于场景中的不同位置时,所听到的声音细节是不同的。譬如,当你靠近 TOTO 奶奶家的收音机时,可以听到意大利语的胡言乱语;当你离远时,那种声音便消失了。

除了极佳的叙事性、与 XR 媒介共创的剧本形式和对媒介的充分运用外,《纸鹤》的独特处还在于它选择了一种区分于游戏的形式,导演 German 将之称之为「主动见证(positive witness)」:

你正在观看某些东西,你并没有完全脱离它,但你正在见证它,所以你不会做一些你可能做对或错的事情。你没有使命,但你可以以某种方式,根据你选择看的内容,发现新事物或获得不同的体验。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主动与被动体验。

与游戏不同,积极见证的本质仍然是接受(receptive)而非主动(active)。《纸鹤》中,整个场景像一座浮岛悬在黑暗的虚空中,观者可以不同的视角、距离观看场景。不同的视角和距离都会带来不同的细节度。在 TOTO 弹起音符的时候,观者可以挥舞自己的手,在节奏下谱写自己的乐章,以光带的形式在黑暗中亮起,仿佛一道银河。在这个过程中,「观看」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但它并没有改变故事本身。

故事的剧情是由观者推动的。所以想让观者做一些绝对不会错的事,互动是想让用户和音乐联系在一起。比如张开双臂迎接音符,然后你感受到一种创造性。

对我而言,「积极见证」的形式让我感受到一种舒适。作为一个手残党,当我在《居延汉简》中连一根木柴都握得费力时,挫败感便油然而生了。作为一个休闲游戏玩家,这也是我无法沉浸在多数游戏中的原因,缺乏一种深邃的冲动让我坚持下去。而在「积极见证」的语境下,我可以悠闲地作为一个观众,通过主动地观察,与当前的世界融为一体,也因为有了这种悠闲,我可以更沉浸在世界本身,抓住它的更多细节,从而产生更深的情感联结。

Ricardo Laganaro(《The Line》的导演)提到他在创作作品时的宗旨:他认为在游戏之外,一定还需要其他的作品,能够让他的父母都能够沉浸其中的(想想让自己的父母沉浸在《塞尔达》中?),事实上有许多人都和他的父母一样。「积极见证」的形式能触达更广泛的群体,从而真正地加深虚拟现实的影响力。

我很喜欢 German 的一句话,也可以作为「积极见证」的最佳注脚:

不受到挑战并能够留在不同空间的奇迹中是件好事。

在商业化上取得成功的产品,在交互的阻力都降到了最低。抖音之前,没有产品会开箱即刷,多是目录-内容的二层式结构。仔细观看中国应用榜单的前十名,除了工具型的产品(支付宝、高德、搜狗输入法),其余的都是社交和视频。

大众产品需要最简单的交互,通过简单的交互就能够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想象,或一种制造意义的甜味剂。需要付出精力去实现的,无法在大众领域实现成功。产品商业化的初期,为了跨越创新鸿沟,寻找最硬核且有付费意愿的用户,这无可厚非,可当资金、技术积淀下来,最终仍然要回归到更广泛的人群,而完全主动式的产品无法承担这一重任。

充分地利用新媒介的特性,仍然聚焦于人性;致力于激发真正的渴望和情感,用故事去抵抗意义崩塌的灰暗时刻,带来一种美学的享受。

也许这样的产品会是我所真正期盼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