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SHEIN“内外交困”,高速发展道路撞上“极致悖论”?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306/963166.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SHEIN“内外交困”,高速发展道路撞上“极致悖论”?

2023/6/28 13:22:00浏览:4117

“海外版拼多多”TEMU用最经典的拼多多打法搅动海外市场、备受关注的时候,SHEIN这位被TEMU视为“小目标”、最神秘的跨境电商独角兽也开始频繁进入人们的视线中,不少国人也因此了解到原来中国电商还有这样一号人物。

作为仅次于字节跳动、SpaceX和蚂蚁集团位列胡润研究院《2023全球独角兽榜》的第四名,SHEIN多少有些“名不副实”,不过却是名气抵不上实力。一边在投资银行Piper Sandler对美国高收入年轻人的调查拥有着仅次于亚马逊的地位,一边于2022估值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节估值千亿的独角兽。

不过,SHEIN却在2023年也迎来了属于自身的“危急存亡之秋”。市场竞争中,前有深耕多年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后有财力雄厚的TEMU、TikTok,加上供应链人力成本的上涨、海外政策的不确定性,都让SHEIN发展趋势与上市之路都蒙上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内外交困”的SHEIN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海外版拼多多”们的“零和博弈”,SHEIN要被TEMU“取代”?

SHEIN可能并未想到作为中国跨境电商的代表,在海外市场让其受到威胁的不是亚马逊等本地巨头,而是“老乡”拼多多。

在“海外版拼多多”TEMU还未进入市场前,SHEIN也曾被冠以“美版拼多多”的名号,这要源于两者都贴有“低价”的标签,面向于“下沉市场”。同样的地域市场与受众群体,也预示了SHEIN与TEMU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而且,伴随着TEMU大力补贴与营销,两者间已走到第一个关键节点。根据彭博通信社最新消息显示,在分析数十亿信用卡和借记卡交易的数据后,今年5月,TEMU在美国市场的GMV已比SHEIN高出20%。

原本TEMU对外公布的发展目标是在今年9月,即平台进入M国市场 1 周年之前,至少有一天,日 GMV 要超过 SHEIN,现在来看,TEMU已经提前 4 个月完成这一目标。这也意味着,TEMU海外市场的发展速度比预想中要快上许多。

要知道,海外发达国家电商市场并非一片荒漠,并且比国内起步要早。从“时间胶囊理论”来看,国内电商市场已是一片红海,淘宝、京东、拼多多和抖音电商之间已经陷入“零和博弈”相互蚕食的局面,海外电商市场局面可想而知。

市场容量就那么大,SHEIN平台化后肯定会蚕食亚马逊的市场份额、TEMU的入局自然也将与SHEIN、亚马逊等“贴身肉搏”。

以银箭财观来看,SHEIN与TEMU两家跨境电商,两者出海美国、东南亚等路径目标相同,加之受众群体相似,未来在海外市场“共存共赢”的可能性极小,也就是说这场中国电商的“海外内战”终究要分出个胜负。

当然,两者各有优劣。从短期趋势来看,不管是TEMU提前完成GMV超SHEIN的目标,还是TEMU稳居各大应用商店下载榜前列,“海外版拼多多”TEMU几乎继承了拼多多的爆火与成长路径,“赢面”更大一些。

这要建立在TEMU在海外市场补贴不停、营销不断的情况下。《连线》杂志在近日的报道中也指出,TEMU在试图打入M国市场的过程中,每笔订单平均损失30美元。今年2月,TEMU亮相超级碗花费近亿人民币,成为超级碗史上最年轻的广告品牌之一。

TEMU仍在不断加大营销力度,并计划今年在M国投放14亿美元的广告活动,明年将投入43亿美元。但从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巨头电商出海的案例来看,大肆营销、亏损换份额的路径风险过于大、未来如何止亏将成为一大难题。

所以说,如若从可持续性与长期主义来看,SHEIN的“赢面”更大。SHEIN并不是一家高营收、实际亏损的企业,反而在其高速增长的路径中,近年来一直在盈利。并且,其营销占比数据的“阈值”控制得很好,有利润、高增长、活下去或许才是一家企业打持久战的根基。

换句话来说,TEMU的营销与补贴能做多久呢?三年、五年,如若几百亿美金的投入下去,仍旧不盈利又该如何自处呢?虽然背后有着拼多多所“靠山”,但商人逐利,到达不了预期终究会成为“弃子”。

TEMU吸引消费者的是低价,浙商证券的一则数据显示,TEMU在某些品类上的价格能做到SHEIN的53%~80%。而SHEIN吸引消费者的,除却低价还有着更为丰富的“情绪价值”:消费者在追求当前流行趋势和格调满足后的快感。

ZARA的成功也在于此,对于时尚与潮流的“快速反应”。一是足够快、二是足够便宜、三是足够多样化。

这是SHEIN作为选择DTC模式的快时尚品牌所特有的,互联网让其从设计到上市的链路更短,消费者也更快触及供应端,也能让其以“轻资产”模式更容易转向。然而,却不是TEMU这类综合电商平台所具备的。

二、SHEIN需“向内归因”,高速发展中的“极致悖论”?

外部竞争本身就是一种“博弈”,除却自身资源作为棋子外,更重要的是在战术上发挥长处、规避弱势,把竞争者带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中。然而,当下的SHEIN似乎不再“镇静自若”了。

经营数据最能显示“表层原因”,根据SHEIN公开披露的数据可知,从2020年~2022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00亿美元、157亿美元和227亿美元,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其应营收所对应增速分别为211%、57%和52.8%,连年下滑、增长乏力。

对于身处于服装行业的快时尚品牌来说,营收与利润一般深受库存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库存高大多源于设计错误成本与错误预估市场供需关系成本,但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几乎避开了这两点,把行业劣势转化为自身优势。

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近发布一份关于时尚行业供应链的报告显示,SHEIN“按需生产模式”帮助其将库存周转时间缩短至40天左右,不到H&M和Inditex等实体零售商的一半,而且降价幅度更小,浪费也更少。

按理来说,SHEIN的利润率会比实体快时尚品牌们更低。可是,按照营收和利润来推算,SHEIN在2021年、2022年净利润率分别约为7.5%和3.2%,降幅过半。而对比同为快时尚领域的ZARA,其2022年净利率约为12.57%,优衣库的母公司2022财年净利率约为12.37%,SENIN与其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此外,市场估值的下降也让SHEIN的故事性存疑。据天眼查App显示,SHEIN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20亿美元,该公司的估值为660亿美元,比一年前达到的1000亿美元减少约三分之一。领投本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General Atlantic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

从营收增速下滑、净利润大幅下跌、市场估值减少千亿人民币种种来看,哪个对SHEIN都不算是一个好消息。为什么看似处于高速增长的SHEIN部分数据却持续走弱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知道SHEIN的优势在于“供应链效率”与“营销敏感度”。依托于国内的供应链稳定性与效率极高,降低了SHEIN生产成本与运营成本;从Ins到TikTok精准踩在市场早期风口上,大幅度降低了其营销成本。

然而,当下SHEIN自身的稳定性与稀缺性优势正在下行。虽然这与亚马逊、TEMU等电商平台的外部市场环境相关,但更与SHEIN自身内部规划与走向有关。

一方面,品牌价值与体量更大的SHEIN对于产品的质量、需求量也更大,从而对于供应链工厂制造方的要求也更为严苛,这种严苛不单单于质量还有成本。品牌方想以更低的成本拿到产品去应对新一轮竞争带来的价格战,而工厂方面对着材料上涨、人工上涨,获取不到更多的利润,这就形成了一种“需求悖论”。

对于SHEIN来说最优质的“闭合链路”,是工厂方、品牌方与消费者三方“共赢”,都感觉赚到了便宜。但由于SHEIN市场声量变大、话语权也有变大,提价大概率会“得罪”消费者,只能更进一步去压缩成本。

对于任何闭合链路来说,任意一环节的平衡被打破,也就意味着模式的稳定性被打破。毕竟,对于工厂方而言伴随着特殊时期远去,也会出现更优质的选择,这就让SHEIN会出现被供应链“背刺”的可能性。

这并不能责怪供应链中的生产方,就目前来看,无论是SHEIN还是TEMU作为跨境电商来说,对于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大概率高于“正面影响”。

一般来说,跨境电商本质上是奔着高利润去的,在低成本地区生产到高价位地区售卖。但SHEIN和TEMU却在压缩国内生产方成本,在国内以更低成本生产到国外以更低价格售卖去“抢占市场”。

可见,SHEIN、TEMU都在朝着低价占领市场的时代加速倒退,有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感觉。不可否认,SHEIN的互联网思维是对的,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信息不断加速,提供了更高的效率,但是这种效率上的提升最终落实阶段仍旧要靠人力来完成。

从这个方向来说,SHEIN似乎和国内的美团、滴滴、快递行业区别并不大,但好的是国内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外卖,在多年发展与整改下已经从“无序”走向“有序”,而SHEIN与TEMU的低价扩张之路才刚刚开始。

可以说SHEIN的成功是属于中国供应链的成功,但中国供应链也需要向上试探、升级,而不是一种朝着低价、低成本走向产业降级。尤其是,SHEIN、TEMU给人一种拿着国内资源去贴不海外市场的感觉,最大受益者或许只是海外的消费者。

今年SHEIN最大的动作就是平台化,对于一家拥有着极大流量的电商平台来说,想提高平台流量利用率无可厚非。而且,SHEIN的行为可能也与其要上市有关,类似于亚马逊综合性电商终究比服饰电商更具有“钱景”。

在一份向投资人公开的文件中,SHEIN提到,公司期望营收能在2025年翻一番,达到585亿美元;GMV在2025年达到806亿美元。该目标意味着,SHEIN的年营收将超过零售巨头H&M和Zara当前年销售额的总和。

此外,SHEIN在2025年的目标是净利75亿美元,其2022年净利润为7亿美元;这也就是说,SHEIN要在未来的3年内完成10倍的利润增长。

从这个目标中,就足可以见SHEIN平台化的“急迫性”。毕竟,如若不平台化,按照原有路径发展,这些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SHEIN是否真的做好平台化的准备了,仍旧存疑。

一方面,SHEIN不管其自身“小单快反”模式供应链当前稳定性如何,起码是可控的。换做第三方卖家,其商品的可控性、物流的可控度有可能会进一步变差,SHEIN如何让去保障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此外,自营与第三方卖家共处一个流量池,竞争关系毋庸置疑。那么未来,SHEIN如何去平衡两者之间的流量分发、倾斜度,以及SHEIN面对着第三方卖家自身低价、小单快反的优势性还能否存在。

另一方面,SHEIN流量具备平台化的“门槛”,但硬实力仍旧未达到。对于一家电商平台来说,上游产品供应链很重要,但下游配送、服务等也很重要,从亚马逊与京东的例子就可能看得出来。那么,未来SHEIN要不要加重本地仓储的建设、该投入多数成本、会不会导致企业亏损,都是问题。

除却外部竞争与内部因素,SENIN作为跨境电商更需要考虑所在地区政策是否“稳定”,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影响大不大。

以SHEIN主打的M国市场来看,根据路透社报道,共和党参议员JD Vance 和民主党参议员 Tammy Baldwin 提出了一项法案,拟取消中国电子商务货物进入M国的关税豁免权力,目前尚不清楚该提案是否会通过。

该项法案如果通过,意味着中国电子商务货物,尤其是SHEIN从事的服装产品,需要缴纳关税才能进入M国市场,同时还有被CBP因涉疆法案被扣押的风险,这会对中国的电子商务出口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并增加美国消费者销售商品的成本。

从SHEIN的规划来看,其已经在土耳其、巴西等地复刻“小单快反”供应链。不过,这些国家的人力成本是高于国内的,劳动法的严苛性也高于国内,这也看来大概率会影响到SHEIN的成本与效率。

可见,未来对于SHEIN来说,更好地去“向内归因”保持自身的稀缺性,建立起更稳定的供应链与更优质的配送服务,或许更优于极致性的外部竞争。

声明:本文仅作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