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信息部门,对产品侧关于联合创新协同研发的思考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pd/585547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如何设计一款好产品?首先需要了解产品本身,其次是了解用户,而这只是产品经理要考虑的基础。本篇文章,作者将系统分析做一款好的产品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723384dc-d9df-11ed-8fc2-00163e0b5ff3.jpg

一、两个问题

  1. 知己:是否了解品牌的特性?
  2. 知彼:是否了解的用户特性?

需要深入业务体系,如果业务部门没有弄清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去了解。不能两个盲人走路全靠感觉,给业务团队提供系统就要做到比业务团队更懂业务,这样才能设计出超出预期的产品。

为什么要听你的,你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甚至是发现问题。

二、两种模式

1. 模式 1

业务团队只说明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真问题还是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甚至我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才划定边界,确认需求。

  • 优点:充分发挥解决方案经理的能力,深挖需求;业务团队只关注结果(是否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他好你也好。
  • 缺点:容易造成思想的冲突,我们自己认为的,不一定是业务认为的,会带来一些争吵。但是我反而认为这是对的,也是我们跟外包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我们和业务团队的目标一致,在争吵中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一条最优的解决。

2. 模式 2

业务团队全程参与产品设计,每个功能都逐个确认确认(布局、配色、样式)。

  • 优点:目标清晰,责任划分清晰。
  • 缺点: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工厂化的,自己的价值被降低,业务决策成了成败的关键。同时每一次和业务部门的确认,都是一份责任的累加;也很难做出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模式。

三、两种目标

  • 短期目标:业务满意,这个就简单了,他们要啥给做啥呗。我们就像个外包公司一样,找外边公司做和我们做有什么区别吗(成本?质量?时间?还是更大的热情,能够倒推业务进度),本质上是一样的。
  • 长期目标:互相成就,以业务目标为目标,互相成就。

万事只求十全九美,学会在不完美中找平衡,业务满意或是超出预期的同时以长期目标为导向,如果冲突了咋办,如何选择。

应该多一些思考,为什么做,怎么做。

四、两类解决方案经理

我们都希望的合作伙伴(有权、有钱、专业),但是往往跟我们对接的部门或者人并不能完全满足,事还得干,不同的解决方案经理就有了差别。

1. 一类产品

只接需求,业务部门提什么就做什么,好一些的会反推业务进度,能设计出更加SaaS化,更友好的体验。但是结果不能由自己把控,短期目标可以完成,也就是业务部门满意。

但是长期目标无法保障,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业务部门身上。他们用得好,能实际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那就算成功了。

但是真正能提出真需求的业务部门的人并不多,同时还有背锅被甩锅的风险,长此以往就是恶性循环。

靠几次沟通会,往往解决的都是表面问题。

不是业务团队不想表达清楚他们的真正需求,是真的表达不出来。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我们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病人说腰疼,难道我们就直接给做个靠垫吗?还是说要查一下更深层的原因。

万一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呢?也许他是肾虚呢?你说给他做个靠垫有啥用。

2. 另一类产品

会深入业务,主动发现并提出需求,需要对业务有更高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做?背景是什么样的?是真的吗?有没有特殊情况?

真正想服务好一个部门、提供一套好的产品并不容易的,不止停留在冰山的上层,需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而能够挖多深就体现了一个产品的内在能力。

如果我们真正的解决了一次,哪怕只有一次业务部门的真正问题,他们会对我们无比的信任。

如果想快速进阶产品,需要有那么一次甚至多次的沉浸式投入,做到比业务部门更懂业务。

五、和研发的关系

  • 一个失败:研发和产品讨论业务逻辑,那就是产品经理的问题,无可争议,产品经理在出需求前就已经明确了业务场景,并且和业务团队达成一致。
  • 一个成功:和研发目标一致,确认解决的核心问题,同步背景;研发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在设计底层架构、数据库的时候能够做到更科学、更高效、更灵活。

六、多个视角

看产品,看问题,更多的视角。

如果我是业务运营、如果我是业务领导视角、如果我是用户,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共情。

视野更开阔,看待问题更加多元化,自己也会更踏实。

七、一套规则

产品的KPI设定不能只满足于做了多少个需求、上线了多少个功能;帮助业务部门增加了多少用户、提高了多少销量、减少了多少人工、提高了多少效率同样值得参考,牢牢绑定解决方案经理和业务团队。

八、自身成长

闷头做产品很难快速成长。

  • 开拓视野:每天看看36k、艾瑞咨询这类网站,了解互联网行业的最新动态,同时类似点燃、驿氪这类运营分享的公众号也是要经常浏览,产品运营是一家,你得懂人家。
  • 论坛峰会:多和高手过招,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有时间就线下,没时间线上也是要听听的。
  • 产品分析:其实就是拆解外部产品,拆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看看别人的架构、别人的设计;灵光乍现的一刻会经常出现,同时和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不想成长都难。

本文由 @文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