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野生产品经理崛起之路:大厂产品经理(一)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pmd/585303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相信很多伙伴在刚进入一个岗位时,都会经历一些难题。本篇文章作者分享自己在产品经理岗位的工作经历,总结个人对此岗位的一些看法,给大家一些工作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c2a70b88-d9de-11ed-bd5e-00163e0b5ff3.jpg

故事时间:2020年4月-2023年2月

去A企业面试时,庄园般豪华的办公园区深深震撼到了我,当时内心的想法:“太气派了!我要是能在这里工作,可真是享受”。

面试很顺利的通过了,A企业催促我赶紧去入职,我怀着兴奋而又胆怯的心情来到了A企业的大庄园。这是我第三份工作。

一、外包转内勤

现实很快就来啪啪打脸,流水的外包员工,唯有努力把自己卷上岸。

我入职的产品经理岗位于业务部门,很牛逼的是这个科室有9个产品经理:1名经理、5名内勤、3名外包,介绍一下我转内关键的3个人物。

  1. C君:在A企业一年,将我招入公司的伯乐,当时是科室B角(第二负责人)。为人正直,兄弟科室对他的评价颇佳。
  2. 科室经理Z姐:在A企业十多年,技术出身,自身实力没得说。为人极为强势霸道,带有PUA属性,要求我们早8:30到,晚上要留下来加班。自己到点就走。
  3. 科室老员工W:在A企业三年,Z姐一手培养起来的骨干,对业务、系统最熟悉的产品经理,年年考核拿A。卷王一个,人称“小Z姐”。

一入职,C君就将一个崭新的项目交给我了,当时我是很害怕自己接不住的。毕竟公司、业务、项目、团队都是新的。可初来乍到,人轻言微,不敢多说什么,硬着头皮就接呗。

接下来,我便发现该岗位的工作量远超于以往。除了新项目,还有很多零散的工作不断派给我。

  • 第一天,19:30下班,到家21:00
  • 第二天,20:00下班,到家21:30
  • 第三天,21:00下班,到家22:30
  • 第四天:21:00下班,到家22:30

入职前,我和女朋友说:“我去大企业做外包就是要挑战自己的,到时候加班很多的话,你要体谅”。

女朋友说:“好”。

过了一周,我们便决定分开住,我第一个周末便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开启了天天21点后下班的生活。

当时的工作压力巨大——以至于我每周六还要抽一天在家赶工,否则很难跟上科室的进度要求——A企业的前半年我都是单休。

话分两边。

入职前,Z姐产假,C君作为科室B角接管科室,对W的资源分配有所欠缺,W对此心有怨言。

入职时,C君是我的新人导师。此时,Z姐产假刚回来,重揽大权。那时候业务系统经常出问题,W常在Z姐那边说C君的坏话,C君就很惨了,经常周会上被Z姐点着批评,一批就是半小时。

当时有一个很滑稽的事情,业务系统出了生产事故,大领导开会问责,Z姐义正严辞地出来承担责任:“领导,是我的问题,是我用人不当”。

入职1个月左右,C君从科室B角降为了小组长,W成了科室B角,于是W成了我的新人导师。W是个加班狂魔,一边嘴上说着身体怎么怎么不好,但不管有事没事都要卷到晚上10点,一边又会对不加班的同事指手画脚,说自己当年是怎么怎么辛苦过来的。

最难受的是另外两个内勤被她带着一起卷,科室当时的氛围真的压抑,全公司都知道我们科室产品经理的日子最苦逼。

一个月的时间,跟我一同入职的3个外包,就剩我一个了。接下来3个月,科室招了10个外包,全都没有过试用期,大多因为能力、态度的问题被辞退。

大概入职3个月,Z姐对科室分工还是不太满意,又将我从W下面划分出了,让我独立承担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几个月的努力工作有了产出:

  1. 新项目一期上线,领导们对新项目的评价不错,这为我加分不少。
  2. 帮公司CRM接入企业微信。
  3. 其他七七八八的工具、系统的优化,都没有出啥问题。

入职第4个月,C君受不了了,提出离职。他离职后,内勤编有了空缺,Z姐认为我工作表现不错,迅速给我转为了内勤。

转内是我一直希冀的,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是个人能力得到了认可,以前一直以为特别厉害的大厂员工,现在我也是其中一员了。

C君是个富有想法的人,我和他非常聊得来。我的入职和转内都“得益”于C君,内心对他充满感恩,离职惜别后,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可以说是莫逆之交了。

Z姐、W,我由衷认可他们的实力,也很感谢他们给我提供的工作机会、指导。

他们的个性太容易伤害到人,很多人内心对他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如果他们的性格能温和一些,多体谅一些身边的人的感受就好了。

二、成为小组长

我们科室产品经理可分成3个小组,核心的CRM小组3-4人(组长W),AI小组1-2人,业务工具小组2-3人(组长C君,我是小组一员)。

入职的前几个月,三个小组的人员和组长反复调整,待C君走后,业务工具小组就没组长了。

于是,Z姐让我带着一位老员工M承接业务工具的所有需求。

印象中没有商量的过程,Z姐直接给安排了。我嘴上说着“好”,内心非常惶恐——我没有当组长的经验,我觉得自己对业务也还不够熟悉,我明明能力没有提升,但肩上的职责却大了很多……

后来想想,遇到挑战,迎难而上总归比畏缩不前要好。就像纪伯伦所说:我的心曾七次悲伤——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当时的我几乎天天10点下班,哪怕是这样,也无法让Z姐和W满意。Z姐对我的态度逐渐变差,W会在Z姐那边说我的坏话。

W一直不喜欢我,对我冷漠,或是话中带讽。或许是我一直与C君交好,让她觉得我是敌方阵营的人。

另一个原因是她作为老员工,工资被倒挂严重,我们资历差不多,我月薪要比她高约20%,她只能通过“卷”到考核A,通过年终奖多拿一点,实现对我们的收入“反超”。

对于明明贡献了更多的她而言,内心肯定不平衡。

我内心也很清楚,我与W他们不是同类人,但我也希望与他们交好,毕竟都是同一个科室的同事,关系好点对彼此工作都有利。我尝试过请他们吃饭,跟他们坦诚地说说明误会,可效果甚微。

需求马不停蹄的做着,我的组员M成了Z姐了下一个炮火对象,没出2个月,M也离职了。

这时候,业务工具的所有需求都推到我一个人身上了,事情越多,就越忙不过来,那点精力根本不够匀,没一个事情可以深度做完的。

可事情越多,领导找你就越频繁,领导找你越多,时间就更少了,就更没时间做事情……

晚上10点,公司大门的路灯,光线伴着水气氤氲朦胧,自行车驮着疲惫的我,回到出租小屋。小屋在楼顶,楼下是美食广场,晚上10点正是热闹的时候。烧烤、龙虾的味道随我一起爬上了楼顶小屋。

到出租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女朋友视频,一边洗漱一边视频,半小时之后,眼皮赶紧让我结束这匆忙的一天。

29fe0292-116a-11ee-b725-00163e0b5ff3.jpg

直到有一天,好像是身体哪里感觉到不对劲,我突然感觉身体和精神快撑不住了,于是,我鼓起勇气跟Z姐说希望减少一些工作,实在是忙不过来这么多事情。Z姐回复“好”,便没有了下文。

忙不过来的那段时间,Z姐逐渐对我不满,对我讲话越来越尖锐,我担心自己成为Z姐下一轮炮火集中,内心便决定:如果Z姐集火我,我就离职!哪怕我才刚转内一个月!

可能是上天眷顾!

Z姐被调岗了。被高层领导紧急调派去子公司,支持新业务。

新来的科室经理非常善解人意,没有了领导的压迫感之后,我长舒一口气,至少不用先离职了。科室再招了新人,我们小组的工作终于回到正轨。

作为小组长,我结识了很多其他部门的同事,学习到很多新的产品,开始试着去管理小组成员,最珍贵的是看问题的视角变得宽阔:不再局限于产品/项目的功能多好用,更会考虑上下游业务的影响,甚至会考虑新需求上线后对某些部门利益的影响

我很庆幸被委任小组长,并坚持了下来。这段经历让我受益良多。

半年后,W离职,另外两位资历老一点的员工要么调岗,要么离职——我成了科室资历最老的员工——组长的身份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游刃有余

当L经理来了之后,为科室减压成了当务之急,否则新人留不住,老人要不断流失。

L经理是个体贴下属,亲力亲为的人,她是我的“救星”。我由衷的期望和L经理一起励精图治,把科室氛围变得温和,把科室的下班时间逐步提前。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科室的工作并不会因为领导人变更瞬间减少——大概一年后,科室终于没有那么忙了。我下班的时间稳定在7:00左右。

这一年期间,我对业务的理解更加深入,产品能力、管理能力也不断提升,小组成员增加到3个人,负责的工作职责也逐渐增多,在我离职前,我负责的工作有:

  • 移动CRM项目。
  • AI质检项目。
  • 权益小程序项目。
  • 循环经营、数据报表、团队管理等工具系统的需求。
  • 部门IT预算管理工作。
  • 部门信息安全工作。

有些工作是非常不情愿接,后来却有意外收获。

比如:部门IT预算管理工作,算钱的,看似跟产品没有关系,而且非常的琐碎。刚接手时,花了一个月才把部门几千万的IT预算理清楚。

这块工作得心应手之后,我开始思考这个工作的意义,对产品的生命周期有了新的领悟:一个产品要花的钱远不止研发人力和服务器,后期运维的投入,公共资源的分摊都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有些产品或需求,对个人、部门来说是非常有用,但从公司的层面来考虑,它就是不划算的——就不应该“大动干戈”去开发。有些产品做了短期看不到价值,但需要一两年的持续投入才会有成果产出。

有些工作是后来自己主动要求的,比如:AI质检项目。我一直想尝试AI产品经理,于是主动提出要承担这一块的工作。一开始也担心自己做不好,接手后却发现AI(在应用层面)一点都不复杂。

半年下来,AI质检项目的准确率符合投产使用的要求。这个工作给我的经验是: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勇于尝试新领域,总会收获多多。

那时候的工作对我来说用“游刃有余”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A企业的文化、流程制度我都经历过了,KPI、述职、月报、年报、领导报告均已成为日常,习惯了。

不怕领导压活,上面把工作分下来,上司再急再催,我都敢于把困难说出来,让他拍优先级。活有无数,一天时间只能干那么些事情,不以掏空自己为代价工作,做不完就是做不完。

灵活处理外部的需求。在很清楚关联方的轻重缓急之后,通过更高的优先级、更大的利益,合理缓解很多业务很急很催人的事情。

用规矩减少甩锅问题。人总是很不愿意面对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因此总是习惯性把责任推卸出去。凡是开展多个关联方的工作,事前我都先把大家的职责(锅)定清楚,这样后面真出了问题,对方也没话讲。

我每天早上8:00到公司,8:00-9:00这一个小时我可以心无旁骛的在会议室看书学习。

举个例子,部门要做一个新项目,新同事完全不知如何开展工作,部分同事对此苦恼不已,感觉工作量激增。我大概心中有数项目有多少的工作事项,以及这些工作事项的难易程度:

  • 怎么写立项报告。
  • 如何通过立项评审。
  • 如何提前安排研发资源争取早日上线。
  • 项目规划、需求管理…
  • 要阶段性的项目汇报工作。
  • 要花时间做推广运营。
  • 如何结项。

更有甚者,有些项目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但上级一定要做。我也很清楚怎样“尽力就好”,既减少资源的投入,同时又可以向上级交差。

四、一些总结

  1. 学历不代表能力,却极大的代表了职业素养。
  2. 企业中肯定有狼性的人存在,企业需要他们快速做出成绩。跟他们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假如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同事,抓住他们的利益诉求点进行沟通日子会好过一些。
  3. 把事情和情绪分开。经历了那么多的人来人往,我逐渐意识到工作就是工作,同事就是同事,不要投入太多的情感。讨厌某个同事,来了TA的事情内心会产生厌恶情绪,就想把TA的事情放在一边,或是带着怨气处理,这是不对的。工作还是要按时完成,内心可以继续讨厌TA,但,这是两码事。
  4. 讲话要谨慎。大企业人员部门多,利益诉求不一样,结构复杂,员工之间也喜欢互相八卦。一句无心之言,经过几个不同人的理解和传播,就会不小心成了别人记仇的依据。
  5. 共患难才能成为朋友。背后称赞过我的人,,是一起熬夜上需求的开发同事,是一起周末加班同写一份领导报告的同事,是让我加急赶工帮他解决业务难题的同事。
  6. 需要关联方合作的事情,如果隐约感觉对方可能不理解,那么对方肯定就是不理解。绝对不要期望对方会将事情做好,要么花时间让对方理解事情该怎么做(还要把锅说清楚),要么自己把事情做了。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些人在自己被卷之后,也要让别人经历他所经历的,甚至卷得更厉害。我的经历让告诉我“卷”是不对的,既然我不喜欢,我就尽量不要让下面的同事经历卷的痛苦,否则就成了“笼子里的五只猴子”。
  8. 要对自己负责的全部工作心中有数。这不会让工作量减少,但心中有数之后,就会觉得自己掌握了对工作的主动权。领导的责问压力、外部的追问压力、自己的精神内耗,都会大大减轻。

后记:2023年2月,在A企业工作2年9个月的我离职了,去了一家小企业与其共同成长。

离职原因是:在A企业,不加薪,我的个人能力没有提升的空间。

本文由 @吴德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