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一介|“定居大陆十五年,我想对校园教育做补充”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jiemodui.com/N/13622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randalyn-hill-Z1HXJQ2aWIA-unsplash.jpg
图源:Unsplash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纵使千变万化、起起伏伏,无数心怀热火的人在其中,或入场,或离场,而前行,将永不停歇,这个六月,芥末堆重磅推出全新策划的非虚构写作栏目——「一介」。取芥末堆之“芥”,古文也通“介”,一介之士,关注时代中的个体,那些辛辣刺激的拼图构建蜕变后的人生。

人物介绍:

Tom,45岁,中国台湾人,14岁女孩的父亲

信息专业出身,在互联网领域持续创业十余年,2016年立足Scratch入局终身学习赛道

 以下为人物自述:

“我可以自学很多东西,为什么不把这种能力教给孩子呢”

 我是台湾人,已经定居上海十五、六年了,在这个项目之前,我做过近二十个工种。我在本科毕业之后就决定要来大陆的公司工作,因为那时候我觉得这里很有发展前景。当时需要先积累一些经验,所以在台湾和其他地方工作几年之后我才辗转来到大陆。

成家后来到上海,我一直在做互联网创业,涉足过社交媒体、海淘电商,教育是我进入的第三个领域。七年前寻找新的创业方向,恰好女儿即将上小学,我需要对到底让她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决定给她提供一个体制外的补充。再回顾过往自己在不同行业的工作和创业经历,我会思考为什么我可以跨领域,我该如何把这种能力教给孩子?

女儿上小学之前,我觉得教育就是陪伴,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支持就好。我的英语有口音,我并不会直接教她英语,而是每年带女儿在美国住一个半月左右,在母语环境中她很容易就会讲英语。我一直觉得教育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所以后来女儿要上小学时,我就在思考,后面的教育路径该如何选择?

我太太是稳定型的,我属于开创型,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去尝试自己的想法。在女儿的教育分工方面,太太负责校园体制教育,我面对的是孩子一生的教育规划。我和太太本身都经历过应试教育,我们一致认为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创意培养。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就像在游戏里面加天赋值一样,一项点满了就有其他方面点不满。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认为,教育是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和天赋点,然后陪她走得更远。 

这七年来,我觉得大家对教育的追求越来越看重效率,强调快,而在师生比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学校为了达到一定指标也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虽然现在中高考有所改革,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但依旧有很严格的成绩划分标准。比如在上海,一个孩子必须要考到全市前5%才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但是要达到这个要求他已经拼尽全力了,还怎么做到个性化?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设计,因为个性化学习需要学有余力。

在与海外学者接触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某一个领域有着持续的兴趣,而我们这边的孩子则时常打趣说,高考前是人生的学识巅峰。有的孩子被调剂到自己本不感兴趣的专业读四年甚至更久,他该如何产生热情?在海外的课标设计当中,知识点是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能让孩子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内核。

在台湾读书时,我的大学同学里有 99% 都是去考硕士,唯独我没有,因为于我而言,在学校里念书不如去外面工作学得更快。如果读的是不喜欢的专业,再继续下去,转换成本就会很高。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者说让孩子尽早找到自己未来想要走的路,然后拥有快乐、幸福地生活的能力。所以新技术的出现也只是帮助孩子们决定他想要学什么。当孩子们掌握这一套方法之后,他基本上可以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受教育方式。

经常有人问我,未来你的孩子要去哪里念书?我说我也不知道,因为她热爱的那个领域,顶级专家在哪里,前沿成果在哪里,她自然会去追逐。就像创业时我并不知道下一个项目的方向,因为这很可能是建立在时间和机遇上的瞬时决策,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当他们有自主学习能力时,我们无法预测在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下,孩子们会发现自己对什么领域感兴趣并愿意去持续钻研。在那个专业领域内,他们比我们更了解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所以未来将是女儿告诉我她想去哪里,而不是我告诉她你应该去哪里。家长的心态就是保持孩子的时间自由,能够了解自己、探索自己,最终去做想做的事。

“疫情前年营收百万,遭遇重创后我依然有勇气重新起航”

PBL.png
图源:Unsplash

 电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孩子们可以通过它去触达更多资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而在资源泛滥的当下,孩子们更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从而具备甄别能力。选择立足Scratch入局终身学习赛道创业之后,我采用了麻省理工终身幼儿园的理论基础和4P创造性学习法,包括项目(Project)、热情(Passion)、同伴(Peers)、游戏(Play),支持那些基于热情、与同伴合作、以游戏精神从事项目的孩子,因为项目是从事创造活动最基本的单位。

在大陆推广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我们的业务分为进校和ToC两个方面。与学校的合作是课后服务,而在大部分家长的认知中这也基本等同于兴趣班。我们进入了上海市的二十余所学校,速度其实相对较慢。从渠道来说,如果同政府部门达成合作,服务就会被某个区(县)的所有学校统一采购。我选择自己接触校长来推广,因为就上海而言,学校有一些自主经费,供应商的覆盖面或许不会很广,但校长具备执行权和决策权,可以更加因地制宜,而现在科技素养教育也是学校确实需要的。

在服务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要派老师去上课,但一位老师一天只能去到一所学校,我们目前只有6位老师,在师资方面会有挑战。实话来讲,传统师范专业出身的老师很难适应PBL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与教学效率有着根本上的冲突。

我们的教师团队绝大多数是有教育热情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有一种习惯,具备基础的问题解决能力后,在接触新技能时基本上都是自学的。所以我们也想把这样的通用方法教给孩子们,让他们掌握一套基本流程,然后可以尝试做任何事。

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成绩在前5%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会讲求效率,因为觉得孩子已经很辛苦了;也有很多家长是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希望孩子可以具备自主学习或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做教育之前,多年的积淀让我认识到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的重要性,而这些是很少可以在学校教育里被培养的。

所以我们要去倾听、看到需求,教会孩子们跳出自己的世界,通过技术的学习看到他们自身的更多可能性。在人工智能技术势不可挡的当下,我们也会将其引入课程设计,让孩子们通过批判性思维去学习如何和AI沟通,从而更好地使用技术。在应试方面,未来人类或许考不过AI,那为什么不把它化为己用,专注在创作或工作的某个方面。

我的项目是一个线下的工作室,因为主要是派教师去学校上课,这里就是一个办公室和讨论空间。ToC部分我也会找到合适的家长来合作,首先他愿意进行长期的培养和投入,因为与少儿编程机构不同,我们并不是为了考级,通过我们的方式培养孩子,可能至少要半年到一年家长才会看到成果产出。这部分现在是远程交付,我自己则是将主要精力付诸于师资培训。因为面对不同的学生案例,我们需要去讨论相应的教学方案,甚至在孩子们提出新的兴趣点时,我要去接触相应的专业人士把资源带回来培训老师。

在2019年之前,我们的营收每年大致可达百万元,最近几年B端业务基本难以进行,营收也会有很大程度的缩水,基本上就是把之前积累的那部分吐出去。我没有融资,一开始的时候有计划,但后来发觉我们所做的教育的规律和属性对资方来讲会比较慢,所以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构愿意投资。目前我们的成本基本上就是师资的薪水、工作室场地和线上授课平台的费用。

“双减”对我们的打击比较小,谈到重新起航,还是要回到政策面,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该如何培育,这是值得去探讨的。当然尤其是今年人工智能崛起之后,大家回归了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素质教育是一个很明确的方向。但素质教育要教什么?我接触到的大部分家长依然是被成绩推着走。 

未来我认为合适的教师是比较稀缺的资源,短期上手并不现实,需要至少一到两年的时间培养。我并不担心AI会取代教师,因为教师能够看到人的眼神、肢体动作并及时作出反应,他们一定会被需要。至于其他赛道风口,或许在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我们也会涉足。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010-5726 9867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