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投研框架:连锁药房是好生意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621-3e4d37ac.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投研框架:连锁药房是好生意吗?

• 2023-06-21 15:20:14  来源:医曜 E669G0
1

图源:摄图网

作者|胖达投资PandaCap 来源|医曜(ID:yiyao-jinduan006)

在很多投资者眼中,连锁药房算是一门优质生意,甚至可以归类为永续经营的生意,尤其是社会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更凸显连锁药店的价值。

连锁药店是一个一级、二级都绕不开的行业,整合与头部集中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可整合逻辑背后,实则是一场关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讨论。本文将通过细致拆解连锁药店扩张模型,以此来为投资者还原最真实的连锁医疗赛道投资逻辑。

01

从0到1的崛起

药房是一个典型的“规模不经济”赛道,主要体现就在于合规运营成本和总部费用摊销,相较于成熟的海外药房,国内连锁药房存在诸多灰色地带从而导致“规模不经济”。

2016年金税三期改革之前,全合规药店和不合规药店在税务上可能就存在5%左右的净利润差异,再加上医保盗刷乱象、员工工资差异,一家药店可能因规模问题而产生接近10%的净利润差异。不过随着医保严查、金税工程的推进,因合规问题而造成的影响大幅缩减,但却依然存在一般区域总部费用的影响,“规模不经济”依然存在。

但与此同时,连锁性质的总部服务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因品牌效应而带来人流提升。在“规模不经济”的背景下,连锁药房也将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加持。

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等强区域性连锁药房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连锁药店药房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这也意味着连锁带来的“规模效应”已经全面超过了药房本身的“规模不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区域集中度就成为衡量“规模经济”的最佳参数。

首先,零售是一个由细节决定成败的生意,在管理半径上有着极为严苛的限制。以仓储而论,一般单个储存仓最多覆盖1至3个省份,超过400公里的运输范围就不如多仓了。管理人员方面,需要总经理月度巡店,区域经理周度巡店,门店经理日日到岗,一个区域总部也只能覆盖1至2个省,否则就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因此,区域内的销售规模越大,管理费用率越低,物流履单成本越低,从百分比来看可能会存在2-4%的差异或者更多。

其次,以供应链采购价格看,基本上所有企业的销售都是省、市级代理,也是当地发货,全国单品种2亿销售,远不如一个地区单产品2亿销售拿到的价格和返点好。由于每个地方的用药习惯和本土品牌不同,因此全国能够统一采购的药品估计也只占到总销售的40%,而省内集采部分地区可以做到80%甚至更高,本身的协同效应也更强。

第三就是自有品牌了。以Wastons(屈臣氏)为例,其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核心原因在于毛利70%的自有品牌占比达到50%以上,单体药店的平均毛利在30%左右,通过集采一般能够有3%前台毛利和2%的返利就不错了,也就是说35%就是极限了,但是自有品牌的毛利一般在60-70%,每10%的自有品牌还可以有2-3%的总毛利提升。

第四,品牌效应和溢价能力是由区域内密度决定。药品购买主力为40-70岁的中年人,客情关系重,情感因素是促单的关键。日常曝光率和销售互动对销售影响更大,而非由营销广告驱动,所以品牌一般也只在一个城市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换句话说全国品牌高济可能不如某个地区的XX堂。同时,区域门店的密度足够高,也导致消费者的选择少,对于产品的定价权也会更好。

概览全局,一心堂在云南部分县市可以做到50%的绝对垄断份额,对应50%的毛利和15%左右的净利润;而益丰药房、老百姓在湖南部分地市30%左右的绝对领先份额,能够对应40-45%的毛利和10%左右的净利润,超出单店毛利10-15%;大部分连锁在地市能够有10-15%的份额,可以做到35-40%的毛利和3-5%的净利润。

02

从1到10的扩张

在大部分区域已经完成区域龙头形成后,考量连锁药店的就是如何实现从1到10的集中度提升。

连锁药店的增长,归根到底无非开新店、收购自建、加盟和并购三种模式,而收购无疑是速度最快的,但同时也考量扩张所付出的代价。与传统行业不同,连锁药店的收购不太看PE,因为合规前后和连锁化前后的利润结构差异很大,所以资本更看重更加纯粹的销售数据,通常会以PS来估值。

20230621-434da1dfc44922fd_600x5000.png
图:三种扩张模式,来源:东海证券

如果以0.6-0.7倍PS的估值收购,基本和自己开店的利益相当,不过连锁后能够提升20-30%的收入,加上直接成熟,减少1.5年-2年的培育期,是更具有增长潜力的。若超过这个估值,虽然大多不如自己开店,但从投入回报的角度分析,仍有可取的地方,因此0.9倍PS以下收购都还算合理。

2017年的时候,高瓴等大资本集团入局连锁药房,再加上头部公司上市融资,就把收购价格推到了很高的水平,单店PS达到1.5-1.8倍,甚至有的要价都超过2倍PS以上。如果不考虑赚一二级市场套利的钱,仅从业务回报来说,对于业务整体ROIC的稀释是很严重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高瓴、漱玉平民等初步拼盘完成后,行业的并购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可即使收购溢价很高,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头部企业规模扩张的步伐,自建成为很多玩家考量的方式。基于领先的运营水平,使得百强连锁在扩张的同时,单店的规模能够较好的维持。

与之相对,区域小连锁在看到了出售变现机会后,也开始有更多的小老板投入开店,所以非百强连锁药店的数量实则也是在增加的。不过因为缺少运营优势,“规模不经济”效应显现,导致单店营收下滑很明显。

20230621-e1545b9f54481df6_600x5000.png

其实我们简单测算一下ROIC就可以知道,形成连锁后开单店的ROIC是很高的,按照16年的水平,一个销售2-300万的社区店,存货投入30万,开办费20万,现成的供应链和管理体系,只要3个店员,1-2个月就可以开工,假设2年成熟,成熟后门店净利润5%-8%对应15-20万左右,ROIC在30%以上,而对于头部连锁甚至可以到40%,现金也早于利润回流。

可对于一个新的夫妻老婆店来说,除非有特殊的区位(院中店)资源,不然新联系供应商、学习运营、设计店铺一套下来没有有个半年80万搞不定,最后的收益还不如连锁的单店,显性的ROIC就不如连锁开的店,也有比较强的资质、管理门槛,所以这些年外行新开的单店其实是很少的。

纵观全局,区域小型连锁药店明显被头部药店分流,已经被挤压到更边缘的地区和小单体分一杯羹,生存状况并不是那么理想,收入质量不高。相信这也是为何行业收购价格一直在下行的原因之一。

对于单体药店来说,它们的韧劲可能超远很多人的想象,假使不盈利也不会立马关门止损。很多单体药店对于行业大趋势并不敏感、而且大多存在侥幸心理,由于没有太多别的选择,所以并不会轻易选择关店。即使他们下定决心不干了,存货的资金回收有周期,需要降库存、减品类,或者尝试出售,所以从行业下行到真的不干可能也有数年的时间。

疫情三年,很多线下零售门店很惨,因此迫不得已对租金、人工都有优化,但尽管如此,单体药店的数目却不降反增其实也是合理的。

聚焦药店在从1到10的规模化过程中,扩张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点:数字化人才效应品牌效应

(1)数字化

在瑞幸身上,投资者已经看到数字化管理是能够跑通的,利用大数据选址、选品,是可以大幅降低大规模零售连锁管理难度的。不过,数亿规模的的前期投入,并不是一个区域连锁可以承载的,同时也没有一个全国连锁的数据积累。

长期来看,头部连锁药店会成为进一步规模经济的来源,而不断上升的O2O业务也需要数字化运营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头部连锁药店的O2O份额往往比起线下份额更高(头部连锁药店给美团的服务费是要明显少于单体药房每单15%的)。

(2)人才效应

头部连锁药店有着明显的薪资优势,随着益丰药房、高济、大森林的高管薪资水平达到百万规模,那些区域性的连锁药房是难以留住人才的,这也是为何很多被并购的优秀人才也逐渐开始选择留在公司的原因。

一心堂因为总部在云南,整体薪资水平较低,很难支撑全国扩张的人才薪资诉求和达到平衡,一直没太能走出云南、四川和海南,同时也一直没能把四川的整合做好,如果有哪家能够吃下一心堂,那可真的是个不错的买卖。

(3)品牌优势

如果500亿的规模,就在整个市场能够有5%以上的市场份额,完全有可能打造全国性品牌和有品牌力的自由品牌,而不仅仅是贴牌的白牌,可以实现自由品牌的定价提升。

03

时代的机遇

之前的讨论我们主要是基于业务模式,但在考量业务扩张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这个时代给行业所带来的的机遇与挑战。

(1)合规化

医疗一直是全国制定政策,地方实施管理的行业,前面也说过了在金税、医保合规化的大背景下,政策本就一直利好头部集中,而医保资质向地方头部企业的倾斜更是不言而喻。今年个人医保账户改革落地,随着个人账户的规模减小,为了平衡便民,肯定是会放开更多统筹资质的医保药店的,这无疑是对头部集中的又一次政策助力。短期可能造成个人账户消费的一些压力,但长期来说肯定还是更多的处方药外流。

20230621-fea40b83cf6d0e94_600x5000.png
图:个人医保账户改革,来源:东海证券

进一步聚焦集采和处方药外流。现在很多分析对处方外流持有增收不增利的态度,处方药在药店的毛利率为5%,处方药外流会给药店带来流量,但不会增加利润,反而会拉低平均毛利率。这种观点还是一种线性外推的思路,其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集采过后,药店原研品质处方药的销售大幅提升,头部药企和头部连锁合作院外市场,随着医院拿药难和药店渠道价值的大幅提升,药店处方药的平均毛利已经上升到了20%以上。

透过现象看本质,医院成为了集采药品的主要渠道,而集采药品价格太低,几乎无法支撑药店的推广费用,药店里品牌原研份额提升,成为了溢价品质药的主要渠道,比如立普妥的药店销售5年间从2-3亿提升到了30亿,给药店的毛利也从几乎负毛利变成了正贡献,对头部连锁甚至还有预付、保底的服务费用,这体现的是药店不再是处方药的补充市场,而成为了原研品质药的主流市场。

这种趋势已经在逐步形成,很多都是慢病药,数千万使用高价原研的高价值用户正在流入药店,打开了高粘性、高拓展性的保健品和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所以对于未来的政策,虽然政策调整会有滞后,各地执行也各不相同,但是大趋势是值得乐观的。

(2)电商

过去十年,对于永辉、大润发这样的传统零售连锁店,因为受到电商冲击和租金上升,后来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药店则有些不同,药店主流的品类都是一些既时需求和捆绑销售,加上很多简单的药师诊断服务,所以这些需求最终都被线上问诊和O2O的闭环更好满足了。药店和美团的结合就是前置仓网购,客单价几十块,即时性强,价格敏感度低,所以最后结果跟几年前大家的判断一样,除了计生用品、保健品等囤货属性强的品类外,大部分都是通过O2O形式满足的。

20230621-e71a8395a63c7478_600x5000.png

到了今天,一个互联网都没有啥增量的时代,可能药品的线上化率也基本到头了,一线城市O2O比例40%左右,二线20%,三线0-5%,总体5-10%已经是一个极限了,毕竟外卖在三线城市也并没有多大市场。可从对于头部连锁的影响来看,线上的捆绑销售也有了成熟的打法,线上线下人员激励的平衡也有了成熟的套路,所以O2O对于头部药店连锁来说肯定是利好大于利空的。

(3)服务属性

随着处方药外流、更多原研大药厂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互联网医疗对终端的诊疗赋能提升和很多基层筛查在药店的完成,会让中国的药店逐步向美国的药店靠拢,成为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行业分散,从业人员素质低,不具备这样的基础,但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可以做的事情必然是越来越多的。中医的再兴起其实也对于药店有辅助,毕竟药店+中医馆都是很多城市单体过亿大药店的模式。但这个影响目前来看,还没法量化,并不是药店增长目前关注的重点。

04

结语

在海外,药店其实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业态,但是要做跨市场的直接比较很难,因为各个国家医疗体系、医保政策、药店监管、发展阶段和其他因素的政策差异都很大,但是如果从底层逻辑来看,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规模效应、品类扩展、服务属性等。

之前,我们聊了很多长逻辑,但我们依然不否认目前连锁药店存在的短期危机。政策不稳定性、个人账户资金减少,长期医保压力,国内消费疲软,疫情一次性销售带来的高基数和疫情负面影响的对冲,疫情不能去医院的挤出性销售,都让未来1-2年的业绩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概括而论,长期来看连锁药房行业格局变化不大,但短期来看却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医曜(ID:yiyao-jinduan006),作者:胖达投资PandaCap 

本文来源医曜,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