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愈平靜愈有生產力》閱讀心得:在焦慮時代平靜提高生產力的方法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17rich.com/how-to-calm-your-mind/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你有過專注整理房間,覺得時間一下就過去的經驗嗎?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體驗,你甚至會在整理的過程中進入心流狀態,覺得周圍的一切都跟你無關,心情變得很平靜,內心有滿滿的充實感。

相對來說,你是否曾經在工作時感到焦慮,覺得事情做不完,心情浮動難以集中精神?甚至一邊做事一邊抱怨生活?我想多多少少每個人都有過,在現今的工作環境中,忙碌和被時間追著跑是很常見的事。

想想,如果我們能在工作時也像整理房間那樣平靜,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擁有充實感,該有多好?

這樣不只能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讓生活更加快樂。而在《愈平靜愈有生產力》中,作者就提出一種想法:如果想要提高生產力,就應該讓自己的心情更平靜。

※此篇心得也有影片版本,可再依照習慣選擇閱聽:

《愈平靜愈有生產力》影片閱讀心得

真正的高生產力不是完成更多事情

有段時間,我跟作者一樣在追求提高生產力的過程中感到焦慮,這當然不是我追求生產力的目的,但這卻是成長必經的過程。

關鍵在於我們要了解自己的舒適圈在哪裡,然後讓自己進步的程度是落在學習區而不是恐慌區裡。學習難免會帶來一些焦慮,但這個焦慮應該是要給你驅動力,而不是讓我們退縮。

這也是我想閱讀《愈平靜愈有生產力》這本書的原因,作者克里斯.貝利本身就是一位生產力專家。他曾經花了一整年的時間,試驗並篩選出有效的生產力策略,然後在網路上公開分享他的成果,並告訴讀者如何用正確的策略提高自己的產能。他也因此寫了另一本暢銷書叫《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然而,他在這幾年不斷提升生產力的過程時,卻沒意識到有個問題正默默地出現在他的生活裡,就是他雖然著迷於研究生產力,卻也漸漸累積了很多「慢性壓力源」。這些看不見的壓力源持續侵蝕他的內心,使他失去了人生中的平靜。直到有一次他在演講時恐慌症發作,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而那次的經驗讓他意識到:真正的高生產力不僅僅是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要能持續發揮生產力,穩定地創造價值。他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內心不應該是焦慮或亢奮,更應該是平靜。因為只有當內心平靜時,我們才不會感到焦慮,也才能穩定地發揮高生產力。

其中的關鍵就是要遠離慢性壓力源。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什麼是慢性壓力源,它跟一般所知道的壓力有什麼不同?

何謂慢性壓力源?

根據作者說法,我們所感受到的壓力,可以再進一步分成急性壓力跟慢性壓力。急性壓力是暫時性的短期壓力;比如你突然被要求完成一份報告;你要籌備幾個月後的結婚典禮;你即將要在好多人面前演講,這些都是屬於急性壓力。

急性壓力有個特點:你能預期這種壓力何時會結束。急性壓力在人類演化過程中一直存在,比如人類要為了下一餐煩惱,在野外時要躲避猛獸等等。

至於慢性壓力,則是現代人為了應付生活而面臨的壓力。比如每天塞車或人擠人的通勤過程;在工作上被公司不合理地壓榨;為了滿足社會價值觀而考慮結婚生子的問題;長期為經濟煩惱的壓力;或是工作或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困擾。

慢性壓力源跟急性壓力源不同,它會給人一種不知道何時才會結束的感覺,它沒有終點。

根據許多研究,人類演化的速度還來不及面對慢性壓力,所以只會用同樣面對急性壓力的方式來處理。而長期處在這種壓力下,人的心智就像一條被不斷拉扯的橡皮筋,會漸漸失去彈性,有一天也可能斷開。

此外,我們還要打破一個想法,就是以為慢性壓力只會來自於工作本身。事實上,因為現今媒體娛樂都在爭搶人的注意力,所以像手機、網路上空泛的內容,也很可能是慢性壓力的來源。

我自己很確定,當我在看了很多網路影片或新聞時,一開始是會放鬆,但看久了反而越來越焦慮。但你知道嗎?我的大腦卻會希望我繼續看下去,尋找更多的刺激,最後感到空虛。

簡單來說,過量才是造成壓力的原因。工作量超出負荷,看太多網路娛樂,甚至影集克制不住地一集接著一集看,都會造成人的焦慮,形成慢性壓力,影響人生活跟工作的動力。

就以工作來說,書中寫到有研究顯示,當人在工作中產生過多的焦慮時,認知能力就會下降將近16%,原本一天8小時的工作,就需要9小時19分鐘才能完成,結果導致加班產生更多的壓力,長期下來就進入惡性循環,甚至產生過勞的情況。

在此我則要特別提一下,新聞報導真的是現代人慢性壓力來源之一。像書中就說到,新聞是很可怕的壓力來源,會藉由勾起人負面情緒的手法來吸引人觀看,而且會讓人對焦慮上癮。

我自己試驗過,當我從一個心情好的狀態,切換到看跟新聞有關的頻道時,沒多久心情就會開始浮躁,甚至會忍不住邊看邊在心裡批評。所以,我很早就會控制一天看新聞的時間,我非常建議你也應該要。

至於該怎麼面慢性壓力源,書中有提供不同面向的建議,我經過消化後整理出兩個類型跟兩個解決方法給你。我們就先來看兩個類型的慢性壓力來源:有害的工作心態,以及有毒的職場環境。

愈平靜愈有生產力閱讀心得-1

有害的工作心態

剛剛說到,過量是造成慢性壓力的主要來源,過量的工作則會造成過勞的身體。但為什麼人會工作過量呢?以現今社會來看,作者提到的「貪多心態」是個主要原因。

所謂的貪多心態,指的是想做得更多,獲得更多的心態。這個想要「更多」的心態,不見得是來自於對現況不滿足,也不是字面上解讀的貪婪,我自己看來它更像是佛學中貪、嗔、痴的貪,對於一件事過度的依戀。而我們之所以會在工作上有貪多心態,正是來自對取得成就的錯覺,覺得凡事應該越多越好。

凡事應該越多越好嗎?比如說,賺的錢越多越好嗎?住的房子越大越好嗎?車子開得越貴越好嗎?從人性跟追求成長來看,我認為有能力的話,我支持越大或越多越好。但如果你忽略了一個道理,那就不好了,這個道理是:在取得的過程中,你要付出什麼代價?

凡事都有代價。好比,如果現在你有一個機會,可以讓自己的年收入比現在多一百倍,但條件是會永久失去一部分的健康,我想應該不會有人願意。

比如有位醫生叫彼得.阿提亞,他在演講中曾經提過一個說法,如果你現在有機會獲得巴菲特所有的財富,但代價是跟他交換九十多歲的身體,你會願意嗎?我想應該螢幕前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

這就是有害的心態之一,當我們在追求成就時,卻沒有去衡量背後的代價,就會在達成後繼續想要更多,然後持續增加工作量,導致身心狀態出問題,甚至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對當下的生活不滿意,不斷否定自己。

這才我是認為貪多心態最嚴重的事:你看似追求更多,卻是在說服自己擁有的不夠多。

有企圖心並非壞事,越年輕應該越要有企圖心,但我自己其實是花了一段時間才知道,擁有企圖心跟對現況感到滿足,兩者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不要讓你的企圖變成貪多心態,適時的管理自己的工作量,避免過勞的現象。

人生這條路走得快很好,但走得遠更重要。

有毒的職場環境

職場環境有問題的來源很多,比如說待遇不佳,老闆不合理的管理方式,以及同事之間相處狀況,這些都是職場人際關係的問題。像《被討厭的勇氣》中有句話說:「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套用在這裡,有毒的職場環境便是讓人產生煩惱,失去平靜的原因之一。

由於人類生來就是社交生物,本能地會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或重視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品質。因此在工作上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是否良好,會影響人內心的平靜。

然而作者提醒我們,工作上要盡量避免有毒的共事關係,良好的工作環境才可以讓人提高工作動機,當人在職場面臨始終無法解決的衝突,或是同事之間都在擺爛,上司的管理無法被人取得信任,這些都會破壞工作的動力跟生產力。

強調一下,這裡不是說你非得找到一個和諧,又能互相合作的工作環境不可,有當然很好,但這不是容易的事。只是如果你所處的職場環境中已經存在很明顯的團隊問題,而且幾乎是每天都在上演,主管也明顯地不想處理,那你就應該要開始尋找其他工作。

如果你一時別無選擇必須待在目前工作的環境,我也強烈建議你要開始規劃一到三年後換工作的準備,開始學習新的技能,多存點錢度過職場空窗期,或是發展副業的計畫,讓自己不用依賴單一的工作收入。

在說完兩個慢性壓力源後,接下來我再歸納書中兩個可以立即運用的解決方法,希望你也能應對慢性壓力源。

愈平靜愈有生產力閱讀心得-2

兩個緩解慢性壓力的方法

減少慢性壓力方法1

第一個方法,拋下成就導向的思維,制定明確的生產力時間。要克服覺得做越多越好的心態,需要制定對於追求成就的界限,否則我們會不斷被想要實現更多成就的心態吸引。

作者提到一個方法叫制定專屬的生產力時間,就是在一天的工作時段中,規定自己在哪幾個時段是要專注於生產力,在這段時間內你可以給自己時間壓力,做會幫助你實現成就的事情,或是工作上各種待辦事項。

比如你規定自己早上9點到11點半要全心只做跟工作有關的事,中午休息吃飯,下午2點到5點是另一個生產力時間,至於其他時段,可以安排簡短的休息,或是不需要全神貫注做事情的時間,甚至是自由做任何事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你要劃清生產力時間的界限,如果你有在生產力時間之內專心工作,不管你完成的進度有多少,在之外的時間就應該允許自己的生產力低落,還有在不工作的時間時放心地休息。

減少慢性壓力方法2

第二個減少慢性壓力源的方法,提高你活在在「類比世界」的時間。

現代人的一天已經可以區分成兩種世界,類比世界跟數位世界。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當你盯著螢幕看時,你通常就是身處數位世界裡。

比如滑手機看 Instagram、facebook,或是像現在一樣看影片,還有查看 email,打線上遊戲;至於類比世界,比如看紙本書、散步、運動,跟朋友聚會聊天等等。處在數位世界時你會比較有效率,但也可能焦慮;處在類比世界時你的步調會比較慢,但也比較平靜。

我自己則是想像成使用手機。在類比世界時,我是在幫自己充電,這樣在數位世界時才會有電可用做事,生產力才會高效。

當然,有時候你不見得能把類比或數位世界完全分開,但我覺得要把握一個原則,去做哪些真的能讓你感到平靜,讓你能跟內心自我對話的活動。

比如運動跟閱讀就是,當我在運動時思緒會漂到最近跟生活有關的事情上,我就把這段時間當作跟自己的對話,我也會在運動的過程中想到寫作的點子。另外,閱讀也是,閱讀就是一個在內心思考的過程,這些都是我在數位世界時無法體會到的。

擁有生產力是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能力,你會需要工作來實現人生目標,會需要收入來支應生活,擁有高效的生產力會讓你更容易實現。但在提高生產力的過程中,要留意慢性壓力源的累積。

跟急性壓力不同,慢性壓力會產生持續性的焦慮,讓人感覺沒有結束的一天,還會讓人上癮,舉凡像負面新聞或是空洞的網路娛樂,都要有意識的控管,目的就是讓自己能夠平靜地提升生產力。

接著,我整理兩個工作上應該要注意的慢性壓力類型,一個是有害的工作心態,一個是有毒的職場環境。

貪多心態就是我們應該避免的工作心態,不要讓「做越多越好」的想法來決定我們看待自己的工作成就,盲目地追求更多的工作量,會導致無止境地追求更多成就,最後你不是做得更多,而是覺得自己擁有的永遠不夠。

至於有毒的職場環境,雖然人的關係總是複雜,但不代表你就無能為力,如果你看不到目前工作環境有改變的一天,就要提早為自己做計畫,多存錢、培養新的能力,讓自己有離開的一天。

最後,可以如何解決慢性壓力源呢?我提供兩個辦法。一個是拋下以成就為導向的思維,制定專門的生產力時間,在時間之內給自己工作正向的壓力,在時間之外允許自己生產力低落,或是完全放下工作休息。

第二個辦法是增加活在類比世界的時間,在類比世界時你會有更多跟自己對話的機會,把握一個原則,做哪些真的能讓你感到平靜的活動,這樣才是真的幫自己充電。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