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贝达药业闪崩,仔细想想也没那么意外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30531-f055ce2f.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贝达药业闪崩,仔细想想也没那么意外

• 2023-05-31 14:00:53  来源:医曜 E128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林药师 来源|医曜(ID:yiyao-jinduan006)

继港股三“康”大跌之后,A股曾经的创新药一哥“贝达药业”也发生闪崩,昨日股价大跌19.8%,创下该股上市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似乎港股的“”已经传递至A股中。

疯狂下跌背后,市场中却并未有明显的利空消息放出,投资者也对这样的暴跌摸不着头脑。然而,如果大家长期追踪贝达药业这家公司,就会发现它的基本面早已没有了当年A股“创新药一哥”的影子。

贝达药业的暴跌,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投资者情绪,而更像是一次基本面“暗雷”的爆炸。接下来,我们就以上市药物,潜力药物,公司战略三个维度,来对贝达药业基本面进行一次细致的梳理。

01

上市药物:竞争力全面退化

截止目前,贝达药业共有三款药物获批,分别是早前的核心产品埃克替尼、近两年获批的恩沙替尼和贝安汀。然而,这三款产品却都很难肩负起贝达药业的增长大任,接下来我们将仔细分析三款产品的前景。

(1)埃克替尼

埃克替尼绝对称得上是一款成功的产品,时至今日它依然是贝达药业绝对的营收核心。

虽然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比其他第一代EGFR抑制剂晚了近8年时间。在“创新药”概念尚不普及的2011年,贝达药业就凭借第一代EGFR抑制剂埃克替尼打破进口药垄断,让患者得以摆脱“伤身体”的传统化疗手段。2017年,埃克替尼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更是为日后这款产品的放量打下基础。

可是埃克替尼毕竟是第一代EGFR抑制剂,而如今EGFR抑制剂已经迭代至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产品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上市。显而易见,在EGFR抑制剂这个优势品类上,贝达药业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

20230531-bde36fb189c40d87_600x5000.png
图:EGFR抑制剂市场份额,来源:浙商证券

之所以EGFR抑制剂不断发生迭代,是因为这种药很容易出现耐药性,而后续产品则有效的解决了之前产品的耐药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埃克替尼显然已经完成了属于它的历史使命,营收见顶也在情理之中。

(2)恩沙替尼

恩沙替尼是一款第二代ALK抑制剂,与埃克替尼一样是首款国产化的ALK抑制剂新药。

EGFR靶点与ALK靶点类似,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靶点,然而两者的患者数量却差异巨大。EGFR阳性患者比例超过50%,而ALK阳性患者的比例却不足10%左右,这就意味着两者存在极为明显的患者基数差距。尽管ALK靶点患者数量较少,但由于患者大多比较年轻,且体力状态好,因此ALK靶点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一度被成为“钻石靶点”。

1

图:ALK抑制剂竞争格局,来源:锦缎研究院

目前,ALK抑制剂同样已经出了三代,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罗氏药业的第二代ALK抑制剂阿莱替尼,其2022年营收高达15.13亿瑞士法郎(约17亿美元);而辉瑞的第三代抑制剂洛拉替尼则是最主要的挑战者,其2022年营收约为3.43亿美元。

由于ALK抑制剂市场规模较小,再加上市场中已经存在阿莱替尼和洛拉替尼两大强劲对手,因此留给其他第二代ALK抑制剂的市场份额并不多。对于恩沙替尼而言,其上市时间晚于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这使得它一开始就陷于被动。这款药物的核心价值依然是国内市场的国产替代,因此销售峰值可能并不高,而公司所提到的出海难度堪比登天。

(3)贝安汀

贝安汀是一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于2021年11月26日正式获批上市。可是,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实则早已是一片红海市场。

在贝安汀上市之前,齐鲁制药、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博安生物、百奥泰就分别有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因此作为第6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贝安汀更多承担的是战略布局的任务,很难获得较高的营收。

02

潜力药物:贝福替尼恐被高估

对于投资者而言,贝达药业最具价值的管线无疑就是正处于NDA中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贝福替尼了。

20230531-3347a0a6ee5bea29_600x5000.png
图:贝达药业在研管线,来源:公司官网

现阶段,整个EGFR抑制剂市场正在被第三代所占据。阿斯利康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于2015年上市,并在2019年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款产品目前单年营收已经高达50.15亿美元。

作为中国EGFR抑制剂最具竞争力的药企,贝达药业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布局第三代EGFR抑制剂,而是在看到奥希替尼起势后,才在2018年底选择从益方生物引进管线的方式布局。

1

图:EGFR抑制剂究竟格局,来源:锦缎研究院

当初,贝达药业推出埃克替尼的时候,除阿斯利康和罗氏外,再无其他竞争对手。而如今贝达药业引进的贝福替尼尚处于NDA阶段,但市场中却已经有多款第三代EGFR抑制剂上市,国内药企翰森制药和艾力斯的产品均已经提前开始抢占市场。

由此可见,贝福替尼即使上市也不会有埃克替尼那样宽松的竞争环境,在EGFR抑制剂这条赛道中,贝达药业已经不具备先发优势。

或许贝福替尼能够给贝达药业带来一定的营收增长,但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显然是不如当初埃克替尼的,这也导致公司的价值有所折价。

03

战略层面:研发能力退坡后的无奈

错失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风口,除了战略因素外,更多的则是因为贝达自身创始团队的分崩离析。

2003年,留美归来的丁列明、王印祥、张晓东一起创办了贝达药业。丁列明担任董事长,主管公司的经营;王印祥出任首席科学家,负责核心研发工作;张晓东则留在美国,负责国际合作。正是基于三人的通力合作,贝达药业才能缔造出埃克替尼的辉煌。

伴随着公司2016年的上市,核心创始人王印祥和张晓东逐渐淡出了公司,分别创办了加科思和倍而达。后来几年,贝达药业内部高管谭芬来、沈海蛟、胡绍京等也相继递交了辞呈。坊间猜测,或许因为核心人才的流失,才导致公司错过了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风口。

迫于无奈,贝达药业只能选择引进管线的方式布局第三代EGFR抑制剂。然而,引进的管线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贝达药业在买下益方生物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时,就遭到张晓东创办的公司倍而达的专利诉讼。在这一过程中,益方生物科创板上市进度一度被干扰,贝达药业登陆港股也无疾而终。

对于创新药公司而言,研发可以看做是它的灵魂,如果失去了灵魂,那么即使拥有强大的营销能力也必将被反噬。

依靠埃克替尼,贝达药业搭建了一条完善的营销团队,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省市自治区,几乎已经将埃克替尼的价值挖掘到极限。在生产层面,贝达药业更是有自己的原料药和固体制剂生产线。

可除了这些呢?随着贝达药业最引以为傲的创始研发团队各奔东西后,虽然公司每年也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但上市这些年又有几款创新药产品问世?

回溯贝达药业的发展史,投资者不难发现,它的成功在于领先于时代的研发能力,同样的它的失败也是因为研发能力的全面下降。尽管贝达已经培育出一条优质的营销生产体系,但这种研发能力的缺口依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放大。

创新药企只有在拥有强大的创新产品后,产销上的优势才会逐渐体现,如果没有顶尖的产品,那么即使拥有再强大的渠道也是无济于事的。

失去研发这一核心竞争力后,贝达药业只能通过授权引进的方式填充管线,尽管营收规模上去了,但公司的核心价值实则并没有显著提升。对于创新药企而言,规模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核心研发能力才是。

一直以来,市场并没有过分苛责贝达药业,而是给了它很长的发展周期。而如今,在AI疯狂的逼空行情下,那些坚定看多创新药的资金也开始松动。贝达药业的闪崩,看似是由于资金分歧导致的,但更深层次则是长期以来基本面的乏力。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医曜(ID:yiyao-jinduan006),作者:林药师 

本文来源医曜,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