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84种中国色,看懂顶级的东方审美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91580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444444444.jpg

作者:疏风,来源:奇遇博物馆

说起中国传统色,我们会想起前两年的热播剧《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满屏的“延禧色”、“唐韵色系”让网友们大呼惊艳。

馆长对中国传统色也是“心水”已久,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看看那些绝美的中国色吧。

一、中国色与西方色不同在哪?

提到西方色彩,我们想到的是红、黄、蓝、绿等等具体的颜色,每一种都有固定的编号。

但翻开中国传统色,看到的都是玄、纁、缥、青黛……如果没有专门的色卡,相信大部分人看到这些色名都是一脸懵逼。

loadimg.gif

这都是些啥子颜色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咱们的老祖宗是在故弄玄虚吗?

其实,这是东西方对色彩秩序的不同规定造成的。

西方的色彩文化更注重物理特性和科学理论,倾向于将自然科学的原理运用到色彩之中。

最典型的就是七色光谱的产生,牛顿通过棱镜折射,把白色的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

从此之后,物理学家们纷纷开始探究色彩的科学性,也就得出了明度、纯度、色相这三个色彩属性。

loadimg.gif

既然有了色彩属性,那颜色就应该有自己的归属,为了方便记忆他们就给每一种颜色规定了编号。

中国则不同,我们的传统色彩出发点是观念,更重视色彩的意象,追求的是“随类赋彩”、“以色达意”,没有确定的概念。

所以,我们不使用色相、明度、纯度这三要素定义色彩,而是用正色、间色来区分。

loadimg.gif

什么是正色,什么又是间色呢?

正色就是原色,有点像西方的三原色,一共五种,分别是青、赤、黄、白、黑

,就是蓝色,有时指含绿色成分的蓝色。

loadimg.gif

图源:@伏蝣

,相当于现代色相中的大红。

赤的同义词是朱,不过比朱色浅,周代用赤色颜料染色时,染三遍得到赤色,第四遍才变成朱色,所以朱比赤尊贵。

色相接近现代的橙黄。

不过,土黄也是古代黄色的对应颜色之一,因为古代中国的中心区域都处于黄土高原一带,黄土的颜色自然就成为参照对象。

并且由于染色技术的限制,当时的丝织品大多呈现储黄。

loadimg.gif
loadimg.gif
loadimg.gif

白在五色中是基础色,黑则是“所熏之色”,这俩跟现代颜色没有差别。

影视剧中经常提到的“玄色”也是黑的一种,不过它更偏向于带赤的黑,地平线在太阳将出未出的时候,天空呈现的那种黑中透红的颜色。

loadimg.gif

古人认为这五种颜色是最纯正的,只能从自然界提取原料制作,其它任何色彩相混都得不到,因此这五种颜色就是正色。

间色则是正色按照五行相克的规律两两调配得到的结果。

红、绿、紫、碧、骝黄五种颜色为间色。

loadimg.gif

骝黄 蛰虫始振之起色
积雪开始解冻,露出地面的颜色

青黄调配成绿;
赤白调配成红;
青白调配成碧,也称为缥;
黄黑调配成骝黄,介于现代的土黄与储黄之间;
黑赤调配成紫,类似鸡肝的颜色。

不过,由于五间色本身还能再生成间色,所以间色的数量是非常大的,但由于间色不够纯粹,所以重要性不高,等级比较低,对它们的使用也就没有限制。

loadimg.gif
loadimg.gif

不过正因为如此,古代中国的色彩才会那么繁荣,像什么天水碧、海天霞、月白、胭脂、青黛……可以说我们平时赞不绝口的那些色彩几乎都是间色。  

二、中国色,为何如此诗意?

梅染、荼白、落栗、薄柿、酡颜、窃蓝……每一个色名就是一幅画。

窃蓝 立秋之起色

可是你知道古人为什么要这么命名吗?中国传统色彩的命名与文学作品密不可分。

为了描写生动,文学作品常常创造大量的新词来表达色彩。比如形容天刚破晓时的“东方既白”。

loadimg.gif

这个词来自于苏轼的《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熬夜党或者早起党应该会有这种感受,在天将亮未亮的时候,整个天空的颜色其实是蓝中透白的,所以苏东坡说“不知东方之既白”。

loadimg.gif

这既是一种天象,又附加了诗人的浪漫和想象。

同样的还有“暮山紫”,也是诗人的颜色,有上百首古诗写到过“暮山紫”。

loadimg.gif

它最早出自于王勃的《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烟和雾交织在一起,又被夕阳透过来,这是一种紫朦朦的状态,所以王勃说它是“暮山紫”。

既是一种颜色,也是诗人的想象。

loadimg.gif

此外,国画的发展也增加了传统的色名体系。

国画最讲究材质美,为了保证颜色经久不脱落,画家们会叠加各种颜料,这样每多一种颜料,就会随之产生几个甚至几十个色名。

比如取自朱砂的红色,根据颜色深浅可以分为朱碟、二朱、三朱,朱碟带点黄,二朱鲜红,三朱则偏黑。

loadimg.gif
loadimg.gif
loadimg.gif
loadimg.gif

由于国画的原料大多取材自矿物质和植物,所以古人习惯用1+1=2的方式命名色彩,具体来讲就是“色名=物质本身自带的颜色+物质的名称作修饰语”

一般会有以下几个命名公式:

1、容词+基本色

管幸生先生在《中国惯用色色彩特性及色样选订》中对表色彩明度、彩度的形容词做了归纳,发现古人喜欢使用“淡、深、中、苍、品、焦、老”等词来描绘色彩,这也就有了深红、嫩绿、明黄、品红、苍青、老银等颜色。

loadimg.gif

2、专有名词+基本色名

比如葱绿、菊白、鸽灰、鸦青等。

loadimg.gif

3、基本色名+基本色名

比如黄绿、黛蓝、橙黄、青灰、茶褐等。

loadimg.gif

4、形容词+专有名词+基本色名

比如金茶褐、深蛋青、中鸽灰、嫩葱绿、老竹绿等。

loadimg.gif

传统色名上千种,除了上面这些,古人还喜欢根据不同样式对同一种颜色进行划分,仅仅是表示黑色带花纹的就有“黩”、“黑真”、“黑勺”、“黑光”、“黑每”、“黑谷”。

老祖宗对色彩的关注真是细致入微啊。  

三、中国传统色有哪些讲究?

在中国,色彩不仅是装饰点缀,还代表着等级的划分。

由于正色最为纯正,因此象征着高贵和权威,是皇族的专有色。间色的地位低于正色,是大臣贵族的颜色。

而平常百姓只能使用的饱和度比较低的颜色。

loadimg.gif

水色

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在唐朝,黄色到达了鼎盛,象征着权威、神圣,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黄衣服,平民百姓禁止穿黄色,否则就会受到制裁。

图源:@容境

同时,唐朝还对官吏的服饰等级做了明确的规定,三品以上的可以穿紫色,五品以上的可以穿绯色,六品七品可以穿绿色,八品九品的芝麻官就只能穿青色了。

loadimg.gif

平民百姓就更惨了,这些颜色他们都不能穿,只能穿褐色、皂色或者本色的粗布麻衣。

不过,也不一定每个朝代最尊贵的颜色都是那五正色中的一种。

比如玄色和纁色。

玄、纁的尊贵程度甚至超过五正色。

loadimg.gif

前面说了,“玄”是太阳在冒出地平线之前的颜色,“纁”就恰好相反,它是一天结束后太阳落到地平线的下面所折射出来的余光,不是纯粹的黄或红,而是红和黄的一种交织。

loadimg.gif

在大多数的朝代,上玄下纁是帝王在祭祀时最重大的礼服,体现了对天地的敬畏。

再比如贵气的紫色。

紫蒲 清明之起色

紫色从来都不在五正色之列,但它的地位一直很高,要不然我们怎么叫“紫禁城”,不叫“赤禁城”呢。

这其实是在春秋时期就打下的基础,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为了彰显齐国实力,一改前代的赤色为尊,直接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

loadimg.gif

图源:@张渔Yu

孔夫子气不过,才发出“恶紫之夺朱”的感叹,甚至还把紫色贬低为卑贱的邪谣之色。

不过孔子没想到的是,即便到了以儒家为尊的汉唐,紫色仍然显贵,它象征天帝的居所紫微星,天帝的居所被称为“紫宫”,明清皇宫叫“紫禁城”就由此而来。

loadimg.gif

这种色彩等级其实可以解释很多现象。

比如为什么国人一度非常喜欢大红大绿?

很多人简单地判定为色彩教育的缺失,但其实不一定真如此。

中国传统色彩等级鲜明,使用禁忌明确。

正色只能用在帝王身上,贫民百姓只能用间色,只有节日、婚丧的时候才能解禁。

因此,民间只能把纯正鲜艳的正色用在小面积的装饰、工艺品上,大面积、长时间使用正色的机会很少。

loadimg.gif

图源:@伏蝣

而当代中国没有了色禁,人们可以自由使用色彩,因此人们潜意识中对正色——这种高等级的、美好原质色彩的追求就被释放出来。

于是,大红大绿开始被肆意使用,可又因为缺少大面积、长时间使用的经验,所以极少有成功的案例,也就被饱受西方色彩教育的专业人士斥为俗不可耐。

loadimg.gif

除了等级的划分,色彩还是思想表达的象征。

你知道水墨画为什么一定得是黑白的吗?这就是受道家对色彩定义的影响。

loadimg.gif

老子觉得五色太多了,眼花缭乱的让人眼盲,所以他提倡返璞归真,追求原始朴素。

而黑白两色代表两极,恰好符合他的“两极相生,物极必反”的主张,这种观念也极大地影响了文人水墨画。 

如果把美学看作一栋大楼,色彩就是它的基石。

当经济起飞的时候,颜色也会发生改变,一种是向欧美看齐,寻找世界的潮流,还有一种就是回归传统,去寻找自己的传统色。

loadimg.gif

审美是一种语境,也是一种话语权。

中国传统色就给了中国人中国美学的话语权。

中国人几千年古老的智慧和汉语之美都凝结在这些词里面,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也寄托着我们的未来,因为是我们的历史,也是我们的自信。

参考文献:

[1]白冰. “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研究[D].重庆大学,2015.
[2]金成辉. 东方色彩的文化视野——“2019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综述[J].美术观察,2019(12):32-33+31.
[3]苏婧. 《红楼梦》的中国传统色彩运用研究[J]. 大众文艺,2019(21):37-38.
[4]回顾. 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特征[A]. 中国流行色协会.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中国流行色协会:,2004:7.
[5]侯凤仙. 谈中国传统色彩命名的文化内涵[A]. 中国流行色协会.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中国流行色协会:,2004:5.
[6]王志惠. 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A]. 中国流行色协会.2014年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流行色协会:,2014:4.
[7]宋建明. 寻找历史碎片,拼接我国传统色彩文化残留的背景——试论中国传统色彩观念成因[J]. 装饰,2008(02):66-72.
[8]王佳. 中国色彩的文化内涵[A]. 中国流行色协会.2016中国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流行色协会:,2016:6.
[9]陈向鸿. 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J].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205-206.
[10]王京红.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色立体——以明清北京城市色彩为例[J]. 美术研究,2017(06):97-103.
[11]马佳伟.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1.
[12]陈彦青. 中国传统色彩系统的观念设计及其历史叙事[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2):38-42+162.
[13]陈彦青. 中国色彩系统观念建构一种——间色的转换[J]. 新美术,2013,34(04):55-63.
[14]周钧. 中国传统色彩与流行色[A]. .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23.
[15]范典. 读《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J]. 新阅读,2021(05):80.
[16]王鑫.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7.
[17]郑思瑶. 中国古今色彩意象对比与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18]任南,赵岩. 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在艺术设计中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59-162.
[19]张咏梅. 中国人色彩审美心理的形成及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4.
[20]城一夫. 中国色彩的历史[J]. 陶瓷研究,1996(04):46-49.

作者公众号:奇遇博物馆(ID:bowu21)
1681478735419255.jp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