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啥是总额法、净额法?从国联股份300亿收入凭空消失看上市公司财技那些事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ianfucaijing.com/capital/17836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啥是总额法、净额法?从国联股份300亿收入凭空消失看上市公司财技那些事

浪哥财经 • 2023-05-12 11:32 • 资本

在大大的股市里面挖呀挖呀挖,当小小的股东,钱一把一把的花。

国联股份(603613,SH),就是那个号称工业拼多多、业绩嘎嘎猛,被质疑融资性贸易的老哥,可能也是亏急眼了,虽然现在股价已经打骨折了,但丝毫不影响浪哥为大家传授财务小知识。

早在1月份,国联股份就发了2022年业绩预告,11.2亿-11.35亿的净利润,相较于上一年几乎翻倍,同时723.5亿-734亿的营业收入,增长得也是相当哇塞。之前在2016-2021年期间,国联股份的收入就搞出了5年40多倍的增长,而这一次预告简直超级加倍的节奏。然而你永远不知道的是,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不出意外的话,就很容易出意外。到了发年报的时候,国联股份说好的730多亿的收入,扭头就变成了400亿,一封公告硬生生干没了340亿,这是造了什么孽?

倒也不是说300多亿的业务没了,也不用太过紧张,对利润是没啥影响的,只是之前的700多亿收入是采用总额法确认的,而年报在审计过程中,公司难以取得或拥有部分交易与相关交易商品控制权的直接证据,所以对336.95亿的收入进行了净额法确认,搞完变成了5.77亿。

那么知识点来了,啥是总额法?啥是净额法?

啥是总额法、净额法?从国联股份300亿收入凭空消失看上市公司财技那些事

总额法,就是你产品卖了多少钱,就计多少钱的营业收入,同时也要把取得产品的成本计做营业成本。

而净额法,是把销售产品的金额减去它成本的差额计作营业收入,也就不用计营业成本了。比如我花50块钱买了一份大肠刺身,然后以100块钱卖给了老张,按照总额法,那就计100块的收入,50块的成本;按照净额法,就直接计50块的收入,没有成本了。

虽然收入端一个高一个低,但反映在利润上是没什么差别的。

那搞这玩意儿有啥用呢?自然是有用的。两种确认方法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美化报表,特别是针对一些二道贩子公司。总额法最直观的就是让营业收入看起来高得离谱,显得企业业务规模贼大,但实际上,倒爷赚的也是辛苦钱。所以很多做流通业务的公司,看起来收入都高得不要不要的,但毛利率也就个位数的水平。

而净额法则可以隐藏收入,同时营造出高毛利的表象。比如国联股份,在前些年,虽然营业收入嗷嗷地涨,但毛利率水平是一年不如一年,2022年随着部分收入调整为净额法确认,毛利率明显上升。

从会计确认方法来说,总额法和净额法横跳,可以不同程度美化报表,或者放大/隐藏收入。但这玩意儿也不是你想怎么确认就怎么确认,核心逻辑在于你对于出售的商品是否具备控制权。同样是倒爷,如果我是真的进了一批货,然后找客户倒卖出去,我对这批货享有控制权,在此过程中也承担着货的减值等风险,那我就可以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同时确认相应的成本。但如果我纯纯的是个中间人,做的是平台,就像房产中介一样,赚的是手续费,那我就只能按照金额法确认收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淘宝和京东,淘宝做的是平台生意,至于谁卖、卖给谁、卖啥也无所谓,用净额法确认收入。而京东有自营的业务,虽然是倒卖,但对货物拥有控制权,用总额法确认收入。这也是为什么阿里明明利润比京东高,但收入规模却不及京东,在以收入规模排名的世界500强中,阿里的排名比京东靠后。

其实在编报表时,有很多类似的方法可以用来美化报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技”,比如存货的计价、折旧的计量、研发投入的处理等。在销售商品计算成本时,对存货的计价有多种方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个别计价。

举个例子,假设我之前一共进了A、B、C 3批货,成本分别是10元、20元、30元,那当我卖了一批货,卖的成本应该计作多少钱?

按照先进先出法,先进来的先出去,计作10元;按照后进先出法,后进来的先出去,计作30元;按照加权平均法,3批货的平均成本是20元,那不管卖谁都计作20元;个别计价法,那看我到底卖的是哪批定的,卖的哪批就按照哪批成本计。

在实际操作中,个别计价法太麻烦,一般用于收藏品这种个体差异大的产品。后进先出在2006年取消了,所以目前常见的就是先进先出和加权平均了。

能很明显的看出来,不同的计价方法能直接影响成本,同时影响毛利润、净利润、纳税等。

同样的,对于折旧,也有直线折旧、加速折旧等多种方法计提,不同的方法对利润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研发投入的处理也一样,研发投入可以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两种方式处理。资本化就是把研发投入算作无形资产,每年进行摊销,而费用化则是直接在当期的利润表里扣除,很明显,费用化比例越高,越能拉低当期利润。比如恒瑞医药(600276,SH)之前业绩嘎嘎硬,不屑于这种财务手段,每年的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在当期利润表中扣除。但这两年,随着集采对业绩的影响,老大哥也多少有点怂了,在2021年开始对部分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处理。

特别是一些业绩不怎么样的公司,非常喜欢把研发投入资本化处理,之前也见过那中每年无脑资本化,最后一次性计提费用暴雷的公司。

其实对于研发投入的处理也是有要求的,一般一个产品从没有到有的过程中,研发投入需要费用化处理,当期扣除。但是从有到测试、量产、上市等这个过程中的研发投入,是可以资本化的。

以上种种计量方法都没有问题,但原则是,你选定了一种就不要没事变来变去,今天先进先出,明天加权平均,后天进进出出,那指定是不行的,就像谁家没事总换高管、总换会计师事务所、总变更会计计量方法呢?不是有什么大病,就是想搞点拙劣的小手段。

财报是死的,做报表的人是活的;数据是死的,分析数据的人是活的。如果遇到利用财技美化报表的公司,一定不要被数字表面繁荣所欺骗,抛开客观因素,追求公司真正的经营情况才是正解。

本文转载自浪哥财经,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