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过程还是结果?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7%bb%8f%e9%aa%8c%e5%88%86%e4%ba%ab/91921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关注过程还是结果?

有一个问题困扰了大部分人许久,那就是在做一件事时到底应该关注过程还是结果?本篇文章作者带领大家一起重新审视这两者的区别,试图去寻找过程与结果之间的一个平衡点。一起来看看吧。

DL7voSHQIGGfGxgKwGQc.jpg

朋友和我聊了一件事情:他一直想在短视频领域取得突破。为此投入大量精力,学习剪辑和拍摄技巧,并购买专业设备,将家里布置成工作室。此外,他还设定了,每周要拍摄几个短视频的目标。

然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他面临许多挑战。例如,他拍摄大量素材,剪辑时却发现其中很多都用不上。

虽然把脚本写好、拍摄好,但在剪辑时还发现脚本有改进的空间;最终,发布到平台上的短视频浏览量却很低,投入产出比例不成正比。

这些挫败感让他感到沮丧、失望,觉得离“总目标”越来越远。相信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们到底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追求目标,还是把关注点放在过程上?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常常让人陷入深思。有时,可能过于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价值;有时,可能过于专注过程,对最终目标模糊不清。

那么,到底应该关注目标还是过程?或者说,目标与过程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平衡点呢?我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两者的区别,找到它们的平衡点。

什么是过程(process)?

大部分人会把一系列事情、步骤、操作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按照特定顺序发生的活动,称为过程。就像,学习一门新技能,从获取知识、理解、记忆、应用和巩固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就是过程体现。

什么是目标(target)?

为达到预期结果或实现特定愿望,设定具体、明确可衡量的事情,就是目标;一般通常用于指导行动和决策,并为努力提供放心和焦点。

这并没什么问题。

但是,有被简化的可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戴克斯特·海克斯认为,完成一件事情有三个阶段,分别是:成长目标(learning goal)、和精熟目标(mastery goal)、绩效目标(performace goal)。

关注过程还是结果?

他曾经进行一项实验来证明,如下:

分别让两组学生参与拼字游戏,首先给其中一组摇一颗骰子,骰子每个面上都有不同字母和分值,参与者需要用这些字母拼出尽可能多的单词。

A组学生被告知,”游戏目标为了比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B组学生则被告知,”游戏目的是学习如何把这个游戏玩得好”。

两组中,还有一半的人被告知,如果表现得足够好,他们将获得诱人的奖励,在大学课程中可能获得附加分。结果发现,当有奖励时,A组获得了180分,而B组只获得了120分,但在没有奖励时,两组的得分相当。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没有挑战性的前提条件下,绩效目标可以帮助人们取得良好的成绩,大多数人能够获得高分,当情境变得复杂时,绩效目标可能失效。然而,心理学家并不甘心,他们试图找到两种目标下人们如何处理困境,于是,换了一种实验方式。

他告诉参与者,现在研究人员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感兴趣,A组被告知,研究如何拿高分,测试成绩反应了你们的分析能力;B组被告知,任务是增强你们的能力而设计的,目标是抓住这个颇有价值的学习机会。

实验开始,研究人员不断变换题目难度,并投入一些无解的题,让大家感受到挑战。

最后发现,那些怀有“精熟目标”的人(B组),并没有被题目难度变化所干扰,不管做什么,在各种情景中都表现非常好。但A组却呈现截然不同现象,困难和障碍严重影响了表现水平。

能看出什么吗?

如果你要处理简单事情,持有绩效目标能有效提高表现。毕竟,追求绩效目标通常并不在意事情本身,而是,想通过“数字”来展现自己,你会觉得达到该目标,在成长中、团队中能得到周边人的肯定,看上去很有才华,有能力的样子。

绩效本身没有错,追求结果也能成为非常强的激励因素。我曾经带过一段时间销售,就发现过此类现象,一些人在“没事比划比划”的帮助下,动力十足。

大量研究也认为,表现性人格的人更注重结果,那种比学赶帮超的精神,恰巧令他们昂扬斗志。但问题是,由于过于注重成就,比划PK的氛围常常令他们处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中。

同时,过于注重表现的人,遇到挫折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因为对他们而言,表现结果与个人成就动机相关。他们会把没做到看做是一种否定,若表现不佳,自信会被打击,自尊心和价值感都会受挫。如果目标过高,一件不得不做,他们可能放弃的可能占比非常高。

“精熟目标”的人不同,我发现可以分为两种:

  • 其一,是“逃避责任型”。尤其组织中,你不追求绝对绩效,而把目标调整成熟练,他就有一种,出了事,这锅我不背的心理状态。
  • 其二,他们把精熟看做成长目标(learning goal)。由于KPI导向不同,一些人本身对能力进步拥有强烈渴望,但又不用承担太多责任,他们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上,恰巧这时更好享受为结果而奋斗的过程,任何一点小进步,能都让他们带来满足感。

我之前带领不同的新媒体实习生时,通常会给他们半个月的”熟练期”,设定一些KPI,包括熟悉相关部门的工作流程,并协助主编写几篇选题。我故意将这些目标的难度,降低到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的程度,以便观察他们的表现。

后来发现,那些精熟目标的人,会因为犯错而自责,会认为自己”不应该犯低级错误”,或者”对不起领导的信任”。虽然可能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与那些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人相比,态度截然不同。

他们会把困难当成一种挑战,把犯错当做反馈;而“绩效目标”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因压力过大而自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认知角度,当一个人关注进步,他会忽略掉一些无效信息,找出更本质的问题。

之前开始做自媒体,身边一些朋友习惯性关注一篇文章阅读量、而我初期把目标切换成“成长性”,发现自己更愿意关注内容做的好不好?有没有启发?有没有增量价值?恰巧这些,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正反馈。诚然,三种类型的目标在成就取得上,没有太大差距。但面对不用问题,前期追求精熟,然后在切换至绩效,可能根基更牢固动力更强。另外,到底用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也取决于对二者,更细化的一种理解。

我个人认为,目标导向偏向战术层(偏实),过程更适合战略层(偏虚),为什么?

目标导向代表有先例,别人做过,只需要按照别人的路径一步一步就能实现;就像很多TOB公司做SaaS业务,找到自己垂直细分领域,然后,初期按照竞品有的模样模仿,加以创新即可。

过程导向的目标往往模糊,缺乏先例,或者只能按照一个流程框架去摸索打基础。就像国内做大预测人工智能模型一样,我们只知道国外已经做到了,拥有了框架,我们就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去,但是别人未必能够为我们提供实现过程中的细节(即”How”)。

可是追求目标导向有两个误区:

  • 其一,实施中你会发现目标只是客观现实中的一部分,背后有一套东西你不知道,需要学习;
  • 其二,环境不断变化,造成以前的经验和方法,可能快速失效。

目标通常具有模糊性和多样性,用在“偏虚”问题上,可能使用了错误的评判标准,因为你总是把现实和目标中间的距离当成直线,总是在幻想,达到后取得的成果,而忽略了全方位打好基础的工作。

关注过程还是结果?

你一个月想瘦10斤,天天想着数字,即便一味投入器械练习,没有关注怎么练,练多少,要不要控制饮食等问题最后根本无法达到结果;所以,过程导向意义是,关注过程可以持续全方位的丰富知识、自我认识体系,当各维度积累较深时,目标自然达到。

想想看,是不是?

过程导向的关键可能在,我是不是对一些概念理解有误?是不是基于总目标,学到了新理论?能不能运用新的思维框架解决问题;甚至,我是不是又积累了一些人脉,让我反脆弱。

亦或,我的纠错速度、学习速度有没有提高?我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比想要的大方向,是否反应出客观现实?如果不是,差在哪?如果是,我的大小前提又是什么?

这一系列进行的行为,需要投入很长时间,实则在打基础,但一旦抓住某个增长点,其增长会远超预期,有时,可能出现一年挣的钱是过去几十年的总和。

然而,由于缺乏耐心,许多人无法坚持,导致他们的认知框架停留在目标导向和线性的增长世界里。

大家都说,律师和医生的职业好,高收入专业人士。但是,你没发现,多半依赖时间卖体力获得线性收益,因为他们很难理解「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的商业模式。

有些律师、医生相对聪明。

他专注改变过程,善于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打造个人品牌获得溢价,让营收组成往多元化发展,老了后不坐诊,也能靠咨询,学术交流赚钱;因此,专注过程导向,可能会获得超越预期和想象的结果。

问题来了,专注过程导向说着好听,实施却很痛苦,毕竟不对结果(金钱、荣誉)感兴趣,追求过程还有啥意义?

如果,某件事的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都能让你持续的幸福、并提高成就指数,你自然就有前进的动力,因此关键是,事情与自己是否保持自我一致性(Self-concordant);

什么样的目标具备一致性?

简单讲,目标必须处于内心真实的愿望、兴趣,是自主选择,而不被他人强加或处于某些外部压力。

自我决定理论中(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心理学家Richard M. Ryan等专家把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内射动机、认同动机和综合动机四种类型。分别什么意思呢?

外部动机受环境影响。就像上学时,很多学生可能在老师布置的作业截止日期前,赶工完成作业,只是为了获得好成绩或避免被扣分,而不是真正对作业内容产生兴趣,或自愿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作业。

这种完成作业的动机,主要来自外部的奖励或惩罚,而不是内在的兴趣或价值观,反之,若没有惩罚机制限制,很容易放弃。

内部动机是自我要求。主要来自于内心压力和责任感,而不是真正的内在兴趣或愿望;就像上述中的实习生,因为初期我没有设定较高KPI,他自认为可以完成,然而却没有完成,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或避免被责备,他觉得很惭愧。

认同动机来源价值观。指个人对某个目标或行为价值的重要性进行了认知,并在其基础上产生内在动机和兴趣。

综合动机,是行为和目标已经和自我融合。就像我要努力提升唱歌水平,因为我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歌手。

如果你理解这些,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公司大老板喜欢盯着目标不放,毕竟“过程”认同很复杂,需要价值观、认同动机等一系列深层次达成共识,这很难。与此,索性大量精力关注结果,实施业绩压力反而驱动公司快速前进。

不过话说回来,从自身培养良好成事能力出发,我强烈建议从「关注过程」抓起,为什么?你想想看,自己不是公司,不需要天天研究战略,做各种市场投放,以及运营策略;你只需要思考好职业发展大方向,以及哪些小事情能够让自己持续增值,往指数型发展前进就够了。这才是关注过程,还是结果动机层的差异之处。

不过,把自己和事情融为一体的综合动机,虽然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这样,毕竟,在公司大部分情况下都在为别人的目标服务。

更多面临“不得不做”,或者说“想要又很难做到、不会做还得做的事”,甚至,有些人还常常受到他人的影响,会碍于面子做一些事情,当目标不一致时,该如何调整呢?我这里有三个方法:

关注过程还是结果?

1. 停下里思考为什么要做

从大部分情况来看,外部因素通常是主要的驱动力。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公司的要求,以及在看到他人取得成就后,自身产生的对于达成类似成就的渴望。

然而,实际行动中,这两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挫折,使自己停下来反思”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困难”的问题。

如果你能换个角度想,把这些动机看做一种锻炼机会,内心依次从成长目标(learning goal)到精熟目标(mastery goal)、再到绩效目标(performace goal)跨越,内心可能会获得更深层次认同,这样不仅压力得到减少,还会带来无形动力。

2. 思考下我在哪个阶段

很多人之所以不自量力,是因为他们过于简化事情的复杂性。他们错误地将”知道”和”知行合一”混淆,仅仅浅层次地听过,却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他们错误地认为,只需要按照几个简单的步骤,就能轻松完成拍视频、写文章或者做项目报告等任务,因此,当他们无法实现先定的小目标时,就会轻易放弃或者换个目标。

实际上,从公司层面来看,老板看结果,管理盯过程是比较合理状态,毕竟这样可以驱动整体组织的前进。但在个人层面,这两者应该互换位置。

你应该专注于围绕某个阶段任务,将大量精力放在过程上,深入了解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流程和方法,这样能够更加明确实现目标的路径,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持和耐心。

如果一个难事无法完成,换一件同样难的事情也很可能无法完成,这句话并非绝对真理,但,可以说明部分人不能坚持一件事的原因。

3. 尝试从付出角度问自己

人是群居性动物,即便阶段具备自我一致性,能意识到过程很重要,但随着外界各种诱惑的影响,你的虚荣心也会被滋养起来,最后不知不觉又回到目标强驱动的原始状态,偏离“过程导向”为中心。

还有一些人,即便意识到偏离,但害怕失去还会背道而驰,以导致不得不在结果导向中挣扎。

我就是典型案例:

起初做内容创作者,看别人的阅读量很高,我就会难过。嘴上说不嫉妒,内心难免会过不去。后来改标题、调结构,结果因为各种策略而来的人,一段时间后就流失掉了。

每当感到焦虑时,我就会停下来。

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到底是要迎合市场,还是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庆信,每次反思都能把自己拉回到内心想走的主轨道中,找到一条既能商业化,又能复利的路线,慢慢前行。

市场上,有些人能够取得非常高的成就并且感到很快乐,而有些人却不那么快乐。这可能,因为前者经历了努力的过程,而后者可能通过金钱或其他方式绕过了努力的过程,忽略过程的意义。

投资收购一家公司和亲手打造一家公司的区别一样,虽然最终的结果都是创造价值(赚钱),但两者的过程完全不同。缺少了日积月累的过程,总让人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如那句话所说的,拥有目标的意义并不在于简单地“实现”目标,而在于能够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

目标的确很重要,过程更关键。

设定目标时,要从付出的角度思考,是否愿意为实现这个目标付出必要的努力和行动,这种方式也是获得持续幸福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智远

来源: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

本文由@王智远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