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震撼!VC正集体关闭这个赛道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encilnews.cn/p/40776.html?from=article_lis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震撼!VC正集体关闭这个赛道

ef72c59d249ed459c4505924989b1814.jpeg

今天看到一篇投中网的报道,说“FA正集体关闭这个赛道”:企业服务。

我坐下来思考了一下,确实是这么回事。当然,FA关不关闭无所谓,更准确地说,是VC们正在关闭这个赛道。

我先翻译一下,“企业服务”这个词是从美国引用过来的,国内一般叫“产业互联网”。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元年是1995年,繁荣至2015年,累计20年。2015年,产业互联网开启元年,至今才8年历史。

其实,产业互联网和我们说的“数字经济”是一回事。2年前,《十四五规划》发布,对数字经济的期许很高,是第七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被国家提上长期日程的产业,寿命居然只有7-8年——它会长期冷下去吗?我认为不会。

首先,我们要客观地承认,企业服务的市场当下很冷。

大约两周前,铅笔道组织一场数字经济的小会,想邀请几位关注“企服”的投资嘉宾。一通邀请下来,发现大家已经关注得很少。国内一家TOP10的基金向铅笔道透露:这个赛道目前很冷。

从投融资事件来看,据铅笔道DATA抽样统计,产业互联网的融资事件不到5%。1个月前,我把2022年投融资事件阅览了一遍,研究了其中约2000个公司业务——发现80%以上的钱都投到了这几个赛道:搞药的、搞零件的、搞材料的、搞芯片的。

它们有一个核心特征:阶段性研发周期至少3年以上,商业化周期至少8-10年。创业进入一个“慢时代”,这和消费互联网的规律是相反的。

在消费互联网繁荣的20年里(1995-2015),资本追求的是快:拿到钱后,不断做大规模,继续融资继续做大规模,为了冲刺IPO不断拿钱换时间。

而当下,我们进入了一个“to B创业时代”:客户多半是企业。我们必须用“慢”作为核心竞争力,比如依靠技术。

资本当下为什么如此痴迷有技术含量的公司,为什么如此追捧科学家创业?因为技术壁垒越高,才能形成更长的时间壁垒,才能在更长时间保持高利润。

而很显然,产业互联网并不符合这个特征,因此VC当下不青睐它。

产业互联网有几种典型的商业模式,一种是SaaS,一种是SaaS+服务——服务可以指很多,比如交易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等等。

首先,这类公司没什么技术含量。从结果来看,业绩更优秀的产业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更可能是业务/产业背景,而非技术背景。

比如“呼叫中心”赛道。说的通俗点,就是为企业提供“电销SaaS”服务。但凡企业需要电销获客,就需要用这类服务。

该赛道大约有2-3个头部玩家:其中一个公司创始人是产品技术背景,融资金额超过14亿元(据铅笔道DATA);另一个公司几乎没融资,成立于2006年,创始人为市场销售背景。

你们猜猜,谁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从我目前得到的消息,答案是后者。

第一家公司虽然融了很多钱,但是目前业绩压力很大。而第二家公司反而率先登陆IPO,每年营收3-4亿元,净利润能有5000-7000万元。

不止是“呼叫中心”赛道,很多产业互联网赛道是如此。

比如产业互联网独角兽汇通达,为乡镇村商家提供交易SaaS+服务。其创始人也非技术背景,而是产业背景,创立过家电零售企业(五星电器)。

再比如财税SaaS赛道,头部玩家为“云帐房”,创始人也非技术背景,他曾经在税务系统当了10多年的公务员,而后创立南京同盟软件,2年后被金蝶收购,曾任金蝶税务事务部总经理——也是典型的产业背景。

我个人认为,对于产业互联网而言,创始人的理想画像并非“科学家”,也并非技术天才。他们最好是这样一群人:在该产业深耕多年,深知产业需求及痛点,有较高的KA(大客户)攻坚能力,懂市场懂销售。

因此,在科技创新的时代,缺乏技术含量的“产业互联网”被冷落——这是正常的。

然而,更重要的问题来了:它会冷多久?是短暂地冷,还是长久地冷?我认为是前者,产业互联网只是进入了周期谷底,长期还是会慢慢上扬。

消费互联网繁荣了20年,根据铅笔道此前的调研结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周期更长,大约是消费互联网2倍。以IPO周期为例,消费互联网的周期为6.67年,而产业互联网的周期为13年。

以此结论为依据:产业互联网才开始7-8年,周期至少还有25年以上。

产业互联网之所以短期会冷,有很多短期因素:一个是二级市场的表现,另一个是短期的供过于求,竞争极为内卷,导致公司业绩不佳。此外再加上3年疫情,企业预算短期减少,导致行业信心不振。

但这些都是短期因素。长期来看,“数字中国”始终是一项国家使命,在国有资本占据主导的创投时代,产业互联网始终有长期发展动力。

创业者需要做的是:等待周期过去——在融资不景气的时代,扎扎实实做好业绩,做出利润,静待友商出局,熬到供需平衡,最终剩者为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