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市潮,又来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30407-37455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上市潮,又来了?

港美股上市潮,真的来了吗?

冰封一年多的中概股上市,终于开始暗流涌动。

今年以来,仅仅3个多月时间,已经有近20家中国公司在美股IPO,接近2022年全年。

港股的IPO市场更火热,粉笔网、百果园抢先上市,此前IPO暂停的嘀嗒出行、KEEP、Soul更新招股书,货拉拉提交上市申请,京东分拆旗下工业品业务独立上市。

久违的热闹景象。 

过去一年半,很多原本计划上市的公司放弃或延迟计划,中国公司港美股IPO跌入冰点。已经在美股上市的公司则选择转战港股,或者直接退市。 

今年的这一波IPO行情,与之前的低潮形成鲜明反差。 

一位专注美股的投资机构人士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在今年参与了量子之歌、理臣咨询、盛丰物流的IPO打新,有赚有赔。“这波IPO回暖的迹象非常明显,很多美国散户投资者嗨起来了。”他对深燃说。 

港美股上市潮,真的来了吗?

上市重启:抢抓窗口期

今年1月25日,大年初四,很多人还沉浸在春节假期里,A股尚未开张。有一家总部在北京朝阳的中国公司,悄悄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了。

上市并未引发太多关注,融资规模也不大,但意义很特殊——这是2023年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 

这家公司叫量子之歌,是一个成人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商,旗下产品包括启牛学堂、讲真、千尺学堂等学习平台。其主力产品启牛学堂,做的就是备受争议的财商教育。 

一位去年刚把项目关闭的财商教育创业者感到震惊,他当天看到上市消息后对深燃说,启牛这个时候能去美股上市,说明背后的资本很急迫,另外,美股IPO可能要放开。 

这是明显的风向转变。2021年6月滴滴挂牌纽交所后,官方迅速加大跨境上市监管。2022年初新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网络平台经营者拥有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在境外谋求上市的,必须申请并完成网络安全审查。 

中概股IPO紧急按下暂停键,申请上市的公司数量锐减,一年内成功挂牌者屈指可数。 

量子之歌能上市,说明它完成了网络安全审查,取得了主管部门的许可。其特殊之处在于,2021年7月发布的“双减”政策对教育培训行业实行强监管,财商教育争议很大。

量子之歌挂牌一周后,生物制药公司硕迪生物在纳斯达克挂牌。这家公司还在进行药物研发,没有产生收入,过去三年亏损超过1亿美元。

紧接着,来自福建晋江的财税服务商理臣咨询成功上市,募资1600万美元。这家公司曾先后四次在香港递交招股书,均未能成功,转而赴美国申请上市。

更具转折意义的是禾赛科技上市。禾赛是来自中国的一家激光雷达公司,早在2021年7月就向SEC递交了DRS文件,后来进程搁置。今年1月17日递交招股书,2月9日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创造了过去一年多以来中概股募资金额的纪录。 

一位生活在美国的机构投资人对深燃说,禾赛上市获得了一些外资投资机构的认可,扭转了过去一年多以来外资对中概股的冷落局面。禾赛上市首日开盘股价大涨25%,市值接近30亿美元。 

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22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层面对赴美上市有所放松,同时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有了新进展。 

此前因为中美审计监管争端,加上部分中概股财务造假火上浇油,美国SEC制定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开始实施,一些中概股陆续被列入“临时退市清单”,面临被摘牌的风险。 

2022年8月,中国证监会、财政部正式宣布与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启动相关合作。这是在异常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双方迈出的重要一步,意味着濒临退市的中概股公司重获生机,退市压力缓解。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新规”,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行政许可改为备案管理,不对境外上市额外设置门槛和条件。新规从3月31日起开始实施,有望为中国企业海外IPO扫清障碍。 

CIC灼识咨询是一家专注港美股IPO的行业顾问机构,合伙人赵晓马对深燃分析,出境上市政策明确下来,对企业是利好,因为制度更加透明、更可预期。“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怎么备案、审核哪些信息,大家都不知道,之前都在猜。”

市场的反应往往都要更快一步。事实上在去年下半年,就有企业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化,并开始采取行动。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共有14家中国公司在美股上市,相比上半年的8家,接近翻倍。其中,8月上市的见知教育是“双减”之后第一家赴美上市的教育公司;11月上市的亚朵对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中概股赴美上市的窗口期已经出现。今年一季度,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数量相比去年同期翻倍。

美股上市回暖,也带动着港股上市。 

此前,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2月公开表示,港交所将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来港上市。这意味着港交所对更多科技公司敞开了大门。 

据深燃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3个多月时间共有21家公司在港交所提交、更新上市招股书,其中很多是我们熟悉的面孔。此前临时暂停上市的公司,也开始了重启计划。

艰难破冰:坑里的,岸上的,起飞的

当我们梳理这些上市公司的名单,缕清它们的上市过程,会发现这一次的破冰之旅非常艰难。

总体来看,今年的集体上市小高潮,是过去两年积攒的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

先看2021年滴滴上市前后那一波。哈啰出行、喜马拉雅、七牛云、Soul、福佑卡车、火花思维、零氪科技、酷家乐、天鹅到家、亚朵、中进医疗,这些公司都在那段时间赴美提交上市招股书,然后暂停或中止。一直到现在,只有亚朵、中进医疗、禾赛重启IPO并成功挂牌。

图片

那些中止IPO的科技公司及最新进展(数据截至2023年4月6日) 制图 / 深燃

根据它们在2021年公布的数据,除了亚朵,剩下的公司全部是亏损状态。

上市的第一目标是融资。账上资金充裕的公司,也许可以等待下一波上市潮。但更多公司面对的现实是等不起。

赵晓马对深燃说,过去很多中国科技公司想去美股上市,它们的资金需求大,需要靠融资来支撑。背后的投资人也很焦虑,投资人有退出计划,需要看到收益回报。之前的上市暂停,把很多企业的融资计划打乱了。

一些公司迅速调整策略,放弃美股,转战港股,比如喜马拉雅、Soul。 

喜马拉雅曾在2021年5月向美股提交上市申请,不久后就撤回,然后很快就在香港注册控股公司,9月向港交所交表。不过“转板”未成功,申请失效。去年3月,喜马拉雅再次递交招股书,再次失败。 

Soul跟喜马拉雅的经历差不多。2021年5月冲刺美股,一个月后突然宣布中止上市。去年6月,Soul转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尚无最新进展。 

这两家公司在去年上半年冲刺港交所时,跨境上市的政策尚不明朗,资本市场相对低迷,成功挂牌的概率很低。

事实上,港股上市也不容易。去年申请港股上市的科技公司,大部分都没成功。 

北森控股在去年1月首次提交申请,6个月后失效,7月再次提交,再次失效。量化派在去年6月提交,过了6个月的有效期没挂牌。易点云分别在去年2月、9月提交了两次上市申请,目前均已失效。臻和科技在9月递表,然后撤回。 

Keep属于很会审时度势的那种。一位接近Keep的业内人士告诉深燃,Keep原本已经决定在2021年交表,当时看到风向发生变化,Keep主动停止上市筹备,然后观望。直到去年2月,Keep才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今年以来,随着政策逐渐明朗,尤其是港交所允许亏损的科技公司上市,大大降低了门槛,这些公司再次发起冲锋,出现了集体提交、更新招股书的“盛况”。

北森控股、嘀嗒出行在2月20日第三次更新招股书,第二天量化派第二次提交招股书。3月的最后一周,Soul、Keep再次更新招股书,货拉拉首次提交上市申请。根据最新消息,北森预计在4月13日挂牌。

图片

多次冲刺港交所的科技公司(数据截至2023年4月6日) 制图 / 深燃

T&J Brothers group合伙人杨星榆长期关注美国资本市场,他对深燃分析,今年以来SEC对中概股的批准确实在加快,但大部分都是去年提交的申请、没有被批准积攒下来的,所以不算特别大的反弹。

赵晓马说:“过去一个月很多公开交表或上市的公司,其实早在去年甚至前年就已启动上市流程,只是现在才被外界知道。还有很多公司也在推进中,接下来会陆续公开。”他认为,今年6月份或下半年会是一个爆发期。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选择继续观望。毕竟,风险尚未完全解除,而且即便能上市,公司也要考虑代价是否值得。

降低预期:估值打折,融资缩水

在当前这个环境下上市,公司需要面对现实——降低对公司估值和融资规模的预期。

在行情好的时候,中国公司去港美股上市,很看中仪式感。高管团队去现场敲钟,发表真情演讲,融一大笔钱,是很多创业者的梦想。

有那么一段时间,中国科技公司是港美股的热门投资标的,上市股价大涨,市值直接翻倍。当时很多老板在意价格,跟投行反复讨论,争取高估值上市,以更低的成本募到更多的资金。 

但是这两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大国博弈的风险预期之下,中概股一度成了外资抛售的对象,融资难度很大。 

禾赛科技IPO募资1.9亿美元,就已经是过去一年多以来最大的中概股IPO。这不是因为它的融资规模有多大,而是其他公司的规模太小,属于矮子里拔将军。 

图片

2023年IPO的中概股募资情况(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截至2023年4月6日) 制图 / 深燃

跟滴滴上市之前相比,禾赛的融资规模并不突出。满帮当时募资超过15亿美元,同期上市的BOSS直聘募资9.1亿美元。更早一点的水滴、知乎、涂鸦智能分别募资3.6亿美元、5.2亿美元、9.2亿美元,贝壳融了21亿美元。它们的规模都要比禾赛大很多。 

与之对应的是,市场给出的估值不高,基本都要打折。

深燃梳理过去一年来在港美股IPO的公司名单发现,大部分公司的IPO发行价,都定在发行价区间的最底端,甚至存在多次下调的情况。 

去年11月上市的亚朵,最终的上市估值比原计划大幅下滑。它在2021年6月首次递表纳斯达克,发行价区间为13.5-15.5美元,计划募资2.67-3.06亿美元。实际IPO的发行价是11美元,募资金额大幅缩水至5225万美元。

赵晓马对深燃透露,之前有一些公司主动暂缓IPO,就是因为市场没有给到想要的估值。“还是因为行情不好,他们想暂缓一下,观望观望。” 

长期观望不一定能等来好行情,反而可能贻误战机。 

多位投资圈人士对深燃表达了一个观点:老板们需要调整心态,放下高估值上市的执念,调整合适的上市策略。 

美股资深FA袁小飞对深燃说:“量子之歌也好,禾赛也罢,最后其实都把预期放低了。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可以把估值适当提升一下,在环境不好的时候,上市挂牌是一个战略行为,能获得在二级市场再融资的资格,上市不一定非要高估值。” 

“有的公司连上市的机会都没有,去谈估值高低没有任何意义。”他说。 

本质上,IPO只是一个登陆二级市场的跳板,让企业获得一个便捷的融资工具,给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撑。无论估值高低,起码解决了企业缺少融资工具的难题,也能提供更多机会和信心。 

杨星榆长期跟美国投行和散户投资者打交道,他对深燃说,一家企业通过IPO挂牌成为公众公司,在公开市场交易,信息相对透明,有公开的定价,投资人不用亲自去做调查、研究,这样方便企业做后续的融资。而且对企业而言,IPO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营销。 

不过,在当前的环境下,老板们需要做好充分的预期管理。公司上市过程中的估值不高,上市后的股价可能也不给力。 

过去一年以来上市的中概股,超过一半股价处于破发状态。相比发行价,量子之歌的股价下跌8.5%,理臣咨询跌42.6%,禾赛跌37.2%,拍明芯城跌47.2%。 

港股上市的公司也一样。除了少数有个位数的涨幅,很多都是下跌。比如,望尘科技跌9.2%,中创新航跌49.3%,子不语跌57.8%。

结语:潮起潮落,皆为周期

上市潮是资本市场繁荣的产物。它寄托着CEO们在聚光灯下敲钟的荣光,也承载了无数散户投资者一夜暴富的美梦。

不过在今天这个时点,大的上市潮不会再来了。我们所看到的,是浪潮退去时激起的小浪花。

多位投资人对深燃说,现在中国公司在港美股集中交表是暂时的,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现阶段还不能称之为“上市潮”。

上市潮有一些参考要素,比如经济基本面的繁荣度、资本市场的波动、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以及国际政治环境等。三年疫情对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很多人都期待快速复苏,但这是个长期过程,尤其是要重塑消费者信心,不是两三个月就可以做到的。 

“上市潮的到来一定是积累三五年之后的结果,有时候就是周期。”赵晓马分析。他以2008年金融危机举例,当时经济向下的周期经历了好几年,直到2011年才看到很多企业恢复并上市。

 互联网科技公司过去一直热衷于港美股上市,国内大的互联网巨头、明星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走的这条路。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一去不复返,需要上市的国民级明星项目所剩不多。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不可能一直吃下去。经历了周期的高点,必然会进入下一个低点。

一位经历过多轮周期的投资人自称保持谨慎乐观。他曾亲历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球性恐慌,参与了2020年那轮波澜壮阔的中概股行情,并见证了后来的中概股被抛售、港股科技股一蹶不振。他对深燃说,最近的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是过去十多年科技牛市终结的标志。

推动中国公司去港美股上市的力量也在减弱。过去,美元基金在中国互联网圈非常强势,他们有充足的动力推动跨境上市。现在,人民币基金崛起,A股的高估值对科技公司的吸引力在增强。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硬科技”公司在A股上市。

一起一落,短短数年时间,中国公司上市背后的局势已发生巨大变化。

在黄金时代谢幕的小尾巴上,我们耐心等待下一波上市潮。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