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从公司辞职不久,再回去,会不会很丢脸?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18391875964058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从公司辞职不久,再回去,会不会很丢脸?

瞎说职场·2023-03-23 11:06
人回到老东家,脸往哪里搁……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首发在知乎的一个问题下

v2_0f7286c99a244d6ba0600b1d1a6677d4_oswg178842oswg1080oswg696_img_000

看到问题的时候,我想起2018年底的自己。

当时的我,刚刚离开Mercer半年,踌躇满志要在互联网行业做出一番事业来,结果却惨遭互联网寒冬,团队都裁完了,我一度很迷茫,考虑过回咨询行业,但又觉得回归老本行,实在是不甘心。

当时确实有朋友和我暗示过,其实回归本行业,还是有不少企业愿意接纳我的。

但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决定来互联网,是为了体验新的环境,结果还没有半年就放弃,实在算不上体验。

所以,我又接着在互联网行业坚持了下来,接着干了4年多。

所以,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说的还是「职业规划」:

你为什么决定离开?

你又为什么希望回归?

面子,并没有那么重要。

上周日的模拟面试因为甲流暂停,本周日的直播继续

01 原公司可能希望你回去

先说一下,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作为企业,如果这个岗位还空着,是很可能愿意让老员工回去的。

很多人认为,企业会赌气,不接受老员工回归。

这就是把劳资关系当成恋人关系了,恋人关系讲究忠诚,劳资关系讲究适配。

正常企业(强调一下,正常企业),大概率愿意对老员工打开欢迎之门。

理由很简单:招聘成本

对于成熟的大公司来说,如果一个新人入职后半年不能适应而离开,公司其实是亏损的。

因为,前半年,公司在新人身上投入的成本其实也很高:

详细的可以看这张图里的分解,可以说成本是不低的。

v2_8736673cf601463d8a5a1015e66b5849_oswg32904oswg640oswg624_img_000

v2_6092ebff20284c2ab47ca01790d9eb6b_oswg33074oswg640oswg601_img_000

其中风险最高的其实是「机会成本」:

招聘过程中的面试成本,沟通成本,这都是耗费人力和时间的;

入职后员工流失的成本,也相当于全部的招聘流程得重新来过。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HR 招人的工作量:

第一步:需求确认,与用人部门理清招聘需求,到底是招英文好的,还是PPT做得好的……第二步:根据用人部门的需求设计招聘启事(Job Description),并给用人部门确认;第三步:找到合适渠道发布岗位,线上线下,垂直社区,校园招聘第四步:从收到的几百 - 上千封简历中筛选出看上去符合要求的简历,提交给用人部门进一步筛选;第五步:按照用人部门的反馈,一一约候选人面试时间;第六步:一面,二面,群面,或者需要 HR 自己上阵来面,或者需要 HR 协调同事时间,都是成本;第七步:一切顺利的话确定候选人,再和候选人谈薪资福利,安排劳动合同和入职手续;第八步:没被候选人放鸽子的话,新同事入职,再安排部门同事或者亲自负责帮助新员工了解公司制度,熟悉同事,度过试用期。

其中一步走错,除了JD不用重写外,其他全部推倒重来。

在这种大背景下,用熟不用生,对于企业来说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如果我这岗位2个月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这个时候,前面离职的老同事愿意回来,那么作为HR,我肯定红旗招展、热烈欢迎。

一个老人的回归,不但解决了我的招聘难题,还降低了业务风险,甚至还能给企业树立一个好形象,给其他员工带来一种感觉:

外面的世界未必好,我们公司还是不错的,你看XXX不就绕了一圈又回来了吗?

我司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员工想要回归,也说明我司文化比较包容。

这种一举多得的好事,为啥不欢迎呢?

所以,无论是从业务角度,还是从人员角度,正常企业都欢迎老人的回归。

v2_3e54f1afc8da4179af456433f20a470e_oswg16940oswg640oswg354_img_000

02 打工人是否应该回去

我们听过「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说法。

有小伙伴会下意识认为,离开公司后再回去,说明:

  • 职业发展的失败,很没面子;或者
  • 重见一些不愿意见到的同僚,很尴尬。

是的,有时候没想清楚就回老东家,的确是职业发展的失败。

但「好马不吃回头草」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真理。

有时候,吃回头草,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举几个例子:

一、不吃回头草,那回头草莓冰淇淋呢?

先讲一个自己的案例,我加入美世时,Randstad老领导希望留我,给了「只要你想回来,随时欢迎你」的承诺。

我十分感动,但不会回去。

因为我的职业规划是迅速成长成独当一面的营销负责人,在美世我可以负责一条业务线,预算自己安排,战略自己规划。

而在老东家,我仅仅是负责执行。决策权?不存在的。

然而,几年后,老东家突然给了个很诱人的机会,有决策权,掌控预算,带更大的团队,老板大力支持。深入聊下来,我意识到这个机会完全符合我的下一步规划。

那为什么不回头呢?

这次回头,可是我心心念念许久的草遛(划掉)草莓冰淇淋+奥利奥呢(当然,我最后没有回头,我选择了我心心念念的互联网行业)。

如何判断是草,还是草莓冰淇淋呢?

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 当初导致你离开的问题是什么?
  2. 这个问题如今是否已经得到了解决?

二、不吃回头草,只能喝西北风了

还有一个小伙伴来付费咨询提问,说跳槽一家新公司,结果没两天新公司“组织优化”把试用期的他给裁了。

老东家给了他一个机会,平薪回去,他却纠结于回去可能会被同事看笑话。

我想着这小伙伴这么关注脸面,应该是家里有矿。

于是追问了两句:

  • 如果不回去,你估计多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 你手里储备了多少现金?能支持几个月家用?

结果小伙伴表态担心下个月的房贷还不出来。

那纠结什么呢?回头草和西北风,总要挑一个吧。

是的,职业路上,难免会有走错的时候,及时纠错也很重要。如果有机会纠错,别因为面子的问题,伤害了自己的职业前途。

v2_2a696b786af7477a924a0c5cc5fd61ca_img_000

三、圈子就这么大,很难不吃回头草

我原来在人力资源咨询行业,这就是一个很小的圈子。

外资顶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就四家,Mercer、Aon Hewitt、WTW以及Hay Group。

行业就这么大,这四家,还不是每家都在招人。

跳槽3次,基本上就肯定要吃一次回头草。

很多细分行业都是如此,在这个行业里就几个玩家,如果希望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又不想脱离这个行业重头来,大概率就是要吃回头草的。

我之前写过的文章《年终涨薪的水,到底有多深?》提到过:

内部涨薪和外部涨薪的逻辑不同,外部强调竞争力,内部强调公平性。

事实上,不仅是薪资,有些时候,我们的职业发展困局,在公司内部很难解决,只有通过跳槽来破局。

虽说这是回头草,但是无论是草料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提升,为啥一定要死心眼拒绝呢?

写在最后

职场上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回头草吃不吃,是要根据情况来定的。如何合适(符合职业规划),对于职场人来说,也不用死要面子坚决不吃。

如果不合适,那也不要为了眼前的现金,放弃了自己的未来前程。

在2023年的今天,企业之间都在抱团取暖求生存,更别说我们打工人了,万一路走岔了,老东家伸出橄榄枝,回老东家未尝不可。

总之,当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自己的靠谱,那么,老东家大概率是愿意张开双臂欢迎我们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瞎说职场”(ID:HRInsight),作者:Sean Ye,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