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县城大小姐:我在老家岁月静好,就是缺个对象-品玩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7885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县城大小姐:我在老家岁月静好,就是缺个对象-品玩业界动态

县城大小姐:我在老家岁月静好,就是缺个对象

article-thumb-lg

最近,Vista看天下的一篇文章,将“县城大小姐”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指的是一群逃离大城市回到老家,过上朝九晚五稳定生活的女孩,在原生家庭的支持下,即使拿着三四线的工资,也依然能保持北上广的精英白领的生活水准。

但不久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回到的,也并不是一个田园乌托邦。

这次,拦在岁月静好路上的绊脚石——

不再是工作和房价,而是婚恋。

一、躲开了大城市的工作焦虑,就躲不开小县城的催婚压力

看见自己留在县城的闺蜜们,北上广深的打工女孩们突然觉得大城市的生活不香了。

明明都是毕业不久的年纪,闺蜜们已经开上了Mini Cooper,住上了百来平米的大house,用着最新款的苹果手机,每根头发丝都散发着精致。你看着她们在无竞争状态下浸润出的松弛感,又看了看自己散发着疲惫的黑眼圈,突然就明白了一句话:

这个世界不只有远方和苟且,还有眼前的诗。

article-body

不过,真实情况可能并不像上文描述得那样无忧无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离开城市回到县城,不过是从一个围城进入另一个围城。

一个生活节奏越慢的地方,人生节奏反而会越快。如果你是一个25岁研究生毕业回老家找工作的大学生,那么你可能面临的第一个震撼,便是得知自己的初中同学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妈了。当年一起上课开小差的朋友们已为人父人母,你还在因为晚上熬夜打游戏,被妈妈拎着耳朵骂。

article-body

乡里乡亲们看多了这样飙车进入人生新阶段的年轻人,自然会对“大龄单身“的你千催万促。

小县城拥有大城市没有的安逸和舒适,却没有大城市的多元和包容。被催婚是县城大小姐躲不开、绕不过的命中一劫。并且,没有了读书、考研、工作这些逃避的契机和借口,这个原本只有过年才需要承受的折磨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

催婚并不一定是雷霆万钧式的,它更像是潜伏着的不讲武德的怪物,在你大意的时候就出来偷袭。无论是家人亲戚,还是同事朋友,甚至是路口乘凉的大爷大妈,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向你发出:“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的灵魂拷问。

article-body

当然,婚恋困境并不只在县城。一份针对“Z世代”的婚恋意愿调查显示,“Z世代”青年结婚意愿呈现下降趋势。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婚姻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20~29岁处于婚姻状态的人群比率为69.2%,将比2013年下降8个百分点。而其中,女性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婚姻犹疑态度,女性表示“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43.92%,比男性多出19.29%。

据国家民政局数据,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的1346.93万对下降至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另外,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晚婚成为常态。2021年安徽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适龄单身人口不断上升、结婚率和生育意愿下降,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

由此不难想见,年轻人与家长之间因催婚展开“猫捉老鼠”的游戏已是社会常态,只不过县城女性因为离父母更近,所以受到的催促更频繁;因为县城对女性年龄要求更加苛刻,所以受到的催促更急迫。

如果说,一年被催婚一次还能拿出来笑侃,那么天天被催一定会成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毕竟,没有几个人可以真的做到下班回家准备舒舒服服刷剧的时候,听到老妈的长吁短叹而无动于衷。小县城的年轻人,只能或与之抗争,或与之妥协。

这件事最难处理的地方在于,通常催婚最急,给予压力最多的,恰恰是最亲近的人。但同时,又因为代际之间成长环境的迥异,争吵往往只能伤害感情,而不能促进理解。

对家长来说,人生就应该按部就班地过,错过年轻时找对象的窗口期就会孤苦一生;而年轻人早已接受了“结婚生子不是人生必选项”的观念,如果一个人也能过的很好,为什么非要找一个人相互内耗?

所以,即使是那些表面上看工作稳定、生活富足,不该再有烦恼来沾边的县城大小姐,也可能因为催婚和父母吵架,坐在父母掏钱买的BBA里,心里想着世界毁灭吧。

article-body

二、相亲只能产生婚姻,产生不了爱情

在小县城,选择不结婚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这里是熟人社会,每家每户的私事都被摊在阳光底下。并且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中,不婚不育还需要面临沉重的道德谴责。

当然大多数人并非不想恋爱结婚,只是还没有遇到那个心动嘉宾,不想将就。

不过事实是,希望在小县城找到一眼万年的Mr.Right,其难度并不亚于在大城市拿到百万年薪走向人生巅峰。县城的常驻人口不过数十万,对于从小在这长大的人来说,身边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张面孔。转角遇到爱的概率,远大于转角遇到前任。如果再加上一个见到陌生人就尴尬,不愿主动社交的性格,可能唯一的脱单途径就只剩下相亲了。

哪怕是相亲,碰到自己小学、初中、高中同学,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方对你知根知底,还知道你上学那会追了几个男孩、女孩,给谁送过奶茶、买过早点。好不容易碰到几个不是自己同学的,还得又陷入“前任”和“朋友的前任”的怪圈里。

article-body

曾以为年少的自己放弃了一棵树,还能收获整片森林,结果人到婚龄,发现原来森林里本来就没有几棵树,绝大多数还已经早早被人承包了。

即使不会遇到熟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相亲也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这是一场目的明确的“婚姻买卖”,每个人都依据着年龄、身高、相貌、经济条件等维度被明码标价。“银行职员、月入过万、有房有车、大学本科”……许许多多年轻人被框定在这些标准化的空洞短语中,张贴在县城某个公园一角,像极了超市货柜上一排排陈列着的商品,没有面孔,也没有情绪。

article-body

就像是商业广告存在虚假营销一样,那些在媒婆嘴里被夸出花来的“优秀青年”,可能只是个被过度美化的幻象,具体如何还是要“以实物为准”。媒婆口中“长的精神”,潜台词可能是五官齐全;“心直口快”,大概率是个钢铁直男;“见过大世面”,极有可能只是去大城市打过工。媒婆们也许从未在职场摸爬滚打,但一定深谙求职简历的书写套路。

更何况,像“性格”这样的软性指标并不能被量化,两个人相处的“来不来电”只能全凭造化。对于还没有完全向现实妥协的年轻人来说,在相亲之路上一路狂飙最终可能颗粒无收,毕竟婚姻还是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两个人搭伙过日子”。

article-body
article-body
article-body

(《三十而已》)

说来说去,相亲或许真的能带来一个优质的结婚对象,但若渴望在相亲里寻找爱情本就是缘木求鱼。相亲是理性的选择,而爱情是感性的产物。常常见到社交媒体上,深陷婚恋焦虑的县城年轻人发帖求助。他们将相亲对象们的各项条件一一罗列,从年龄、身高、体重、颜值等基础信息,延展到家庭背景、工作性格,不一而足,有的甚至画成excel来横向对比,让素未谋面的网友帮助挑选。

但当人们将彼此的条件陈列出来,反复比较时,就已经杀死了可能产生的怦然心动。

article-body

在传统式相亲屡次碰壁之后,县城的年轻人们开始使用约会交友类软件。

这类软件的交友属性介于微信和相亲网站之间。和熟人社交的微信不同,约会交友软件会不断向使用者推荐新的聊天对象,扩大使用者的社交圈;和直奔目的的相亲网站不同,约会交友软件的侧重点还是在“交友”,而不是“结婚”,还保留了相互试探的余地。

相比传统式相亲,约会交友类软件既能够帮助寻找合适的约会对象,让双方有循序渐进的了解阶段,也能顺便拓宽社交圈。这类软件高效的产品机制促使其吸引大量用户,从时髦人士的尝鲜品,延伸到不同圈层的必备社交产品。大学生爱用“她说”,职场人士喜爱“青藤”等,县城青中年则喜欢“心遇App”。中国某研究机构去年10月开展的调查中,8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过这类软件。

article-body

过去几年来,约会交友类社交软件在中国蓬勃发展。据《纽约时报》报道,2022年在中国下载量超过1000次的约会App从2017年的81款猛增至275款。与此同时,2021年中国约会和社交网络公司获得的注资超过53亿美元,这个数据在2019年是3亿美元,涨幅惊人。

在社交软件苦苦寻觅更好盈利模式的当下,1对1模式的约会软件率先抓住了年轻用户婚恋交友的真实需求。以上面提到的心遇App为例,在我们和心遇App相关人士的沟通中,对方表示,心遇这类1对1模式社交类产品的走红,就在于找准过去被市场忽视的城镇青年群体,着力于帮助下沉人群小镇青年脱单。

该心遇App人士表示,心遇目前已经帮助大量小镇青年找到真爱,其中领证,晒娃的不在少数。同时,心遇也长期关注对用户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保护,致力于创造良好的交友环境。

三、县城脱单困境,本质是资源的错位

回到县城婚恋的话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小县城脱单难,而是在小县城的优质女性脱单难。

很多研究和报告都指出,小县城中恰恰是中产家庭的优秀女性最容易被“剩下”。那些高学历、体制内工作、家庭殷实,外人看来的“婚恋天菜”,反而成为了久觅佳偶而不得的那一批。

article-body

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观念是“男高女低”的模式。因为女性默认承担了更多的生育和家庭义务,所以她们往往期待经济上更优秀的男性作为婚配对象,而男性更可能在收入和学历上向下兼容。即使在家务分工更合理的今天,女方对男方的要求也是至少能做到势均力敌。

除了客观条件的登对,婚姻还要求三观的相合。没有共同话题的两个人很难产生有效的沟通;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使得双方行为模式迥异,很容易相互冒犯。

而县城的情况是,相对优质的男性更倾向于出门闯荡,从数量或是质量上都较难满足女性的择偶需求。

前述心遇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关注到县城婚恋的资源错位问题,同时发现,现有的约会交友软件不能很好地匹配这部分人群的交友需求,因而果断将心遇的用户定位到县城小镇青年。他们希望通过高效精准的产品匹配机制和丰富的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帮助这部分人群解决交友圈子窄、婚恋交友经验欠缺等问题。

他们希望为仍然期冀爱情的县城女孩构建更多现实的可能性,让她们知道,自己坚持寻找的生活并不是幻梦,并不是父母眼中的不切实际。

其实,无论是留在城市还是县城,无论是否进入婚姻,和谁进入婚姻,都无对错高下,因为这都是朝着心中理想终点的探寻。或许那个终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article-body

参考文献:

[1]欧阳静,马海鹏.县域体制内的“剩女”——基于中部D县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9,No.284(10):77-82.DOI:10.19633/j.cnki.11-2579/d.20190924.009.

[2]刘爽,蔡圣晗.谁被“剩”下了?——对我国“大龄未婚”问题的再思考[J].青年研究,2015(04):76-84+96.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