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90288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人类一点没进步

作者:晶敏,编辑:刀姐doris
原标题: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人类一点没进步

广告营销史,某种意义上也是女性通往自由、独立的历史映照。

性别是社会的产物,而品牌是基于社会共识所诞生的。品牌营销就是找到人们内心深处的共识,然后放大它。所以,广告中女性以何种形象出现,很大程度代表了时代对女性的态度。

100 年前,社会财富集中在男人们手上,女性普遍缺乏购买力。那个时代的女性在广告中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欲望的投射。品牌用她们的美貌吸引男性消费者,并不在意她们到底是谁。

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女性解放运动兴起,女人们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当她们有钱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品牌营销中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女人”。她们从一个符号,变成一个有需求、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背后其实暗藏着汹涌的力量。翻开近 100 年的营销史,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社会思潮对于品牌营销的影响。

美丽废物、贤妻良母、超级妈妈、独立女性......在每个时代的广告中,都能看到女性形象的“最大公约数”。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人类一点没进步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人类一点没进步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人类一点没进步

女性追求自由的脚步走到今天,这个最大公约数正在消失。各个时代的共识折叠在一起,像一张立体的网把人群切割开来。很难再出现一种女性形象,能让所有人满意。

但我们至少可以确定,重视女性消费者已经成为品牌的共识。品牌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女性用户,找到商业和社会共识之间的平衡?

当人们对下无解的时候,往往只能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我深入研究了 100 年来的 4 个女性营销经典案例,希望能以史为镜,从中看待当代品牌的未来。

一、从“符号”变成“人”,女性第一次被看见

如果你生活在 20 世纪初,大概率会在街头巷尾看到许多印着女性照片的广告——无论是香烟、蚊香还是感冒药,不管这些商品和女性有没有关系。而且这些广告上的女性形象非常相似,都是温柔贤惠的美女。这个时期,广告中的女性只是一个没有人格和个性的符号,唯一的作用是吸引人,尤其是男人的注意力。

广告教父、奥美创始人大卫·奥格威 提出过著名的 3B 原则:beauty(美女)、baby(婴儿)、beast(动物)。意思是包含 “3B”的广告符合人的天性,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和喜欢。而这里面“美女”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个原则在 20 世纪的广告节可以说是黄金法则,屡试不爽。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人类一点没进步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人类一点没进步

可想而知,当时的女性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品牌打广告的目的是吸引男性购买。而女性自身的需求并不被重视。

我印象很深的是派克钢笔,这个诞生于 19 世纪的品牌,曾在广告上打出 “对于每个女孩子来说,男人的赞赏比做数学作业更重要。”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人类一点没进步

这句话放在现在,品牌估计会被喷成筛子。但在当时却没有人觉得有问题。

当我们来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会发现社会思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品牌广告中也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女人”。

1968 年,烟草公司斯菲利普·莫里斯( PM )看到女性群体潜在的价值,推出维珍妮牌女士香烟。为了推广这个新品牌,PM 做了一系列平面广告,让女性化身超人、白领,并打出广告语 “You've come a long way, baby”。

看完100年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人类一点没进步
loadimg.gif
loadimg.gif

这个广告的诞生背景要从 1848 年,女性开始争取选举权说起。经过 70 多年的抗争,美国女性终于在 1920 年拥有了选举权。这是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随后,女性不断争取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到了 1960s,女性参加工作成为常态。工作意味着有收入,有收入意味着有购买力。女性从讨好男性的工具,变成了被讨好的对象。

美国的烟草公司从 1920s 就开始鼓励女性吸烟,但 PM 公然挑衅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可以说是一次大胆而前卫的发声。

“女人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

“女人不能参与选举和吸烟。”

“女人应该顾家懂事,做男人的宠物。”

PM一一反驳了这些论调,并宣告“女性比男性更强大”。这对于当时刚刚获得基本权利,从“弱势群体”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女性而言,是极大的鼓励与肯定。产品也因此大受欢迎。

PM 的案例给我们以启示:精准洞察社会共识的变化,看到—批新时代的独立女性正迫于得到身份认同。顺应“女性独立”的思想潮流,是品牌营销不可逆的趋势。

二、工作VS家庭,品牌营销如何帮女性说话?

从那以后,品牌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女性营销探索,一直延续至今。

在广告中赞扬职场女性的成为新的黄金法则。直到 1980 年代末,女性主义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走向职场的女性开始回归家庭,做起了全职妈妈。广告中也随之出现了“甜心妈咪”“辣妈”等形象。最有话题性的,是宝洁塑造的“超级妈妈”。

作为一家日化公司,女性一直是宝洁的核心用户。宝洁在广告中不断美化做家务这件事,表示全职妈妈和职场女性都值得被尊重。

1999 年,宝洁创立新品牌 swiffering 易速洁。在主打产品静电除尘纱布的推广方案中,宝洁站在现代家庭主妇的立场上,表现出对她们的理解和支持。这为它创造了 10 亿美元销售额。

loadimg.gif

营销策划背后,宝洁对美国女性的家务状况作了详尽调查,发现大多数女性无论在职场上拥有多高的职位,家庭依然是她们重要的情感阵地,大多数女性依然会为打扫干净家而自豪。女性的诉求并不是不做家务,更轻松地做家务。

基于这个洞察,宝洁为职场女性研发了能让她们节省做家务时间的产品,这就是易速洁。在易速洁的广告里,宝洁没有像传统做法一样,赞扬女性不辞辛劳,而是用士兵打扫兵营的画面,强调了把做家务变得轻松有趣,并在潜意识里赋予其荣誉感。

易速洁上市 3 个月,就抢走了扫把和拖把 25% 的市场份额。并在后来的 5 年时间里,为宝洁带来 5 亿美元销售额。

宝洁的成功之处,在于真正洞察了时代发展中,女性保留了什么、抛弃了什么。结果是,易速洁不仅取得了销售上的成功,还创造了新品类,并出乎意料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美国,它几乎成为了打扫房屋的代名词。2003 年,被评为“年度最性感主妇”的女明星杰西卡·辛普森拿着易速洁干布拖把登上了《滚石》杂志封面,让这个品牌更加风靡。

loadimg.gif

2004 年,易速洁拓展产品线,推出小型吸尘器。在广告里,易速洁破天荒地让男性打扫家庭卫生。这个品牌的影响力也因此达到顶点。宝洁向大众宣布:我们不是在帮女性解决问题,而是在帮他们的家庭解决问题。

同样是洞察女性“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矛盾,珠宝品牌戴比尔斯给出了不同答案。没错,就是那个把“钻石恒久远”这句话广而告之的戴比尔斯。

2002 年,戴比尔斯在推出“右手之戒”。在这之前的钻戒广告中,钻石象征着爱情和婚姻,而女性都是被赠予的对象。但戴比尔斯告诉女性:你们可以自己购买钻戒。贤妻良母和女强人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选择。

戴比尔斯的代理商TWJ(前智威汤逊)在 1999 年成立了专门研究女性消费的机构 “intuition group”。他们发现女性并不想在左手(家庭)和右手(事业)之间做选择,而是两个都要。

loadimg.gif

它打出了一系列广告语:“左手轻摇摇蓝,右手驾驭世界”“左手是承诺,右手是独立” “左手为爱情而生,右手为精彩而活”“左手说我爱你,右手说我爱我自己”。

loadimg.gif

这场营销的目标用户是年收入 10 万美元以上的,30-50 岁女性,对产品的要求则是“绝对不能长得像订婚戒指”。戴比尔斯把右手之戒放到珠宝店和沃尔玛,让女性可以随时随地买到。如此贴心的营销方案戳到了独立女性的心窝,并创造了 40 亿美元销售额。

即便放到现在,戴比尔斯的理念也不过时。在当时更是吸引力一批独立的先锋女性,麦当娜、碧昂斯都成为它行走的代言人。

面对分化的社会共识,宝洁和黛尔比斯都聪明地选择了站在目标消费群体的立场上,替他们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这种洞察,离不开背后深入的市场调研。

三、鼓励女性独立,不如让她们有选择

时至今日,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一部分女性消费者已经完成了物质独立,走向精神独立。她们要的不仅是被认可比男性强,而是真正的自由状态。

她们不再执着于和男性比较,承认男女生理的差异,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她们口中的独立,是找到自己最舒适的状态。

在这个洞察下,内衣品牌 NEIWAI内外发起了 “NO BODY IS NOBODY” 。它打破了人们对内衣广告的固有印象,让一群普通人来做模特,借此表达“没有一种身材,是微不足道的”,鼓励女性接纳自我。

loadimg.gif

NEIWAI内外对于消费者的精确洞察,一部分来自于创始人的经历,一部分来自和用户的深入沟通。创始人刘小璐本人就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独立女性”。既掌管着一家公司,还生育了 2 个女儿。如何平衡事业、家庭、自我,是她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而在 NEIWAI内外创立的 2012 年,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正在萌芽,她们开始试图摆脱男性凝视,自己定义美和性感。品牌创立的初衷正好切中了某个微小的社会共识,这让 NEIWA内外拥了一批忠实的用户。

NEIWAI内外的品牌理念不是“造”出来的的,而是一个“推己及人”的结果。“NO BODY IS NOBODY”的创意产生也是一个自然生长的结果。广告中 6 位素人模特呈现的身材来源于现实——在大量关于身材和身体的困扰中,胖、大胸、平胸、怀孕生育、年长、疤痕/纹身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最近,NEIWAI内外又推出了全新的女性营销 campaign “身体十问”。

loadimg.gif

个体的成长速度是不同的,这使得女性群体的自我意识分化出许多不同的阶段。用户越来越细分,矛盾越来越多,反思和质疑会成为常态,这也是现在的品牌做女性营销,都会面临的问题。

四、历史不断重复,品牌如何跳出时代局限性?

看完 100 年来的女性营销简史,我发现历史的发展脉络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螺旋上升的。我们虽然身处 21 世纪,却低头就能看到 100 年前的人们。许多 100 年前的误解如今依然存在,比如女性要以家庭为重,管理才能不如男性,月经是羞耻的......

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原来的尊重,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冒犯。就像一度流行的“女神”称号现在也被质疑——在部分独立女性看来,“女神”是对女性无脑追捧和讨好,同时变相否认了女性独立人格。品牌号称为女性服务,专门为女性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曾经是很管用营销说辞,但现在标榜“为女性定制”反而会引起不满。

还有现在品牌过分鼓吹“独立女性”,似乎也在不经意间抹杀了女性选择的自由,把她们从一个套子里拿出来,装进了另一个套子。

回头看这四个营销案例,在当时的语境下无疑都是成功的。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局限性也很明显。比如 PM 赞扬女性的方式,是和男性做比较。本质上还是从男性视角出发,讨好意味明显。宝洁塑造的“超级妈妈”形象也被质疑是对女性的过度美化,忽视了女性照顾家庭所付出的努力。

质疑本身也是一种进步。社会就是在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中的先前发展的。品牌的每一次发声,在当下的历史节点都是一股推动的力量。

以后的品牌到底该如何去对女性消费者说话?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去探索的命题。我想理解用户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着急说理解,而是先走进她们。

我们很难以技术的手段跳出时代的局限性,唯有真诚可以抵御时间。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