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为什么现在的电商APP都开始强调分期?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pd/578037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在电商平台上,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大额商品,平台的商品详情页总会提示“免息”、“分期”、“月付”等字眼。购物平台强调这些,又蕴含着什么样的业务逻辑?作者从分期电商的角度,阐述这一业务逻辑,一起来看看吧。

7Y3Qa0TkaAm5FnqetxuI.jpg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每个电商APP的购物流程中都多了些东西?

  • 当我们使用淘宝购物时,会看到商详页写着“享12期免息,可免449.93元,每期499.92元”。
  • 当我们使用京东购物时,会看到商详页写着“白条享12期内息费八折”。
  • 当我们使用抖音购物时,会在下单页看到“抖音月付,3期免手续费”。
Tb5QS8CojMyxTcS6wrHc.png

为什么电商APP都开始强调“免息”、“分期”、“月付”,这些又蕴含着什么样的业务逻辑?

一、分期电商的定义

分期电商,顾名思义,在传统电商的基础上,叠加了分期概念。

分期,即购物时可以分期支付,例如3000元的手机,选择分3期支付,先拿到手机,而后每月再还相应的本金和利息。他的优点是,减轻用户当前的支付压力,如果暂时资金不足,可以先分期支付,将单笔交易的金额压力,分摊到后续几个月,以此提升订单成交转化率。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分期电商就在国内萌芽,后续淘宝支持花呗分期付款,京东支持京东白条付款等产品陆续上线,也让分期电商模式逐渐被用户熟悉和接受。

比起传统电商,用户购买商品,电商平台/商户完成订单履约的模式,分期电商多了一个角色“互金平台”。他可以是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消费金融公司等,主要作用是提供这笔“分期资金”。而三方的业务模式也就变成了:

  • 用户:向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向互金平台申请贷款,并使用该贷款分期支付商品
  • 互金平台:审核贷款资质并受用户所托支付给电商平台,同时生成用户贷款账单
  • 电商平台:收到互金平台的款项,向用户完成订单履约
  • 用户:按约向互金平台归还贷款,直至结清账单
现

了解了业务模式后,我们可以看看在用户流程中是如何体现分期电商业务的。

以淘宝电商为例,电商平台会提供分期支付方式,当用户提交订单后,既可以选择支付宝直接支付,也可以选择花呗分期付款。当用户选择花呗分期付款时,需要选择对应的分期数,同时可以查看此时对应的服务费(利息),最终完成支付。

对到电商平台/商户的感知,他们会正常收到订单金额的款项。但是,对到用户的感知,他实际支付了本金(订单金额)+利息。因此,用户一定会关注两个点:

  • 首付值和分期数:用户选择先付多少首付以及分多少期,实际上是影响其资金压力的核心关键。对于暂时资金紧张的用户,势必愿意不付首付,尽可能使用贷款额度支付,且尽可能的长分期,这样每期的还款压力将最大化的减小。
  • 定价:此处的定价非商品定价,而是用户贷款定价,因为用户实际支付的是本金+利息,所以用户也会查看利息,定价就决定了利息的多少。此处的定价也可以近似理解为我们常说的贷款年化利率。

下图为淘宝和京东在黄金流程中,如何体现分期电商的元素。

skKNEw3ME4bHnzNhKzq0.png

对于分期电商而言,会在用户视角的购物流程中有以下不同点:

1)商详页会展示分期试算结果,让用户查看商品时也会知道分期购买的月供金额

2)在支付时如果选择使用分期支付,让用户选择分期数并查看每个分期数对应的服务费和年化利率值

以上是用户视角的不同点,那么在购物流程的逻辑中,也会存在以下不同点:

1)用户使用额度进行分期支付,需要判断用户是否可以使用额度,即审核是否通过

2)用户使用额度支付时,是否有互金平台(资金方)可以承接该笔贷款的资金服务

以上两点是分期电商与传统电商的最大区别点,直接影响订单的成交转化率。试想一下,如果用户使用分期支付时,被风控审核拒绝,则意味着不让用户使用额度,那么用户使用分期支付失败;又或者用户可以使用额度支付,但是当前并没有资金方可以承接该笔放款,那么相当于你去银行借钱,银行没钱借给你,你还是借不了钱,电商平台没有收到款项,自然该笔订单依然是支付失败。

综上所述,分期电商的核心业务流程为:

  1. 授信:用户向互金平台申请额度
  2. 交易:用户向互金平台申请使用额度
  3. 融资:互金平台将贷款资金转至电商平台
  4. 履约:电商平台向用户提供商品服务
  5. 还款:用户向互金平台还款并结清账单

首先,用户要使用额度进行购物,必须要先有额度。就好像,你如果想使用信用卡,首先需要确保银行为你提供的信用卡是有额度的,你才能使用。那么,用户申请额度的过程就叫做授信。

授信,简而言之就是,平台收集用户资料,判断用户资质,以确定是否为用户提供额度以及提供多少额度。所以,你会发现不同平台关于授信的核心就是——给什么样的客户提供什么样的额度。

2.1 用户分层

每个平台肯定都想做好的客户,但是好客户却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清楚自身的定位,圈定目标客群,并为其提供服务,才能获取利润。

那么市场上的机构又是如何区分客群的?

答案是——收入。金融机构最怕的就是借出去的钱用户不还了。收入则最能够侧面反映一个人的还款能力,再辅以所属行业以及职业,侧面背书还款意愿。

现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优质的用户,一般能拿到银行提供的信用卡额度,且信用卡额度较高。中等收入群体,则较难开通信用卡额度,此时大多由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提供分期服务。而低收入群体,则更难获得分期服务,只能寻找地下钱庄或私人贷款。

2.2 额度定义

了解了有什么样的用户,我们还要了解有什么样的额度。

额度指贷方在不需借方提供财物担保的情况下,向借方提供的借贷金额。通常是指自然人向贷方借贷,而贷方依照个人的信用状况愿意提供借贷的最高金额。由于信用额度是无担保的借贷金额,通常金额并不会太高,而此金额会依照借方所提供的条件而决定。此意味着借方要有越高的信用额度,借方的各种条件都必须相当优良,贷方才会愿意提供越高的借贷金额。

额度存在多个基本属性:

现

根据上述属性,多区分额度类型包括:

1)循环现金额度

2)循环消费额度

3)一次性现金额度

4)一次性消费额度

在电商业务场景中,多为循环消费额度,即用户授信成功获取额度后,可循环消费,多次使用。在某些特殊场景中,也会出现一次性消费额度,即单笔单批,这种场景一般是在单笔消费金额较大,且消费场景频率较低的情况,例如购买大型家电家具。

2.3 申请流程

我们看到的用户申请流程通常只有几个页面。

首先,让用户填写身份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用户三要素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用户信息。

然后,让用户完成活体认证,即刷脸,例如活体炫彩或者动作指令等,这一步骤主要是确认本次申请是由本人进行操作。

有时候,还需要用户补充相关信息,例如职业身份、联系人信息等。这一步骤主要是在前面环节无法准确判断用户风险的情况下,让用户提供更多信息进行判断。例如,用户提供的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对应不上,所以用户可能是乱填的,那么用户存在不诚实的风险。或者用户提供的联系人本身就是个经常逾期的用户,那么根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通常会怀疑“坏人的朋友可能也是坏人”。

当然,授信申请远不仅仅是看到的几页申请页面,背后有非常复杂和庞大的逻辑地图。

现

当用户进入申请流程,即为建案。

用户填写身份信息时,会依据用户填写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判断用户基本资质。如果该用户在黑灰名单内,则会直接拦截;如果用户年龄不符合要求,也会拦截,当前分期服务机构所服务的用户年龄主要在18-55岁。同时,在进入申请流程时,绝大多数平台会申请用户授权LBS信息,获取用户当前地址信息,如果用户当前地址存在问题,也会进行拦截。地址拦截是因为贷款分期服务经常出现黑产群体聚焦现象,例如某个村或者某个聚集点,专门盗取额度且不还款,催收极其困难,因此如果判断某个用户所在地址与黑产地址一致,也会认为该用户为黑产集团一员。

接着,用户会进行实名认证,主要是验证其提供的三要素真实且为本人操作。常见的实名方式包括活体和绑卡。活体包括炫彩、指令、读数等方式,绑卡主要是绑定一张银行卡。绑卡有两个好处,一是绑卡时需要校验是否本人操作,通过所绑定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进行短信验证,此次可以验证本次申请是否为本人;二是绑卡可以用于还款时代扣,提升还款成功率。

当获取用户基本信息后,就需要开始判断用户资质了。此次一般为专业的授信风控团队通过风控策略进行处理,例如查询用户人行征信或者外部征信数据,当征信数据分达到多少时,判定为高/中/低风险用户。外部征信数据就是民营公司记录存储的用户征信数据分,例如业内经常使用的同盾分就来源于同盾征信,同盾征信是一家民营征信公司,记录了用户的网贷征信记录和信用评分并提供给各个平台方使用。

近期常常听到的一个名词——断直连,其实就与该部分内容密切相关。以前平台经常随意收集用户的各类数据,然后提供给金融机构;也经常直接获取金融机构的数据用来做业务判断,这样很容易造成用户信息的滥用和泄露。断直连意味着,后续平台方与金融机构之间不能直接交互用户信息,需要通过指定征信公司,例如百信和朴道。金融机构将信息提供到征信公司,平台到征信公司侧统一查询。由征信公司统一管理数据。

当完成预审之后,会对用户的风险情况有一个基本判断,如果用户是优质的低风险用户,那就可以直接授予用户额度了,这样能达到最简便的用户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和转化。如果判断用户风险较高,则可以让用户继续补充信息。

用户补充信息一般是职业和公司、联系人信息(包括关系、姓名和手机号),有些平台也会让用户提供房产、汽车的证明材料、公积金和社保证明材料等。

当用户补充完信息后,就会进入终审环节。终审会对用户补充的资料进行最终审核。如果机器无法审核,也会存在由人工审核的场景。

最终,结案时需要输出用户本次授信的结果,包括是否可授予额度、授予多少额度、授予额度的定价,有些平台也会给用户打上相应的标签,用于后续业务进行判断使用。授予额度的定价可以理解为,如果你向金融机构借10万元,要还多少钱,即年化利率是多少。

2.4 额度生命周期

额度跟用户一样,具有完整生命周期和对应运营节点。

经过上文所述流程后,用户获取额度,则可以在交易中使用额度,并通过还款恢复额度。但同时,如上文额度属性所介绍,额度具有有效期,如果到了有效期,则额度会过期。如果循环额度支持自动续期,则额度可恢复正常使用状态,否则额度失效。而针对一次性额度,当用户使用该一次性额度,则额度失效。

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贷后管理中,会根据用户表现,及时对用户额度进行调整。例如,用户表现活跃且都准时还款,风险表现良好,此时会给用户提额,让用户可以有更多额度用于消费。反之,如果用户出现逾期或者其他导致其风险变差的情况,即使用户额度没有用完,也可能冻结其可用额度。

还存在一种情况是,用户获取额度后长时间未进行消费,例如半年或者一年,此时用户的风险情况可能已经发生改变,虽然额度依然在有效期内,但很多平台也需要用户重新激活额度,相当于重新走一遍简易的授信流程。

在分期电商中,额度相当于用户的购买力,是用户交易的前提,牢牢依据用户的额度生命周期进行针对性的运营管理是重中之重。

当用户成功获取到额度后,接下来就是要用额度进行交易,也就是购物。那么,是不是有了额度就一定能使用额度购物呢?

答案自然是——不一定。

最核心的原因自然是,用户授信时的风险情况,与用户交易时的风险情况不一致。有的公司会在授信流程中,用更严格复杂的风控策略,控制是否给予用户额度。但有的公司为了用户体验和转化更好,会在采用“轻授信”、“重交易”的风控策略,即授信时风控较为宽松,先给予用户额度,等到交易时再部署严格的策略,不符合风控条件的用户则无法使用额度交易。除此之外,用户是否能使用额度交易,还与其交易时选择的核心的参数息息相关。

3.1 核心参数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在用户流程中,用户核心感知到的元素是“分期数+首付值”、“定价”。

分期数和首付值:用户选择先付多少首付以及分多少期。

定价:用户贷款定价,此处的定价也可以近似理解为我们常说的贷款年化利率。

那为什么这两个要素是额度交易的核心参数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分别理解。

首先,如果你是用户,使用额度进行分期支付,是为了缓解当下的资金压力,可能现金流不足,所以想先分期后还款。那么,你最希望的付款模式一定是“0首付”+“长分期”。0首付意味着在当下你一分钱都不需要付,长分期意味着你后续每月的还款金额可以更少,例如1000块钱分3个月,每月需要还300多,但分12个月,每月就只需要还90多了。

但是,分的期数越长,自然意味着你要还的“息费”就越多,这个就与定价息息相关了。假设你的年化利率为24%,分12期,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需要还的息费约为160元,但是分3期,需要还的息费约为50元。因此,用户也会衡量定价的影响,如果定价越低,意味着他需要还的息费越少。

因此,用户希望长分期、低首付、低定价。

但是,如果你是互金平台,你要考虑的就变成了如何多赚钱?毕竟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此处就涉及到金融毛利的计算逻辑,正常情况下,金融毛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完成计算(此处还有其他对金融侧影响较小的成本暂时忽略)。

现

金融毛利的计算逻辑很简单,用户息费相当于能赚到的收入,再减去各类成本(资金、催收、坏账),最终就是金融收益。

用户息费由用户定价决定,所以用户定价越高,意味着潜在收入越高。首付如果越低,意味着为用户提供的贷款金额越高,那么风险也就越高。如果分期数也高,意味着用户逾期或者坏账的风险也会越高,毕竟风险表现是后置。试想一下,一个用户购买一台手机,分24期支付,当他要还第24期时,已经是整整两年后的事情了,谁能在当下知道一个人两年后是什么样的?这也是疫情爆发时,很多消金公司风控坏账率抖升的原因。所以,分期数和首付值会直接影响催收成本和坏账成本。

因此,互金公司希望短分期、高首付、高定价。

那么,对于促成用户完成分期购物的电商平台,就成为了用户和互金公司之间的调节剂。试想一下,如果电商平台依据用户要求提供服务,那么会直接导致没有互金平台愿意承接该部分交易放款,即使用户有分期意愿也无济于事。如果电商平台依据互金公司要求设置核心参数,又会导致用户无分期意愿,最终互金公司也毫无收益。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通过对核心参数的调控,达到二者的平衡,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

现

分期数和首付值:通常与用户资质、购买商品类型、购买商品金额有关。比如,如果用户风险较高,也就是更可能逾期导致坏账,那么会限制他尽可能多付首付,同时限制其使用短分期。如果用户购买的商品类型属于高套现风险商品,例如虚拟商品、黄金等,那么也会对这类商品的可用分期数进行限制。同样,如果购买的商品金额较低,也没必要让用户使用长分期。

定价:主要与用户资质相关,用户的风险情况直接影响其定价的高低。有些平台针对用户的定价也会与消费场景相关。

3.2 交易流程

当用户在平台提供的服务基础上,选择分期支付并确定相关核心参数后,就会进入交易流程了。上文已讲过,交易过程因为用户的风险情况可能较授信时已发生变化,所以也需要进行风控判断,是否可以使用额度进行交易。

交易过程中的用户路径和后端逻辑交互,简易版流程如下,实际过程中每个节点都有复杂的策略设计。

现

首先,当用户提交订单时,会对用户进行预审,即从用户维度出发,此时该用户是否已经变为黑名单用户等,如果发现用户风险较高,则可能直接拦截下单。因为该流程仅对用户进行基本判断,所以处理流程较快,与用户端可实时交互。

当用户下单成功后,需要判断用户额度是否足够。如果额度足够,则可以直接使用额度分期支付。如果额度不足以支付该笔订单,则需要用户先支付一部分首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其他支付方式,然后再用额度支付剩余部分。这种支付方式通常也被称为组合支付,一般情况下会让用户先付完额度支付部分,支付成功后再付首付部分,主要原因是额度支付有可能失败,而使用其他支付方式,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支付首付的成功率较高,避免用户额度支付失败后还需要针对首付操作退款的情况。

当用户使用额度支付,选择对应的分期数并提交支付后,则会进入鉴权环节。在每个电商平台,交易时都需要鉴权,像输入交易密码、人脸识别等都属于交易鉴权的方式。风控侧基于当前情况判断,可能会让用户实名认证,例如身份证过期了,则需要重新上传身份证,也可能会让用户补充资料,用于后续的风控终审判断,也可能需要用户输入交易密码或者通过短信验证码等方式,确保该用户当前交易安全。

当风控鉴权通过后,就会进入风控终审。基于该笔订单的信息,包括下单用户、商品信息、收货地址信息、订单的首付值和分期数、用户补充的资料信息等,再进行综合判断,确定是否允许用户使用额度支付。如果终审通过,则用户额度支付完成;如果终审不通过,则订单支付失败,用户只能再选择其他支付方式进行支付。

此处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将风控的审核都提前,而是等到用户都操作完前面全部流程,甚至输完交易密码了,才告诉用户支付失败。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订单的风控终审,是额度是否允许使用的最终判断环节,相当于兜底环节。此时风控需要基于更加丰富的维度信息进行更严谨的判断,因此将该环节放置在最后,也是基于获取全部信息后再进行处理的原则,确保判断的可靠性。

2)因为风控要进行复杂的判断,甚至可能要进行外部征信信息查询等,就会导致处理时效低的问题,终审结果不一定能实时返回,因此有可能需要用户等待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审核完成但用户已经离开的情况,一般把该环节放置在最后,避免用户流失。

在传统电商流程中,当用户付款完成后,则认为该笔订单已经交易完成,将进入订单履约环节。但是分期电商流程还有一个环节——融资。

上文讲述到,用户选择分期支付,本质上是向互金平台申请一笔贷款,由互金公司将款项打给电商平台,电商平台认为用户付款成功并对其提供商品订单服务,而后用户再向互金平台还款。因此用户支付订单完成后,由互金公司将订单款项打给电商平台的步骤,就是融资。

融资的模式有很多种,此处涉及更复杂的金融体系问题,仅以直贷模式进行举例。

电商交易产生的订单即为资产,这些资产需要找到匹配的资金方,才能兑现成功。因此直贷融资模式相当于平台要有一个撮合系统,为资产找到合适的资金方,撮合借款与放贷双方的意愿。撮合系统作为交易的撮合方,一端链接消费场景(资产端),另一端链接金融机构(资金端),它能够根据资产状况自动对资产进行分级、定价,再按照不同资金方提交的资产要求,将这些消费金融资产推荐给金融机构,从而完成每笔订单的融资。

现

当一笔订单支付完成后,进入直贷撮合系统,根据资金方提供的匹配条件,系统将订单与资金方进行匹配,最终将匹配成功的订单推送给资金方进行审核。资金方审核通过后,打款给电商平台,则该笔订单是真正意义上的“支付成功”,可进入履约环节。

不同资金方之间除了准入条件的不同,资金成本也不尽相同,上文提到的业务金融毛利的计算,其中有一项成本为资金成本。对于平台而言,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自然希望将资产路由给成本最低的资金方,所以这也是匹配规则中的重要因素。

订单融资完成后,即可进行履约,此处订单履约流程与传统电商并无较大差异,由卖方发货,物流方提供快递服务,买方收货。但是,融资与履约的节点,却暗藏玄机。

从上文融资内容中,我们知道一笔订单资产会路由给某个资金方,那是否存在某笔资产找不到资金方承接的情况,答案是——存在。

所以,先履约后融资的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某笔资产一直找不到资金方承接,但用户已经拿到货品了,因为没有资金方承接,没有融资成功,则用户也没有对应账单进行还款。相当于电商平台没有得到订单款项,却已经将订单商品交付给用户,对平台来说是百分百的亏损。

为了规避这种亏损,一些平台采用的是先融资后履约的模式。如果融资成功,再为用户发货;如果融资失败,则告诉用户订单支付失败,不再为用户发货。

但是,先融资后履约的模式,又存在一种问题。融资成功后,互金平台即为用户生成账单,开始计息并需要用户还款。而订单发货到物流快递,再到用户收到货,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预售商品的履约时效会更长。因此,用户在没拿到商品的时候就需要还款,必然会引起用户客诉。无论对用户体验还是复购转化,都是极大的伤害。

那么有没有可能先匹配资金方,并预占资金,等到用户收货后再生成账单呢?

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对用户和电商平台的最优解,但是对资金方而言则是极差的体验,意味着电商平台锁定了资金方的钱,资金方此时无法使用该笔钱,但因为未生成账单,也无法通过该笔被锁定的钱产生任何收益。对资金方来说,这是白白的损失,也因此并没有资金方会接受这种方式。

综上所述,不同平台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模式。

对于虚拟商品等线上快速履约的商品,大多采用先融资后履约的模式,因为其履约时效极快,融资成功后可马上交付服务,例如为用户充话费等。

对于实物商品等履约时效不确定的商品,则更多采用先履约后融资的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下,为了规避亏损风险,一般采用自持资金保底模式,即如果未匹配到资金方提供服务,则通过自持资金进行兜底。当然这种情况下,也会增加平台方资金自持的压力。

当用户收货完成,生成账单后,后续的操作就是按期还款并结清账单了。此处是用户与互金平台的交互,本质上与电商平台无太多关系。

但需要注意,如果此时用户申请售后怎么办?

在电商行业中,一般订单在收货后15天内都能申请退换货,如果用户申请退货,且平台审核通过,正常情况下则由用户将货物寄回给商家,电商平台为用户退款即可。

但分期电商环节中,电商平台收到的钱是互金平台打的,因此退款也是退回给互金平台,互金平台则需要为用户销除账单,用户不再需要还钱。

但是,如果用户此时已经还钱了又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在账单销除的情况下,互金平台会将用户还款部分通过原支付方式原路退回。如果用户已经注销了账号,导致无法退回的话,则会产生溢缴款。此时一般会联系用户提供银行卡账号等,由平台将款项再打给用户。此时售后才算这种完成。

现

一般情况下,电商平台与互金平台的资金交互中,不会采用退款的模式。因为本身互金平台打款给电商平台,多为N+1打款模式,即第二天统一处理前一天所需打款款项。因此,如果存在需要电商平台退还给互金平台的,仅需在第二天互金平台打款时,做轧差处理即可。

综上所述,在传统电商流程中,用户申请退货,平台和商家审核通过并收到货物后,则资金原路返回接即可。但分期电商中,款项的退回需要涉及第三方的操作,由互金平台针对不同情况处理并最终销除用户账单。

分期电商中因为分期支付而引入了金融元素,现在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开始染指金融业务。支付宝会有花呗,京东会有京东白条,抖音也会有抖分期,金融既是公司业务赚钱的一把利器,但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要想规避风险,就需要知道通过什么指标来观测和衡量风险。

下一篇文章将讲述分期电商业务的核心指标以及针对性的运营方法,敬请期待。

作者:球溜溜,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球

本文由 @溜溜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