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解密Prompt系列2. 冻结Prompt微调LM: T5 & PET & LM-BFF - 风雨中的小七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nblogs.com/gogoSandy/p/1715008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解密Prompt系列2. 冻结Prompt微调LM: T5 & PET & LM-BFF

这一章我们介绍固定prompt微调LM的相关模型,他们的特点都是针对不同的下游任务设计不同的prompt模板,在微调过程中固定模板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以下按时间顺序介绍,支持任意NLP任务的T5,针对文本分类的两篇PET和LM-BFF。

在小样本场景,固定prompt微调LM对比常规微调的优点,在分类任务上比较直观我能想到的有三点(在下面PET中会细说)

  • 无需额外的分类层的参数引入,微调成本低
  • 标签词本身前置语义信息的引入,无需重头学习可类比MRC
  • 微调和预训练的Gap更小,任务转化成LM任务后一致性高
  • paper: 2019.10 Exploring the Limits of Transfer Learning with a Unified Text-to-Text Transformer
  • Task: Everything
  • Prompt: 前缀式人工prompt
  • Model: Encoder-Decoder
  • Take Away: 加入前缀Prompt,所有NLP任务都可以转化为文本生成任务
1326688-20230224082412663-716982604.png

T5论文的初衷如标题所言,是为了全面公平的对比不同预训练和迁移策略的贡献和效果,避免在A模型上效果不好的预训练目标在B上可能效果更优的情况,对比项包括

  • 预训练目标:语言模型,乱序还原,MLM(不同的掩码率),Span掩码, etc
  • 预训练数据:构建C4数据集,从C4抽取不同领域语料来训练
  • 模型架构: Encoder-Decoder,Decoder Only,Encoder Only
  • 迁移策略:逐步解冻,全量微调,局部微调
  • 其他:多任务预训练,模型大小

说句题外话,再看论文结果发现Encoder-Decoder的模型结果+SpanMLM损失函数效果最好。不知道这是否是谷歌押注T5,而没有像OpenAI一样选择Deocder结构的原因。

具体对比结果这里不细说,本文只关注T5为了公平对比以上差异,提出的Text2Text的通用建模框架:用相同的模型,相同的预训练,相同的损失函数和解码方式,把文本分类,摘要,翻译,QA都转化成了生成任务,而转化的方式就是通过加入前缀prompt。

针对不同的下游微调任务,我们看下T5提出的Text2Text是如何构建prompt模板的

  1. WMT英语到德语的翻译任务,输入是'translate English to German:'+input, 输出是翻译结果
  2. CNN Mail摘要任务: 文本摘要任务,输入是‘Summarize:'+input,输出是摘要
  3. MNLI任务:输入是'mnli hypothesis:'+假设+'premise:'+叙述,输出是contradiction, entailment,neutral
  4. STS文本相似任务:输入是'stsb sentence1:'+input1+‘sentence2:’+input2, 输出是1~5的打分(离散化)
  5. 问答SQuAD任务:输入是'question:'+提问+ 'context:'+上下文,输出是答案

不难发现在T5的时代,prompt模板的构建还比较粗糙,更多是单纯的任务名称+任务类型来区分不同的NLP任务,只是让模型在解码时多一层条件概率,既给定不同prompt前缀在解码时采用不同的条件概率(attention)。并没有太多从语义和上下文关联的角度去进行prompt模板的构建,我猜这是T5在论文中提到他们尝试了不同的prompt模板发现效果影响有限的原因(哈哈因为都不太好所以没啥差异),不不能否定T5在通用LM上做出的贡献~

PET-TC(a)

  • paper a: 2020.1 Exploiting Cloze Questions for Few Shot Text Classification and Natural
  • prompt: 单字完形填空式人工Prompt
  • Task: Text Classification
  • Model: Roberta-large, XLM-R
  • Take Away: 加入完形填空式Prompt把文本分类任务转化成单字MLM
1326688-20230224082412988-600172457.png

和第一章的LAMA相似,PET-TC也是把输入映射成完形填空式的prompt模板,对掩码词进行预测作为分类标签。不过PET没有直接使用prompt,而是用了半监督的方案。用多个prompt模板微调模型后,对大规模无监督数据进行预测,然后在伪标签上进行常规的模型微调,哈哈绕了一个圈最后还是输出的常规微调的模型。我大胆猜测作者很看好prompt范式在微调时引入的前置语义信息,以及无额外参数的设定,但是对不同prompt和answer模板带来的不稳定性感到头疼,于是搞出这么个折中的方法~

prompt & Answer Engineer

PET针对每个数据集人工设计了prompt模板和Answer词对标签的映射。针对单双文本输入分别举两个例子,以下a,b为原始输入文本,'_'位置为MASK词

  • 单输入:Yelp评论1~5星打分,标签词分别为terrible, bad,okay,good,great

1326688-20230224082412659-953920883.png

  • 双输入:AG's News新闻四分类问题, 标签词分别为分类名称Worlds,Sports, Business, Science/Tech,

1326688-20230224082412864-1206494143.png

可以看出作者构建prompt模板的思路是尽可能还原文本所在的上下文场景,Answer词的选取是一对一的构建模式,每个label只选取一个词来表示。

固定prompt微调LM

完形填空式的prompt模板在微调时的优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 没有额外参数的引入,常规微调需要引入hidden_size * label_size的额外参数(classify head)作为每个标签对应的空间表征,这部分需要针对下游任务重头学习。而完形填空的token是在原始vocab中的,于是只需要调整标签词的预训练表征让它在label上线性可分即可
  • 前置语义信息的引入,因为标签词的选取本身符合label的原始语义,例如以上YELP评论打分中的5个形容词本身就是隐含了评论质量信息的,所以会引入部分前置信息,避免重头学习,这一点和MRC有些相似
  • 预训练和微调的一致性高,都是解决完形填空问题,学习目标一致

微调的损失函数是交叉熵,作者没有引入额外参数,而是把MASK位置上模型的预估logits在label上归一化来得到分类预测。例如上面的AG新闻分类任务,先得到MASK位置worlds,sports,business,science这四个词的预测logits,然后归一化得到预估概率,再和分类标签计算交叉熵。

为了避免灾难遗忘作者在下游任务微调时加入了预训练的MLM任务,于是微调的损失函数如下

L=(1−α)LCE+αLMLML=(1−α)LCE+αLMLM

半监督+蒸馏

这部分的设计可以和prompt的部分分开来看,是一个半监督方案。以上每个任务对应的多个prompt模板,分别固定prompt微调LM得到一版模型,然后在大量的未标注样本上进行预测,再对多个模型的预测值进行加权得到伪标签。

最终在为标签上使用常规的微调方案(加classifier head),训练模型作为输出,这一步类比知识蒸馏。所以PET最后输出的还是常规的监督微调模型,Prompt只是被当做了一种半监督方案。效果上在小样本的设定上比直接使用监督微调都有一定的效果提升。

1326688-20230224082412735-801057323.png

作者还做了iPET对以上过程通过迭代逐步扩大数据集,提高伪标签准确率的方案,不过这么麻烦的实现一点都不适合我这种懒人,哈哈就不细说了~

针对PET有几点疑问

  • 完形填空类的prompt,在微调过程中可能的灾难遗忘,是否因为对label词的微调偏离了词在原始文本中语义表征,以及和其他词的相对位置
  • prompt模板差异带来的效果差异尚未解决,人工构建的prompt模板不一定是最优的
  • Answer词单token,以及和label一一对应的设定,限制性较强。这部分在后面的续作里作者做了改良

后面介绍的几个模型,大多是基于PET上述问题的改良~

PET-TC(B)

  • paper b: 2020.9 It’s not just size that matters: Small language models are also few-shot learners.
  • Prompt: 多字完形填空式人工Prompt
  • Task:Text Classification
  • Model: Albert-xxlarge-v2
  • Take Away: 支持多字的完形填空Prompt,效果超越GPT3

这篇paper和上面的PET-TC是同一作者,算是上文的续作,主要优化了Answer词单token设定,支持多个token作为标签词,不过限制性依旧较强是预先设定任务最大的token数,然后使用最大token数作为MASK数量,而非动态的任意数量的MASK填充。

论文对推理和训练中的多MASK填充做了不同的处理。在推理中需要向前传导K次,如下图所示

  1. 使用标签最大的label词长度K,生成k个MASK位置
  2. 对K个位置同时预估得到K个预估词,选取概率最高的1个词进行填充
  3. 针对填充后的新文本,对剩余K-1个位置再进行预估
  4. 直到所有位置都被填充,分类概率由所有填充标签词的概率累乘得到
1326688-20230224082412858-350417308.png
p(Y=−1|x)=P1M(ble|x)∗P2M(terri|x~)p(Y=−1|x)=PM1(ble|x)∗PM2(terri|x~)

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提升效率,论文使用了一次向前传导对多个位置同时完成预估,这时MASK长度是所有标签的最大长度。例如情感分类问题terr##ble长度为2,great长度为1,这时MASK填充长度为2,great只取第一个MASK词的概率,后面的忽略,概率计算如下

p(Y=−1|x)p(Y=1|x)=P1M(ble|x)∗P2M(terri|x~)=P1M(great|x)(1)(2)(1)p(Y=−1|x)=PM1(ble|x)∗PM2(terri|x~)(2)p(Y=1|x)=PM1(great|x)

其他部分和PET基本一样这里不再重复。效果上这篇论文换成了Albert-xxlarge-v2模型和GPT-3 few-shot在superGLUE上进行效果对比。不过以下参数对比并不太合理,虽然Albert是层共享参数,但是推理速度并无提升,12层的xxlarge模型参与计算的参数量级应该是223M*12~2B,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模型。调整参数后,32个小样本上PET的效果也是超过同等量级甚至更大的GPT3在few-shot上的效果的

1326688-20230224082413427-1137138389.png

LM-BFF

  • paper: 2020.12 Making 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s Better Few-shot Learners
  • Prompt: 完形填空自动搜索prompt
  • Task: Text Classification
  • Model: Bert or Roberta
  • Take Away: 把人工构建prompt模板和标签词优化为自动搜索

LM-BFF是陈丹琦团队在20年底提出的针对few-shot场景,自动搜索模板和触发词的Prompt方案,prompt模板延续了PET的完型填空形式,把人工构建prompt和标签词的构建优化成了自动搜索。论文先是验证了相同模板不同标签词,和相同标签词不同模板对模型效果都有显著影响,如下

1326688-20230224082412762-1616599030.png

以下介绍自动搜索的部分

标签词搜索

考虑在全vocab上搜索标签词搜索空间太大,在少量样本上直接微调选择最优的标签词会存在过拟合的问题。作者先通过zero-shot缩小候选词范围,再通过微调选择最优标签词。

如下,固定prompt模板(L),作者用训练集中每个分类(c)的数据,在预训练模型上分别计算该分类下MASK词的概率分布,选择概率之和在Top-k的单词作为候选词。再结合所有分类Top-K的候选词,得到n个标签词组合。这里的n和k都是超参,在100~1000不等。

1326688-20230224082412864-1100944624.png

然后在n个候选标签词组合中,针对微调后在验证集的准确率,选择效果最好的标签词组合。

prompt模板搜索

固定标签词,作者使用T5来进行模板生成,让T5负责在标签词前、后生成符合上下文语义的prompt指令,再在所有训练样本中选择整体表现最优的prompt模板。

如下, 固定二分类的标签词是great和terrible,T5的模型输入为Input+MASK+标签对应标签词+MASK,让模型来完成对MASK部分的填充。现在预训练模型中通过Beam-Search得到多个模板,再在下游任务中微调得到表现最好的一个或多个prompt模板

1326688-20230224082412687-85074690.png

以上自动搜索prompt和标签词得到的部分结果如下,该说不说这种方案得到的标签词,至少直观看上去比AutoPrompt合(人)理(类)不(能)少(懂):

1326688-20230224082412863-1878723573.png

固定prompt微调LM

1326688-20230224082412911-611656461.png

经过以上搜素得到最优标签词组合和prompt模板后,作者的微调过程模仿了GPT3的few-shot构建方式。如上图,先把输入填充进prompt模板,再从各个分类中各采样1个样本作为指令样本拼接进输入,为待预测文本补充更丰富的上下文,一起输入模型。在训练和推理时,补充的指令样本都是从训练集中采样。

同时为了避免加入的指令样本和待预测样本之间差异较大,导致模型可能直接无视接在prompt后面的指令样本,作者使用Sentence-Bert来筛选语义相似的样本作为指令样本。

效果上,作者给出了每类采样16个样本的小样本场景下, Roberta-Large的效果,可以得到以下insights

  • 部分场景下自动模板是要优于手工模板的,整体上可以打平,自动搜索是人工成本的平价替代
  • 加入指令样本对效果有显著提升
  • 在16个样本的few-shot场景下,prompt微调效果是显著优于常规微调和GPT3 few-shot效果的
1326688-20230224082412811-917310076.png

Reference

  1. 苏神的必须要GPT-3吗?不,BERT的MLM模型也能小样本学习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