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2 年终总结 | 请回答 2022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muyun.work/2022-summary.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22 年终总结 | 请回答 2022

本文章创作于 20220219,已发布公众号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oaWcvcYa8RQghpynfmC8zQ

00 | 前言

我在完成这篇年终总结的前段时间,做了个梦,大家围着一个火炉,讲述着自己过去这一年,具体内容我全然忘记。模糊中醒来在手机上敲了我讲述的关键词后又沉沉睡去,企图给这个梦续上。而这些关键词分别是不确定性、勇气、糟糕冲突的世界。世界是糟糕的,冲突频发甚至有战争;疫情带来的伤痕让生存都充满着不确定性;而这一年于我而言,是需要重建求职的勇气和自信。朋友圈写年终总结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也从年底拖延了一个多月,我听了一些播客,也看了一些个人博客的年终总结,大家多是对过去一年的控诉,我也尝试从过往的影像和文字中还原我的这一年,留下些印记,不被时代磨灭。

01 | 2022 下半年的流水账

六月,送走了毕业的同学们,并写完了我的上半年总结:https://muyun.work/Memory2022.html。我开始了艰难的迈向实习的计划。大概是在六月中旬,终于浅浅地拨开了些云雾,实验结果有了些许好转。我推迟了两周的实习入职时间,终于在六月底糊完了初稿,和导师对线成功拿到了出去实习的资格。我开始准备在北京五环外的公司附近租房,最终敲定了自如上七点九平方米的合租小屋,月租三千元。相对比的,在成都工作的我姐用不到三千的月租金租到了万象城(成都二环)的两室一厅,心生羡意,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幸福来的这么突然。

我打算七月初的周末去北京,花两天安顿一下然后成为一名正式的打工人。那一天我兴致勃勃地拖着行李箱来到高铁站,却被告知北京健康宝弹窗三不能入京。唯一幸运的是我还没有买票就来了高铁站(因为北京~南京的高铁属实很多),少了些退票的烦恼。七月四日,我开始线上实习入职,由于突然的远程,电脑也没寄过来,第一周的活不是很重,调研下论文就开始看内部的培训和网课,开始畅想着如何能够开始我的第一个项目。

在宿舍办公的日子免不了要摸鱼,就开始串门到隔壁寝室和帅鹏开始吐槽这次遭遇,开始分析南京估计很难做到十四天全员无新增,而我并不愿第一次实习就以远程告终。帅鹏玩着吃鸡,叫着队友赶紧跑毒。我思量片刻,一拍大腿,好!我这就去跑毒。然后我买了周末回成都的票,准备将我姐的闲置卧室作为我的跑毒根据地。一下高铁我就闻到了自由的气息,两位发小给我发了个定位,“速来泡温泉,为你接风”。就这样,我匆匆地放下行李,还没来得及和加班的老姐见面就赶赴温泉汤,和发小们坦诚相待,胡吃海喝,共度良宵。我在学校许久,哪见过这场面的川菜啊,旋即各式菜肴都夹一份,再来碗拌满海椒的夜蹄花,那晚的温泉留宿,川辣味十足,我沉沉地睡去。

retouch_2023022000191194.jpg#vwid=4096&vhei=2730

睡醒到了周六,等着我姐晚上下班回家,点了烤鱼外卖看中国新说唱,我惊奇地发现,外卖和快递居然能送到家门口,这也太幸福了。接下来的两天,老姐带我去吃了备受好评的皮马聊泰国菜和正宗的东北菜,看了电影《神探大战》;每天下班都还有些活动,和老姐还有鹏鹏去东郊记忆看古着展览,听雨中的说唱 live;等老姐下班一起去玩飞盘;和发小去吃火锅,回来的路上买些西瓜,看着发小在油价高涨的时候坚定地说出加油加满,我觉得他太帅了。在成都的第一周平平无奇,只是每当深夜,我就打开大众点评和备忘录,记录明天想要去吃的东西,有 “冒烤鸭,猪脚饭,鸡杂火锅,夜蹄花,肥肠粉,铁板烧,冒脑花,钵钵鸡,美蛙鱼头”,还有诸如 “肥肠寿司,黑椒脑花寿司” 这样的黑暗料理,有时候就在想,怎么不快点到第二天。就像回到了初中,周五晚上在床上盼着周六早上到来一样,三下五除二,早起去上网了。那段日子真美妙啊,每天都在期待第二日清晨的阳光。

我特意去线下买了三卷新胶卷,开始期待起第二个周末,这个周末我姐双休,我们一行六人自驾去黄龙溪耍水。不得不说,川人在周末出游这件事上从来不让人失望,我们到的时候车流量太大,已经限行了,正准备前行调头,但瞅见交警交接,我们车的专业司机把方向盘一盘,一个水渠过弯(×),我们成功上了山,不愧是异地恋自驾往返川渝第一人,车技一流。昨夜的新雨下过,山上水流湍急,我们很遗憾不能一览水上麻将的风采。伴着奔腾而下冰凉的浑水协奏曲,我们吃完了一家好吃的地锅鸡。然后开着车儿,找着路边一处绝佳的打水仗之处,下单购入水枪,开始即兴战略攻防。经过一阵落花流水(物理上)的追逐战,我们的水枪联队最终败给了五块钱的水勺。水勺的换弹速度极快,我们人均都享受了一次凉水从背脊冲下的舒爽,只得失利败退。浑身被溪水淋透,好在我们有备而来,换上新衣后,踏上返程去吃家乡(平昌)串串。被卿哥灌了一瓶乌苏后又去海伦斯整了可乐桶,回家之后就着醉意看新说唱,感觉自己成了 Rap Star。

酒醒了,坏消息接踵而至。第二天和成飞的学妹和校友约好的 Live 被取消,成都陆续地出现病例。我来到成飞大道,和未来的成飞程序媛一道去办入职银行卡,还很巧地遇到另外一个好友列表中未曾见面的校友,很奇妙。后面被领着一起逛了好大好大的成飞园区,十分齐全的配套设施,这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大国企的完整性。再后来,母胎 solo 的学妹火速脱单,这和成飞公寓门口的相亲角有无关系,我不得而知。

retouch_2023022000072514.jpg#vwid=4096&vhei=3072

我看着高德地图上的疫情,从二仙桥和成华大道渐渐蔓延过来,然后我就喜提三年疫情的首次小区封控,八月四日,小区允许我们返乡了,我旋即回到家乡,和白哥博哥吃了顿饭,就投入到实习和面试中(关于求职的内容,请关注我的下一篇博客:2022 年找工实录。预计 2 月份可以完工)。在家里翻出老相册,找到了我和我姐小时候的合照,从小拍照就喜欢笑哈哈。在家里也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对亲情和原生家庭有了新的理解。我仍记得我在楼梯口一边听《Shall we talk》,一边痛哭流涕,领悟沟通的重要性。

retouch_2023022001112138.jpg#vwid=4096&vhei=2730

八月中旬,我来到北京开启了我的线下实习,周内就在公司进行输出,学习周报开会议,写代码跑实验,做专题分享等等事情,让我体验到了自动驾驶实际量产落地的节奏。认识了武大和北航的实习生同学,还有一个项目组的其他同事,大家相处还是非常愉快的,到饭点了就一大帮人吃饭遛弯。在实习期间,还到路测路段去采集数据,我们也顺理成章地被出境,出现在了训练集中。希望模型能对我们识别地更加鲁棒,以后在路上需要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更加安全吧哈哈哈。

在北京的周末,基本就是和老耿(大我一级的师兄)去奥体打羽毛球,北京奥体周边是真的很健康,一靠近就会想让人运动起来。我们运动完骑单车找地儿吃饭,在夕阳下偶遇鸟巢和水立方,秋风吹着流过汗的皮肤,尤其的凉爽,感觉畅快。还有就是和鲲鹏师兄和佳雨师兄约饭,席间各种学术讨论,尚未尽兴就去酒吧小酌,第一次在酒吧和人聊学术聊的这么开心的。最后喝的有些微醺了,开始讨论长尾分布的解决方案,和做 ML 的人讨论比和做 CV 的人讨论的内容真是差别挺大的,我们仨讨论数据分布这个东西谈的甚欢,从域泛化到持续学习,结合自动驾驶场景聊多任务知识蒸馏,聊的真的很畅快。好久没有和人聊的这么尽兴了,并且学到了很多东西!

retouch_2023022000140683.jpg#vwid=4096&vhei=2730

第一次独立在外租房,所幸遇到的室友都还蛮好的,开始在自如租了俩月,后面不让续租就换了本地的中介(比自如便宜了 800 块)。换租后的室友有一位山西的小姐姐,毕业三年一直在北京上班,也是很热爱生活的类型。工作日抽空和室友一起到周围逛了逛,聊了很多在北京工作的感受呀,想去的城市啊这种。然后她带我去了一趟附近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好神奇,没有想到离得这么近,我们就在猜测那些航天员们是会在里面训练吗这种问题。愉快地逛了俩小时,让我感受到了北京的人情味呢。实习期周末的时候有很多笔试面试,周六下午一个面试两个笔试,周日晚上京东和科大讯飞笔试时间也冲突,本来也都不太想去,就干脆摆烂就不做笔试了。还盘算着下午要不要去圆明园,惰性让我又开始拖延刷 B 站,直到十一点多室友小姐姐送了我一盒虾吃,我着实很感动,看着她特别有活力地又准备出门,我突然就也有出门看看的动力了,有种被治愈的感觉。然后我把虾吃完,吃虾的时候我也出乎意料的没有找那些电影解说之类的娱乐白开水视频(电子榨菜),而是看了原神音乐作者陈致逸的作品解析,去到圆明园的路上也开始听播客而不是刷无效的信息流。

去到圆明园,我拿着新买的衡帅出手的胶片相机缓慢地(因为胶卷属实有些贵)按下快门并拨动拨杆跳到下一张。园子太大我还没逛完天就暗下来了,荷叶的绿色渐渐变深成墨绿,天空迎来蓝调时刻,我也得以沉静下来。我恍惚间想起慎独这个词,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能让时间就这么耗在无意义无止尽的信息流里面。从信息流里面感知到的焦虑枯燥情绪轻易地侵蚀自己,任由惰性和下一次刷新的到来。我开始以为这是因为我开始了每周五天的工作生活,周末确实没有动力改善自己,就在床上一躺就完事儿了。有师兄们约着打球喝酒还好,没有人约着这两天就这么过去了。但其实原因不在于工作,做选择的是自己,完全可以选择自己以另一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身心休息。后面我还和室友一起还去了颐和园,北京的节奏很快,但是北京的园林都很好!

IMG_1613.JPG#vwid=4096&vhei=2730



retouch_2023022000152081.jpg#vwid=4096&vhei=2730

国庆节回到学校,第一次和研一的师弟师妹见面,与认识了一年的保研的网友师妹见面,社恐又发作了。不过大家都很 nice,经常谈论的哈哈大笑以至于收到了隔壁组同学的提醒。十月有学校的七十周年的校庆,学校建了一个飞机广场,从主楼可以直接望到下面,还有长征四号火箭的部分,这次校庆还是很有牌面。校庆演出时,作为合唱团成员我也有幸上台演出一遭,和大家一起唱歌太幸福了,合唱团是我的乌托邦。十一月有校研会的研途引航邀请我作为嘉宾分享,自己在校研会办的第一届活动,到第四届自己成为嘉宾了,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IMG_1609.JPG#vwid=4096&vhei=2730

十二月上中旬,疫情防控政策发布,学校三天变了三个说法。周一是 “愿返尽返”,周二是 “应返尽返”,周三是 “能反快反”,明显能感受到学校逐渐变得暴躁。和本科室友还有实验室的大家聚完餐后,我就从南京飞到成都我姐姐那里住着,和很多好朋友们见面聊天打麻将。

和鹏鹏苏云去逛麓湖公园,苏云各种锐评将公园和晚餐贬得一文不值,他还是那么熟悉的风格。在平安夜去逛九眼桥,被领到蹦迪的酒吧去见世面,最终还是没有成行,我还是比较抵抗这种嘈杂环境,这种环境并不能让我感到放松。又到元旦节去到乐山和峨眉跨年,两天一夜的自驾游,刚到乐山的下午一共吃了很多餐,朱三甜皮鸭、冯三嬢翘脚牛肉、英子油炸、钵钵鸡、麻辣烫和甜豆花。二零二三的第一天我们去到峨眉山,体验了美丽精致的雪景,湿滑结冰的道路和人山人海让我们没能登顶。渊博养了一只柯基,发小养了一只比熊,我很羡慕,的那我也深知我独身在上海,很难把狗养好,一想到去上班狗子在房间里孤零零的拆家,我也不忍心。随后和高中同学一起逛公园骑单车打麻将,久违的放松和生活。大家工作读博,继续向前走。

然后是另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晚上吃饭大家相谈甚欢,照惯例住在电竞酒店开黑。我和苏云一张床,被他压制的死死的,不敢动弹,早上朦胧中醒来身上的被子已然被卸甲,作为魂系玩家,让人破防这一套还是很熟练。第二天洪总开车自驾回到绵阳的高中母校,托老师放行,进学校看了眼熟悉的食堂,七年过去了,没有更换的食堂,久违的味道和菜单,勾起高中回忆,当然还有食堂的小情侣们。我和铭铭在学校的篮球场开始斗牛,晚上和班主任老唐吃饭,他也没怎么变,消除了我们的担忧。

可以看到,我长篇大论的都是和朋友家人们在一起的细节,是因为在这些细节之间,夹着的是对生活的松弛感。而松弛之外,是得以生存的努力。

02 | 请回答 2022

2.1 | 关于个人成长

年底了,各种应用都开始推出年终总结的专题,掺杂着一些关键的数字。我在想,通过众多标签串成的知识图谱,我也可以更好地回顾这一年,所以我想记录下我各个应用下我的标签。

2.1.1 | 还需努力的创作和输出

IMG_1608.JPG#vwid=2048&vhei=1365

文字创作方面:今年写了两篇博客,输出了 195 条 Flomo Memo,279 条 Telegram Chan­nel Post。我的创作习惯还是还是习惯记录小段的文字和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

代码输出方面,我也整理了我的 GitHub 开源数据。今年做了一点点开源工作,开了个 A2OS-IN­TER­VIEW 的仓库;为两篇顶会的仓库提了 PR,分别是关于 Multi-la­bel 分类任务和 FP16 训练的,是扩展使用场景以及加速训练;给 mm­self­sup 社区做了文档翻译工作;此外还参加了 Open­MM­Lab 的超级视客营,领了个 mmEval 的开发工作。很惭愧的是,现在远程实习在赶一个专题的结项工作,闲下来的时候就想着和朋友们逛逛休息一下,没有用心去开发这个,还是不能咕,得抽时间将这个完成。

2.1.2 | 从各种途径汲取养分

IMG_1607.JPG#vwid=4096&vhei=2730

在小宇宙上听播客听了 43+ 小时,实际上由于 PC 端不需要登陆,时间应该不止。印象比较深的是产品沉思录主理人少楠的栏目《奇想驿》和偶然发现的宝藏博客 《Hey Jude》。前者这档播客主要是少楠在自说自话,杂糅着哲学、产品打造、个人经历的自我剖析和对话,没有固定的主题,但听完之后我会很平静。这档博客和产品沉思录也给我种下了一颗了解哲学的念头,这些音频和文字经常会有很多我听不懂的话,很释怀的是,我很享受这种不为功利性获得感的沉浸。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灵丹妙药,没有那种,只要我们读了什么文字,世界或者身边就会发生如何变化的体验。而后者这档播客是我偶然发现,一时兴起做了下性格测试,发现自己是 INFP。然后搜播客发现了这档, 由于《Hey Jude》主理人朱弟小姐姐同是 INFP 性格,她的很多讲述我都能感同身受,而且我很敬佩和渴望达到她的独立思考和清晰表达。我从她的播客里学到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当我情绪起伏很大或者很焦虑的时候我会来听这档播客,声音和故事带给我思考,渐渐沉静下来。我也将这档播客选作小宇宙年度总结的年度播客。

关于阅读,根据豆瓣和微信读书,今年读完了:《刘慈欣短篇小说合集》、《遥远的救世主》、《遮天》、《弹痕》。未读完的有:《冯唐成事心法》、《第一人称单数》、《睡眠革命》、《被讨厌的勇气》、《把自己作为方法》、《中县干部》。读完的都是小说,睡前阅读助眠用的。而未读完的多为工具书,并且心理学和个人成长相关的。这也可以看出我阅读习惯很差,当我对短视频嗤之以鼻时,我自己也落入了长阅读的注意力陷阱,难以给出可贵的思考。当然,我也发现自己更青睐于小说类的文体风格,从小学初中的玄幻小说,高中时读余华,到读《一句顶一万句》,再到科幻小说,似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更容易让我走进去,数个鲜活的角色在我脑中演绎着,达到阅读的心流状态。

今年我听播客的频率高了起来,这种用声音传达的故事和观点更容易引发人想要去辩论的冲动,因此会认真去思考。而文字于我或者大多数人而言,并不能静下心来逐字地去品作者的用意,因为好书经多人验证,很难去怀疑书中的观点,而这就很难引发深入思考。虽然相对于阅读的输入,播客这种信息载体的密度还是不够,但它确是有一种力量,让我专注思考。当我学会思考之后,阅读或许更好。另外想谈谈影像这个载体,我认为这种载体大大剥夺了故事和知识的想象属性,将一切具象化和确定化,丢失了场景在脑中建构的浪漫。比如:没有动漫能够制作出《斗破苍穹》里的熏儿,那是我幼时想象的白月光;虽然《我的三体》和本次的剧集都不错,但我仍然认为广播剧是《三体》衍生作品的最好归宿;《龙族》也不应该被影视化,没有人能是楚子航师兄和路明非。

我想新的一年我会听更多播客,但我也希望我能够看更多的文字,放缓阅读速度,加强专注和思考,建构自己的逻辑体系。

2.1.3 | 音乐就是救世主

今年合唱团排练的新曲子有七首《我歌唱的理由有很多》《我喜欢》《黑猫警长》《luk luk lumbu》《陌上桑》《那天我一个冲动加入合唱团》《道别是一件难事》,以及学期末还没排完的《不要怕》《彩虹》。参与了三场演出,校音乐厅的音乐会、校迎新晚会和七十周年校庆的演出。今年对 Ea­son 的歌愈发的中意,一遍遍地听着 DUO 巡回演唱会的录像,也感谢永远有歌将心境道破。去年喜欢听无条件,今年的阶段太多,陆陆续续喜欢听《我的快乐时代》《富士山下》《喜欢一个人》《时光倒流二十年》《最佳损友》《沙龙》《Shall We Talk》《岁月如歌》《任我行》《黄金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早早地抢到了彩虹合唱团南京场的票,时间在平安夜,是个好日子。但由于疫情原因该场延期,我也未能如愿再次现场亲临现场欣赏彩虹的作品,随后我在小红书上原价出票甚至被封号。尤记 2020 年的国庆,我在上海和欣忆一起去听彩虹的音乐会,当时还不是很着迷但依然沉浸其中。我听着彩虹跨年场的欢呼,看着春风发来的 Ea­son 红馆演唱会现场视频,得了红眼病,十分羡慕。下一次的音乐现场,估摸着要等到我去上海了,希望 Ea­son 还能来内地来个巡回,我一定买票。

2.1.4 | 自我取悦的各类游戏

游戏数据:从 2022/​05/​22 开始玩原神,从零到深渊满星共计 230 天,达到 56 级,大小月卡共花费 800;在 Epic 上玩赛博朋克 2077 33 小时;在 Steam 上玩艾尔登法环,与苏云联机游玩 11 小时;对于英雄联盟,S12 季前赛到 S13 季前赛的单双排和灵活排位,共打了 706 把(一半可能是苏云玩的),匹配估计玩了 200 多把,大乱斗 50 多把,现在的游戏环境和玩家水平让我对这种 PVP 的竞技渐渐力不从心,是时候退役了。

2.2 | 关于职业选择

自我记事起,过往这些岁月,我很多次问过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什么是真正的热情?我是否有呢?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什么答案。在之前我会很羡慕那些有特长的小伙伴,在各种自我介绍上大家都会说自己的特长,而我这一项则是空白,我总不能说我从小热爱去网吧打网游吧。我很感谢本科生涯,给了我一些自信,我渐渐也不再去在乎这些事情了,因为我发现大家的特长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的热爱。近几年我的认知有所不同,我看到了很多身边的同学自驱地在专注做一些事情,郎总热爱手工、骏楠热爱音乐、雨菲姐和仁潇热爱合唱,我很羡慕他们这样的状态。但我又明白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找到真正的热情,那么对自己手上正在做的事情保持最深的热爱就好。渐渐地,我发现我的热爱好像是一份对科技,对所从事的人工智能行业的感情,一旦发现有进步我就会十分兴奋。我会自驱地去找行业前沿的进展,而我这样的笨小孩也能够借由长期浸泡在这个行业里的时间优势,获得一些成长。而我后面才知晓,或许是不知不觉利用起了刘未鹏老师所讲的的 “暗时间”。

所以在去年一年,我的求职目标还是蛮专注。专注于找视觉算法的岗位。在研二的时候我就在想,哪些行业能够让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当时想了两个方向,自动驾驶和医疗。但在渐渐了解中发现医疗的落地还是太难了,大众接受度也比较差,而自动驾驶行业如火如荼,以 L2 级 的辅助驾驶落地情况还算比较乐观,并逐渐成为新能源车的标配。我的父亲是个货车驾驶员,虽然我至今还没有驾照,但我想要投身于该行业做些有价值的事情。暑期实习过程坎坷地去到北京地平线实习,然后转正到上海地平线。这期间非常感谢粟瑶姐,俪倩姐和其他同事在我实习期间的帮助,见识到了自动驾驶场景的落地问题,也感受到算法量产的节奏。我实习时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归纳到这里吧,希望能够慢慢成长:

  • 输入不足:上班时注重产出,对论文之类的输入并不能特别集中精力阅读和总结,甚至有时候就搁置阅读论文了。到专题分享时才会去找些论文来读,但效率也很低;下班后,我的执行力本就不高,上班后的疲累会进一步侵蚀我的毅力,最终我的 Todolist 越来越多
  • 职业素养不够:多任务能力有限,有风险不能及时上报,寻求帮助的意识不足,喜欢闭门造车和自行解决。

毕业后的正式工作,我想我会在自动驾驶这个行业深耕几年,充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做一个靠谱的职场人。至于长远规划,我读博和出国转转的想法依然没有磨灭。或许是出国读个二硕体验生活,或许是在国内靠谱的组读博士开拓新知,这个尚不清楚,我需要再想想。此外,这一年我意识对教育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也许是从小县城的初中到教育资源较好的高中,再到本硕,这一路上我习惯性地观察周围的小世界,并从互联网的大世界中拓宽认知。总有些好为人师的冲动,这件事能带给我较大的成就感。或许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我可能会从事教育事业。这些时间较远的职业规划,谁也说不准,权当在二十多岁的当下种下一小颗种子,用经历和精力去浇灌吧。

2.3 | 关于经济风险

在资金储蓄上。今年我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之前记账工具迭代过很多版本,众多的 App 没有一个能坚持下来的,目前使用的是 Bean­count + dou­ble-en­try-gen­er­a­tor 作为我自己的记账工作流。这个工作流基于复式记账法,我从 2022 年的三月份记到年底,每月对一次账单,依然没有感到厌倦,并且时常会因为自己账单数字的对齐而感到兴奋和满足。

关于理财方面,我继续相信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做。我开始分散投资,主要有四个篮子来开展我的投资。支付宝的自选基金,做纳指和互联网产业的定投;微信投资账户主要是用于打新债;雪球投资账户投资由有知有行团队出品的长钱账户,刚开始跟进计划,节奏是每月定投一笔钱;且慢是跟的 E 大(长赢指数投资)的车,按照主理人的节奏去买入卖出。在 20 年被疫情困在家里后,开始尝试了很多理财产品,从基金到加密货币再到基金组合,逐渐成长为一个厌恶风险的人。也更加明晰了当前自己的首要任务还是进行资金储蓄而不是增值,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是我这两年学会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此外,在学习风险控制的当下,我也听了些播客,关于保险和个人养老金。21 年带着父母去做了一次体检,发现身体状况还是比较良好,希望能够维持家人一年一检的频率;今年也了解到父母配置的保险还比较齐全,回家后需要了解整理下他们的保险配置情况;从个人养老金开始渐渐关注养老问题,父母的和个人的都纳入考虑,并从个人养老金想到退税,年底学习了公司发的退税申报说明,发现退税还有挺多可以扣除的项。

今年算是经济知识上收获较多的一年,大环境下的经济风险控制之风盛行让我得以收获到优质的学习资源,这一方面还是很满意。

2.4 | 关于感情事宜

这里的感情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亲情方面,我觉得变得亲情方面,我逐渐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和局限。在暑假我回家的时候,我父亲再次把我爷爷数落了一顿,这样的场景我见过很多回,而这次我爷爷再也不愿意住在我们家,经过一番折腾后住到了大姑家,也是我的老家。我很能体谅我爷爷那种心境,我爷爷从年轻时候就闲不下来,吃苦耐劳,节俭持家。而到了九十多岁,健康不再,老年人地位和自尊心的权重在家庭里慢慢降低所带来的养老矛盾日益凸显。对此我很无奈,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不是我爷爷养老的实际行动人,我无权分配我父母的精力,我只是觉得这样不对。我希望我能够在种种家庭矛盾中观察学习,总结教训。

友情方面,还是一如既往的克制,一方面来源于我不并善于维系关系,一旦距离较远,远离我的日常生活,我就会间歇性遗忘。不过现在看来,真正舒服的友谊就是一年见一面也能够开开心心地无所不谈。大家都在自己的世界中沉浸,各自成长。爱情方面,我去年一年见证了我的两对好朋友健康亲密关系的养成,在 2023 年都将迈入婚姻。我很羡慕一段,在年中的时候我在 B 站上看恋爱单元剧看到上头,但现实又让我冷下来。去年方方分手后写下的推送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男生认为合适比喜欢更是这场恋爱的理由,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心话。但对我冲击蛮深的,我恍然发现,我也陷入了这种泥沼里,因为我最终想要回四川生活,所以我觉得我要认识的女孩子也要愿意跟我到四川 / 或者就是四川的。我一边非常希冀爱情里的双方能够相处的自洽松弛,但我又怀有一种悲观的爱情态度,这种地域限制还不停地给自己捆上枷锁。我深刻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可笑的是,我无力去改变自己,这是被现实约束的无奈。

2.5 | 关于个人认知

又过了一年,写下过去一年对自己新的认知吧。2021 年的年终总结是这样写的:我依然认为我是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但又习惯在现实框架中观察和畅想的人。过去的 2022 年这个看法并没有变,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我觉得可能后者更合适,浪漫理想的内核,但实际行动上的现实理性。

今年做了个人格测试,测试结果是 INFP,各种特质还挺像的。也渐渐实锤了自己是内向型人格,内向型人格不是内向孤僻的性格,而是习惯在独处的时候恢复能量。而对于交际,我确实也不太擅长,不大会说漂亮的场面话,甚至有很多次说话都容易说错。我把自己定义为社恐,但应该是轻度,我习惯和大家的聊天范式都是针对解决和谈论具体的事情,我不擅长于感情的捕捉和抒发,所以也很容易把天聊死。

对于我的成长认知来讲,这一年让我明晰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我还是习惯于浸泡在某个行业里,用较多的行业资讯来丰富自己。在投资领域,投资人要了解一个领域只需要了解上百个专有名词即可。个人的学习习惯也类似,通过大量名词的积累形成点,然后靠偶尔的灵机一动和脑洞将某些点连起来就能够有一些创新性的想法。而这是需要大量时间浸泡在行业中的,速度会比较慢。我觉得新的一年,我要试试用多输出带动知识的联结,也就是费曼学习法,加速自我知识体系的迭代。

2.6 | 几个问题来回答 2022

1、请记录一件今年让你最想记下的事。

我获得了自己满意的实习和工作,而且是在疫情时代

2、今年你失去了什么?又试图恢复、重建什么?

我失去了时间,试图重建信心和勇气

3、请描述一位今年遇到的,令你牵挂的人物。

疫情期间的家人们

4、今年有没有什么时候让你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最后是如何与之相处的?

年中有强烈地想要回家工作的情绪。因为年中回了趟成都,真切的感受到少不入蜀的意义。所以和这份情绪和解,准备在外面待几年。

5、过去一年,你能说出一个被他人影响的观点吗?

金字塔理论和幸存者偏差所带来的自信和理性,在各种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圈子都是金字塔结构,而相信自己不在最下层是能够给予自己信心的。另外一个是幸存者偏差,过去一年许多媒体没有责任心,将相关性同因果性绝对绑定,用少数人的声音和观点来试图矫正沉默的大多数。我可以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但我不能接受幸存者的观点大行其道,我希望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6、相比去年,你与身体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会更喜欢现在自己的身体吗?

因为求职压力的影响,经常用暴饮暴食和夜宵来解压,所以身体还是出了些问题,不太满意过去一年的生活状态。现在的想法是:用运动去对抗饮食的副作用就好,没有负担地享受美食是一件幸事。

7、请分享你今年新发现或持续耕耘的领域。

8、今年最想分享的一本书 / 一部电影 / 一张照片 / 一句话。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的观点: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9、请填空:2022,____ Matters.

今年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参差,看到了混乱无序。打开信息流一看,今天在辟昨天的谣言,所以我觉得事实很重要。2022,Truth Matters.

03 | 关于 2023

image.png#vwid=834&vhei=454

上图是 2021 年终总结(https://muyun.work/2021-summary.html)的计划,开源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提了一些 PR;实习和正式工作这点算是完成了;创作我个人觉得也还不错。不过其他的就不太好了。今年的未来期许就在去年的基础上补充点:

  • 个人开源框架的建立和开源社区的参与
  • 保重身体健康,好好锻炼下去
  • 输入方面: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并写下观后感和笔记
  • 输出方面:文字创作和影像记录要做下去

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加油喔,Muyun99!

04 | 生活只言片语的摘录:

日常会在 Telegram 和 Flomo 上发些文字,有些关于科研,有些关于生活,回顾的时候觉得有些文字值得摘录整理在年终总结里,也分享出来给大家看看,如果大家对其中某些观点有共鸣或者想讨论真的欢迎随时找我。

4.1 | 关于生活的胡言乱语

2022 年 01 月 11 日

  • 科研是不断满足人好奇心的过程,看别人的paper,自己做实验,都是在猜想-验证的正循环中获得一种幸福感。

2022 年 01 月 12 日

  • 想起高中喜欢去南实读书室看《看天下》,《电脑爱好者》,《意林》,《读者》。还有高中宿舍洗手间里的《男人装》。大一大二到图书馆也不怎么学习,喜欢坐在三楼北和四楼北看小说和杂志,甚至在大三的时候给俱乐部买了不少杂志。但是时代不一样了,大家从杂志报纸变成看 Newsletter,看 RSS 订阅,从纸质书到 Kindle 和 微信读书。媒介总是在变,但是我们一定要永葆好奇心,也是对曾经助力过我们成长的物件们的一些慰藉

2022 年 02 月 20 日

  • 16 号到重庆,在重庆待了几天,现在出发回宁。还挺神奇的一小段日子,左一是我本科就认识的一位同学,直到上学期才聊的比较多,但一直是网友没见过面。中间两位同学是左一室友在豆瓣上联系到的同学,然后左一的室友就因为无锡疫情被困住了未能成行,最终我们四人兜兜逛逛,领略了些山城的风采。三天吃了三顿火锅,每天回到民宿都精疲力竭,在民宿打麻将,找我发小凑齐六人玩剧本杀,还蛮好玩的。在火锅上喝着豆奶谈起了各自的感情生活,聊到了"到底要找一个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一位同学说:"恋爱要找一个我爱的人,结婚要找一个爱我的人",确实哲学。

2022 年 02 月 24 日

  • 生活是如此的真实多面,我这次春节回家感受到的是断断续续的割裂感和时间消逝所带来的无可奈何,亲人老去而下一代要开始担起重任,开始进入了家族重心转移的过渡期。你无法把个人生活和家庭割裂开,校园里我们只用考虑学业和娱乐,但现实中一地鸡毛的事情数不胜数。所以我看到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回到家的场景才感受到这部剧的魅力,真实的生活很多时候都是内忧外患的。这种在内忧和外患之间形成的的割裂感才能反映真实的人间

2022 年 03 月 06 日

  • 用做产品的方法去做自己。讲大话是骗钱的,做细节才是日常。奥威尔曾经这样写道:"一个人如果将他自己描述得很好的话,他十有八九是在撒谎,因为任何生命从内部审视都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失败。"

2022 年 03 月 07 日

  • 青钢影的台词真是绝了:优雅永不过时;世界既不白也不灰,只是一道精致的灰。仰望星空写论文,去归纳,去总结。脚踏实地做实验,做笔记,抓细节。永葆心中的那份优雅

2022 年 03 月 18 日

  • 封校了,食堂又长满了情侣、玩狼人杀的情侣们、玩麻将的情侣们以及善于自我调节的情侣们

2022 年 04 月 02 日

  • 春天到了,清明节前后回老家的话我妈会带我们去采些春芽(香椿),大姑也会做些清明馍馍,我也不知道咋做的但就是特别好吃。春节回家,哥哥想要大姑帮他们去成都带娃,估计也卖掉鸡鸭之后过去了吧。大家纷纷外出,但用老房子的土灶和铁锅做出的饭菜的香气还是在记忆中挥发不散。想念春芽炒蛋的清香,这几天都要去食堂的炒菜窗口碰碰运气了

2022 年 04 月 04 日

  • 可能存在那么一个时空,你眼前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你理想的生活。这个时候不要放弃,影视和文学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让你自己成为新生活的开拓者

2022 年 04 月 04 日

  • 从大局来讲,遵守生物学规律,只能共存。上海是全国极少数甚至唯一有政治资源和基础做这件事的城市了。但是落到每个人头上依然是让人难过的事,更别说有人失业,有人破产,有人猝死这些疫情副作用了

2022 年 04 月 05 日

  • 前天发现 B 站上订阅的《入殓师》上映了,原来是到清明了。晚上10点多开始看,果然是制作精良,感人至深。昨天晚上去合唱团排练,唱的是《道别是一件难事》,因为刚看了电影,所以唱的格外动情。下一首要练《陌上桑》,词来自汉乐府诗。我觉得合唱打开了我的音乐世界。我原来只关注写词写的不错的歌,导致我对外文歌曲和钢琴曲都不感冒,倒是会喜欢一些民谣。来到合唱团,有位飞设的学弟(现在也是男低声部长)开始尝试自己写曲子,经常发 demo 给我听,我才领略到旋律的魅力,也开始听钢琴曲和电音。在团里唱了些彩虹的歌、日语歌、无伴奏合唱《玉门关》还有《如梦令》等,我觉得音乐世界属实广阔。今天中午逛 B 站,又找到了好听的日语合唱。还有安利下学弟写的曲子,会在睡前听他的这首:《于是我又做了一场关于四月的梦》

2022 年 04 月 24 日

  • 近日感觉我的热情被消蚀殆尽,时间飞逝带来的无力感和焦虑感纠缠着我。感觉被关麻了

2022 年 05 月 06 日

  • 分享一段文字:”无论你创造文字也好,代码也罢,不要试图完全的从原创开始。相反,应该从大量的复制中积累基础的体感,然后试着将其中一部分用自己的观点改造,最终再结合一些其他地方新元素,一个崭新的创造,就出现了。不要鄙视复制,这是我们学习的基础方式;在我们无法流利地使用我们所在领域的「语言」之前,我们无法引入新的东西。我们通过复制的过程积累知识,深入理解。创造力不是真空的输出,创造力是许多输入的总结。“

2022 年 05 月 26 日

  • 今天看到黄伟文(Wyman)在自己的作品展「Concert YY 黄伟文作品展」上向林夕致敬时说过一段话:”我与林夕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究竟我们写的歌里面的桥段、内容、情节,是不是全部都是真的呢? 我跟他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我们写一些真实的东西出来,然后会发觉太真实,太赤裸,有点儿吓人, 于是我们就改掉一些情节,就例如【冰岛】改为【孟加拉】啦,【洗衣铺】都改为【凉茶铺】这样。为了不想我们的ex听了这首歌之后很得意,觉得我们还想念着他,伤得我们很深这样。“配上容祖儿《黄色大门》的哭腔真是绝了

2022 年 06 月 08 日

  • 那些浪漫的意象,保持浪漫就好了呀 -- 原神 宵宫

2022 年 07 月 07 日

  • 明天回成都,住我姐姐那里过渡一周看能不能去北京线下入职了。这疫情防控政策通报的名词越来越多,我已经看不懂了。直到我打开朋友圈看到真实的世界,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字:快跑。不过我昨天给我爸妈说我要回成都,我以为我爸妈会让我待在学校不要到处乱跑,省省钱之类的,没想到他们马上就同意,说长三角疫情这么严重,你回来也安全些。我突然发现我好像在学校被老板 pua 惯了,说什么事情第一反应都是要讨好别人这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之后挺震惊的,后面要有所警惕了。只有父母才考虑你辛不辛苦安不安全,老板只会在意你对他有没有价值

2022 年 07 月 12 日

  • 回成都第一天晚上,发小约着泡温泉蒸桑拿过夜;第二天我姐下班和姐夫点了两条烤鱼看中国新说唱;第三天我姐单休带我去吃东南亚菜,下午和高中好朋友上网掉分晚上去东郊记忆看古着展览;昨天下班之后吃东北菜看新上的剧情不错的港片《神探大战》;今天下班之后去玩了俩小时飞盘;周末我姐双休约着去成都周边耍水。太幸福了呜呜呜。少不入川,名副其实了

2022 年 07 月 30 日

  • https://sspai.com/post/74875。好耶,是义工旅行(Voluntour)。我在大二临近暑假的时候报名了义工旅行并入选,到大理双廊的一家客栈去做了三周的义工。起因是我觉得在学校好累好焦虑,想换个环境休息一阵子。去到大理看到苍山洱海,宜人的天气,让我欣喜。客栈在洱海的一角,能天天在洱海旁歇息,舒缓心情还是不错的。但是客栈老板说的做一休一并没有实现,琐事很多,也不像青旅一样有那么多人聚着聊天。不过那条狗我会一直怀念它,一只很乖的拉布拉多,也让我萌发了养只狗的念头。结束之后我又只身去大理古城和昆明待了些时日,大理古城的青旅里有不少背包客,包有一米多高,让我诧异。总的来讲这趟义工旅行让我好好休息了一阵子,但是也并没有达到我期望的样子,不过要是给我一个选择我应该还是会去。前几天和本科室友聊天,我们都一致赞同中国学生缺乏 gap year 是个遗憾,国内总是对年龄卡的很死,大家的成长通道都惊人的相似。社会鼓励在某个年龄做某个年龄的事情,大家困在生活里被推着走。我希望我会在未来辞职后给自己休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休息,做些事情,甚至去出国读个书。这些事情可能并不能在结束后立马让生活发生反馈,但是这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重要的催化剂

2022 年 08 月 13 日

  • 第四次来到北京,每次的同路人不一样,做的事情也不一样。第一次是中考结束,报了个夏令营来到北京,第二次是和高中同桌来,听了北京的讲座,去日落东郊打篮球,第三次是和欣忆来,这次是第一次来京实习。我看着车窗外的灯火,像海上钢琴师里面的人大声吼出的"America"一样

2022 年 09 月 02 日

  • 在周二那天,我中午在准备部门研讨会的分享流鼻血,到现场我还多拿了点纸。大家坚持下去,我在商汤三面的那一天提前回了公司,那天外面有彩虹,面试的小姐姐人特别好,第二天的晚上收到了转正通过的邮件。好消息纷至沓来

2022 年 09 月 18 日

  • 今天下午去了趟圆明园,下定决心离开北京之前至少还得去长安街凌晨夜骑一遭。昨天下午一个面试两个笔试,晚上京东和科大讯飞笔试时间冲突了,本来也都不太想去,就干脆摆烂都不做了。然后今天九点多醒了在床上刷了会小破站和知乎的推荐流就去玩原神了,还盘算着下午要不要去圆明园,惰性让我又开始拖延,直到十一点多室友小姐姐送了我一盒虾吃,我着实很感动,看着她特别有活力地又准备出门,我突然就也有出门看看的动力了,有种被治愈的感觉。然后我把虾吃完,吃虾的时候我也出乎意料的没有找那些电影解说之类的娱乐白开水视频,而是看了原神音乐作者陈致逸的作品解析,去到圆明园的路上也开始听播客而不是刷无效的信息流。去到圆明园,我拿着新买的胶片相机缓慢地(因为胶卷属实有些贵)按下快门并拨动拨杆跳到下一张。园子太大我还没逛完天就暗下来了,荷叶的绿色渐渐变深成墨绿,天空迎来蓝调时刻,我也得以沉静下来。我恍惚间想起慎独这个词,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能让时间就这么耗在无意义无止尽的信息流里面。从信息流里面感知到的焦虑枯燥情绪轻易地侵蚀自己,任由惰性和下一次刷新的到来。我开始以为这是因为我开始了每周五天的工作生活,周末确实没有动力改善自己,就在床上一躺就完事儿了。有师兄们约着打球喝酒还好,没有人约着这两天就这么过去了。但其实原因不在于工作,做选择的是自己,完全可以选择自己以另一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身心休息

2022 年 10 月 03 日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e4y187dT。冲着余华去听了余华老师和罗翔老师对《兄弟》这本书的访谈,两位学者都给出了一些殊途同归的观点,而且主持人很棒,值得一看或者当个播客听听。其中有一些话真的能给到我力量。余华老师说自己是个病人,所以才写下了兄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参与者,社会的弊病或多或少会出现在人身上,弊病(见的)多了,人可能就成了病人。余华老说内耗是为了寻找出口,其实是积极的尝试,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罗翔老师提到人的一生是为了走出洞穴,洞穴里的人是很有偏见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时代和疆域的维度去完成这种纠偏的过程,很有积极意义

2022 年 10 月 17 日

  • 学校的教育和实习的经历告诉我们完美没那么重要,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但谁不想把完美主义坚持下去呢,能够放纵自己坚持完美是很幸福的事情

2022 年 10 月 21 日

  • 这段时间的求职季,身边的同学大多不太如意。这股焦虑也蔓延到了下一届的同学身上,他们就像排在打针队列的下个同学一样,笑不出来。但我还是想要灌点鸡汤。要记住的是,现在是在走上坡路,走起来会很辛苦,但其实这段时间是会特别特别快的。我现在就很想回到过去调侃自己:你这个小菜鸡,你这时候怎么这么菜哈哈哈。不过很欣慰的是:过去的日子我走的不是很快,但是慢慢在走,在尝试和记录文字,记录心中所想,慢慢形成了稳定的思考范式,这无数的过往经历给了我信心:问题总能找到解决方式的,只要我继续走就行了。”人生的过度,当时百般艰难,一天蓦然回首,原来已经飞渡千山”,这是我大一辅导员见面会给我们说的话,我一直觉得很有力量,分享给大家

2022 年 10 月 23 日

  •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偶然分享一次刘未鹏老师的博客,他的博客真心干货满满,近期得把《暗时间》这本书读完。这篇文章讲的是“怎样花两年时间去面试一个人”,偏向于计算机方向的求职规划。作者提到书单+GitHub 就可以提前两年去看这个候选人的水平如何,我理解其实是分输入输出两块:书单是输入,好书可以让你少走些弯路,让你通过书籍提前思考到一些底层的内容,进而习惯思考。但是单纯的阅读也有可能消化率不高,所以一定要有可留存的输出(例如书评等);GitHub 是输出,通过实际的项目可以看你的代码风格,你的项目规划,文档和 issue 中看出你的沟通交流能力,pull request 可以看你对代码的敏锐度和开发能力。其实输入方面不单单有书,有课程有学习资料。你如果把一个知名的开源框架作为学习资料,那么你的设计模式和代码风格应该是及格的;而输出也不单单有项目,对于知识的沉淀也相当重要,例如个人的技术博客,对某一类问题的思考,好书的书评,论文读完后有 insight 的总结等等也能够看到你的思维逻辑和能力。从今年求职的感受来讲,开源项目愈发被看重,某个开源项目还不错的 PR(或者开源之夏之类的活动)作为简历的亮点是很有优势的。

2022 年 10 月 23 日

  • 折腾了这么多次工具,从大一大二时候用的有道云笔记 -> 沿用至今的Notion -> 工作求职使用的飞书,此外还有 记录即时想法的 Flomo,中间也试着用了 Teambition(阿里出品),语雀(阿里出品)等等,今天准备 All in one,将知识记录放到飞书里面。
    希望一个工具能够具有的功能包括:
  • Todo 用于安排我的日程
  • 多端同步的文档(包括 web、ubuntu、win、手机端,日后可能会有 mac 端)
  • 网络访问足够稳定(Notion 这一点有些劣势,虽然我下载新版 Desktop 之后感觉有改善)
  • 操作简单、符合直觉(Notion 的功能很全,但是我用了这几年发现我并没有很多复杂的需求,方便记录即可。方便给实验室等小伙伴安利形成生态)
    实习的时候也使用的飞书,说实话飞书在 toB的路上做的很成功,目标用户是企业,并且可以定制化(实习的时候有很多内部的功能),让我能够信任这个工具大概率能活下去。此外,前几天还是给 Typora 这个工具买断付费,转了正,要不是实习搞了点钱是真舍不得,也算是为用了好几年的工具的支持吧。Typora 目前看本地的 Markdown 文件还是完成的很完美,中间也去看过 Obsidian 之类的工具,生态丰富的同时意味着需要自建折腾。年纪大了没有兴致去做这些事情了。随着几年来需求慢慢厘清,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也变得收敛起来。但也会有些唏嘘,年少时接触到新奇工具带来的感动逐渐减弱,慢慢的有些躺平,还有些懒得折腾的情况出现,有些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的感慨。

2022 年 10 月 28 日

  • 我读了三分之一就忍不住分享出来了,早早的听过《中县干部》的大名,没想到这么真实和精彩。作者是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这是他的博士论文,其文章中的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访谈,十分接地气,辅以翔实的数据。就像是在以上帝视角审视一个政治大厦的建成

2022 年 11 月 12 日

  • 《吉祥如意》电影对中国家庭的描绘入木三分,沉重骨感,分外珍贵。有空不要搜索影评,直接去看原片,有惊喜

2022 年 12 月 19 日

  • 这次世界杯真滴精彩,很多场精彩的对局,不拼到最后真不知道结局,这就是足球的魅力吧,这是热爱的力量。梅西和姆巴佩把各自的球队扛在肩上,这场封神之战是更有经验的梅西到了最后,恭喜

2022 年 12 月 20 日

  • 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撰写流程:翻译校对自己的过往工作+微调自己过往的知乎文章+整理拓展自己过往即兴想法和胡言乱语。虽然拖延症依旧发作了,相对完成过程还是比较轻松的,让我体会到了文字的复利:脑海里的观点想法要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如果有空再由点及面,整理成文。整理成文这一步比较花时间,我做的差远了。内容创作依然要写到2023的年度计划中去:开源项目是代码创作,博客文章是文字创作。虽然我依然觉得这两者的创造成分偏低,代码和文字自然会有过往他人创作成果的影子,但这世上原创的工作太少了,包括艺术。身为普通人,能从过往的输入中抽出一些符合自己价值观和逻辑主线的东西进行理解加工后进行输出倒也够了,意义没那么重要,世上很多事情关键还是执行力。“我的许多聪明的朋友,都被他们的智力所麻痹,思考压倒了行动。我的许多成功的朋友不那么善于思考,但行动迅速。他们总是专注于向前推进。尽可能多地做出 "可能正确的行动"。这是一个成功的策略。”这是一段摘抄,共勉之

4.2 | 关于学术的胡言乱语

2022 年 01 月 03 日

  • 刚看完了对比学习的串烧,虽然里面有些工作都看过,听起来也是饶有趣味。讲者确实从总结的角度串起了这一系列工作,好评!接着到知乎上找了篇生成模型的Blog,说实话相对于判别模型来讲,生成模型需要的 贝叶斯理论/概率论 的内容更多些,太数学的内容我读起来相当吃力。但是直觉来讲,在无监督领域,基于生成模型的方法可能比基于判别模型的方法的上限更高。大胆预测一波,以后或许会出现 Encoder 和 Decoder 解耦训练的方法。有方法单独训练 Encoder,或许就是基于判别式的方法(例如对比学习),去希望提足够好的特征。然后也有任务去单独训一个 Decoder,或许是任务相关的,或许是模态相关的,你得到的是不知道语义信息的特征(类似于脱敏的表格特征),具体的训练方式跟任务有关,最后都会接任务相关的 Head 来完成下游任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解决方案呢,我猜想的应用场景或许是因为某些数据的敏感性,Encoder 是黑盒的,不让人能够直接获取原始信息,只开放对应的特征向量给下游任务/商家等,类似于今天看到的一些脱敏的数据挖掘比赛。总之呢,希望无监督的方法能越发地精进,这对有监督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启发,我们不需要去获取标签就能去算损失优化我们的模型,进一步探索模型的上限,更好地近似现实

2022 年 01 月 14 日

  • 突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想法,软件工程中偶尔会预留些接口给后续的未知任务,但人工智能不一样,我们希望每个神经元都努力为我们的现行任务而服务。现行的很多论文在用很多 trick 压榨干净网络的性能,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表征能力来完成相关任务。那么一旦有新任务出来,还是原先的训练方式去学,我们永远只能得到一个弱人工智能,或者叫专用人工智能。学界也有相关的研究方向,life-long learning(终身学习)来解决神经网络的灾难性遗忘问题,我刚刚突然从软件工程突然联想到这个,想着我们是否需要给网络留一些额外的神经元专门去完成未来的新任务,或者就是消极怠工等待下个新任务的来临。其实我看到的一些xx解耦的方法或许有点像这种思路,将目标任务解耦成多个,然后分别用不同的支路去完成相应的任务,把任务解耦开应该也属于人类的一种先验知识,编码正确的先验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性能。但这种方法还是有些粗糙,是否能像人一样神经元是有分工的,比现行的卷积层、激活层等有着更加细粒度的分工,或者模块化的去完成某个功能,提升网络的利用效率,针对具体的任务,或许可以给一个task token,激活某一模块完成任务,或许这样也有着更强的模型可解释性。以上纯属胡思乱想,欢迎讨论。在模型容量足够的情况下,我们或许应当考虑往 multi-task + multi-modal + open set 等方向去靠,慢慢去推动强人工智能的进展,基础模型就交给其他人去刷榜吧

2022 年 03 月 11 日

  • 最近感触很深的是机器学习的 No Free Lunch 定理,这个本来是用来表明在不同场景下不同模型的性能会有差异,没有所谓的银弹算法。所以很多论文都是着力在解决这样的问题,对于特定场景下的问题,加入先验去修改模型。挖坑其实也就是去造一些新的实验 setting,造出更多的特定场景。但我总感觉现在的锤子已经够多了,只要用好这些锤子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大家应该去想想新的角度去锤钉子。我认为数据也存在不同的价值,数据层面的 NFL 定理现在还是被关注地比较少,我还没完全想清楚应该怎么去定义这个东西,但是其内涵一定是包含”样本生而不等“的。这可能是 Model-centric 到 Data-centric 转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2022 年 03 月 16 日

  • 今天面试出的题目是合并k个有序数组(和链表差不多),经常看到但没刷过...面完了一翻codetop的字节算法岗,这题出的频率排名第五。然后就想到一个问题,codetop 的题目考察频率,其实是个长尾分布,头部题目的频率很高,长尾题目价值就很低。那至少需要刷多少题,才能有 95% 的概率见过原题呢。计算应该不难,但是这个的前提应该是不存在数据偏见的,如果因为题目简单才分享,或者题目没做出来才分享,那么这个分布就会有偏差。经常会想这样的问题,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暴力去知道客观分布的,但代价太高,所以估计一个统计的分布到底离真实分布有多远,这个问题还蛮有意思的

2022 年 05 月 05 日

  • ICLR 2022 的 blog post track 放榜了。作为比较年轻的会议,ICLR 做了一次比较有意思的尝试,支持博客投稿。博客的写作风格还是更容易懂的,还有示意图、代码细节和 GIF,还有基于 GitHub Disscusion 的评论区。我看到一篇 blog 下面有直接讨论代码的,更有意思了。文章里面有 Andrej Karpathy 的邀稿,他是 Tesla 的 AI 负责人,在之前的 Tesla AI Day 上负责分享网络架构。我认为学术博客和学术论文的区别是,博客是为了让人看懂并探究一些有意思的问题,而不少学术论文其实是为了让别人看不懂以整些噱头出来。质量方面经过同行评议之后其实都是没啥问题的。学术博客的内容通常是对过往技术的评述回顾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而很多回顾其实是必要的,这方面 Google 其实做的很好,在算力充沛的 TPU 加持下,Google 经常会写一些纯实验性的文章

2022 年 10 月 24 日

  • 我看到的做科研往往分为四个阶段:他居然把这个东西加进去了就有效,怎么想到的,太聪明了吧;不就是把什么什么东西加进去了,不过如此;这个东西怎么加进去没有用?虚假的trick,虚假的模块;他能把这个东西做work,好厉害。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