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牌升级避坑指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5%93%81%e7%89%8c/89756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不是所有品牌的升级都能像好利来、李宁一样,既有声量也有销量。即使是他们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真正升级成功。有可能在刚升完级的时候,品牌的综合表现还不如升级之前。下面这篇文章作者关于品牌升级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Ze5iEwPEvFMH5wzPfaZ1.png

凡经历过品牌升级的伙伴们,往往会发现升完级后好像还是感觉哪儿不对,说不清道不明,有时候就像医生给注射了一剂速效救心丸,只管用一会儿。

我们每年有一半时间在为不同的品牌进行升级,3年、10年、百年都有经历,有好有坏,更有一些交过学费的小经验,希望能帮到那些打算升级或正在进行升级的品牌们。

整篇文章按照顺序,依次是升级前、升级中、升级后,每个阶段对应不同问题。

升级前,品牌需要清醒的对升级有整体认知,和心理预期。当然,最核心的是你需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升级?

一、升级前

1. 为什么要升级?

“我的品牌太老土了,你帮我做一个新的VI吧”

我想这是绝大部分设计公司,最常接到、听到的一个诉求。

如果我们接着往下问。

  • 你们觉得老土在哪?
  • 是用户变了吗?
  • 还是渠道变了?
  • 未来的市场是?
  • 为什么想改这个LOGO?

如果这些问题已经梳理、思考的非常清楚了,是好事,那确实是需要设计。

但现实往往是,当品牌认为视觉有问题的时候,有可能是更上层的东西没理清楚。

定位是否要调整?策略是什么?未来的战略方向是什么?包括品牌理念的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因为视觉更显性,就容易认为是视觉出了问题。

所以,品牌升级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升级,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而老品牌升级,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复杂多元的。

它可能会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方面:用户、策略、设计、产品、空间、陈列、渠道、营销、制作等,都需要调整。

从省事的角度出发,谁都想找一家公司解决所有问题。但以我的从业经历来看,很少有1家公司可以一条龙解决。

越到项目后期落地的时候,越能感受到。

比如品牌升级旗舰店里的陈列部分,往往会认为空间设计可以解决,但其实这是陈列设计的专业,对应的,陈列设计师又会带有她的专业供应商。

升级是个综合工作,需要多方团队配合,不要图省事,理想化的只找一家公司解决。

2. 升级的麻痹性

在各种升级官宣的氛围下,我们往往期望通过一次升级,一次性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拥抱新的用户和市场,实现全方位的品牌焕新。

想法没错,但容易产生过高预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尤其在后期落地时容易心理预期失衡,只看到那些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而忽略一些有成效的胜果,和最开始的核心诉求。

所以,在打算升级前,得看清在各种媒体平台狂轰乱炸下的升级“麻痹性”。

麻痹性之一:品牌升级不是必然成功的。

不是所有品牌的升级都能像好利来、李宁一样,既有声量也有销量。即使是他们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真正升级成功。

有可能在刚升完级的时候,品牌的综合表现还不如升级之前。

这么多年的积累,用户和市场的认知不容易一下就调整过来,尤其是改动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用户群体都会产生变化。

都希望通过升级获得收益,但收益往往是伴随着风险的。

客观理性的说,如果升级解决了最初设置的核心问题,那么它已经算是在当前阶段成功了的。

所以,理性预期,不要过高期待,也不要把所有问题毕其功于一役。

麻痹性之二:成功的升级,也不是马上就看得出“成效”。

谁都喜欢一次品牌升级亮相时的高光时刻,收获竞品的欣赏、用户的赞许乃至营收的全面提升。

但真实的升级成效,是没办法用亮相时的那一刻来判断,你是不是真的升级到位了?

这很像西医和中医的区别。

有的升级,治的是标,见效快,但后劲不足。

例如,近几年不少品牌为了迎合年轻人和市场潮流,换套“衣服”,它不一定符合品牌核心价值和长期战略方向。

它也许当下会见效,让品牌得以度过目前的困境,只是可能无法为品牌积累持续的资产。

有的升级,治的是本,调整的是根上的东西,它可能就没那么快有效果,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回过头来看,发现当时的升级确实是对的。

例如,有的升级是为了解挖掘和建立出,独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容,它就需要团队长期去浇灌它,慢慢的让这个颗树长出来,开花结果。

对于这种类型来说,升级就是为了种下那颗“种子”,团队用时间去耕耘。

3. 锚定对标

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因素,我们会想着走一步看一步,先开始再说。

但品牌升级不能。它需要在开始前就有个大致的整体投入。

你最初想为这次升级投入多少时间、费用和人力,会决定这件事最后的样子。

可能你会说,中间有很多变数啊?

正是因为可能有变数,才需要有整体投入的概念。

你得知道在升级的不同版块大致要投入多少,才能在变数来的时候,总体分配,而不是来一点变化,就在不考虑整体的情况下,随意去调整投入。

一般来说,大致的动作和成本有这些。

H8ayfczO0Wy341lL9Uwi.png

但很多团队对投入可能没有概念,特别是老品牌,对年轻市场不熟悉,不好把握。

这时候,锚定一个对标,在前期是很重要的,能让外部和内部团队都能快速有比较具象的感知。

但锚定对标,并不是简单的叫出一两个品牌名就结束了。

锚定对标的核心是知彼知己。

它在一段周期里,做了哪些事?

它做到了什么程度?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它用什么样的团队做了这些事?

它做这些事,花费了多少时间和费用成本?

小到一个包装、一次Campaign,大到一个线下体验店。

只有大致搞清楚这些,才知道你目前离它有多少距离。

拿一个香氛品牌来举例,假设你锚定的就是观夏。

至少需要在观夏的店里,多次停留驻足,感受它品牌和用户的关系,它的体验环节、服务话术和产品塑造等。

先感受,再分析。

另外很重要的是得搞清楚,锚定对标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是内容、渠道还是产品?

如果是内容。那么观夏在这方面的团队架构是怎么样的?每次内容的大体投入?新品研发的路径和上新逻辑和你有什么不同?观夏线下店的选址逻辑、租金大致是?

甚至,如果你还能有一些它的产品、包材、内容制作供应商的资源,相信你对这次升级的投入分配,会更有把握。

这些事,最好属于你自己的第一手信息,不假手他人。

或许为你提供品牌升级的合作方会去了解,但这和你自己在1线体验带来的实感,印象深刻程度就弱了很多。

其实,很多品牌在初创的时候,这些工作做的事无巨细,甚至还会“潜伏”进对标对象。但升级的时候,这些准备工作,反而容易疏忽。

以上这些,会让你对升级的难度和时间有心理预期,遇到困难不至于手足无措。

4. 整体研发

我们经常在初次和升级项目委托方的沟通会上就提前说明,品牌升级就是一次整体研发。

不只是产品的研发,升级后整个品牌的模型,不管是小升级,还是大的调整,严格来说,都算是一次研发。

新的理念、产品、包装、语言、供应链等,都属于品牌升级研发中的一环。

既然是研发,就会遇到困难。首当其冲的是内部的迭代困难。

3年前,一个寿司品牌的创始人和我们交流,当时他的品牌在全国应该有几百家门店,来之前,他认为品牌需要一次升级,来适应当下的用户。

我们交流完之后,他说了一句话:

“少康,如果做了品牌升级,可能我的内部团队是接不住的,后续也很难运作,即便升级做的再好,也不属于我们。”

回过头来看,这位创始人很清醒。

他说的团队接不住,具体是怎么个接不住?

这个情况,主要发生在升级过程中和升级后,我们先往下聊。

二、升级中

1. 立竿见影的差距

目标和方案会决定我们需要达到的呈现标准。

特别是升级和方案目标是如下几种:

“全面提升品牌质感与体验”

“挖掘和重塑品牌核心价值”

“建立品牌内容体系”

“视觉与包装升级”

对用户来说,这其实不亚于一个新品牌的面世,需要有立竿见影的差距。

品牌升级虽然不是推翻重来,但对绝大部分的升级来说,你只比原来好一点点,是不够的。

你看,往往只有大品牌的升级,才会看起来像没升级…因为它们本来就已经很好。

熟悉你的用户,期待你的改变,甚至需要超出预期的惊喜。你想吸引的新用户,此时还不知道你是谁。

新品牌亮相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有时品牌升级亮相的机会也只有一次。

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呈现标准会在实现方案的过程中,被不断阉割,内部和外部的原因都有。

2. 实现方案,遇到困境

一个升级方案,往往需要多方团队配合才能完成,但我们经常会遇到如下情况。

(1)产品

产品需要进行迭代升级,但产品研发的思路还停留在之前,又或者是研发的人手不足,导致进展缓慢,落地前期又急着上线,应付了事。最后其它方面的升级到位,但产品口碑一路下滑,差评率飙升,用户认为徒有其表。

团队开始怀疑升级的意义,士气低迷。

(2)包装

包装需要提升品质和体验,但团队对“品质”的认知不统一,对包装成本缺乏概念,继续选择之前合作的低价供应商。

最后工艺不达标,面对新的要求,整体质感和细节始终无法达到满意效果,甚至有大量的废品率和损耗。

(3)时间

调研、方案、设计、包装、产品都花了很久,最后临门一脚的批量落地,没时间了,赶着上线,结果发生各种问题。

(4)门店

门店升级,空间设计方要求的是旗舰店的品质,而品牌长期合作的施工方,习惯了标准输出,达不到落地标准。

(5)咨询

咨询公司对品牌实力和禀赋把握不到位,给出的方案,只满足了创始人的喜好,又或者只满足了“年轻人”的喜好,脱离了品牌优劣势,后期团队无法落地和应用,内部产生矛盾。

这里面有内部团队迭代、长期的供应商关系户和外部服务商等多方的问题。

也就正是那位寿司品牌的创始人所担心的。

有些问题确实要试错,付出升级的成本和代价。

但大部分问题是可以解决规避的。

首先,升级前的锚定对标可以让多方团队,尽可能有统一的呈现要求,也会让品牌方与创始人有接近真实的时间、成本概念。

最大避免升级进行中,方案被逐渐“阉割”。

第二,选择的服务商团队,一般都带有与之匹配的供应商,既然升级是一次研发,为什么不试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合作伙伴?

第三,升级本来就不单是“品牌外部”的升级,内部团队的升级也同样重要。

一个是在过程中,内部团队就可以开始接受外部团队的信息,让伙伴们充分统一升级的核心逻辑,这样才能在升级后的日常运营中合理运用。

另一个是,有些新的要求,原有团队确实无法满足,那么在升级中期的时候,就应当考虑招募一些合适的人才,作为承上启下的新血液。

最后,创始人在全局的协调至关重要,这一点相信我不必多说。

3. 开始获益

读到这里其实你会发现。

当经过无数次讨论的升级方向是对的时候,其实品牌就已经开始获益了。

包括但不限于:战略明确、思路清晰、脱离内卷、团队迭代、供应商更新…

三、升级后

1. 从落地到日常

这是一句老生常谈:

品牌升级落地的那一刻,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如果把升级前的品牌称为1.0,那么升级落地的那一刻,意味着你所有的品牌运营工作跃进到了2.0,并且,2.0将成为日常。

2. 会用是核心

品牌升级成功后,团队是否真的能消化掉升级的逻辑,并运用在后续的工作中?

我们经常看到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会用。

可能过了半年之后品牌的核心内容、视觉、产品,还是停留在升级的那一套,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另一种是用跑偏。

这往往发生在视觉设计部分,有时候即使交付了VI手册,如果设计师没有掌握背后的逻辑,或者是水平不到,也很难延续下去。

这两种问题要么通过内部或外部培训来解决,要么就是看在升级中的时候,团队的血液更新是否有跟上。

3. 持续迭代

升级落地的那一刻,必然伴随着问题产生。

就像IOS每一次的大版本更新,基本上2周内,又会有一次小更新,去修复这些bug。

所以,即使多方团队再怎么考虑万全,也必定会有遗漏,可能这会影响士气、甚至生意,但请不要着急,一个个点来优化迭代就好。

为什么有些咨询公司是收取年度的服务费,也是因为,每一次项目落地后,都需要持续的优化,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升级是一次研发,研发需要不断迭代。

也许这样的迭代需要从2.1,持续到3.0,但只要是往好的方向,能给用户更好的价值,它就值得。

所有你看到很成功的落地,以及持续成功的后续运作,他们的内部也都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迭代。

作者: 少康爱烧脑

来源公众号:少康Blake(ID:shaokang92)

本文由@少康Blake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