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都在传的“以工代赈”,为何让人惊奇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mycaijing.com.cn/news/2023/02/02/47034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都在传的“以工代赈”,为何让人惊奇

浏览:4231 2023-02-02 18:37:36
事情是好事,但这些问题也是以工代赈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的。

“以工代赈取代直接赈济!”2月1日,有关以工代赈的消息刷爆社交网络,十分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字数越少事情越大”。

在不少人的眼里,以工代赈是个极具年代感的词,如今再次被提起,好像是时代的倒退,但实际上,以工代赈一直在中国存在,它就跟供销社一样,未曾退出历史舞台。

以工代赈的思想和实践,最早萌芽于春秋时期,主要呈现两个特点:首先,每逢大灾冲击,农耕社会即生产中断、百姓流离失所,为维持社会稳定,当政者救助灾民。其次,财富聚于王公贵族,执政大臣在国君不愿开仓放赈的情况下,只好实施以工代赈。

简言之,古代每到灾荒之年,执政者便雇佣受灾的百姓,大修宫殿和农田水利,既缓解了危机,也推动了城市建设。

到了现代,我国自1984年启动以工代赈,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国家已累计安排以工代赈(含实物折资)1800余亿元。

“十四五”以来,我国共投入各类资金900亿元持续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其中中央专项投资110亿元,组织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4200余个,各地则围绕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五大领域,投资了各类资金790亿元,相关实施项目约1.4万个。

1.png

因此,当以工代赈重回视野,各位无需大惊小怪,这次能引起轰动,不过源于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发展改革令中的一句话:

“县级发改部门应指导以工代赈项目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该文件自3月1日施行。)

2.jpg

对于上面这句话,部分网友产生了误解,以为我们要从工业文明回到农耕文明。你要这么想的话,或许可以用美国的例子来回击。

美国当年搞罗斯福新政的时候,就推行以工代赈,具体措施是政府举债投资,大搞基建。

除此之外,凯恩斯的“挖坑理论”也跟以工代赈相匹配。当时的背景是世界经济大萧条,大量工人失业,大量产品积压,工人买不起东西,产品卖不出去,为了解开这个死结,凯恩斯开出药方:

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把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给雇佣起来。

让他们做啥呢?做有意义、有回报的事情肯定最好,但实在没事干,一拨人负责挖坑,另外一拨人负责把坑给埋了也行。

只要能给他们找事做,让货币流通下去,经济就可以慢慢复苏,这就是凯恩斯“挖坑理论”的要义。

因此,结合中国古代和西方的经验可以得知,实施以工代赈的好处主要有三:

第一,是刺激经济。

目前,经济的症结大家都知道: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都知道,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但受到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加上国内制造业产业链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出口受到影响,去年10月的出口已经下滑了8.7%。

再来看消费。疫情放开之后,春运、春节档,各类消费开始迎来了好消息,场景消费似乎已经复苏到疫情前的8、9成了,但是居民消费的大头、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还没有出现明显复苏。

最后,只剩下投资了。

投资最快的就是基建。国家刺激经济的两个办法:货币搞放水+财政搞基建。

而从稳经济大盘角度来看,以工代赈正好具有以投资促消费的传导效应。

即用财政的钱搞基建,通过以工代赈保障一些暂时面临困难的群众有就业、有钱花。达到这样的效果之后,经济才能活起来。

第二,稳就业、保民生

前面提到了以工代赈以投资促消费,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以工代赈有利于拉动就业,自然就体现了保民生的作用。

根据民政部相关统计,我国分别有1/5和1/4的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具有劳动能力,日常从事灵活就业、外出务工。

此前在疫情影响下,一些刚刚依靠各类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政策实现脱贫的群众仍然存在收入下降的风险。同时,建筑、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面临较大压力,进城务工人员出现了返乡待业现象。

国家通过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广泛吸纳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以就业保增收,是对有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纾困帮扶的重要举措。

更重要的是,在促进贫困人群就业增收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为他们开展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他们就算之后没有以工代赈,好歹也有一技之长,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了。

第三,助力乡村振兴

稳定贫困人群就业增收的同时,也是在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此外,“要致富,先修路”。以工代赈还大幅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反过来也能助力乡村振兴。

说完好处,问题是,以工代赈就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

也不全然如此。

从西方的经验教训看,以工代赈虽然省去了甄别的工作,但也造成了财政赤字和无意义工作。

英国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37%的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应该存在,比如每天只负责盖章和聊天的工作。

我国的以工代赈,虽然主要是中央+地方政府出资,但对于一些贫困县来说,多多少少还是会对当地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

此外,以工代赈中也存在腐败基层官员滥用职权,套取项目资金的现象。

3.png
微信图片_20230202183514.png

事情是好事,但这些问题也是以工代赈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的。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