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扩张、下沉、家族化,新势力正在走向传统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12033197724710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扩张、下沉、家族化,新势力正在走向传统

银杏财经·2023-02-06 12:52
端起来容易,放下去难

新势力的下一步,是迈向“老”势力。

特斯拉举旗,蔚小理跟随,国内新能源市场一度被造车新势力引领。增程、换电、自动驾驶等标签抓人眼球,“颠覆”、“创新”、“前所未有”等赞美不绝于耳。

用户在追新中助推行业进程,新势力以颠覆者之姿成为行业排头兵。一时被动的传统车企成为了追赶者。

截止于2022年底,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达27.6%,新能源汽车早已随处可见,与之伴生的新技术、商业模式难再引人入胜,行业格局再次改变。

2022年全球年销量,比亚迪成功反超特斯拉登顶;国内年销量前十车企,传统车企占据6席。

v2_50984671118b44cebd18dfae3235b96e_oswg50303oswg720oswg480_img_000

行业无爆点,用户趋于冷静,新能源赛道日益红海化。面对传统车企不断“追新”,差距被越拉越大,以“新意”切入赛道的造车新势力,急需调整步调。

小而美遭遇困境

颠覆之力已似强弩之末,“小而美”在红海之中极不耐受。

随着蔚来三款NT2车型面世,理想推出了L系列,小鹏汽车也即将把相对局促的2+2产品矩阵进行扩充。何小鹏预告,今年小鹏汽车将推5款车型,其中3款为全新型号,届时将拥有7款车型。

大手笔意味着迫切。过去的一年对于新势力而言可谓艰难,年初原材料暴涨、疫情等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体量相对弱势的国内新势力们受到了严峻考验。

小鹏在Q2遭遇了史上最大单季亏损,蔚来和理想在Q3刷新了各自单季亏损新高。成本上升带来的亏损并未被产品售价上涨完全对冲,而销量波动无疑雪上加霜。

即便突破了“十万辆生死线”,也仍在巨亏中挣扎,新势力还未翻身,而传统车企却正在快步挺进。

比亚迪全年成绩高达186.8万台,其后的长安、广汽等也达到了20万台水平。而国内新势力年销量最高的合众新能源,仅售出14.6万台。

新势力被传统车企远远甩开,两大阵营领头羊之间已有十余倍销量差距,根源或许不只是品牌和产品,还有体量。

论品牌,“出身”点位更高的新势力们高端化进程走得更远,品牌没有历史包袱是其最大优势,即便如此,自燃、断轴等问题,逐渐把消费者的热情冲淡,“自嗨式创新”难以经受时间考验,相对较高的溢价更无法打破曲高和寡的价值逻辑,相对较少的产品矩阵无法“左右逢源”。

简言之,消费者正在用趋于理性的态度重塑新能源市场格局。新势力们的故事,吸引力大不如前。

单看产品,新势力们在各自价位段均具备一流产品力,欠缺的则是用户覆盖面。布局相对合理的小鹏,从G3i、P5至P7、G9,低中高三档泾渭分明,这是去年上半年其拿下国内销冠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其年底反弹的基础。

理想“单打独斗”数年后,借L9顺利上量为L系列从高到低的路线开了个好头,但同蔚来一样,目前所有产品价位仍在30万元以上,用户覆盖面仍不够宽广。并且,涌入30万档位的竞品逐渐增多,高端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蔚来第二、三品牌呼之欲出,以“换壳下沉”进入中低端市场,同时保持蔚来本品牌的高端定位。高处不胜寒的蔚来,似乎准备在其它地方补充热量。

当小而美遭遇市场困境,新势力不再遵循过往基调,选择与市场协奏。

品牌和产品一定程度反映出新势力的稚嫩,本质是体量小而“抗击打能力”不足。没有特斯拉的产能,也没有传统品牌数十年的产业积淀,甚至过去引以为傲的直营体系也被传统车企玩得明明白白。

高端定位既是敲门砖,也是绊脚石。

当自动驾驶技术还未质变,四大企业牵手进入换电赛道,增程式豪华居室被复刻,蔚小理所代表的国内新势力们,正一点点流于普通。

手里可打的牌不多且难以称得上是“王炸”,规模扩张或许是解决方案,至少对症下药。

想做成年人

企业都在提降本增效,新势力需求更为迫切。

高售价换来了更高的单车毛利率,但对于新势力来说还远远不够。理想和蔚来长期在20%左右,小鹏截止于Q3反弹至13.5%。即便是小鹏的毛利率水平,却是借助中高端产品销量提升、大力度扩产后的比亚迪才勉强够到的。其它传统车企,毛利率在10%以下并不罕见。

v2_be9f59aecd3d4551b61ae291b843376c_oswg51516oswg768oswg480_img_000

可是,低毛利率的传统车企却活得更好。

传统车企高端化有意突破低毛利困境,主流车企已有成效。退一步说,即便短期难以大获成功,其庞大的产品线和低端走量的基础暂时相对稳固,即使按部就班,也能依靠现有体系维持生计。

新势力则不同,手握数百亿现金及等价物并非理论存活时间的衡量标准,而是补短的物资储备。从青少年向成年挺进,营养不足、选错方向、趋于平庸,都可能给人生道路造成困境。

新势力手中的筹码,远不如看上去那般雄厚。

在年末完成阶段性救赎的小鹏汽车,仍然乐观不起来。何小鹏的焦虑溢于言表:“没有把成本和利润做好,企业永远都活不下去。”将规模扩张定为接下来的首要目标,何小鹏显然清楚小鹏汽车的“病根”。

新势力们所处困境,并不是技术与产品落后所致,而是体量与主流传统车企存在明显差距。产品相对单一、往往选择一种驱动形式,没有能力做到传统车企燃油、混动、纯电、换电等多向发展,只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此基础上,产能扩充看似势在必行,实则需要“看客下菜。”

前不久特斯拉股价在超跌6成后出现持续性强反弹。金融机构对特斯拉产能空置感到悲观,随后特斯拉不仅创下单季营收记录,而且以25.9%、近5个季度最低的单车毛利率把业界拖入价格战泥潭。官降之后,特斯拉销量保持强劲势头,给资本市场持续注入“强心剂”。

扩产绝不是闷头砸钱就行,被销量推着走才能笑到最后。

比亚迪、特斯拉均如此。降价无疑是刺激销量简单粗暴的做法,但仍处于严重亏损的新势力们难以承担这场持久战的代价,距离赶上特斯拉和比亚迪的规模还有大段距离,又得冒着产能陷阱的风险,只能瞻前顾后。

以规划产能来看,目前大多主流车企都已“产能过剩”。即便以乘联会预估,今年的新能源渗透率相比去年增加10.4个百分点,达到36%,多出来的蛋糕,特斯拉、比亚迪和上汽等传统车企大概率继续分走一大块。剩下的一小块按现有市场份额预估,并不会对头部新势力们的产能造成太大压力。

规模扩张,理想的状态是产能匹配产品,产品匹配销量。例如比亚迪,其车海战术、品牌扩充等已有雏形,规划产能冗余只是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大力度扩产,才能避免重复过去两年订单积压带来的消极影响。

新势力无论各自即将亮相的新车或是新品牌,都需要预备产能,同时承担产品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行业形势严峻,新势力们想要彻底翻身,需要豪赌。

豪赌未来

去年,蔚小理均出现了史上最大单季亏损。细看之下,三家的研发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如扣除研发费用,甚至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研发费用居高不下,新势力们的焦虑显而易见。

用户可感知的新技术缺乏,已有技术发展陷入瓶颈。大多车企选择求稳,比如自动驾驶、车机系统等,均采用供应链方案,缩减自身研发投入。

生存之道,各不相同。增加研发投入寻求突破的,除了市场份额靠前的车企,还有新势力。前者已看到美好未来,心无旁骛地砸钱;而后者,不仅需要为手上仅有的“武器”升级,还需要丰富“武器库”。

即便规模向传统车企靠拢,但品牌独特调性、新势力的颠覆者形象仍需维持。装着特斯拉的心,也得向比亚迪靠拢。

相比上攻,下沉是新势力们当前的侧重方向。国内新势力高端化最为成功的蔚来,下沉却最为直接,且兼具力度和广度,第三品牌甚至瞄准十万级档位。这是新势力们直接与传统车企密集交战的价位区间,也是特斯拉还暂未踏入的领域,蔚来打头阵,没有可借鉴经验,充满未知。

国内新势力大推新品是必然趋势。与之相伴的扩产和研发必不可少,而产品线扩充,前后市场都需要做足准备。

v2_1351877cca9a44f7a4357f3a62bcba8c_oswg59930oswg1080oswg718_img_000

比如动力电池,新势力们选择加码完善自有供应链体系。蔚小理增资欣旺达就像预订了备胎,布局上游原材料的动作紧跟主流,自建电池研发体系,逐步拓展上中下游布局,尽可能降低第三方供应链束缚。

布局成规模、出成效尚需时间,但与日俱增的开销,本就不乐观的现状看上去更加艰难。

产品线扩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将持续消耗新势力们身心。典型的是蔚来,换电模式曾让其具备独特性,但换电站的高昂建设成本也成为其发展掣肘,随着四大企业入局换电赛道,蔚来不再孤独,也不再特别。

赛道拥挤,蔚来的情况折射出了新势力的生存压力,不仅要续写老故事,还需讲好新故事。

经历了2022年的诸多困难,站在2023年的开端,蔚小理首要考虑的可能不再是言必称颠覆,而是改变自己。

当小而美经不起风浪,被传统车企加速占领市场拉大差距,两大阵营两种模式已有胜负。新势力们以子品牌、产品拓展、产能扩张进行补短,寄望以拓宽覆盖面和降低成本参与到比赛下半场。战略转向务实,“打不过就模仿”也是一种成长。

可规模扩张导致开销加剧,不仅加重了前行的负担,而且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银杏财经”(ID:yinxingcj),作者:负束,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