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宇宙中第一批恒星存在被证实!中科院最新成果,数据来自韦布望远镜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3/02/4178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宇宙中第一批恒星存在被证实!中科院最新成果,数据来自韦布望远镜

head.jpg鱼羊 2023-02-04 13:42:23 来源:量子位

当初立的Flag真的实现了

羿阁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还记得韦布望远镜(JWST)发布时立下的flag吗?

观测宇宙大爆炸后出现的第一批天体、观测星系随时间如何生长、寻找太阳系外宜居行星……

现在有一点它真的做到了!背后的团队竟然还来自中国科学院

dfdb039305a94cac8c7260a2a70b83a6~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6094022&x-signature=SPaB3UgRHJASI43fCoLzzZizvOQ%3D

具体来说,研究者们对韦布望远镜传回的2000多个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在一个遥远星系中发现了关键的氦II特征。

这也恰恰证实了由氢、氦作为主要元素组成的第一批恒星的存在。

f4120a3b929f44a784457367ffd56ae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6094022&x-signature=kMpC4YeLMFNidENfnkNPQ3%2FSsxk%3D

要知道,从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还从未有人直接观测到它的身影。

就连团队带头人王鑫都对Quanta Magazine感慨:“这太不真实了”。

目前,相关论文预印本已在Arxiv发表,正在等待Nature的同行评议。

4589541eff4746cb80952bf6ce56acb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6094022&x-signature=S7LsC3W8yTRBudRtw6mbQ0hZVWg%3D

第一批恒星何时出现?

约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发生后,最初,物质只能以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形态存在。

40万年过去,当炽热的辐射逐渐冷却下来,中性原子不再被电离,引力开始发挥它的主导作用。

此时宇宙中的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其中氢元素占据了宇宙物质总量的92%,其余为氦元素以及不到1%的锂元素,金属元素非常少。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氢和氦被重力挤压,凝结成巨大的气体球,一旦气体球密度足够大,就会点燃中心处的核聚变反应,第一批恒星就这样诞生了。

这些恒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第三星族(Population III)星。

与之对应的是,其他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所有恒星则被分为第二星族第一星族,二者的区别是年龄不同:

第一星族更年轻,含有更多的重元素,而第二星族更古老,重元素含量少。

1984年,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伯纳德 · 卡尔(Bernard Carr)在其论文中推测,第三星族星的尺寸可能非常巨大,其质量可能是太阳的几百到十万倍。

它们会散发蓝色的光芒,表面温度约为5万°C(太阳的表面温度仅为5500°C)。

3ec13063a5fd40c88080c1dfded63fa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6094022&x-signature=84ITgV4yofu6NZ%2FMWOkme1kI7Kg%3D

这一巨大的比例也意味着第一批恒星的寿命会很短,最多只能持续几百万年。并且,它们在宇宙中的存在时间也只有几亿年,最后原始气体都会随之消散。

正因如此,找到它们存在的证据一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韦布望远镜的出现给了天文学家新的方向。

新契机出现

随着2021年12月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发射,许多科学家都开始用它进行观测。

韦布望远镜比之前的哈勃望远镜更加优化,搭配有红外线观测设备,可以使用红外波段观察宇宙。

d9ef9a38e5004af4907151738011f75b~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6094022&x-signature=MJGWE4DCp79CH25nZgVA8OPqalw%3D

对于最初形成的恒星和行星,他们往往会隐藏在吸收可见光的尘埃云后面。但这些区域发出红外光却能穿透这层笼罩,揭示其内部信息。

因此红外光波对观察宇宙深处非常重要。

即使恒星已经死亡,光学信号可能会逐渐减弱,但恒星逐渐加剧的核聚变反应,反而会散发出更加强烈的红外线信号。

5a4d260c8f92418e962b203dbef85f66~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6094022&x-signature=WPXT3fy5ZOprnfmS1YqqFsGoJd8%3D

早在1999年,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天文学家Boulder就做出推测,当每个原子的剩余电子在能级之间跳跃时,恒星应该会产生一个泄露信号:

氦II发出的特定频率的光,或者缺少一个电子的氦原子。

曼彻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James Trussler对此解释说:

氦的发射实际上并非来自恒星本身,而是由恒星热表面的高能光子撞击恒星周围的气体时产生的。

遵循着这一思路,来自中科院的王鑫团队对韦布望远镜传回的超过2000多个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个在宇宙大爆炸后6.2亿年出现的遥远星系。

这个星系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半具有氦II与其他元素混合的关键特征,这也代表着一个由数千颗第三星族星和其他恒星组成的混合种群。

尽管该星系后半部分的光谱分析尚未完成,但从它的亮度来看,其中蕴含的第三星族星数量可能更多。

427f673472a94cc2b34ca2fe62318f0f~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6094022&x-signature=ari9hwfvfFPyfxQRM56gGMGhIcg%3D

目前该论文还处于等待同行评议状态,对于这一结果,许多科学家都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

一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计算机模拟行星的物理学家Mike Norman提出质疑:第三星群的恒星和后来的恒星真的可以如此容易地混合在一起吗?

朴次茅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Daniel Whalen也站在中立的角度表示:

这很可能是宇宙中第一批恒星的“第一个直接证据”,但并不绝对,例如黑洞也能产生类似的氦II信号。

对此,王鑫的回应是,可以排除黑洞的可能性,因为他们没有检测到特定的氧气、氮气或电离碳特征。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不管最终是否成立,这无疑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结果。

f3743b18f9514d01a26beb5dafdf656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6094022&x-signature=J6jVspfA0pPmovENPfPGDpq42J4%3D

论文链接放在文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取~

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abs/2212.04476

参考链接:
[1]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astronomers-say-they-have-spotted-the-universes-first-stars-20230130/
[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4580947
[3]https://twitter.com/Astro_Jonny/status/1620084214334107654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