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ianfucaijing.com/consume/17399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2023-01-26 11:55 • 消费

喊了好久的“最强春节档”终于到来,在大年初一这天交出了13.4亿的票房成绩。

影院再次回到了人头攒动的热闹里,但昨日的整体票房和往年同期相比,只能排到第四——2019年的14.58亿、2021年的16.93亿和2022年的14.54亿都在此之上。

细分来看,各个数据维度均有下滑。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今年大年初一的观影人次仅有2404万,比去年下滑7.4%,比前年下滑30%。人次的降幅不及场次,今年大年初一共开43.6万场,比去年少了23%。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相应的,影院上座率有所提高。今年六部新片上座率均在30%以上,去年八部新片中则有四部影片未达30%。头部梯队中《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单日上座率达到了47.8%和55%,而去年的《长津湖之水门桥》首日仅44.7%。

每年大众吐槽声最大的票价问题,也在这个大年初一迎来了7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平均票价为55.4元。相较于去年的56.1元尽管下滑并不明显,但止住了继续上升的趋势,且并未再导致大规模的观众观影负面情绪。

接下来的几天票房曲线如何才是整个档期的关键之战,更何况,春节档对电影市场的启示,远不止票房这一个维度。

为何“最强”不够强?

不少业内人士在看片之后将今年称之为“最强”春节档,主要原因当然是对影片质量的认可。只不过,档期之前的高期待并没有在初一这天得到很好的实现。

具体来看,今年的放映总场次比往年大幅下滑。不算大年初三才上映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春节档6部新片的平均时长为130分钟,比2022年春节档的平均片长多出了整整21分钟。尤其是两个头部影片《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分别长达173分钟和159分钟——影片的时长过于长,影院一天能放映的场次随之减少。

而在场次下滑的情况下,人次势必被迫下滑,以至于票房难有突破。不过人次的下滑幅度显著低于场次,可见观影意愿仍在。

其次,超长的片长不但没带来更高的票价,反而同比去年有所下滑。往年春节档的票房增长大多是由高票价堆砌而成。2022年大年初一,就是在观影人次下滑了24.8%的情况下,靠14.2%的票价涨幅,维持住了接近历史第二的成绩。而今年票价回落,票房自然跟着回到一个正常水位。

虽然今年的平均票价相比去年并没有下降太多,相比前年的49.1元还是有不小的提升。但毒眸此前也曾分析过,去年和今年的影片最低发行价都普遍有5元的上涨,因此从影院定价层面来看基本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在社交平台上,“票价高”也不再是大年初一关于春节档的讨论核心。去年,#虎年春节档票价史上最高#赫然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留言“电影真的看不起了”。而到了今年,大年初一的热搜榜前二是#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这样的片名,话题中的讨论内容多是聚焦于影片内容的讨论。在微博搜索关键词“票价”,能翻到的实时微博里,基本上都被“值回票价”的字眼所占据。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实际上,往年在观众对高票价的抱怨中,也常有被忽略的后半句话:“这些电影值这个票价吗?”其底层逻辑在于,在电影的内容质量和观影满意度有所提升的情况下,观众对高票价的包容度也会相应提升。这提供了关于票价的一种新的理解视角——票价并非不能再涨,只是需要建立在内容供给足够成熟的前提下。

票价之外,今年的新片定档时间和预售开启时间均较晚,这让影片的映前预热工作十分紧张。而电影营销是一项需要反复触达的工作,触达次数有限的情况下难以调动起足够的观影意愿。据灯塔专业版,2023年春节档预售开启时间比2022年晚三天,开启首日预售差距达8758万元,但临近上映的预售增速比去年更快,最终的预售成绩差距仅5558万元。可见,如果能拥有更长的营销发酵时间,在预售成绩上超越去年亦有可能。

除此之外,《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临时改档到初三,导致今年初一的新片实际上仅6部,在可选数量上就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也流失了一部分潜在的观影受众。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当然,尽管大盘的总体成绩不如往年,但在细分的数据中仍有一些积极的变化。今年是疫情防控放开后的首个春节档,排除了“就地过年”的影响后,低线城市票房占比显著提升,拉动了增量群体观影。据灯塔专业版,今年大年初一的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为52%,而去年为48%。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档期第一天的票房没有那么“强”也并不一定坏事,毕竟春节档还有5天,春节档结束之后头部影片也还有很长的票房释放时间。大年初一的意义更在于,能召集观众回到电影院,尝试捡起逐渐被遗忘的观影习惯。在2022年全年观影人次比上年锐减接近40%的情况下,这个年初一已经尽力开了个好头。

后劲如何?

初一之后,战事未完。要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一步收获好成绩,口碑无疑是关键因素。截至毒眸发稿,除《无名》外其余影片豆瓣均已开分,5部新片平均分在7.3分。对比之下,2022年与2021年的春节档开分阶段的平均分均为7分,且已是历年最佳。从这个维度上来看,称今年为“最强”春节档有迹可循。

从大年初一展现出的梯队格局来看,头部梯队的“二人转”:《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基本稳定。首日,二者用合计52.7%的排片占比贡献了64.7%的票房。这一情况也进一步反馈到初二的大盘,二者目前的排片占比升至55.6%,票房仍继续领跑。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口碑方面,这两部影片也成功领跑,《流浪地球2》开分8.3,《满江红》开分8.0。对比过去两年的头部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在开分时分别为7.2分、6.8分、8.1分。或许谁能获得今年春节档冠军目前尚存悬念,但前二已经没有其他人选。

具体来看,《满江红》首日票房第二,与单日冠军《流浪地球2》有7400万票房的差距,但其上座率更高,领先了7个百分点。在初二和初三目前的排片中,《满江红》均实现了对《流浪地球2》的反超,至毒眸发稿前,大年初二的票房冠军位置仍由《满江红》占据。《流浪地球2》的片长太长,对排片影响较大,如果未来几日上座率不能有效提升,将严重威胁后续排片,从而决定档期冠军的归属。

冠亚军之外,《熊出没·伴我“熊芯”》在首日也收获了意外的表现。日间一直维持在单日票房第三的位置,直到晚间因黄金场次占比过低,被《无名》略微超越。去年大年初一,《熊出没·重返地球》上座率领跑达到57.3%,成绩已经相当不错,到了今年还更进一步,上座率达到61.3%。观众的热情同样在排片上得到反馈,初一仅8.7%的排片占比到初二初三目前已经分别升至12.9%和11.8%。

这很难说完全是这一作《熊出没·伴我“熊芯”》自己的功劳。其豆瓣开分7.0,略高于系列近年来的作品,但仍在同一区间内,且上映首日的观影意愿极少由口碑转化而来。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成功的品牌电影,观众虽然是为了品牌买单,但往年《熊出没》走的也是持续发力的路线,而今年却在大年初一就迎来爆发。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比起自身变化,或许更重要的原因在外部——原本的二三梯队影片没能跟上。《无名》《深海》《交换人生》三部影片,首日票房占比均低于排片占比,没能满足市场预期。口碑方面,不同于头部梯队影片的一片叫好,这三部影片的口碑两极分化情况都非常普遍。

更重要的是,即便这几部影片总体口碑或许尚可,并未出现《四海》一般的全方位崩盘,但“不够适合春节档”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无名》没有采用大众接受度较高的线性叙事方式,简单的剧情在非传统的剪辑方式之后变成了观影门槛较高的存在,映前宣传中“超级商业片”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深海》讲述了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故事,被不少观众称为“残酷的成人童话”,这样的影片也很难在春节档做到“老少咸宜”;《交换人生》作为唯一喜剧,映前被寄予成为黑马的厚望,但其本质上属于轻喜剧范畴,搞笑程度有限,加之演员阵容吸引力不足,豆瓣开分也仅5.7分,想要复刻《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或《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已经基本无望。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有业内分析师向毒眸表示,预计今年春节档成绩在55亿左右,略低于去年。而在春节档开始之前,业内对“最强”春节档的普遍期待是朝着2021年的78亿去努力的。如今预期大打折扣,一方面有前述的场次、票价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与二三梯队影片口碑解禁之后,难以在后续提供持续支撑有很大关系。

如今的春节档想要在接下来争取更好成绩,主要还是需要依赖《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两部头部影片的口碑进一步破圈,前二的影片与后续梯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初三上映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否会带来新增量,有待观望。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春节档?

平均分越来越高,口碑越来越好,当然是春节档的一种进步。但当春节档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单纯的口碑好似乎已经不足够了。

在平日观影选择有限的情况下,高口碑影片的出现或许能激起更多观众进影院的热情。但在观影选择足够丰富的春节,除了要有口碑基础,影片是否与档期适配也非常关键。

去年的前车之鉴就极大程度地证明了“春节档适配度”的重要性。《狙击手》作为档期内口碑最好的影片,档期内票房却仅能排名第六。反之,口碑与票房双崩盘的《四海》,如果不在春节档上映,或许未必收获如此多负面评价。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今年的情况更是如此,口碑好的影片远远不止一部,但仅观看一部影片却是大部分观众的常态。据《2022春节档数据洞察》,2022春节档人均观影1.16部,“只看一部影片”的观众比例从2018年的81.2%逐步上升到了86.3%。对于这部分观众来说,很难有充分的理由选择头部梯队以外的影片作为唯一观影选择。

因此,春节档要完成再进化,除了要越来越多口碑好的影片,更需要冷静考虑影片与档期的适配程度。比如《深海》这样的影片如果在暑期国庆等档期上映,或许会有更大的票房空间。

对片方来说,每年春节档的二八效应是板上钉钉的事,与其幻想自己有几率成为异军突起的黑马,不如脚踏实地在其他档期稳坐头部,掌握排片上的话语权;对影院来说,一年之中档期冷热不均现象显著,尤其是在去年,许多常规档期缺乏重量级新片供给,导致档期票房空间被浪费;对观众来说,即便受到影片口碑破圈效应影响,但却有可能被过少的排片而劝退,转而选择时间合适的其他影片或其他文化娱乐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电影是适合春节档的?从春节档的观众构成特性来看,应当是比平时更能吸引低线城市、中低频观影用户的影片。以2022年春节档为例,三四线城市观影人次占比为56.4%,而2022年全年的三四线城市观影人次占比为48.7%。同时,中低频观影用户在春节档的观影比例也显著高于全年。

翻看历年春节档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影片,要吸引这部分观众,至少需要如下这几类特征的一项或多项:演员是大众熟脸、拥有强视效大制作场面、有国民级IP加持、风格上轻松搞笑。

反之,不满足这几项条件,甚至在某些选项上有所违背的影片,自然是与春节档相性不符的影片。在今年春节档的作品序列中,显然只有《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能满足至少两项条件,其余影片则各有缺陷。于是,在观影增量群体的购票选择中,头部梯队影片拥有了难以企及的优先级。

“最强”春节档不够强,谁在“拖后腿”?

而其余影片如果初衷是希望从影迷群体或粉丝群体等特定受众出发,向外破圈,那么更应该登陆其他档期,在排除优先级更高的竞争对手之后,尽可能调动增量群体的观影意愿。贸然进入春节档,结局只能是“圈内狂欢”,破圈如以卵击石。

本质上,春节档的“大蛋糕”每人都想分,但这块蛋糕比别的蛋糕大的部分恰来自于增量用户,但如果电影本身不是为这群增量用户打造的,那怎么可能分得到多少蛋糕呢?合理定档,不仅是为了整个市场供需平衡的考虑,更能将片方的利益最大化。

毕竟任何一个档期都不是一锤子买卖,新的票房纪录还是要从找到合适的电影开始。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