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深度访谈中招募用户的经验分享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jelly.jd.com/article/63bd12177003cc006167e59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JELLY | 深度访谈中招募用户的经验分享

深度访谈中招募用户的经验分享
上传日期:2023.01.17
招募用户几乎是每一个用研新人最先接触到的工作内容,招募用户看似简单,但却对后续信息获取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招募到契合研究目标的用户也是有很多思考在其中的,从我参与到的几次招募工作中总结了几点心得,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整体的招募节奏安排,可以分阶段进行。深访的样本数量是以信息是否饱和为判断标准的,因此在项目节奏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分阶段进行用户招募,先招募4-6名用户,对这几位用户进行访谈并整理阶段性访谈发现,及时确认所获取信息是否能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如果某些研究问题获取的信息量不足,就要及时补充或调整后面的样本配额。

在明确整体招募节奏的基础上,下面跟大家重点分享招募的三个环节:

d20e4c687fa93d2a.png

01 确定目标用户

#关注核心行为特征

用户是有很多维度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识别出关键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根据经验,确定的可能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因素,宗旨是找到典型用户,每一个用户的背后其实都是一类用户。

#最大差异化原则

在关注典型性的同时,还要遵循最大差异化原则,尽可能保证样本多样性,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

  • 覆盖不同维度的人口学特征

人口学特征要与我们的研究目标相适配,比如在校园用户调研中,我们聚焦于学生用户,那么有哪些条件是可能影响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消费行为呢?

我们分析到影响因素可能有性别、学历、院校类型、城市级别、月均花费、专业类型等。

  • 覆盖常见基础类别

研究购买决策行为时,需要考虑到线上购买用户和线下购买用户,而产品测试可能是iOS系统和安卓系统。

之后,为每一类型的样本设定配额,根据过往经验来看,每类1-3个样本就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信息,最后加总得到定性样本量。

02 编制招募问卷

站内招募时就涉及到设计招募问卷,招募问卷的题目通常包括样本关键行为条件(甄别部分)、人口学特征、参加访谈的意愿以及用户联系方式,基于经验值,题目数量建议在15题之内,在题目设计和选项设置上与定量调研问卷是共通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为什么要设置干扰项?

在甄别题目中,我们需要设定目标条件之外的选项,在此称之为“干扰项”,达到模糊研究目的,避免用户猜测到筛选条件的效果,为我们招募到真实用户上了一道保险。

#为什么要设置开放题?

开放题用于前置性评估用户的表达能力与配合意愿,如果用户没有填答/填答内容过少/内容表述逻辑混乱,那么大概率这位用户也是无法胜任好访谈的。通过开放题的回答,评估用户对于事实和观点的表达能力是否清晰,对相关领域是否有一定思考或经验。

开放题的设置是与访谈目标相关联的,比如我们在访谈中,需要让用户还原到他的家装经历,那开放题就可以是“您认为装修的哪些环节最费力”等,在开放题中获取到的信息,我们还会在访谈中深入挖掘。

#为什么说不只是行为条件?

在招募问卷中,除必须满足的样本配额和行为条件外,还可以增设关于“用户的观念态度/在该领域的浸润程度等”问题,这样我们不只是能招募到恰好符合条件的样本,还能招募到一些更优质的样本。整体问卷设计上,通常将核心筛选题目放在前面,态度/浸润度题目放在后面,遵循重要问题靠前的原则。

比如我们计划招募装修用户,我们就问到 “对于这次装修您有什么样的家装理念/想法”等,以此判断用户的装修经验,因为经验丰富的用户往往能给到更大的信息量。同理,研究数码品类时,一位数码爱好者可能要比小白用户,给到我们更大的启发。

当然也需要注意产品也并非是给经验丰富/理念超前的用户定向使用的,要合理分配普通用户和经验丰富用户的配额

招募问卷回收后,需要注意的是站内投放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用户受访谈奖励诱导等原因,要确保用户在我们事先精准圈定的范围内。

03 高效电话复核

电话复核也是招募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因为电话复核中我们与样本用户真实产生沟通,也是我们筛选样本的最后一道门槛。在刚接触用户招募时,结果经常是打N 个电话才能约到1位用户,还有便是答应参与访谈的用户后来爽约,因此我开始思考说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如何才能让电话复核更高效/不再那么机械呢?

#如何避免用户挂掉电话?

——提供访谈事项说明,快速建立信任感

我们要意识到,用户并不清楚访谈的目的是什么,甚至对访谈也无太多概念。在我们拨通电话后,先不要开门见山地问我们的问题/核对用户基本信息,而是先消除掉用户的戒备心。

我们在快速表明自己的身份后,可以先去介绍访谈主题会是什么,访谈时长有多久,以及说明清楚访谈可以当成是一次聊天/交流,而不会评判用户的观点表达,也不会将访谈内容公开等,取得用户的基本信任,这样能够更容易获取信息。而关于访谈奖励的说明可以等到了解到用户情况之后再去提及,靠后的时机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因为报酬而伪饰自己。

另外,需要告知用户参与访谈需要做哪些准备,如访谈过程需要屏幕共享/需下载相应软件等。如果是用户的实际行为可能已经发生一段时间了,也可以提前为用户布置一个访谈前期小作业,用“类日志”的方式帮助用户回忆,以便我们访谈中能够更有支点,得到更饱满的信息。

#多角度验证样本条件

——从多侧面评估用户是否符合条件

无论是站内招募或是借助第三方招募,都存在着用户因记忆偏差或本身就是“假样本”的情况,因此在正面确认过用户符合条件后,也可尝试从其他角度再次验证样本是否是目标用户。

比如招募数码爱好者,那么这类用户可能是关注了许多该领域的kol/经常浏览垂类平台/观看新品发布会/甚至本身就是该领域kol等,为保证样本真实性,可以询问用户:平时常在哪个平台浏览信息、浏览信息的频率如何、关注的博主有哪些、近期该领域有什么动态可以分享一下等,灵活验证用户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

更加严谨的话,如果我们想进一步确认样本真实性,在保证用户隐私且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让用户提供电商平台下单截图/(校园用户)学生证照片等证明,保证样本尽可能的真实。

#鼓励用户说出更多

——开放式问答引出更多细节

复核用户时除了确认基本信息外,还需准备1-2个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开放式问题(可能与访谈脚本中的问题有重合),与访谈中多问开放式问题一样,电话复核也可以让用户还原当时的场景/经历,或举例说明等,收集更多细节信息。如果发现用户不符合条件,就要委婉拒绝用户,比如“下次有其他合适的活动我们再邀请您参加”。

分享一次“踩坑”经历

当时我们的目标用户是有过3C品类购买经历的用户,也有让用户提供购买订单截图,并且这位用户由于购买品类较为丰富(电脑/手机/相机)优先入选了,后来发现说,该用户虽然有着丰富的购买经历,但存在着“为他人代买”的情况,因此我们想要基于访谈了解的用户购买动机、选购行为及体验等,就不太能够获取到这些信息。

但如果,当时有让用户还原出“每个品类的购买经历”,询问这些产品是出于什么原因购买的,又是如何挑选的等开放式问题,评估出用户本人是否是决策主导角色并了解到其中的细节信息,就会避免这样的招募失误。

可以看到,电话复核的内容通过设置问卷题目也能得到答案,但事实上电话复核仍有必要,电话沟通更多是感受用户的一些“软素质”,如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是否有耐心接受更长时间的访谈等,同时基于真实的沟通,我们能获取到更丰富的细节信息,而这是通过既定的选项无法得到的。

以上是我想分享的几点心得,招募用户其实是一项很灵活很细节的工作,也是要靠不断的经验累积才能领会更多的,在此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补充~

- END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