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频碎碎念(八)—— 放大器输出级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grapeot.me/sound-engineering-8-amp-output-stage.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音频碎碎念(八)—— 放大器输出级

Wed 28 December 2022 , by grapeot | 0 Comments Sound Engineering

今日Hifi玄学:终于看到了放大器的输出级。但越看越觉得这玩意就是一门玄学。。一些笔记和感想:

  1. 阻抗匹配:音箱的阻抗会随着频率大幅变化,比如一般标称8欧姆阻抗的音箱,实际的阻抗会在3欧姆到40欧姆之间变化。相比之下,电子管放大器的阻抗一般大于0.4欧姆,固态放大器一般在0.08欧姆附近。所以这俩一串联,音箱分配到的能量可能会有1分贝的变化,非常可观,会影响听感(等于加了一个EQ)。而且这玩意很难事先纠正,因为第一放大器自己的阻抗也会随着频率变化,第二每个音箱/耳机的阻抗随着频率变化的方式也不一样。这就是爱好者说的器材的匹配。有可能某个放大器和某个音箱阻抗分配以后带来的EQ正好就很好听,也有可能另一个组合就很难听。
  2. 我们经常听到的甲类功放,乙类功放,甲乙类功放说的就是放大器的输出级。上一次也提到,输出级第一是把放大器的输入阻抗降低,来降低阻抗匹配的难度,一方面也解决了一些现实的工程难题——能量转化效率。相关的资料比较多,这里不再讨论细节。只是想分享一个教材的对比。国内教材一般会说,输出级有甲类,乙类,甲乙类,分别有什么优缺点,用在什么地方。框架是告诉你一些现成的知识。但国外的教材会让你重走这个发明的过程,最简单的设计是甲类,但能量利用率太低了,所以可以改进一下,变成了乙类,但这样又有交越失真,所以又改进变成了甲乙类。但有时候这种设计能量利用率还是不够,比如特别高频(MHz)的时候。所以又有了G类。就一步步让你懂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等于跟着重新发明了一遍放大器输出级。体会自然就深很多了。D类输出级是另一个大坑,主要的好处是跟数电结合起来,有了无穷多的数字芯片可以使用,坏处是频率也因此高了很多,就是一个行走的干扰源。
  3. 所以放大器整体就介绍完了,下面主要分析放大器的失真到底来自哪些方面。之前就提到过,放大器本身的增益会随着频率,电流/功率,温度而变化,引入失真。输出级还会引入额外的失真,比如乙类有交越失真,甲类特别烫有温度引发的失真。不同器材的匹配比如阻抗特性也会引入失真。

下面是一些思考。

  1. 令我很意外的一点是,放大器的设计学得越多,越觉得它是一门玄学(It’s more like an art)。比如在看教材的时候,它会给很多经验性的东西:这个电容不要小看它,一定要用贵的。这里电压虽然只有几V,但买电容的时候要买耐压50V的。这个电阻温度随着温度一变,失真就上去了,但是你可以把它贴在别的发热元件的散热鳍片上,这样温度就稳定了。就非常骚你知道吗。还有一些地方教s材会建议宁愿引入一些额外的失真,也要这样设计,因为可以改善负反馈电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所以我因为两点原因觉得玄学:第一是这个东西牵扯到的因素太多了,也不像软件那样可以写程序系统性穷举,快速迭代,所以都是老师傅口耳相传,你知道一个技巧,做出来的就比别人好。就好像50年前的镜头设计。第二是里面的权衡(trade off)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时候这甚至是很主观的东西。比如前面说的失真和稳定性的权衡。什么情况下负反馈电路会失稳震荡?要牺牲多少失真来换取稳定性?0.001%?0.01%?0.1%?没有一个确定的单一的客观指标来指导我们取舍。
  2. 这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哈曼神教。顶着“理性Hifi科学派”的帽子的哈曼神教的主要观点是,测SINAD/THD/频响等几条简单的曲线就可以给放大器排序了。这个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比如上面的例子,老师傅会把一个温度敏感的电阻粘到发热元件上,这有个trade off是需要暖机。这个放大器可能需要开机15分钟,等元件都热起来到达预定温度了阻值才准,失真才小。但一旦暖机了,不就比没有这个设计的放大器失真更小了。其他放大器也有可能今天室温正好就是设计温度,失真很小。到了冬天就不行了。总之这里面指标太多了,需要非常系统的测量。哈曼神教整体思路我是支持的,但一方面测量过分简单,一方面过分自信/迷信,攻击观点不同的爱好者搞玄学,这就不好了。不过这也许反而是科学派的好处——它可以证伪。
  3. 所以学了半天放大器设计,声学工程,最终结论是这玩意是个玄学。那有啥用呢?我觉得有两个作用,第一是吃过见过,建立一个基本的正确观念,看到伪科学的时候就可以鉴别。比如不论是科学派还是玄学派讲到集肤效应,电磁干扰,阻抗匹配,鸭类功放的时候,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不会被忽悠。第二是有个大概的判断哪些东西是重要的,哪些东西是不重要的。比如玩音箱听音环境是重要的,但(非D类)放大器电磁屏蔽是不重要的。网上绝大多数文章说的阻抗匹配(匹配阻抗的数值)并不重要,但是匹配阻抗随着频率变化的曲线很重要。当然,这些可能主要是抵挡商家宣传话术的时候用,最终还是得去店里实际听,喜不喜欢自己知道。

Comments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