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IoT 生态的二次战役,智能手机竞争的下半场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eekpark.net/news/31335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综合报道
7min read

IoT 生态的二次战役,智能手机竞争的下半场

2022/12/29
eb015345bf16d7b334d4f1f424ba7514.jpg

初期蓬勃发展之后,OPPO 如何保持势头,推动「智能生活」向深处普及?

过去十几年,手机和 App 一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旋律,当代生活的核心。相比之下,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IoT……这些概念诞生很早,却一直在发展中处于「二线」地位,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近几年,「全家桶」概念迅速兴起,各家都在发力自己的配件生态。问题也很快凸显:不同厂商、平台互不兼容,带来了体验的割裂。用户选择成本很高。所谓「智能生活」的普及,进展缓慢。

今年夏天,OPPO 公布了一份不错的 IoT 成绩单。三年时间里,OPPO IoT 业务各品类实现了至少 120% 的增长,特别是在手表、平板、大屏等核心产品,增速惊人。同时,OPPO 还发布了自己的跨端智能系统,潘塔纳尔,规划了一副更完整、更开放的 IoT 生态蓝图。

68228523e4d43530d7aba2fb08a91ad8.jpeg

头部手机厂商做 IoT,靠着资源注入,初期蓬勃发展是常态。难的是如何保持前进势头。OPPO 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问题:如何为生态发展设立规则,既卖好自己配件产品,同时又吸引伙伴加入,使生态进入「裂变增长期」?

这不是 OPPO 一家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全行业的难题。过去十年,各家都被这一问题所困扰。解决好这个问题,「智能生活」的普及才能突破瓶颈,真正迎来它的大发展时代。

IoT 的路径难题

约 10 年前,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巨头,开始布局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开启了 IoT 的时代。

秉持着开放、中立的态度,各家都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不介入下游设备制造商,试图把行业生长的空间留出来。早期的 IoT 技术也并不复杂。它的核心就是利用低功耗通讯协议,将电器控制的开关,转化为手机界面上的按钮。

当时行业普遍观点认为,IoT 平台的发展,会像手机应用商店崛起一样。只要制定好标准,设备制造商就会像应用开发者一样,主动接入 IoT 平台,然后靠用户口口相传,实现裂变传播。

但事实并非如此。平台搭建好后,三家都投入资源,推动了一些早期试验性的合作。但后续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还是消费者,都并不买账。

原因不难理解。用户买一个灯,核心需求是照明,而不是手机控制。传统产品有传统的路径,用户养成的使用习惯很难被扭转,「用手机开灯」并不是一个硬需求。

d4643f95a4556f33aaa3b3d4755b2140.jpeg

用手机 App 开灯并不是一个「硬需求」|Unsplash

不久,谷歌和亚马逊都开始尝试转型。2014 年,谷歌斥资 32 亿美元,收购了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 nest;亚马逊则是自己设计、制造了智能音箱 Echo,又在 2018 年收购了智能家居品牌 Ring。

通过自研、收购,两家巨头都开始介入智能家居的下游,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开发、销售,塑造体验,推动 IoT 的普及进程。

效果确实立竿见影,行业完成了「冷启动」。其中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 Amazon Echo。自 2014 年诞生之后,Echo 定义了「智能音箱」这个全新的产品品类,开辟了「语音控制」的新时代。当时甚至有人预言,「语音」会取代触屏,成为未来智能设备交互的新主流。

99055e65967c6bc7364e567fd88f7b69.jpeg

亚马逊 Echo 智能音箱|Unsplash

但这一尝试同样遇到了阻力。平台介入下游设备商,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繁荣,但也会造成平台封闭、割裂。设备商的顾虑变得更深,在考虑如何「站队」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谨慎。消费者的选择、使用成本也因此提高,「智能音箱」的成功,并没有带动智能家居的全面普及,反而是在经历了高潮之后,逐渐下行。

家用电器的选购,智能化系统的搭建,比买一台手机要复杂、麻烦得多。用户观念改变的周期也更长。无论是保持克制、开放;还是主动下场、推动,各有各的限制。

科技公司,设备制造商,用户,三者的诉求长期脱节,这成了 IoT 行业发展中,最大的路径难题。

IoT 发展新框架

作为一种多设备互联系统,IoT 行业想要突破过去的瓶颈,亟需一次「框架重构」。

传统的 IoT 系统,可以理解为只有「平台」和「终端」两层。「平台」是封闭的,你添加到苹果 HomeKit 的设备,就只能用 iPhone 来控制。更多「平台」则是以 App 的形式存在,很多甚至是设备商自己的 App。这意味着你买了不同品牌的电器,就要装多个 App 去控制,不仅不智能,甚至是「负优化」。

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意识到,成为了行业共识。2021 年,由多家科技巨头牵头组织的「连接标准联盟」,联合发布了一套全新的智能家居互联标准,Matter。

8d40cc1597cb3956962279f5e5bb9039.jpeg

Matter 的发布,意味着设备制造商只需要接入 Matter 这一种协议标准,就能兼容市面上大部分主流智能家居平台,与绝大多数手机互联。除了苹果、谷歌、亚马逊,大部分中国手机厂商,也都加入了这一联盟。

未来的 IoT 系统,将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协议层」之上。对兼容 Matter 的设备来说,「接入」将不再是难题。在此基础上,各家的竞争会基于「平台层」展开,平台的体验,决定了厂商的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 OPPO 为什么要在今年,发布它的跨端系统「潘塔纳尔」,加强 IoT 战略的布局。因为「跨端体验」正在成为未来的关键。

传统的智能家居平台,本质是一个「开关的集合」,限定于手机。你打开 App,所有的开关全部排列在一个屏幕里,这样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 IoT 控制场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睡前躺在床上,用手机关掉房里的灯,是最方便的。但如果你是坐在客厅,在电视上打开了一部电影,想要调暗客厅的灯,关上电动窗帘,这时再去找手机,显然就不如用电视控制,甚至自动触发,来得方便。

今天,智能设备已经变得更加多样。手表、平板、大屏、耳机……都可以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界面。只有让用户从最短路径切入,才能最大程度提升 IoT 系统的体验。

3d20efcc87c9ffe0808ac70eb0494648.png

这正是「潘塔纳尔」想实现的第一个目标:将 IoT 的入口,拓展到全终端,覆盖全场景。通过「潘塔纳尔」,OPPO 的产品矩阵可以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互相操控: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可以用手机暂停电视的播放;手机导航的时候抬起手腕,就可以看到手表上的导航指示;家里来客人,可以直接用电视遥控器语音控制打开门锁。

这样的互通体验,让 IoT 入口真正做到了「无处不在」。而 IoT 的控制界面,也不再只是手机上一个「开关的集合」,而是可以从任何设备、任何场景,以任何交互方式触达。

从底层「协议」,到各家的「平台」,再到智能设备作为「交互界面」,最后到「终端」。Matter 发布后,IoT 行业有了新发展框架,在这套新框架下,厂商们将迎来一次新的起跑,也标志着「第二次战役」的打响。

「真智能」的未来

就 IoT 业务来说,OPPO 是一个起步较晚的「后来者」。这意味着 OPPO 错过了早期的一部分红利,但也让 OPPO 吸取也更多先行者经验,为技术积累提供了更多空间。

过去 3 年,从核心产品销售成绩上不难发现,OPPO 已经快速追赶上行业的「大部队」。从智慧平板产品 135% 的高速增长,全球无线耳机销量破千万,到智能电视取得超过 290% 的增长,智能手表销售也呈现出指数增长趋势,OPPO 起势很快。问题在于,接下来,要往哪走?

0c64fa8dc9b6fab947261005959580cd.png

OPPO 给出的答案是:基于场景,精准突破。

过去的 IoT 平台建设,往往是基于技术展开,相对比较宽泛、松散。对厂商来说,这意味着平台可以囊括更多可能性,兼容更多设备。但对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很难弄清楚「IoT 到底有什么用,要怎么用」。

想让 IoT 产品渗透进更深的市场,就要对场景做更精准的划分。在 OPPO 的规划蓝图里,他们定义了生产、学习、健康、文娱,四个智慧场景产品体系,将产品代入,便于对接用户需求,也更容易在软件层面优化体验。

过程中,OPPO 还针对产品做了「分级」。对于智能化需求较低的「周边产品」,比如游戏手柄、麦克风等,OPPO 就保持开放、克制,不过多参与其中,给设备商多留空间;对于那些智能化体验较复杂的「生态产品」,如电脑、显示器,则尝试更主动的策略,与厂商密切合作、赋能,提供更多系统底层功能,最终转化为用户体验的增量。

通过层级划分,OPPO 既保证了 IoT 业务有足够的发展动力,也标注了明确的商业边界。这也是为什么,今年 OPPO 高调公布 IoT 配件销售成绩,同时发布潘塔纳尔,两件事并不矛盾。对配件制造商来说,OPPO 的核心智能产品是「入口」而非「终端」,只有入口丰富了,终端体验才能得到更好提升。

7ed79668b687e4ae0bb3fd3e329bce70.png

而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全场景智能化」的愿景。

从「远程控制」,到「自动化」,IoT 系统的终极形态,应该是「智能化」,即能够分析、学习、预测用户的需要,基于环境场景,实现主动触达。

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在感知、预测算法上积累技术,另一方面也非常依赖 IoT 设备的广泛普及。通过潘塔纳尔,OPPO 已经在推动一系列的「智能化」功能:比如用户在电视上健身,手表就可以自动开始监控、记录健康数据;通过手机等核心设备,这套系统还能预测用户需求,进行主动的信息、动作推送。

对用户来说,这才是 IoT 系统的完全体形态,超越「用手机开灯」的基础功能,将智慧生活真正变为现实。现在,蓝图已经画好,它或许就在未来不远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