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無堅不摧的投資大計?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pleung826.com/2022/12/blog-post_2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無堅不摧的投資大計?

今次想分享一個blog友電郵給我的小故事,其實我較喜歡blog友網上留言交流,因為這會有更多人分享到內容,不過得到對方同意,讓我修改後現在iM專欄分享也不錯。

122835.jpg

來自June的電郵:

止凡你好,相隔很久才再寫電郵給你,實在不好意思。我一直都有看你的blog,而且同時收聽不少網上影片去增加自己知識。曾經考慮過投資海外物業,但計算過後,回報不太理想。又了解到自己並不喜歡太貼身、每日都要看實大市的投資模式。我不希望發達,只希望退休時可以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

最近我病了,到診所時身旁坐著一位阿叔,看起來大概50多歲,面容瘦削,皮膚帶黑,鼻上面有一塊塊皮,好乾燥。穿著一雙膠拖鞋,腳皮又厚又乾,看起來好像很久沒有沖涼。

「周X。」護士叫

阿叔起身。

「你用醫療券的錢嗎?」

「什麼?」阿叔有點撞聾。

「我話,你用醫療券的錢嗎?還有30元。」

「用,用它。」

「好,那你給我420元。」

「這麼貴?」

「你要的腎藥是這個價錢的,本來450元,減去醫療券30元,就是420元。」

阿叔停了一會兒,問「可以平一點嗎?」

護士也呆了一呆,「你有無屋企人可以幫你付款呀?」

「我自己一個人住。」

雙方都靜了,診所都靜了,大家想聽聽這個對話,之後阿叔問:「你們何時關門?」

「你是否有人幫你付款?」

「是,我找找看。」

「你最好兩點前回來,或者三點之後。」

「哦。。。」

「那你先走吧,遲一點回來取藥。」

之後阿叔就離開了。

我不知道他能否找到朋友付款,亦不知道他能否取藥。我在想,如果將來年老時要擔心這幾百塊的醫藥費,我不想。

想了又想,我想到一個投資計劃,好像月供股票一樣,每個月買入巴菲特的巴郡股票。

巴郡股票每年平均增長7%,如果我每個月用30%人工買入巴郡股票,保守估計人工增長為每年3%,但每年買到的巴郡股票會越來越少。預計退休時,我將會有2,181股巴郡股票。到時巴郡的股價為1,980美元,股票總值是1,980美元 x 2,181 = 4,318,300美元,即33,679,608港元。

依家大概每年36萬港元,令自己達到生活舒適的水平,這算是財務自由的數字,到了70歲退休時,這個財務自由數字將變成1,106,922港元(按每年3%通脹計算),去到100歲,數字是2,608,534港元。若預計自己有100歲命,每年賣70股巴郡股票,減去資產增值稅,每年平均有400,000美元,賣巴郡股票的錢足夠令自己過得無憂。

我認為要考慮因素:

1. 40年後美元港元是否仍然掛鈎

2. 巴菲特現時86歲,巴郡股票10年後由誰掌舵。掌舵人能否繼續令巴郡股票得到超越大市的回報

3. 巴郡的股價能否維持於7%的穩定增長

4. 人工加幅會否維持每年3%至退休

5. 現在單身,將來可能需要養家,到時有沒有餘錢作出投資

請問止凡兄對這個投資方法有何見解。

June上

後記:

收到這個電郵,我並沒有直接回覆,而是選擇在這裡討論,主因是看見這個發生在診所內的小故事,有所感觸,若能拿到這裡分享,應該能讓更多人反思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不少人看待投資,每每想著要做股神的想法,關心的問題多是回報率多少?跑贏大市多少?趨勢在哪裡?諸如此類,其實最切身「貼地」的考慮,就可能是應付自己年老時幾百元的醫療費用,有足夠金錢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這要求很簡單,但要做到未必如想像般容易。

June很用心去想了一個「簡單」的投資方法,背後都想了不少因素,考慮尚算周詳。他希望我給點意見,這個當然可以,只不過我並不是什麼理財策劃師,只能隨心談談。

June在考慮40年後的世界,其實不容易,我們不妨想想40年前與今天的世界有何變化,有太多的情景與生活模式,相信當年不可能預計得到吧。所以,這些計劃內容,可以是一個計劃的主幹,而於這40年裡仍是需要不停演化改良。

股神投資理念在演化

舉個例,巴菲特整個投資生涯中,也並非始終如一的。最初時,巴菲特像他師傅Graham一樣喜歡拾煙蒂屁股,買資產折讓股。後來因為受著名投資者Fisher及受拍檔Munger影響,開始買些增長股。之後看中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學習保險公司的生意,因而投資保險公司。後來又投資20年前還未存在的環保電動車比亞迪。過去說過不懂科技股,但近年也投資IBM與蘋果。

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所謂一承不變的投資理念,其實多年來也在不停演化著,因為他每天都在進步一點點。當然,考慮長遠是需要的,但別以為今天可以想出一個40年不變,無懈可擊的投資操作,這從來都不是長線投資的演繹。

因此,June那個計劃考慮了很多範疇,有通脹、預期回報、貨幣、巴郡主席等,看來頗細緻,頗周詳。然而,投資最重要的一環,是個人理念與財商本身,因事情與形勢發展未必如常,投資者需要隨時作出應變。

記得曾於iM寫過類似的文章,未來40年,科技日新月異、息率高低變幻不停、政治、貨幣、天災、人禍,我們可以預測多少呢?有一個好計劃作為藍本絕對需要,但世上能維持40年無堅不摧的無敵計劃只有一個,就是投資者在期間不斷作出合理的優化,所以重點是投資者自己。

最後,故事中那位阿叔,令我深思一個問題,到底民間可以做些什麼,才可以避免富裕的香港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推介影片:https://youtu.be/Sdyiqer7zos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