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这座经济大省的野心:坐稳“工业第一大省”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21213-ec14409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这座经济大省的野心:坐稳“工业第一大省”

• 2022-12-13 16:45:05  来源:读城记工作室 E1453G0

作者|陈熊海 来源|读城记工作室(ID:DUCHENGJIPLUS)

制造业当家

近一段时期,“制造业当家”成为广东经济发展中的高频词。

12月5日,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上提到,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广东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除此以外,广东省、市各级政府负责人在不同的场合频频提到“制造业当家”。

1

△ 多地重提“制造立市” 图源:摄图网

广东的制造业确实领先全国。11月以来工信部及其下属智库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区”“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着实让广东各市县区地好好宣传了一把自己。

广东省共有工业百强区22个,工业百强县2个,工业百强区榜单前6名均被广东包揽。广东10市入榜“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深圳位居第一,广州位居第三。

但广东的制造业发展,有优势,也有隐忧;是标兵,也面临着追兵。

经济大省也是制造大省

临近年底,制造业在经济企稳回升中承担重要的任务。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91723.22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7229.55亿元,增长3.3%。 规上工业增加值为28953.65亿元,增速3.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持续提升。

一系列数据显示,多重挑战下的广东实体经济增速回升。

就数据来看,2021年,广东GDP124369.67 亿元,工业增加值45143亿元,两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第一大省”。各省市中,仅有2个地区工业增加值超过4万亿元。

广东已经培育出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1年,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9069.97亿元,占GDP比重约为40%。

从工信部及下属智库发布的三份榜单来看,广东制造业在全国发展可谓“一骑绝尘”。

在“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中,广东共有工业百强区22个,工业百强县2个。其中,工业百强区榜单前6名均被广东包揽。

在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广东10市入榜,珠三角9市均入榜,其中,深圳位居第一,广州位居第三,领跑全国。佛山、东莞分别位居18、19位。

在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广东占7席。

“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广东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全国工业布局中并不重要的省份,一举成为国家的工业大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境内资本与境外资本的双轮驱动,也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曲建认为,在广东制造业发展中,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是一大重要现象。

一方面,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加工贸易、“三来一补”,民营企业从为外资企业做配套开始,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广东逐步形成完整的工业布局,促进城市间合理分工。例如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城市更加深入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环节,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城市制造业规模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要有创新能力,让“广东制造”不断向“广东创造”发展,华为等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典型案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更加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当家”这一概念凸显了制造业对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今年5月,广东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共包括两大产业集群各10个。今年9月,又印发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从顶层谋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同期,深圳也出台了相关意见,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也在今年首次明确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空间小但效益高

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从工业百强区榜单就可以看出,广东22个百强区占比超过了1/5,整体分布比江苏的19个百强区更加靠前,包揽前六,且头部效应更明显,前50名就占了17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部主任李媛恒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她表示,百强区分布情况更能代表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从地域看,广东的工业百强区和百强县都集中在珠三角,而江苏的百强区也大多集中在苏锡常城市群和南京两大区域。

空间小、效益高是广东制造业的特点。

曲建认为,广东制造业已经形成产业间相互配套的集群体,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几个主导产业,尤为突出的是已经形成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基础理论研究、研发设计、产业化等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

他说,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的制造业,和以苏州、无锡为龙头的制造业对比,一大显著差异就是土地空间少,但科技创新能力更强。这让广东在珠三角的产业集聚度高,配套能力强,超越水平竞争,形成研发设计到产业化的垂直分工。

在三份榜单中,广东面临的追赶压力不小。

都是东部沿海省份,GDP位居全国第二的经济大省江苏,工业增加值也位居全国第二。2021年,江苏省工业增加值达到44634.1亿元,低于广东仅500亿元。江苏省有工业百强区19个,百强县23个。

总体来看,广东与江苏的县级行政区数量持平,江苏工业百强县区共42个,广东仅为24个。江苏13个地级市悉数入榜“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数量更多。

在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广东有7个,江苏有10个。从今年前三季度看,江苏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088.5亿元,高出广东近3000亿。

但在某种程度上,去对比广东和江苏的制造业发展,对广东而言似乎过于苛刻。

“制造业需要大尺度空间,广东的土地空间远不及江苏等长三角地区,这也是广东制造业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曲建说。

浙江一直都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而广东则是60%的土地都是山地、丘陵,这种地形不利于发展制造业,粤东西北的生态保护任务很重;仅有珠三角、粤东、粤西这样的沿海区域,有河流冲刷出来的平原。江苏则80%以上都为平原,是中国最为平坦的地方之一,土地空间更为广袤。

这直接影响到广东的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百强区所覆盖的地级市都在珠三角,仅有2个百强县也位于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是空白。而江苏的百强县有23个,均衡分布于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覆盖了13个地级市中的11个。”李媛恒说。

工业均衡化发展的路径

面临着空间资源紧约束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广东如何才能坐稳“工业第一大省”?

在李媛恒看来,首要工作是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

她表示,广东的优势在于集群培育和数字化转型有较高的能级效应,比如深圳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了较强集群效应。一方面,广东要围绕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等目标提升现有动能,另一方面培育新兴动能,抢抓新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形成有梯次后劲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东要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创新能力,从‘加工组装’走向‘创新制造’,”曲建说,深圳与香港已经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创新城市,发挥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力量,可以让广东制造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破解制造业空间瓶颈方面,曲建建议,要在土地利用上精耕细作,推动老旧工业区转型升级,为制造业腾出产业空间。

“工业上楼”是破解空间难题的一大方式。今年12月,深圳提出,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连续实施5年的进度,向企业提供“工业上楼”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全至科技创新园是国内首个“工业上楼”项目,已有效提升工业空间3倍、入驻企业数量提升3倍、产值提升30倍。

除此以外,江苏的经验,也对广东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曲建指出,江苏制造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工业入园”,产业园区较为发达,各大园区在各类榜单中遥遥领先,而广东的工业园区建设和规划稍显薄弱,制造业更多依赖于企业在城市和区域中进行市场化布局,工业园区相对应的配套体系还未形成。据此,他认为广东应加强工业组团建设,提升园区配套能力。

作为江苏工业园区的典型代表,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模式,自1994年起步,2021年已实现GDP3330.3亿元,相当于苏州一个行政区的体量。并且,苏州工业园区还实现了省内“南北共建”,将多年建设经验形成的成果整体打包落户位于苏北的宿迁市,建设了“苏宿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异地落地是工业入园的进一步延伸。江苏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省内帮扶机制,发达城市的产业园区在欠发达地区规划建设新产业园区,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哪些归原产业园、哪些归当地,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有助于工业化先行城市带动后发城市,这一现象在广东较为少见。”曲建说,在广东,产能扩张、产业转移更多是企业的市场化行为,政府层面的合作和引导较少,工业园区的异地拓展是很好的平台和抓手,值得借鉴。

李媛恒也认为,江苏“跨江融合、南北共建”的经验值得广东借鉴,广东可以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的城市为龙头,带动汕头、湛江等地与珠三角进行有效分工合作,打破区域发展差异,落地更多异地工业园区或深汕合作区这样的飞地,有意识培育壮大一批工业百强区县。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ID:DUCHENGJIPLUS),作者:陈熊海 

本文来源读城记工作室,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