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Q3亏损16亿:李想的理想折戟现实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tech.sina.com.cn/csj/2022-12-12/doc-imxwkrqr3018570.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Q3亏损16亿:李想的理想折戟现实

2022-12-12 09:59:24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零态LT    我有话说(0人参与)

1084-03104c508c5e86885e44eee63f0d72e6.png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零态LT(ID:LingTai_LT)

  2022年12月9日,理想披露了2022年三季度财报,营收93.42亿元,同比增加20.2%;净亏损16.4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仅为0.22亿元,Q2亏损为6.41亿元。

  尽管三季度财报并不乐观,但李想却意气风发在全员公开信中表示,“理想汽车正式启动面向千亿规模年收入的全面矩阵型组织升级…我们需要用组织升级实现千亿收入规模的突破,向万亿收入规模发起挑战。”

  诚然,理想给出了亮眼的四季度业绩指引,交付量将同比增长27.8%至36.3%,营收将同比增长55.4%至65.8%,但是结合三季度报来看,在粗狂的“规模”之外,理想似乎面临着精细化运营的巨大考验。

  虽然此前理想靠理想ONE另辟蹊径地赢得了一定的发展窗口期,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随着补贴终止以及动力电池成本上涨,也有越来越多的车企瞄准了增程赛道,并推出相关产品。这意味着,理想的新车面临分流风险。在这之外,理想依然未摆脱“换挡”带来的阴翳。

  股价断崖式下跌背后

  理想此前的荣光与现阶段的隐忧,其实都源自于其曾经的“股肱之臣”理想ONE。

  由于创业之初错误押注了SEV项目,理想在纯电技术上的积累落后造车新势力一个段位,只得选择增程技术路线。2018年10月,理想发布了采用增程技术的理想ONE。虽然理想ONE的问世有妥协的意味,但是由于彼时市面上少有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再加上理想ONE同时兼顾智能化体验以及较高的充能效率,此后却出人意料地赢得了市场的关注。

▲图:中商情报网
▲图:中商情报网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0~2021年,理想ONE的交付量分别为3.26万辆和9.05万辆。当年的造车新势力销量榜中,理想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位。凭借理想ONE亮眼的表现,理想的股价也节节攀升。2020年7月,理想以11.5美元/股的发行价登陆纳斯达克。2022年6月理想的股价达到了40.79美元/股,较发行价上涨约255%。

  不过此后,理想的股价就断崖式下跌。截至2022年12月9日,理想的股价仅为21.12 美元/股。虽然相较于10月28日14.26 美元/股的股价已有上涨的迹象,但仍处于低位。尤其是2022年三季度财报发出后,理想的美股股价单日跌幅达12.37%。

  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2022年理想的产品战略出现大的调整所致。2022年下半年以来,理想接连推出L7、L8和L9,并突然停产理想ONE。

  诚然,理想停产理想ONE,并推出基于通用平台打造的L系列,有突破产能束缚的深层次考量。但问题是,理想并没有在尽可能降低理想ONE停产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有效提升L系列的销量。

  财报显示,2022年8~10月,理想ONE的销量分别为4571辆、1408辆以及871辆,相较于以往单月过万的销量,有明显跌幅。

  因备货以及和供应商的签约金额过大,理想ONE销量断崖式下跌,使得2022年Q3,理想计提理想ONE相关的存货减值和合同损失超8亿元。这也让理想引以为傲的毛利率腰斩。2022年Q3,理想的汽车销售毛利率为12%。作为对比,2021年Q4~2022年Q2,理想的汽车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2.3%、22.4%以及21.2%。

  在理想ONE“撤退”的背景下,理想的新车型如果能挑起重担倒也还好,但问题是,理想的交付量仍在节节下探。

  财报显示,2022年Q3,理想的交付量为2.65万辆,连2.7-2.9万辆的指引区间都没能达到。2021年Q4-2022年Q2,理想的交付量分别为3.52万辆、3.17万辆以及2.87万辆,环比跌幅均在10%左右。

  深陷“增程困局”

  当然了,理想2022年以来的业绩萎靡,部分原因是因为新车没能很好地填补理想ONE抽身后的“真空”,随着L7、L8、L9,以及尚未问世的L6大规模交付,其可能会走出业绩不佳的阴霾。

  不过不能忽视的是,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不同于两年前,理想汽车已经不是增程赛道的“独苗”。这或许预示着理想的“复兴之路”面临巨大考验。

  2022年以来,新能源赛道已经涌现了众多增程式产品。比如,2022年7月,长安深蓝推出SL03,有纯电和增程两种配置。紧接着,哪吒推出的哪吒S,同样提供纯电和增长两个版本。12月,吉利汽车又推出了增程电动SUV星越L。

  众多车企之所以纷纷推出增程式汽车,固然是因为看到了理想ONE创造的商业神话,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当下电动车行业的特殊矛盾使然。

  首先,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正式终止,其中纯电车型补贴最高将下滑1.26万元,而插电式混动车(含增程式)仅下滑0.48万元,对车企的利润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众多车企都赶在2023年前,推出增程式汽车。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热销带动的锂元素价格飙升,也让车企倾向于推出电池容量更小的汽车。

▲碳酸锂价格走势( 图:Choice)
▲碳酸锂价格走势( 图:Choice)

  Choice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为60万/吨左右,而2019年这一数字仅为5万/吨左右。Rystad Energy调研报告显示,按当前的锂矿产能来看,可能 2026年出现锂短缺,2027年锂资源供给不足加剧,进而影响330万辆电动车的生产。

  从市场层面来看,问界M5纯电和增程版电池大小分别为80度和40度;哪吒S 715Km纯电版和增程版电池大小分别为85.11度和43.88度,纯电版的电池大小,均为增程版电池的两倍左右。

  按此前国轩高科披露的动力电池1000元/度的价格测算,问界M5纯电和增程版仅电池的成本差就高达4万元。

  而从官方指导价来看,问界M5 2022 EV 后驱标准版和2022款 增程后驱标准版的价格差也不过2.88万元。再加上问界M5的增程器来自打造了东风小康面包车的赛力斯,成本相对更可供。增程版的问界M5,无疑具备更高的利润。

  在此背景下,也有越来越多的车企传出将会涉水增程式汽车。2022年11月初,汽车博主“朱玉龙-YL”爆料称,小鹏正在研究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12月,汽车博主“讴德王”爆料称,石头科技将推出采用增程技术的中大型SVU。

  越来越多的车企推出增程式汽车,很难不分流理想汽车的吸引力。财报显示,理想2022年Q4的销量指引是4.5万~4.8万,由于10月~11月的销量已确定,12月的平均销量或许仅仅为2万辆左右,依然难以完全发挥出多产品线的优势。

  架构变革能否补足短板

  或许是因为看到了上述市场困局,发布三季度报发布的同一时间,理想还掀起了一场组织变革。

  李想发布的全体员工内部信表示,理想全面启动矩阵型组织升级。未来三年,理想将在两个横向实体部门的基础上,新增五个横向实体部门,并在管理流程上向集成化转变。

  此外,理想的管理层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退出董事会,加入理想汽车流程变革委员会;总工程师马东辉接替沈亚楠担任理想汽车总裁并进入董事会,整体负责研发与供应群组;高级副总裁谢炎出任理想汽车CTO,全权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

  可以发现,理想的组织变革最主要的进化方向,就是由技术派领航,再由矩阵型组织“确保全流程的管理质量”“把持续创造的价值源源不断的运送给消费者”。

  事实上,透过财报,也能明显感受到理想押注技术的态度。2022年Q3,理想研发费用为18亿元,同比增长103.1%,环比增长17.8%,研发费用率高达19.3%,几乎将汽车销售毛利率消耗殆尽。

  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理想一直奉行增程错位竞争以及重毛利的控制成本理念,致使核心技术出现了严重的短板。

  以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智能驾驶为例,2021年初,蔚来、小鹏相继为旗下的旗舰款汽车推送了NOP和NGP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反观理想ONE,因硬件存在先天的不足,一直没能带来更高维的自动驾驶能力。直到2021年中发布的2021款理想ONE,才支持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而相关车主,一直等到当年年末,才收到OTA 3.0的升级,用上“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透过专利数据,可以明显感受到理想的弱势。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蔚来、小鹏、理想的专利总数分别为4472项、2979项以及1970项。发明专利上,蔚来和理想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671项、1622项以及603项和212项,后者明显落后一程。

  另一方面,将时间拉长来看,增程汽车终究是过渡产品。随着电池价格的下跌以及电力基建的大规模落地,纯电技术或许将彻底淘汰增程技术。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在发展增程技术的同时,理想不得不关注纯电技术,并大力投入电力基建。

▲图:参照系
▲图:参照系

  2022年3月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理想汽车副总裁孙广敏表示,“希望理想汽车到2025年全国能建成超过3000个超级快充站”。参照系披露的数据显示,充电站的投资成本约为250万元,按此测算,单为超级快充站,理想还需投入75亿元左右。

  总而言之,虽然此前理想靠理想ONE另辟蹊径地赢得了一定的发展窗口期,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随着补贴终止以及动力电池成本上涨,也有越来越多的车企瞄准了增程赛道,并推出相关产品。这意味着,理想的新车面临分流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成熟,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旋律大概率是“纯电”,而由于过于关注毛利率以及增程技术,理想也相对忽视了更能增加纯电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自动驾驶、充电网络等方面的建设。未来理想如果想要复刻理想ONE创造的商业神话,或许将面临全方位的挑战。

1.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