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数字化升级里,RPA 的下一步正在走向哪?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utoushe.com/8390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数字化升级里,RPA 的下一步正在走向哪?

v2_d574a26392614a3485dcef0a8aefa77a_img_000

作者|斗斗 

今年八月,调查机构Gartner发布了2022全球RPA魔力象限。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RPA市场规模达到28.8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55.7%。RPA中国关于“2022年RPA投入规划”的调研显示:76.1%的受访者计划扩展RPA技术应用并逐渐加大技术投入;预计至2024年,中国RPA市场规模将达到81.8亿元。

RPA的价值在哪里?

数字时代,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诉求,例如如何让员工从机械、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但对于企业主而言,他们的侧重点其实是如何最大程度的节约公司的人工成本。

实际上,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表现令人瞩目,并已逐渐成为当今最热门的技术趋势。

映射到增长上,报告表明,RPA软件市场仍然是企业软件中一个快速增长的部分市场。RPA软件部门的收入在2021年增长了31%,达到24亿美元高于16%的全球软件市场平均增长率。

而在这增长背后,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最为明显的变化体现在调查机构的评估标准上。

今年,Gartner发布的RPA报告特别提出,“到2024年,95%的RPA将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UI集成”。与去年相比新增了“通过API”。

报告强调,“RPA市场的新进入者,包括集成供应商和大型软件供应商,正在成功推广API优先的过程自动化方法”。

另外,Everest 2022 RPA报告与2021年版评估项也发生了几点变化。

具体来看,首先是COE(卓越管理中心)的管理能力,这点主要针对大型企业推广RPA很有必要;其次,导入PM(项目管理)/TM(团队管理)的结果,生成bots(自动程序),这应该是为了扩大RPA的使用场景;再有就是内置一些智能化的工具来帮助开发者,而这意味着更低代码化。

总体来看,API这种能力如果说在2021年并未成为“刚需”,那么在2022年已然成为“必需品”,是RPA厂商入选调查机构魔力象限的标准。

在RPA行业这种变化背后,隐藏的是企业对RPA的“又爱又恨”,更是RPA厂商不断进化的缩影,同时也暗示着RPA未来的发展趋势。

RPA的未来十年,将会路向何方?

一、63%“烂尾”率,RPA走歪了吗?

RPA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产品或解决方案,确实在降本增效、提升运营能力,优化组织流程等方面有着相当不错的应用效果。

企业对RPA的认可度也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组织内引入或计划引入RPA或IPA机器人。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企业引入RPA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德勤的一项调查给出了不太乐观的答案。在400家公司中,30%到50%的初始RPA项目失败,63%的RPA项目没有按时交付。

显然,RPA领域,当下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具体来看。首先,因为大部分RPA实施厂商都不懂企业的业务,更无法站在企业全局和管理层视角下看问题,只做一些零散的点。

加之,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RPA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在选购RPA的时候也会因为不够了解而对于需求的表述不够明确,因此,在没有科学的规划,体系化的思维下,解决的单点问题,并不会给企业带来质的飞越,效果就突显不出来。

但其实,企业的业务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多面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IT架构、应用系统、网络架构、安全管理、风险管控、经营要求等都决定着要想做好RPA的项目,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挖掘、梳理企业管理的核心诉求和痛点,明确其组织结构,流程和IT体系等。

“RPA的难度,不在于技术开发能力,在于整体规划的产品能力。”一位业内人士在某论坛上直言。

其次,很多RPA项目交付人员都会深有感触,RPA机器人所依赖的应用系统或环境等只要有一丁点变化,整个流程就会停滞,导致其使用人员经常抱怨,其后续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根据我们的经验,当我们把RPA工具交到办公室职员手中,大多数人都会很快把它放回去。和任何软件一样,尤其是那些具有很多技术细节的软件,RPA需要大量的奉献精神和承诺来学习如何熟练地使用它。”某公司CEO解释道。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RPA项目实施选择的产品功能覆盖不全。RPA的执行也不具备扩展性和灵活性,对于同一个机器人,如何动态参数化执行、如何按需执行,没有很好的满足用户差异化、便捷的使用诉求。

总体而言,未能制定实施战略、无法实现自由部署、与系统融合意识不强,都是企业实施RPA“烂尾”的重要原因。

因此,RPA项目落地的关键在于,RPA厂商要教会客户如何用、用在哪,以及用得好。

目前,RPA领域的玩家主要分为6个阵营,且各有优劣。

一是RPA厂商,大多专注于深耕RPA产品技术,产品成熟度高,通用性和稳定性方面优势较强。代表企业有弘玑、来也、云扩科技、金智维等;

二是AI厂商,通过RPA+AI为RPA应用提供更强的AI能力,代表企业有达观数据等;

三是云计算厂商,提供云计算输出能力,代表企业有阿里云、华为云等;

四是RPA集成商,RPA作为公司集成的产品之一,并不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或唯一业务。代表企业有用友、金蝶等;

五是RPA咨询实施方,与RPA厂商战略合作,具备RPA解决方案咨询和实施的能力。代表企业有德勤、普华永道等;

六是垂直领域RPA厂商,垂直领域敏感度高,竞争优势明显。代表企业有平安科技、宏桑软件等。

在产业家看来,目前RPA竞争格局尚未稳定,机会尚多,重要的是玩家们如何加强产品的扩展性、灵活性,尤其是流程挖掘的能力。以此获取客户青睐的重要能力。

从这一点来看,有着较高产品度以及深耕RPA产品技术的RPA厂商,或将更有发展前景。

二、“RPA+N+流程挖掘”的落地可能性

E餐饮集团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餐饮业知名品牌,业务涉及餐饮相关的6大业态,至今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拥有近百家门店。企业在职员工3000余人,年接待量近500万人次。

因餐饮行业的特殊性,企业信息化程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司日常运营主要依赖于三套信息化系统,分别是定制开发的供应链管理平台、财务系统和OA系统。供应链管理平台是企业的业务核心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没有开通数据接口,仍然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完成数据搬运。

开票工作量繁重,工作效率低且质量难以保证,成为主要的痛点。

为了解决财务人员发票开具的痛点,E公司通过调研,了解到RPA的优势,希望通过RPA优化发票开具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开票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且以开票机器人为起点,逐步挖掘其他可应用RPA的流程,实现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自动化、数字化转型。

RPA项目组通过对发票开具业务流程的分析,识别出可由RPA替代人工的操作,梳理出适用于RPA的流程。并在此次实施方案中,项目组还考虑到各种客户需求加入逻辑判断、容错的节点。

例如,出库单与销售订单匹配成功,则开具发票。匹配不成功,则不开具发票;根据支付账户不同,将发票销售明细表分为公司抬头表和个人抬头表......

另外,项目组通过其灵活的可扩展性,RPA将原本单独鼓励的软件连接起来,使RPA能够轻松集成在ERP、OA、供应链系统上,解决了接口集成的尴尬,打通数据流通壁垒,让管理者实时全面掌握运营数据。

例如在开票业务中,销售人员接收客户订单,会将信息传递给会计部门,并在特定时间开具发票。RPA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将信息输入系统时,同步反映在会计系统中,RPA机器人还可设置在特定时间自动开票。

通过RPA在发票开具流程中的应用,整个开票流程全程自动化,耗时由原来的20分钟缩减至5分钟,效率提升了75%。并且RPA极大地提升了开票的准确率,帮助企业摆脱了人工输入出错频率较高的困扰。在RPA上线后,开票人员无须按照固定周期开票,而是根据业务需求随时开票,做到了对业务的及时支持。

很明显,流程挖掘有着重要作用,即发现流程的“痛点”。进而找到效率低下的根源并确定包括自动化在内的改进机会,是RPA项目落地的基础。

流程挖掘的价值也正在被更多的机构和企业认可。2021年发布的《流程挖掘行业扫描》报告数据显示,78%的流程挖掘客户表示流程挖掘是实现RPA工作的关键。这个数据进一步表明,流程挖掘正在深度影响RPA。

Gartner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流程挖掘市场将达到22.5 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6%,其中大中华区增速为37.2%。

毋庸置疑,流程挖掘解决了RPA用在哪的问题。

其次,RPA与ERP、OA等系统的融合,打破了数据壁垒,扩大了RPA的应用场景,使系统管理员管理自动化程序更加便利,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升业务附加值,以便企业更好地扩展业务、扩大规模。

由此可见,这种可扩展性解决了RPA如何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流程挖掘抑或是可拓展性等能力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可以看见的底层逻辑是,RPA如同胶水,正在以流程挖掘为基础,以各类系统软件为“节点”,将企业内部“粘连”,形成企业内部全面自动化。继而打造了一个“RPA+N+流程挖掘”模式,在此模式下,实现了RPA项目落地的最大化。

虽说,RPA是企业优化流程,降低用工成本的秘诀,但RPA并不是万能的,PRA的实际运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三、AI,能否成为RPA的下一步?

事实上,RPA流程自动化主要针对规则性的工作,所以说RPA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对那些没有规则性的工作流程,无法实现自动化。

以金融场景为例,随着银行应用深入及需求进一步挖掘,RPA的弊端和局限性显现。

RPA主要处理大量重复、规则化、结构化的数据。然而在银行,这类数据的业务只占一小部分,剩下的则大量涉及图片、文字甚至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且非结构化数据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这也意味着,RPA在金融场景的应用并不多。因此,RPA只能成为数字员工的四肢,处理一些简单业务。

而随着AI技术的兴起,其可以让程序具有一定的认知、学习、推理能力,通过输出一些决策,让过去单一化、机械化的软件流程自动化技术变得更为灵活。RPA得此搭档,便能打破限制,拥有来自于“大脑”的智慧,可进行思考决策,处理更复杂的数据。

简单来说,RPA就像一个人的四肢,可以做机械性的动作,具有赋予业务流程自动化的能力。人工智能则是人的大脑,可以赋予RPA听觉、视觉、表达等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纠偏的能力,以管理更复杂的决策和分析任务。

即RPA的执行能力、快速的检索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自动化的处理能力,再结合AI技术强大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实现数据集成、自主学习、预测性分析,将依靠经验的决策的流程,转化为基于数据洞察的决策,助力企业更有效地预测和应对环境变化、优化配置资源、重塑自身竞争优势。

“RPA+AI”下,“知行合一”,遂实现了“1+1>2”的效果。

目前,诸多厂商已经布局。以弘玑为例,其在RPA领域已经融合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RPA产品线囊括NLP、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一体化AI技术;来也科技于2019年就已进入RPA+AI市场,打造了基于“RPA+AI”的智能自动化平台,并应用于银行、保险、政府等领域;达观数据的银行机器人解决方案,集成流程机器人、计算机视觉、NLP、知识图谱等技术,赋能信贷审批、国际业务、风险管控、智能营销、运营管理、财务税务等业务。

另外,已有多家银行打造RPA和AI融合的项目。例如工行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服务平台为基础,集成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以RPA技术作为更多AI技术落地应用的加速器,实现RPA控制力与AI认知力相互融合,从而解决传统业务场景的非结构化数据操作、跨系统连接、人工决策等问题。

无论是“RPA+N+流程挖掘”,还是“RPA+AI”,其实都明确指出RPA想要发挥最大价值,必然不能单打独斗。这也解释了为何诸多调查机构在在2022年将“API”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里“API”亦可以把它看作ERP、流程挖掘、AI等N个选项。

AI智能、API连接,纵向和横向交替中,RPA正在迎来企业数字化潮水中的真正蓝海。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