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禾赛科技,何以为继?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eefocus.com/automobile-electronics/53022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禾赛科技,何以为继?-汽车电子-与非网

38c215e2224b2dceb2fc54a39f0d9af3.jpg
6802e3b9167470dd9d422fcecdba52d2.jpg

上线通知: 2022年11月27日,更全、更大、更强的新与非网全「星」发布。新与非网整合了原与非网、电路城、摩尔吧,点击了解详情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资本退潮、量产危机,激光雷达的前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清晰。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关键感知传感器而存在。除了马斯克坚决不看好激光雷达之外,国内的各大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几乎全部都把激光雷达看做通往高阶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上升,智能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属于激光雷达的春天,很快就来临了。

2021年,小鹏P5上市,打响了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第一枪”。而后的蔚来ET7、ES7、ET5,理想L9、L8、L7,小鹏G9、改款P7等,都配备了激光雷达。

当然,除了蔚小理之外,极狐、长城、阿维塔、高合、集度等,也都是激光雷达的忠实拥趸。

众人拾柴火焰高,车企们的趋之若鹜,叠加资本的投机下注,促使着激光雷达的蛋糕,越做越大。

而首先吃到红利的,就是激光雷达厂商们。借着市场的“热乎劲儿”,Velodyne、Luminar、Innoviz、Ouster、Aeva、AEye、Cepton、Quanergy 8家激光雷达企业,先后登陆美股。

至于国内的激光雷达企业们,同样不甘人后。

就目前而言,国内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中,掌握话语权的公司基本上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大疆、华为……

而这其中,已获得理想、高合、小米、零跑、爱驰、集度、长安等多家车企合作定点,且激光雷达月出货量达万颗的禾赛科技,绝对有实力称得上是典型的一家中国激光雷达厂商。

只不过,有些可惜的是,禾赛科技错过了2021年的IPO上市。

IPO上市,蜜糖还是毒药?

最开始的禾赛科技,并非专业的激光雷达制造商,但也与激光技术有关。

2013年,同样头戴美国常青藤光环的孙恺、李一帆、向少卿三人,机缘巧合地走到了一起,并决定携手打造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因为是在硅谷最大城市圣何塞成立,故公司被命名为“禾赛科技”。

637c20eed035e.png

2014年,禾赛科技回国,以激光气体遥测系统起家,并成功拿到了国内最大的民营燃气集团的订单。但显而易见的是,只做气体检测生意,并不足以撑起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

恰逢其时,自动驾驶行业开始展露锋芒,禾赛科技将目光转向了另外一个市场——激光雷达。

2016年10月,禾赛科技正式发布了第一款32线激光雷达,初入江湖;2017年4月,禾赛科技推出40线激光雷达Pandar40,对标Velodyne的HDL-64E,打破国外激光雷达厂商的垄断局面。

2018年至今,禾赛科技又相继发布Pandar40P、Pandar64、Pandar128,搭配QT系列的两款近距补盲激光雷达,凭借性价比与可靠性能,禾赛科技收获了国内外各大无人驾驶公司的订单。

转折点在2021年。年初1月,禾赛科技正式在科创板递交IPO招股书,并获得上交所受理。根据招股书显示,禾赛科技拟计划募资20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智能制造中心项目,6.5亿元用于激光雷达专属芯片项目,1.5亿元用于激光雷达算法研发项目。

但遗憾的是,禾赛科技的IPO过会程序仅进行了2个月,便宣告终止,而其最大的问题便在于“带病上市”。

禾赛科技的病有三,第一条便是,不能盈利。

招股书显示,禾赛科技2017~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947.4万元、1.33亿元、3.48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为2.5亿元。但尽管有一个不俗的营收,其净利润却常年为负,2017~2019年禾赛科技净利润分别为-2427万元、1611万元、-1.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金额达到9380万元。

或许是因为研发投入太高,才导致禾赛科技陷入到不能盈利的困局。但除此之外,影响禾赛科技不能上市的,还有另外两个病——

其一是董事长孙恺的“花边新闻”,该事件导致其失去了禾赛科技的董事长身份;其二是公司与Velodyne的专利纠纷,除1.6亿元专利许可补偿费,2020年至2022年,禾赛科技每年还需支付固定金额的专利许可费。

“花边”八卦不多赘述,但禾赛科技与Velodyne的专利官司,却是一大隐患。招股书显示,公司的Pandar40P和Pandar64产品占据了营收的99.8%。也正是这两款产品,令禾赛科技陷入了与Velodyne的侵权之战。

从目前国外的各家激光雷达企业来看,无论是激光雷达鼻祖德国Ibeo的破产,还是不可一世的Velodyne被迫与Ouster合并,叠加上市激光雷达公司股价普跌80%以上的大环境,属于激光雷达行业的动荡,已然到来。

首先瓦解的就是资本泡沫,这一角度来看,似乎禾赛科技主动终止上市,简直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上市激光雷达公司的资金都出现了问题,禾赛科技能挺住吗?钱从哪来?

激光雷达的前路,依旧模糊

禾赛科技的基本盘并不差,根据Yole Intelligence数据,截至今年7月,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卖得最好公司就是禾赛科技,占到市场份额的27%左右。而且从营收排名来看,禾赛科技也是总营收排名全球第一的激光雷达公司。

可想而知的是,除了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竞争优势之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禾赛科技的助力,无疑是巨大的。

637c20ed93c36.png

毫无疑问,相对于Robotaxi等应用场景而言,广阔的乘用车市场才是激光雷达公司决战的关键。于是,激光雷达公司必须面对三座大山:成本、性能,以及量产能力。

就成本而言,华为此前曾高调宣称,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将至200美元(约1276元人民币),甚至是100美元(约638元人民币)。

但现在的情况是,有业内人士透露道,激光雷达厂商在给到车企定点的量产的项目,一般价格在500~1000美元的一个范围,根据量产的不同,再去协商定出最终的一个价格的范围。

至于华为所说的200美元,激光雷达厂商们想做,但是依旧做不到。世界第一的禾赛科技,也是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激光雷达的单颗成本?要么大范围量产,摊平成本;要么通过产品集成化、芯片化等,借助结构创新,进行成本削减。

具体而言,激光雷达的性能取决于收发模块,可靠性取决于扫描模块,成本也就主要由二者决定。所以,除了相对通用的收发模块技术之外,扫描模块就成为了技术护城河一般的所在。

Flash、OPA的固态扫描,转镜、棱镜、MEMS振镜的半固态扫描等,都是目前可见的主流技术方向。而无论是速腾的M1,还是图达通的猎鹰,亦或是禾赛科技的AT128,都有自己的技术独到之处。

以AT128为例,其在光源上启用新的VCSEL阵列,追求零部件的半导体化,尽量减少运动部件,有利于产品可靠性。而且基于Flah技术,禾赛科技还推出了补盲激光雷达FT120,产品矩阵直接与Robotaxi等场景对齐。

只不过,随之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激光雷达的下一步进化方向是什么?补盲激光雷达能否竞争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最终的未来,激光雷达一定就是自动驾驶的必需品吗?

不否认,禾赛科技拥有一定的生产制造能力,毕竟能够实现月交付万颗激光雷达的成绩。但始终很难讲通的一个商业逻辑是,车企为什么会弃用摄像头,而选择价格更高的补盲激光雷达?

安全冗余,必不可少;但过分冗余,其实就是割韭菜的一种表现。而就激光雷达而言,马斯克早已大放厥词过,“哪个车企依赖激光雷达就是死路一条”。

如此观点,确实偏颇了些,但激光雷达如果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仍然不能实现成本的压缩,反而沉迷于给行业市场讲故事、画大饼,那么这样的结果,必然不会太好。

换句话说,禾赛科技所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友商之间的竞争,还有车企自身对于激光雷达的认知理解。

自动驾驶之争,由来已久。无论是以特斯拉为首的纯视觉解决方案,还是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融合解决方案,都各有长短。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没有人能够保证,激光雷达就一定是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正如前期各大车企追捧的高精地图一样,当车企的智驾能力不再被其所限制,那么就一定会进行优化,丢掉“拐杖”,激光雷达不会例外。

到了那时,激光雷达厂商们,又该何去何从?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