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教师的出圈与教师节走红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eiwuhui.com/1059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教师的出圈与教师节走红 – 扯氮集

前阵子,有一条新闻上了热搜:

%E6%88%AA%E5%B1%8F2022-11-10-16.46.07-1024x738.png

十年来,报考教资考试,从十来万跃升到千多万人,这也着实小小惊到了我这个十六年的教师。

教资考试,就是考一张教师资格证。这个考试相对于著名的公考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但教资不是教编,不是说有这张证就是教师——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学校愿意雇你。

有些地方,教资是可以后拿的,拿到offer后一定时间内考取即可。而有些地方,则要求有教资才可应聘。

千多万人考教资,至少说明两点:

1、这个时代,证不压身,多个证也许就多个可能;

2、教师这个职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破圈吃香。

如同三八节是女性的档期,五四节是青年的档期,六一节是儿童的档期一样,九月十日,快要成为教师的档期了。

我一家子都算是老师。父亲曾是多家大学的教授,母亲在上海财大客座过。我的太太大学毕业后就是大学老师——掐指一算,居然已经快从教三十年。至于我,今年也十六年教龄了。

在我的视野里,大学老师这个饭碗,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近乎于无人问津。太座95年应聘华东政法大学时,该校听说更多的是老师辞职下海,招个人都费劲。所以,是的,本科就能进高校执掌教鞭。

第二个阶段,则开始成为一个特定人群的目标,但竞争并不激烈。06年我应聘高校教职时,感觉到的所谓“卷”的气息,近乎于没有:我研究生的同班,没一个去做高校教师,连尝试一下都没有。

接下来几年,高校的门槛在迅速且大幅提高,然后就出台了“非升即走”的规矩,并飞快蔓延到国内大部分高校。作为用人单位,这样的规矩,其背后原因无非就是想来的人太多。搁95年要搞这套,大概就更没人了吧。

这几年应该算是正式踏入第三个阶段,千万人考教资,实打实说明了从教这件事已经破圈。教师,不再是除了这两天才会被人想起的职业,而是成为了相当多人的一种追求。

与越来越多的人想做教师相对应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出圈。很多人选择了B站做UP主。

今年教师节B站做了一个视频,很有一种当年五四青年节用《后浪》制造档期的味道:

视频里的几位,都是B站的当红教师,是整个B站超过五千名认证教师的代表。“一个学习网站”的戏称,某种角度上,也所言非虚。的确,B站上有着几十万小时的教师制作的学习内容。

这里面也包括我——打个广告,欢迎到B站上搜索“魏武挥老师”,并一键三连。

从品宣角度看,B站确实很会把握潜在的热点,从而制造出一个热点。就像《后浪》当年引爆青年集体情绪一样,这次把握住了“教师”在社会主流舆论场上回潮的时代情绪和趋势。

所谓“档期”,就是一段时间内社会集体情绪的积累。回头看当年的《后浪》,之前的五四青年节内容,往往是表面孤立的、甚至可以说是流于形式的,而这个其实还有点争议的品宣短片,则把青年这个概念提升到整个社会舆论的持续热议。而之后,各路品牌更是疯狂涌入五四青年节,将这一和年轻人对话的“档期”挤得满满当当。

在知识赛道上已颇有些积累的B站,显然不打算放弃制造档期这一机会。

正如牢牢确立了年轻人社区这一概念之后,它试图再次确立:宝藏老师都在B站。

前几日和几个搞公关的摆局吃饭,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教师节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这两年会有所突破?

公关朋友们表示这个不大好操作。教师嘛,送礼收礼,总不是什么应该的事。这就意味着,教师节很难去做“买买买”的宣传。

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但其实送礼收礼,未必就是商业了。

核心要点在于社会主流人物形象,落在哪里。过往,当然是企业家、明星等。然而随着知识网红的崛起,教师凭借着自身的知识储备,跻身主流形象,吸引海量流量,早已见怪不怪。

罗翔,在B站走红之前公众完全不知其人。在视频中,他把一个个烧脑难懂的刑法原理,通过故事段子深入人心,普法效果成绩斐然,又生生地将“张三”这么个平淡无奇的名字打造出了某种IP感,自身也成了教师中的顶流。

公众对这样的现象,是如何评价的呢?

当下国人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我的观察里,有两个趋势。

其一,道德标准越来越高,有师德重于师能的味道。

其二,但在师德中有一项,与利益有关的,倒是变得宽松起来。

一方面,扫地僧式的人物,当然还是会受到尊崇,但另一方面,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抛头露面搞所谓的求名求利,人们并不觉得,知识分子必须深藏功与名,怎么可以有铜臭味儿。

去年,一位颇有流量的教授被质问四处走穴演讲捞金丢掉了“文人风骨”。我看舆论上,“谁说文人就要清贫?”“凭知识赚钱有错吗?”这样的为他辩护,倒是占了上风。

今年,人们甚至对东方甄选还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

在一档节目中,也有人问过我,怎么看刘擎教授上奇葩说。

刘擎自2003年开始,每年根据当年西方思想界动态,撰写《西方思想年度述评》。我慕名看过一本,实话实说,实在是看得头大如斗。学问这个东西,的确高深起来不是可以随便闯的。但刘教授跑奇葩说上,说点大众能懂但又有些思想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好。

事实上,我在知识付费上支付的大部分费用,都和标准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有关(包括刘擎的现代西方思想课)。我未必是真要去做那个学问,但多知道一点这类入门型知识,有什么坏处呢?

从这个角度出发,宝藏教师在B站的这种品宣,我乐见其成。

而教师节如果被B站挖掘成一个“档期”而非只是朋友圈师恩难忘的表态大会,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完全不反对。

—— 首发 扯氮集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