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阿里巴巴的主战场,张勇在互联网大会上明确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9433690191923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阿里巴巴的主战场,张勇在互联网大会上明确了

晓曦·2022-11-09 13:30
扎根实体经济。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11月9日开幕,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代表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讲。张勇表示:“阿里巴巴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

v2_41de96110db444c3951119e321e64534_img_jpg

“扎根实体经济”,这是张勇对阿里业务的新定调,也是他对公司云计算战略的再确认。他在演讲中给出了“大流通——大物流——大计算”的分析框架,对外界理解阿里这家公司、洞察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走向很有帮助。

01. “数实融合”是阿里的业务主场

一周前的云栖大会上,张勇对外介绍了云计算业务的技术突破和最新进展,表示“阿里巴巴对技术先进性的追求始终不变”,此次强调“扎根实体经济”,是逻辑上的延续。

一个大背景是:“数实融合”已经成为各界共识。纯线上闭环当然也是数字经济的一种形态,有它的价值和市场,但从政策面看,并非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方向。国家的经济战略很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实融合恰恰是阿里的业务主场,阿里23年的发展就是一部数实融合的历史。在商业板块,阿里打出了一把同花顺:国内商业板块的淘宝天猫、1688,海外商业板块的速卖通、国际站,内部跑出来的盒马新零售,此外还有饿了么、银泰百货、大润发。

这些线上线下商业业务目前服务1000多万商家,商家背后是中小企业和产业带。这也是为什么业界一直说阿里有“to B基因”,对商家的理解、与工厂的连接,to B能力是阿里的立身之本。

在张勇的分析框架里,商业板块属于大流通业务。大流通的起点,是连接供给侧的商家工厂与需求侧的海量消费者。截至上财年,阿里巴巴全球活跃消费者数达到13.1亿,其中中国市场已经突破10亿。

随着平台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数字能力,商家工厂可以数字化地洞察瞬息万变的市场,建设更灵活、更柔性的供应链,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商业效率;消费者也需要更优体验,“供”“销”必然一体,大流通催生大物流

阿里10年前推出菜鸟,从服务自身业务起步,发展到本财年的第一季度,在菜鸟172.92亿元的季度总营收里,外部收入占比已经提高到70%。这套大物流体系由线上线下两张网融合而成,实现了分拣等物流环节的智能化,已经具备全球化的服务能力。

目前菜鸟在全球布局了6大智慧物流枢纽,每月240多架包机用于干线运输,与全球50多个港口合作建立了智能清关系统。在欧洲很多城市,菜鸟已经做到“5美金10日达”。

02. 从大流通、大物流到大计算

数字化大流通、数字化大物流的本质,是商业和物流这两个传统行业的数实融合,千行百业都有相同逻辑的数字化创新机会。各行各业数实融合的机理,是千方百计把“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用足用好,而数据的价值通过计算才能获得,这就有了对大计算的海量需求。

张勇说,就像工业时代靠电力,数字时代靠的是算力,计算正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通用能力,“真正的云计算时代正在来临”。大计算时代的基础,是云计算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推动数字化超越商贸服务业,扩大覆盖更多的第一、第二产业。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基于大计算重构研发、设计、制造各环节,降低成本,提升产能、效率和制造的精益度。

张勇例举了舟山港的案例:舟山港是全球第一大港,在阿里巴巴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协助下打造“港口大脑”,港区内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堆场智能协同调度,龙门吊装卸货高精度定位,还能根据船只停留时长、货物类型、吨位等数据,合理分配泊位,分析装卸在哪个堆场、放在上层或下层,单单这一项,相当于每两年就能省出一个造价10亿的泊位。

数实融合需要综合应用各项数字技术,给出行业化、场景化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阿里的优势是产品和能力矩阵完善,阿里云、达摩院AI、平头哥芯片构成了它的软硬件能力铁三角。阿里云在全球28个地域运营85个云计算可用区,是全球最大的“三朵云”之一,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智算中心。

03. 制造业是“大计算”最大的底气

阿里云早期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数据密集型的互联网行业,但出乎很多人的固有认识,本财年一季度的阿里财报显示,阿里云的400多万客户中,90%是中小企业,非互联网行业客户收入占比已经达到53%,这说明传统产业正在更广泛、更深入地使用算力,阿里“扎根实体经济”的战略判断与大计算的时代趋势是一致的。

在上周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总裁张建锋透露:“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节奏在加快,制造业的增长非常明显,其中汽车行业涨得更为惊人,将近100%的增长。”汽车行业的云计算投入翻倍,与整个行业的智能网联化趋势是一致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9月份消费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猛增93.9%。万物智联、全面云化,数实融合正在经历从消费迈向生产、从大企业到中小微企业、从数字化转型到天生数字化的跃迁,这是云计算的确定性机会。

最近两年,中国互联网行业陷入低谷和迷茫,直观表现为企业市值、估值大幅回落,与美国对标企业拉开了差距。理性地看,这种市值、估值的巨大落差不可能长期存在。可以算笔大账:中国GDP约为美国的3/4,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约为美国的2/5,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将近2倍,约占全球的2/7。我国独一无二的制造业体量叠加相对不高的数字化整体水平,对应巨大的企业数字化市场空间。

目前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公司是亚马逊,阿里常被拿来跟亚马逊作对比,两家公司都一手电商、一手云计算,业务结构颇为相似。在亚马逊的市值中,云计算贡献了六成,相比之下,阿里云目前对阿里的收入贡献度还差得比较远。云计算属于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的业务,阿里云刚刚迈过“投资-回报”拐点,连续7个季度实现盈利。基于可观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如果能抓住中国数实融合大趋势带来的长期机遇,阿里云的持续增长空间巨大。

张勇说:“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源于阿里自身发展目标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的高度契合,源于全社会对用数字技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度共识。”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