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提升设计价值-方法篇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jelly.jd.com/article/6332ed203ff25d005b66371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UX/UI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是否遇到以下疑问: 1.方案由上游主导,设计师没有发挥空间怎么办? 2.如何从设计视角出发梳理体验优化建议? 3.如何向各方证明你的优化建议是有价值的? 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得理解设计价值究竟为何。
f48238967f908e92.png

/ 一. 如何理解设计价值 /

设计≠艺术,设计从诞生之初就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

在体验设计场景,如果业务方是“需求提出者”,那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就是从不同视角切入的“问题解决者”,而用户既是“需求源头”,又是“方案验证者”和最终“价值创造者”。

11d36b920f7b79f2.png

下面我们详细解读【设计价值】与【业务/用户/产品】三方的关系:

1.设计价值源于业务目标,产于业务价值变现

商业设计本质上服务于业务,因此判断设计价值的关键是:是否真正地帮助业务解决问题,助力业务目标达成。换言之,设计价值就是设计师通过设计思维/策略/方法,直接或间接帮助业务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设计不能脱离业务自嗨,不能“为了强调设计的存在而设计”。 有效设计在于对业务诉求的精准满足。我们构思设计方案时,脑海中始终要回答:

  • 实现了哪些业务目标
  • 解决了哪些业务问题
  • 创造了哪些业务价值

2.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和满足,为业务创造价值

业务价值最直接的来源是用户价值的变现,因此,想要实现业务价值 ≈ 要服务好用户,这为设计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效抓手:设计师可以通过洞察用户需求,完善产品功能、优化操作体验的方式助力业务目标达成。

P.S. 用户价值 = 产品给目标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即:帮助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满足了什么需求,提供了什么服务。

3.产品PRD是“第二参考视角”

对于资深设计师来说,产品PRD不一定是最优解,它更像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第二参考视角,产品侧在理解业务目标的基础之上,从实现角度产出了初步解决方案,为设计师打开思路。

不同阶段设计师在面对同一份PRD时,有如下处理方式:

  • 初级:不知其然,表象复刻——直接按照PRD方案输出相应设计;
  • 中级:知其然,表象优化——对PRD方案进行查漏补缺,提出体验层面优化建议;
  • 高级:知其所以然,透过表象看本质——综合业务/产品目标,挖掘用户原始需求,提出当下最优解。
11d36b920f7b79f2.png

/ 二. 3维推导设计目标 /

当设计师拿到 BRD & PRD 后,如何综合多维视角制定设计目标和策略?下面列举了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的维度。

1.业务视角:明确定位

业务会从商业角度提供清晰定义产品边界和价值变现模型,从BRD中可以提取以下重点信息:

  1. 产品/需求的目标用户类型和特定场景范围;
  2. 给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帮助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满足了什么诉求);
  3. 用户价值变现模型和策略(如何通过满足诉求进而实现用户价值变现);
  4. 业务价值可量化指标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 关注北极星指标,比如某些场景侧重“留存”,有些侧重“转化”,这会影响设计侧重;
  • 在产品发展初期,了解业务线未来的布局和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设阶段性计节奏。

2.用户视角:匹配 & 完善需求

用户是一切需求的源头,仅从业务视角出发定义需求是无本之木。因此当设计师碰到业务需求不明确,或者对产品方案存疑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用户视角。用户需求挖掘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业务目标,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审视当前业务需求是否与用户诉求吻合。通过用户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1. 目标用户特征;
  2. 典型场景下核心诉求、任务和关键行为;
  3. 关键行为对应的可量化指标

P.S.为了挖掘多维度用户诉求,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将用户细分,如:

  • 角色:如B端/C端;
  • 熟悉程度:小白/普通/专家;
  • 客户价值:高价值/一般价值;
  • 目标强弱:强目标/半目标/无目标;
  • 兴趣/偏好:价格敏感/小众人群;
  • 阶段:获取-激活-留存-收益-推荐;
  • 流程:开始前/进行中/结束后...

3.产品视角:产品策略 & 实现约束

在业务主导的场景下,产品经理往往是需求的“第一经手人”,我们需要在PRD中捕捉到产品对业务需求的理解和转化策略。另外,产品视角也阐释了在落地实现层面的约束限制,特别是前台与中/后台的依赖关系。从 PRD 中可以获取以下重点信息:

  1. 产品目标和策略;
  2. 功能范围和核心流程;
  3. 前中后台能力支持;
  4. 实现成本和风险点

在消化PRD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1/ 从产品系统视角审视需求:

多数情况下,我们接到的需求是点状的,可能是某个子模块的子流程/功能,此时我们可以用更系统的视角向上追溯,定位模块所属能力矩阵,找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这有利于精准把握需求,保证链路场景闭环,为后续由点到面驱动更大层面体验优化作准备;

11d36b920f7b79f2.png

2/ 不要忽略实现层面的限制

很多功能不是“不该做”,而是当下“做不了”或“性价比低”,一些优化方案提出前,我们需要从产品角度考虑现有中后台能力支持、研发可行性、运营人力成本等,避免设计“空中楼阁”。

综合以上业务、用户和产品三个维度,我们更加精准推导设计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不是万能的,大多情况下设计只能通过“影响/实现局部用户价值”间接助力变现,我们只需关注可以通过设计手段参与、干预和落实的部分即可。一个设计目标的完整表述 = 通过【XX设计策略】帮助目标用户【实现XX价值/满足XX需求/解决XX问题】,以助力【XX业务目标/变现方式】达成。(在实际表达中可以适当精简)

11d36b920f7b79f2.png

/ 三.方案推导 & 价值量化 /

确立明确的设计目标和策略后,下面进入设计实施和验证阶段,这里推荐两个基础的推导模型。

1.SKS模型:从策略到方案

SKS模型,即策略(Strategy) → 影响因子(Key factor) → 解决方案(Solution)。设计目标中的策略是一切方案推导的源头,我们需要找到影响策略实现程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将其视为可控变量,并以这些变量为切入点进行方案尝试,最终衍生多种解法。

比如:我们把提升Banner的点击率作为策略,那影响banner点击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形式是否新颖、配色是否亮眼、是否有动效引导、利益点是否突出、行动按钮是否吸引人点击等等,每一个影响因子都可以衍生出多种设计方案。

2.GAM模型:从目标到指标

上文提到,设计手段通常是以间接方式助力用户价值实现,进而赋能业务目标达成。那如何量化设计价值呢?我们可以使用“GAM模型”,即设计目标(Goal) → 高价值行为(Action) → 衡量指标(Metric)。具体方法如下:

  • 设计目标反推高价值行为

一个设计目标实现,一定是由链路中一个/多个高价值行为促成。比如用户在真正“下单”前,会访问商品详情页,浏览商品详情页信息,加购物车等。

  • 用行为指标度量设计价值

用数据刻画和度量高价值行为的指标变化,进而度量设计方案的价值。 我们可以尽量多维度拆解高价值行为和相应度量指标,维度越多,关联性越高,判断误差越小。

/ 四.小结 /

事有轻重缓急,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需要走上述方法进行设计分析,要学会辨别重点的、有发展潜力的需求投入更多设计精力深入研究。后续笔者将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详细阐述如何运用业务×产品×用户三重视角,推导改版目标和设计策略,敬请期待《设计师如何提升专业价值-实战篇》。

参考文献:《五步推导,让你成为体验设计专家》、《谷歌HEART用户体验模型》、《如何理解「设计价值」?又该怎样体现?》、《互联网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3种视角》

11d36b920f7b79f2.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