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论剑Web3:ERC-3475对话ERC-3525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btc798.com/articles/9125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藏民16小时前3684
6632056_image3.png

2022年10月14日,D/Bond CPO、EIP-3475主作者Liu Yu和Solv Protocol联合创始人、EIP-3525主作者Will共同举行了一场以ERC-3475对话ERC-3525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二人基于ERC-3475和ERC-3525这两大标准的特性和设计理念,针对Token协议标准的实质、SBT的具体应用、链上Metadata的重要性,以及Web3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观点的交锋。

ERC-3475和ERC-3525这两种API标准都具有多层数据结构,因此双方均声称可以被用于构建去中心化债券等高级金融资产。而也正因为其用例的重合性,外界对于这两种标准的对比、讨论,甚至说是疑惑之声也不绝于耳。

6632057_image3.png

一论:Token协议标准的实质

根据EIP-3525的主作者Will的看法,Token作为数字资产的载体,其核心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Ownership和Transfer,即拥有和转账。

“所谓数字资产模型的核心,从用户的视角来看,其实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Ownership,也就是拥有者的关系;另一个是Transfer,也就是转移的关系。”

——Will

反观EIP-3475的作者Liu Yu则认为,从全局角度出发,Token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数据储存和读写的格式。

“所谓Token协议标准,实质上就是一种数据储存的格式。从这种角度理解,Transfer实质上就是将某一个Key => Value从1减到了0,与此同时,又把另一个Key => Value从0变成了1的过程。其底层逻辑体现的其实还是一种数据结构,而整个Transfer其实也就是一次完整的读写过程。”

——Liu Yu

当我们在探讨Token本体的时候,可以像Will一样站在用户的视角将Token视为一个载体。用户同钱包的交互其实也无不涉及对这个载体的操作,而地址对Token对应的拥有关系其实也就是一种持有证明。

相较于Will,同样的问题在Liu Yu的视角里则显得更加抽象。但实际上,也确实如他所说,如果我们将视线拉到足够概览全局的范围,就会意识到,Token的本体其实就是一个智能合约,在这个合约里通过一套标准的数据储存形式记录相应地址的Token持有数。

就这一话题主持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双方各自总结之后,主持人引入了SBT(灵魂绑定代币)的话题,并详细介绍了其概念,同时询问了嘉宾对它的看法。

对于SBT,双方嘉宾均站在自己的视角分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ERC-3475和ERC-3525这两种协议的侧重点。

ERC-3525的核心在于拥有和转账(Ownership和Transfer),其利用双层架构建立了一个双层资产模型,以使得协议可以同时具备ERC-20和ERC-721的特性。同时,ERC-3525较为开放的特性,使其可以和ERC-721或ERC-5192等协议兼容使用。

ERC-3475则从整体出发,强调数据读写的格式。SBT作为不可转移的Token,其内核其实是一套制式的数据储存空间。对Token作为一个对象的定义应该取决于数据储存中的参数,而相较于ERC-3525的不加解释,这些参数在ERC-3475中会被以Metadata的形式储存在链上,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6632059_image3.png

在传统的ERC-721和ERC-1155方案中,Metadata通常会被以Url的形式储存在链下。这是因为虚拟机对变量的读取需要提前定义。因此,一套可以同时对链上和链下数据进行读写的结构对于任何协议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一点上,Will同LiuYu也达成了一致。

不过根据Will的表述,ERC-3525的核心理念在于少即是多或者说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此,其在设计协议时,并没有整合任何链上数据储存的方案。

与此同时,Will认为对于Token协议的设计,我们无需考虑具体的应用场景。而是应该结合协议自身的特性,将其带入适合该协议的场景。如ERC-3525最为显着的特点就在于其所具有双层资产模型,因而其在债券或SBT等场景中就能得到合理的应用。

Liu Yu 首先对EIP-3525文档中关于在具体的债券或SBT产品设计中如何储存链上数据询问Will。在得到Will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的回答后,Liu Yu 解释了ERC-3475的链上Metadata储存的设计思路。

在 Liu Yu 看来,Token标准就像车轮,对于车轮的发明通常有两种思路:

1、人们看到一个已有方案无法解决或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然后具有指向性的发明了解决该问题的车轮。

2、人们先发明车轮,再为其找可以适合的使用场景。

对于这两种思路, Liu Yu 更加赞同第一种。在他看来,结果将决定过程,方法和开始的目的也将决定事情的结果和走向,而这也是他与Will,或者说ERC-3475与ERC-3525的分歧所在。

三论:Web3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需要Web3?

6632060_image3.png

Liu Yu 在同Will的交流过程中问到:

“工具的出现是因为什么?如果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工具还能不能被称之为工具?”

对于这个问题,Will表示:

“我真的怕我们自己的宣讲限制了大家的想象力。”

——Will

Web3的概念提出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行业内更是有着“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Web3”的说法。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Web3从出生至今所涉及的题材确实太过宽泛,它囊括了大千世界的种种。

因此,Will认为Builder不应该尝试为一个协议勾勒具体的使用场景,因为这可能会大大限制人们对协议应用的想象力。他认为,可能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现之前,解决方法就已经出现,而我们只需要将具有某种特色的协议带入与其相性相合的应用场景中即可。

而Liuyu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Web3的本质其实就是发现一个发现Web2无法解决或者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然后为其提供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这个方案应该具有一定的泛用性,以至于遇到同类问题时,仍能迎刃而解。

“如果我们是游牧民族,我们可能不需要轮子。因有牧民族可以骑马。”

——LiuYu

Liu Yu在访谈的最后引用了人类简史里的一个比喻——他将Web2比作一辆马车,而Web3就是一辆内燃机车。

在大家习惯驾驶马车之时,他们不会认为马车有什么不好,也不会认为有更换机车的必要。但其一旦开始大规模使用机车,马车的时光就注定一去不复返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Web3。

ERC-3475与ERC-3525的这场圆桌会议以Token协议本身作为出发点,伴随着话题的深入逐步延展到链上Metadata,甚至Web3本质等核心话题。同时,两位作者在输出个人观点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新思路。也只有在这种各抒己见的辩论中,我们才能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

1、ERC-3475

ERC-3475是由去中心化债券生态平台D/Bond提出的全新API标准,其基本原理在于使每个债券类别的ID都可以代表一个新的可配置代币类型,并一一对应于各个类别,从而使得发行具有多种赎回数据的债券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ERC-3475搭建了一个可以把包括债券在内的复杂金融产品标准化的系统。在该系统的设计之中,包含了nonce结构,而主要数据就可以以class的形式储存在该结构上。

当具体应用于债券层面之时,根据每个债券发行条件的不同,利息也会发生相应额浮动,同时,赎回时间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通过将以上数据绑定在nonce结构上,Metadata也具有了两大特征:

1)ERC-3475以两种节点或深度对Metadata进行链上的储存;

2)ERC-3475为所有的Metadata设计了一个可以在链上智能合约和链下的前端都能统一阅读的全新格式。

2、ERC-3525

ERC-3525是由Solv Protocol提出的全新以太坊Token标准,它采取了由ID和value组成的双层资产模型,同时还定义了一种新的资产类别——半同质化代币(SFT)。顾名思义,SFT就是介于FT和NFT之间的代币类型,其特点在于既可以拆分计算,又具有唯一性。

3、SBT(灵魂绑定代币)

2022年5月,在以太坊核心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同E. Glen Weyl、Puja Ohlhaver共同发表的论文《去中心化社会:寻找Web3的灵魂》一文中,他们首次集中讨论了新型Token SBT(Soulbound Token)的概念、应用和实现技术。

该论文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整个加密世界的热烈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是灵魂绑定代币(SBT)呢?在搞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Soulbond(灵魂绑定)。

Soulbond(灵魂绑定)这个概念来自于闻名世界的MMORPG游戏《魔兽世界》。它是一种通过将游戏装备同玩家角色绑定,来阻止装备被交易或邮寄的底层游戏机制。这种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防止低等级玩家过早使用高等级玩家才能接触的强力装备,以致破坏低等级游戏环境中的游戏体验。

而顾名思义,SBT灵魂绑定代币,就是同用户账户或钱包绑定的Token,这种Token一旦生成就不可交易。SBT可以用来代表承诺、资格、关系等,其作用类似于个人履历,由用户对应的相关方账户进行发行,以作为相应社会关系的一种证明。

SBT可以理解为是公共区块链上永久的、不可转移的代币。它可以以各种形式发行;也可以由任何人发行。SBT最大的目的在于在公开的区块链上将用户之间的交互行为正式化,以便全世界都可以见证和验证。在这种模式下,原则上,只要通过不断的公开交互,就可以根据社会背景来塑造一个人的数字身份。

在Will看来,SBT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双层资产模型,其既强调ID,也强调value,因而与ERC-3525的应用场景具有极高的适配性。

而LiuYu则认为,SBT实质上已经摒弃了Transfer的特性,如果按照Will对于Token本质的看法(Token的本质是由Ownership和Transfer组成的数字资产的载体),SBT甚至无法算作是一种Token。这更加佐证了其认为Token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数据储存和读写格式的观点。

欧易okex交易平台欧易okex交易所官网欧易okex官方下载APP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