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C上的这个“贵族接口”,究竟还有未来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7447307818662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PC上的这个“贵族接口”,究竟还有未来吗

三易生活·2022-10-26 12:45
雷电接口已经过时了?暂时还不能这么说。

前言:牛皮吹破的Intel,与出生即被阉割的接口

2009年9月,当Intel方面在IDF上高调公布了名为“Light Peak”的这项新技术时,整个业界都着实为他们的“脑洞”而震惊。

v2_8af42ce153c748dabe8a8131283294f1_img_000

“Light Peak”是什么?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基于光信号、能够用一根线缆同时实现高清显示+数据传输两大功能,并且带宽高达十万兆(100Gbps)的次时代PC传输接口。

要知道这可是2009年,当时USB 3.0规范都才刚刚宣布不到一年,其5Gbps的带宽就已经让习惯了USB2.0仅0.48Gbps蜗牛般速度的消费者大呼“次时代体验”了。所以在当时Intel突然公布了一个比USB 3.0还快20倍的新接口标准后,很快也引发了诸多的关注。

v2_73db2ca1cae643a39f5242c05a723888_img_000

正因如此,在震惊完了后,许多PC厂商也慢慢回过味来。这一看似指标吓死人的“Light Peak”,或许压根就是个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实现不了的空中楼阁,Intel这波可能是在吹牛。

事实证明,这样的判断是对的。因为就在短短两年后,随着“Light Peak”因为研发过程不顺利、而多次遭到“阉割”后,最终迎来的并不是什么带宽高达十万兆的神奇技术,而是一款基于传统电线传输设计、带宽缩水到最初的1/10,但又额外加上了10W供电能力的“三合一接口”。而它的名称就叫Thunderbolt,也就是“雷电”。

它曾是“贵族设备”的专属,但也确实有自己的底气

虽然雷电接口有着“发布前就先被阉割”这样的黑历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其刚刚诞生的那几年,雷电接口的确很快就征服了一众专业用户,并被公认为是顶级工作站、高端电脑的“必备”。同时,也只有这类设备才能用得起的“贵族接口”。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雷电接口确实带宽大、功能多,而且还有些特殊的“花活”。

首先,它拥有10Gbps的初始带宽,后续随着版本更新还快速提升到了20Gbps(雷电2)、40Gbps(雷电3、雷电4)。

其次,雷电接口从底层上来说采用了PCIE的通信逻辑,这就使得它可以接驳一些非常特殊的外设。比如让轻薄本外接显卡扩展坞,从而实现3D渲染性能的大幅提升,同时兼顾通勤时的轻薄与工作时的高性能。

v2_2ae6ff26ce784973b7d60d07c5060e81_img_000

又比如,雷电接口还支持“菊花链”连接形式,也就是只占用电脑的一个接口,就同时串联包括显卡、外接硬盘、多台显示器等一大批设备。这样一来,电脑本身就可以做得相当轻薄,而不需要在机身上预留形状、功能各异的各类接口。

再加上,雷电接口的底层还与DisplayPort显示输出接口完全兼容,而与主要“为电视而生”的HDMI相比,DisplayPort天生就具备更高色深、更广可变刷新率范围等,一系列对专业图像应用(当然也包括发烧级游戏)更有利的技术特性。所以使用雷电接口连接显示器时,输出的图像质量理论上也能达到目前的顶尖水平,更适合专业人士和发烧级游戏玩家。

v2_5be207031abe474aac6eee5420e35bfb_img_png

最后,从雷电3开始,雷电接口还大幅强化了供电能力。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电脑、外设,开始采用“仅有雷电接口”的设计。毕竟100W(甚至更高)的功率输出,就意味着如今雷电接口在驱动磁盘阵列盒、外接显示器等设备时,甚至已经不再需要额外的电源了。这无疑能够大幅简化使用体验,也让早早用上雷电接口、习惯了雷电接口外设的用户,切实感受到它的先进与“优雅”。

但竞争对手的进步,已经让雷电的优势越来越小

尽管前面我们列举了雷电接口自诞生以来,在技术、用户体验上的诸多优势。但客观来说,以上的这些优势在最近这一两年时间里,却正在被快速追平、甚至是被超越。

2022年10月底,也就是近日,Intel方面发布了“下一代雷电接口”的技术预览信息。其中显示,尚未发布的这个最新版雷电接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技术特点。

v2_f708b5c242734c688d574c8672b6f00b_img_000

双向传输带宽80Gbps,同时支持上行120Gbps、下行40Gbps的非对称模式(以更好地应对某些菊花链设备)。

兼容最新的DisplayPort 2.1视频输出协议,支持最高8K、120Hz的视频传输。

在PCIE的通信速率上进行了翻番,能够更好地带动高端的外置显卡扩展坞,降低性能损失。

可兼容最长1米的现款雷电4数据线,如果需要更长的传输距离、则线材可能需要升级(比如换用带有内置功放电路的新款有源线)。

v2_da29c1a74f424c1eb8bb9680f48ef7d9_img_000

发现什么了吗?没错,除了最后一条的线材兼容性特征外,这个尚未正式发布的“下一代雷电标准”,在绝大多数关键技术指标上,其实已经与前段时间正式发布的USB4 V2标准几乎完全一致。

但问题在于,雷电标准是由Intel主导的,因此在实际的商业运用中,相关控制芯片、产品授权等都掌握在Intel手中。相比之下,USB4 V2标准不仅“正式化”的时间更早、生态也更加开放。

比如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往搭载AMD芯片的PC因为不支持雷电接口,所以难以实现外接显卡功能,但现在因为AMD的最新平台也整合了USB4控制器,所以哪怕Intel不乐意,也拦不住将有越来越多使用AMD平台的笔记本电脑一样也能“菊花链”、一样也能外接显卡坞、一样也具备单线供电能力。

更进一步地说,由于USB-IF本身在USB4 V2接口规范里整合了更多的分支技术,这就使得USB4 V2不仅“来得更早”,而且在某些关键的技术指标上,甚至还远远超过了“下一代雷电”。

比如在供电能力上,最新的USB快充标准就能支持到高达240W的供电,远高于雷电接口默认情况下100W功率上限。当然,有些PC厂商会自行“魔改”雷电的接口定义,使得其具备180W、230W,甚至300多W的供电能力。但那毕竟不是Intel的官方标准,无法代表雷电接口现有的公版技术水平。

结语:雷电已然过时?话暂时还不能这么说

总的来说,随着USB标准最近这两年的“幡然悔悟”,最新的USB4 V2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赶超了雷电接口,同时其在商业化进程、生态链广度方面,相比雷电也有着显著的优势。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雷电已经不复当年的荣光,曾经的“贵族接口”已经到了理应退位的时刻呢?

v2_bb3bf1ec890943ae89e31e007d89fa5d_img_000

至少从目前来看,暂时还不能这么说。

因为USB4 V2虽然官方规格非常好看,但众所周知USB生态一向是相对松散的,其诸多先进的官方技术规格,真正到了产品上就未必会被彻底落实。说得直白一点,也就是假如电脑厂商未来在USB接口上搞一些“偷工减料”的操作,那么USB-IF方面其实是没什么办法去管的。

相比之下,由Intel主导的雷电标准虽然成本高、授权费更贵,但确实也“贵有贵的道理”。因为Intel会对厂商严格要求,确保所有带有雷电接口的设备、所有的雷电数据线,都必须是“满血”的、品质优良的。而这一点,则恰恰是当前USB生态无法做到的事情。

v2_9b5342c5a1024fbd8a82e0f67bf78985_img_000

正如英特尔客户端计算组的总经理Jason Ziller所说的那样,“当你使用一款雷电设备的时候,你知道它肯定会满足规范里包括的全部技术指标,但是如果你用了USB设备,可能就需要自己去搞清楚,它到底兼容哪几种可选的行业规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