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换上了 Wi-Fi 6,它用起来怎么样?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630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我换上了 Wi-Fi 6,它用起来怎么样?

1
我换上了 Wi-Fi 6,它用起来怎么样?
利益相关声明:
什么是利益相关声明:
利益相关声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会影响投稿的最终处理结果——为保证读者准确获取内容创作的背景信息,建议所有作者在提交内容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声明。少数派鼓励准确披露利益关系、内容有参考价值、观点独立的高质量宣传内容。
文中产品由厂商提供

我对「消费升级」的理解是尽可能把生活中稀松平常但又必不可缺的物件用「我能买得起的最好一个」,当然这也有一个弊端是大家常说的「大材小用」,不过没关系,我觉得总有用上的一天。这是我生活中能自我掌握且少有的选择权和可能性,我要珍惜不是吗。

所以之前在搭建网络系统时我就买了更多被企业级选择的 Ubiquiti UniFi 系统,包括 Security Gateway、US‑24‑250W 和数个 In-Wall。选择 Ubiquiti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在用的 AmpliFi 系统五年来仍非常稳定的工作在家,我也再没有接到老妈的电话求助过任何网络相关的问题。

之后选转投 UniFi 系统也是看中它更高的可定制性和扩展性,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网络冲浪员,但也希望能借此探索更高阶的网络体验。

客观来讲,相比市面上常见的网络设备品牌(诸如 TP-Link、水星等),UniFi 系统的确要显得更「专业」一些,这当中它诸多的可定制性,从网络规范到设备管理各种功能的详尽程度要远高于其它普通家用级设备。事实上 UniFi 的入网基础设置和其它品牌是近乎一致的,我需要学习更多的是各个功能及入口的含义。

所以前期与 Ubiquiti 的技术人员交流甚广,相谈甚欢也顺便约了个稿,即《入网指南》系列,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非常浅显易懂的网络基础入门。

尽管两年来这套系统一直稳定工作,但因为其中设备并不自备 UniFi OS,所以需要在电脑(亦可以安装于 NAS)中额外安装并由此控制各个设备,中途一次换新电脑抹掉旧电脑时忘记提取备份,导致需要一个个设备重置。和品牌万般埋怨后恰逢 Ubiquiti Wi-Fi 6 新品上市,慷慨给我升级了一套内置 UniFi OS 的全新设备,整个体验也更升一阶。

这不是商务文章,所以不必担心其中言论受品牌指导或审查,纯粹自己用到好东西后迫不及待的分享,若刚好有网络设备购买需求,希望能对你的购买决策提供帮助。

我们为什么需要 Wi-Fi 6

支持 Wi-Fi 6 是 Ubiquiti 诸多新品的共同特征,也是时下常被提起的讨论,它也应该作为自此往后选购网络设备重要参考条件之一。

如果时间再往前拉一年,Wi-Fi 6 可能还只是「可以超前筹备的远见」;可到了今天再聊这个问题,我认为它应该是「标配」。如今 Wi-Fi 6 不仅已经成了最新智能终端的基本配置,同时它也向前兼容,那自然没有理由再怀旧。好在 Wi-Fi 6 并非 Ubiquiti 品牌专属,你依然可以仅两三百的预算拥有 Wi-Fi 6 设备,丰俭由人。

关于 Wi-Fi 6 的更多变化,你可以通过这篇文章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我这里就不再赘述,而且其实很多更深度的技术性升级是很难在日常使用中感知的,它需要你很久以后回过头去「惊觉」那些细枝末节体验所汇集而成的洋流。

但就迭代使用后作为「普通人」最关注的两个变化依然明显:

  1. 下载速度更快了,同样的千兆宽带,不看官方参数,在有干扰、多设备同时在线等普通家用环境下测试,过去 Wi-Fi 5 设备的峰值速度稳定在 45MB/s,更新 Wi-Fi 6 后现在已经轻松达到 95+MB/s;
  2. 多设备同时入网也更稳定了,曾经我一个人玩 LOLM 问题倒也不大,但如果是多个朋友一起开黑就会偶现延迟不稳的情况,但 Wi-Fi 6 后再无此类情况出现。

至于它们是否值得你更新设备,则见仁见智了。

这套系统升级了什么

这次从 Ubiquiti 得到的 UniFi 系统套件是 Dream Machine Special Edition(UDM-SE)墙面 AP WiFi 6 In-Wall(U6-IW),而我之前在《装修笔记》中家庭组网篇中详细介绍了家中的网络拓扑,新系统的唯一变化就是撤掉了旧结构中的 Security Gateway 主路由器。

boxcnrj8uCtm0G2AJlkw3PPXbNh

新系统撇掉了主路由

就我「看得懂」的参数来讲,UDM-SE 的配置非常喜人:

  • 处理器:1.7 GHz 四核 ARM® Cortex®-A57
  • 系统内存:4 GB DDR4
  • 板载存储空间:
  • 16 GB eMMC
  • 集成 128 GB SSD
boxcnsEk3kf6fqxH6hC7e0Cu2wg

UDM-SE 接口一览

UDM-SE 有 8 个千兆 RJ45 端口,包括 6 个 PoE 和 2 个 PoE+ LAN 端口;以及两个 WAN 端口(10G SFP+ 端口和 2.5GbE RJ45 端口),加上内置的 UniFi OS 系统及官方明确表示的「支持未来发布的 UniFi OS 的所有应用程序」,UDM-SE 软硬件结合便已经是了一台非常全面的主路由和交换机。

boxcn79Q2F8gJDizSclxI1X91Rf

UDM-SE 上自带一个可以察看网络信息的小屏幕

boxcnK3I7a2wgB6LDDleav3lj3e

可通过移动端 UniFi 管理器的 AR 模式查看每个端口的连接设备

我在前文举例过 Wi-Fi 6 带来的下载速度变化,过去因为 3 台 AP 和数个诸如 NAS、Apple TV 和 MacBook 等有线连接的设备共同使用,其实在旧设备组成的系统中我的原 Wi-Fi 5 In-Wall 只有极少数情况可以达到 30+MB/s 的测速;但更换 UDM-SE 作为中枢设备后,可以非常轻松的飙升到硬件峰值。我没法儿更专业地去评测 UDM-SE 的处理能力,或许这个情况可见一斑。

boxcnYVoEsVqJEFC04Bc4wVaQQd

UDM-SE 支持 3.5 寸外置硬盘插入

与此同时,UDM-SE 还支持 3.5 寸外置硬盘插入,可以作为安防监控中枢。事实上除了网络设备,安防和智能家居同样是 Ubiquiti 非常重视的发展领域。只是因为市场和用户习惯原因在国内声响不大,留个口子,我非常期待 Ubiquiti 在更多场景下的运用。

boxcn13JbAVAhAIxONmDgkqBkqc

不同场景下的设备及后台以 app 的方式在 UniFi OS 中提供管理

另一个升级设备就是墙面 AP U6-IW 了。

boxcniDTpuuVBZhUiuZ3OomV7sb

U6-IW(右)明显变大了一圈

我一开始在选购网络设备的时候有心动过华硕和网件,主要原因还是它们实在是太「知名」了,尽管我未曾怀疑过 Ubiquiti 的品质,但还是纠结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而 In-Wall 则帮我做了决定——它太好看了。

彼时尽管知道旧款 In-Wall 在性能上其实是非常一般的产品,但难在墙面 AP 实在是太少了,它是唯一一款不会把家里变成快捷酒店的选择。又因为当时也已经听到有谣言 Ubiquiti 已经在做集大成的强劲迭代款,所以便也执着选择了墙面 ap 作为家中的布网方案,现在我也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boxcnzr00R7x0nrdcldxDhN8UQe

两段式结构的 U6-IW 安装非常简单

而相比旧版三段式的安装,新款变成了更方便了底壳固定、面板扣合的两段式结构,并且底壳也换成了质感和散热更佳的铝合金材质。对应 1 GHz 双核 ® Cortex ® A53 处理器、1 G 内存和高达 5.3 Gbps 的汇聚速率,U6-IW 几乎改变了「墙面 AP 牺牲性能换尺寸」的刻板印象,直追传统台面 Wi-Fi。

不过尽管如此,如果你并无布局多个墙面 ap 组网的规划,还是不必用 In-Wall 取代传统 Wi-Fi,虽然它在开阔空间中能达到与后者几乎相同的体验,但若是穿墙使用还是会有更大程度的衰减,例如我在一墙之隔的卫生间信号就会明显受限,但也只是无法满速率下载和游戏略有延迟的程度,毕竟由奢入俭难,这已经是我会略感焦虑的影响。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 U6-IW 虽然可以安装在常规 86 底盒上,但因为外框尺寸增加,所以需要比传统面板安装时预留更大的间距,但这个空隙很难掌握,如果你现在仍在装修阶段,建议为其单独预留位置而不是和其它面板并排安装。

UniFi 系统的管理逻辑

但凡支持 Wi-Fi 6 设备的提升都大同小异,对于未曾接触过 UniFi 系统和设备的读者我想大家更关心的是它和其它产品究竟有什么区别。就多年来不同品牌网络设备的使用经验,我认为 UniFi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整个系统的操作和管理逻辑。

UniFi 系统有着自成一格的管理逻辑,一个容易理解的比喻就是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账号」,无论你有多少个设备它都被分门别类在「Wi-Fi」、「网络」和「英特网」三大板块,我们只需要统一设置系统便会自动分配到对应的设备上。

以最常用的 Wi-Fi 举例,无论你使用的是 U6-IW 还是 UDR 等其它硬件,你只需要统一设置好 Wi-Fi 名称、密码和你希望的频段乃至强度等数据等,无论一个还是多个设备,保存设置后它都会同步应用到所有设备上,当然你也可以进入单个硬件中作特别设定。

boxcnZM2lNlhoRo30pxjRndbb9e

在 UniFi OS 中统一管理各设备无线网络设置

所有设置完成后都会保存到你的「账号」中,每个设备在重置前只能服务于这个账号,而未来无论是更换新设备还是淘汰旧设备你只需要将设备连接到路由或交换机上,再操作「采用」和「移除」即可。你不仅可以在本地网络中管理设置,也可以在公网中登陆 Ubiquiti 账号远程管理,甚至 iOS/Android 平台的 app 中亦可以操作。

boxcnM6XDgB2a2JrVuNehJRG0xg

显示信息详尽的 UniFi app

至于目前新版本(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安装方式已经比我两年前初次使用时又方便许多,因为 UDM-SE 内置蓝牙模块,所以在确保光猫拨号畅通之后将两者链接,再往下连通 AP 或者其它硬件,最快的方式是直接在手机上下载 UniFi Network app 即可完成设置。

boxcnuBw7CIrYU0zrpPhxHbnjrd

通过蓝牙连接的入网设置

而其实从最新升级的新管理界面来看,更多图形化交互的融入似乎意味着 Ubiquiti 不再只满足于主要成为企业级用户的选择,也希望自己可以服务于更多寻常百姓家。所以如果你对 Ubiquiti 的了解仍然是停留在曾经的「企业用户专属」,现在或许可以再重新了解一下。

boxcnOh4hQQvUiUc6TLxEhR7GHe

图形化操作网络分流规则

Ubiquiti 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网络设备品牌,一个隐藏彩蛋是或许可以在使用中期待着它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建树,;但客观来讲,我也不认为 Ubiquiti 是唯一最好的选择,因人而异肯定有最适合不同人的网络系统。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

  1. 喜欢 Apple 系的风格,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 UI、交互;
  2. 喜欢折腾,但不一定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需要从一套稳定易用的基础系统再向下慢慢摸索。但同时也懒得折腾,不喜欢频繁地改变使用习惯和重复学习可以互相替代的「新知识」;
  3. 希望为不具备也不可能再具备网络知识的家人朋友打造一套稳定工作的网络系统,同时能在未来可以方便的为其排忧解难。

或者用我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除了贵,Ubiquiti 绝对是一个不会错的选择。

行文至此,我也无意再进一步讨论这套设备的进阶功能和玩法,我知道我自然是没有资格向专业人士输出自己的观点;而对于如我这般的普通用户,上述的很多体验想必也足以让你知道这套产品的主要特点。

我会邀请 Ubiquiti 的朋友持续关注本文,如果你有对产品或系统有关的问题,非常欢迎你在评论区提出,他们会尽量为你排忧解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