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PICO低价清场,字节、Meta和苹果不同的XR战略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6321147066829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PICO低价清场,字节、Meta和苹果不同的XR战略

乱翻书·2022-10-18 12:47
抢夺以VR一体机为核心的标准化硬件平台的话语权。
v2_4610e1dcb42240709e0433c6531f0c49_img_000

《一代宗师》里,宫宝森在佛山金楼的后厨发现大师兄丁连山,想劝他回东北。

丁连山说:作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宫宝森答:宝森不是想当英雄,是想造时势。现在这炉子里,需要这根新柴。

相信大家前段时间都被PICO刷屏了,但你可能想不到,尽管字节已经为PICO已经烧了上百亿,但这款声势浩大产品的日活还不到10万。 

这明显已经不是时势造英雄的逻辑了,而是字节想造时势,所以字节才会如此大力来为这款产品做推广,并且把PICO4的售价定得比BOM成本还要低。

这就是我们今天聊的主题,PICO和大厂的XR战略。四位嘉宾是XR产品经理Allen,十年前在苹果工作就开始关注XR的牛牛,AR眼镜研发商万琪,以及买了非常多XR设备的矩星联合创始人罗璇。

比如腾讯为什么对XR的认知和投入跟字节完全不一样,字节跟Meta同样不断烧钱但演进路线又有何不同?高通则想在XR市场从芯片往前更进一步…与此同时,全行业好像都在等苹果出来重新定义产品。

本文由施言(战略从业,联系方式:edwardlh521)整理。

v2_5dcd2633b95745469cfc7c96e3434437_img_000

1、如何评价字节Pico 4

Pico 4优化硬件配置和佩戴体验,权衡电池/算力/发热/体积等考量,基本做到局部最优解。

采用Pancake光学方案做轻量化,头显重量降到约300g(Pico 3:~400g),视场角(FOV)提升到105°(Pico 3:98°)。

头显中央的1600万像素的RGB摄像头,实现彩色透视(Pico 3:黑白透视),但目前分辨率比较低,且在算法端需要持续优化。

黑白透视:偏防御性能,起到安全围栏的作用,避免用户在使用中被周围环境影响(比如不用摘掉头显能去喝水)。

彩色透视:彩色让用户感觉更真实,同时在叠加深度信息后能达到AR级别效果,从而打破VR和AR的边界,有了进一步向MR延伸的想象空间

头显四周的4个30万像素单色鱼眼摄像头,做SLAM定位、跟踪识别和交互,平衡算力、算法、传感器设计和成本。

算力、算法、传感器构成铁三角,相互推动前进。算力永远都不够,所以要在传感器设计和算法上做优化。

30万低像素是为了实现在同等算力之下算得更快,从而保证60Hz的频率做识别交互(RGB摄像头,20Hz)。一上来全部换成最高像素的彩色RGB摄像头,定价策略和成本不允许,算力也算不过来。

手势识别目前不灵敏,硬件设计上没问题,主要还是算法(需要数据喂养)和成本考量。

Pico 4搭载高通骁龙XR2平台,此前高通已收购在手部追踪领域做到领先的创业公司Clay Air,技术上没有问题。

Pico 4低价清场,抢的是以VR一体机为核心的标准化硬件平台的话语权,但VR一体机受场景限制,长期看也未必是XR最优解。

Pico 4的BOM成本约332美元(~RMB2390元),对应毛利率为 5%(来源:Wellsenn XR),定价是2499元起,亏本圈用户。

Pico 4内容生态仍处在早期,没有杀手级应用,难以摆脱吃灰命运。

VR一体机最重要的问题是使用场景限制,局限在室内(受环境影响较小)场景,无法随时随地佩戴,很难说是XR未来主流方向。

2、XR的硬件探索

VR一体机很难成为未来XR领域的主流计算平台。

VR(一体机)使用场景受限,无法像手机那样高频、随时随地使用,不可能抢走手机的中心地位;且目前的佩戴体验也限制了用户的使用时长。

VR通过影像透视(VST,Video See-through)功能向MR方向延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思路。

VR会进一步往轻量化发展,AR可能会变重变厚,两者边界变得模糊,最后路径可能交汇在(类)眼镜形态的头戴式显示器

AR眼镜长期会与手机相互补,未来路径还不明确。

目前的AR眼镜基本都是连接手机,依靠手机提供的算力和交互。现阶段AR产品形态可分为:

观影设备,目前市场主流(Nreal、Rokid等),需求做减法,侧重观影场景,先把消费者圈起来。

全天候佩戴设备,做到几十克的轻量级,定位是手机的第二块屏幕,没有什么原生功能,而把手机功能投到屏幕上。

做新的交互、新的设备。比如华为智能眼镜,本质是类蓝牙耳机,从来没有说AR只是图像,声音的AR也是一种AR。

AR目前科研问题比较多,远未达到工业化和量产化阶段。

AR要在几何光波导(ROE)、衍射光波导(DOE)和全息光波导(HOE)中赌对一条路,做出一个视场角(FOV)让大家满意的好产品。

也看是否能克服续航、算力和体积这个不可能三角。

XR设备跟手机、电脑的关系

XR的眼镜、手机、电脑很大可能会继续共存,只是针对各自不同场景:

PC:办公和生产力

手机:打电话/即时通讯、拍照(手机最主要的“一个半”功能)

XR设备:对各种信息更高效的访问和交互。可穿戴XR设备仍旧需要手机作为算力和联网平台,手机成为“PC时代的机箱”。长期展望,带有VST的一体机MR有可能成为新一代重型计算设备。

哪个会成为中心设备?

目前依然手机是中心,其他可穿戴设备是“外设”。

但用户视角中,用户不在意算力设备在哪儿,用户看在哪里、交互界面在哪里,就以其为核心,这是眼镜类产品的优势之一。

可穿戴“外设”的独立化趋势:比如苹果手表的演进,功能和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独立。

协同的智能硬件的组合逻辑下,账号体系和跨端互联变得更加重要,谁掌握账号、掌握跨端互联能力,就有可能掌握下一代的话语权。(苹果更有这种底气)

XR硬件和手机在供应链上的差异

得益于量产规模,手机的供应链标准化程度更高,而XR领域的标准化产品还不成熟。

苹果重整中国的供应链,可以认为华米OV等品牌都复用很多苹果供应链。

XR领域的标准化产品还没有像手机那样成熟,XR供应链上缺少一家如苹果之于手机、特斯拉之于电动汽车那样体量足够大的公司,明确用户的共性需求,去做标准化产品。

细分领域的差异在于光学这一块。

硬件供应链的BOM成本都很透明,发展到最后硬件不会有很大差异,还是取决于软件的差异化,如何在成熟供应链上挖掘场景创新。

3、XR的场景探索

所有XR设备都无法做到场景全覆盖,各自有擅长;即使相同场景,在不同设备中都会有差异化表现。

比如健身,划船、滑雪等追求沉浸式体验,VR更适合,跑步就不适合戴。

比如观影,AR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看;VR只针对室内场景,且长时间会造成辐辏调节冲突(VAC)引发眼疲劳,室内场景也有投影仪等其他设备相竞争。

XR中的需求场景可以划分为

人和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比如观影、游戏等,追求沉浸感、氛围体验;

人和人进行交互:比如社交、办公等,追求临场感(也是沉浸感)、亲密度;

人和真实环境进行交互:把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中,AR更擅长。

4、XR的交互探索

各家在XR领域的竞争,都是抢背后交互的改变。交互推动用户在计算平台间的迁移,交互反映的是效率的提升

人机交互的代际变迁

PC时代,显示器只有显示功能,所有的I/O、交互都被键盘+鼠标这两个交互设备来定义,于是划定了屏幕上有文件夹+同时以鼠标控制等场景。

移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定义2D屏幕+多点触摸+上下滑动等这样的交互。

XR时代,设计难度更高,必须是在软硬一体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定义交互方式,交互设计师/交互体验产品经理的角色价值更加重要。

不同的交互理解,会造成业内玩家对于XR设备形态的不同误判,走上类似黑莓的实体键盘、或者电容屏vs电阻屏这样的弯路。

大公司更有实力做好交互,从而统一整体的OS。

XR时代交互的可能性

2D屏幕已经过载,比如手机上用户需要在不同APP之间切换;2D界面有边界,永远会遇到页面相互遮挡的问题。

目前VR一体机的主控界面仍沿用2D形态,为了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下一步肯定会朝着3D化方向演进。

Pico OS形态更像是Windows Mobile,还未到iPhone、安卓之于智能手机的阶段。

2D保证效率,3D保证体验,不一定非此即彼,可以相互补充。

3D空间中甚至可能不再需要home界面,PC和手机都有固定的屏幕因而需要home界面,而3D空间中没有固定屏幕。

XR时代,重要的是在3D空间中怎么重新定义交互。

信息的排列方式:虚拟空间中将利用深度来做所有信息层级的排列,不同深度信息代表不同交互的优先级,需解决信息层的排列结构是什么样,以及如何跟真实的深度信息相绑定等问题。

用户的行为识别:眼动、面部识别、手动等,2D到3D其实是模拟真实时空下人的交互行为。

内容和流量的分发逻辑:移动应用对内容和流量的分发逻辑,将在3D空间中被彻底重构。XR设备同样是要抢占用户注意力,2D界面下应用都是在抢占屏幕时间,但在3D空间下如何抢占用户注意力。掌握分发权的大概率还是硬件或者平台OS方。

5、苹果和Meta在XR领域的竞争对比

苹果的XR硬件战略:

郭明錤之前预测苹果在XR领域的roadmap,分为3个阶段:

2022年的头戴式Helmet type产品(已推到明年)

2025年的眼镜式Glasses type产品

2030–2040年的隐形眼镜式Contact lens type产品

传言可能会推两款设备:

光学AR眼镜,库克等管理层更看重

头戴式一体机,自下而上做出的产品,想要说服上层认可

苹果有定义新产品的能力和底气:

苹果在XR硬件研发、交互设计上的技术和人才方面长期储备。

苹果很擅长定义交互:苹果MR可能实现眼球追踪+面部识别+手势识别,重新定义交互,甚至取代手柄发射线的飞鼠型交互。手会抖导致射线瞄不准,眼睛虽然也抖但是能瞄得很精准。

苹果iPhone对智能手机的定义,也得益于安卓带来开放性生态。

2007年开始,苹果iPhone树立标杆,定义2D屏幕+多点触控的交互形态。

但安卓的开放性给更多玩家提供了“抄作业”的土壤基础,第三方能在生态里赚钱才能良性推动生态繁荣。安卓早期很长一段路也没有让第三方赚到钱。同样在语音交互领域,Alexa的第三方开发商也是没有赚到钱,生态也没起来。

XR现阶段在硬件/OS/软件/内容生态都没起来,如何形成一个闭环把整个生态推起来。头部厂商都在做软硬一体的封闭平台,还有没有机会留给一个开放平台出现(高通的开放平台能不能做起来),让创业者欣欣向荣,普遍持悲观心态。

苹果和Meta在XR领域的算法、软件上的实力旗鼓相当,但硬件能力上Meta相差苹果很多(比如高通XR2 vs 苹果M1芯片在算力上的代际差异 ),在出发点和路径也有明显差异。

苹果:往更贴近现实的方向,利用AR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信息和解决真实生活需求。

Meta:把人类带入元宇宙,出发点还是基于社交和连接,从VR切社交更容易。但Meta同时也不放弃AR:

目前看,全天候穿戴的AR设备不可能存在,瓶颈在于无法实现场景全覆盖。现有XR设备都是基于特定场景下应用,全天候覆盖的场景及其所依赖的数据基础太复杂。

Meta也在坚持用Aria计划搜集各种AR相关数据做基础设施建设。不管产品形态如何,最终结果肯定是需要数据打底、场景足够丰富、产品足够亲民。任何一家公司在做XR长期规划,都不会放弃基础性的场景数据搜集,类似地图导航前都需要拿到高精地图测绘数据。

6、高通:想要做XR时代的安卓

XR时代下,高通不甘心只做芯片方案商,所以推出Spaces XR开发者平台(基于OpenXR,开放、跨终端),打包一整套解决方案。

最近半年Spaces飞速推进,更新频率高、版本迭代快。但是玩家比较少(国内开发者团队大概60-80个),国内厂商不是特别买单,有想法搞自研的公司都不愿意被牵着鼻子走。

7、腾讯:如何跟字节打出差异化竞争

硬件方面:腾讯收购黑鲨流产,自研硬件上没有明确信号:到底是做封闭的软硬一体的平台,还是开放的跟其他VR设备共创(至少不太可能是Pico),暂不确定。

字节通过Pico已经在VR一体机/软硬一体的平台掌握先发优势,腾讯的竞争优势可能在于内容场景和关系链上(嘉宾意见有分歧)。

腾讯对关系链的掌控主要依托QQ、微信两个战略级平台,在XR领域的竞争,肯定还是要把关系链带到新的平台。

但腾讯的关系链在海外非常弱,而字节通过TikTok在海外建立从增长到用户数据反哺算法再到变现的闭环。腾讯在海外内容(游戏等)的投资收购,也不一定在新平台上仍旧保持领先地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乱翻书”(ID:luanbooks),作者:乱翻书,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