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造车的创维,把家电玩明白了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eefocus.com/automobile-electronics/52729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文:郑开车@谈擎说AI主编

最近的创维有点颓。

近日,创维旗下的子公司创维电器撤回上市的申请,这意味着日前创维电器在深交所创业板的IPO进程暂时折戟。

提到创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彩电和冰箱。不过,现在的家电行业早已进入存量市场周期,创维、美的等家电企业一方面需要保住在家电市场的基本盘,另一方面则是积极投身造车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造车,美的、海信等企业更多是与车企合作,成为零部件供应商。而创维的胃口比较大,一上来就想造整车。然而,创维真的有造整车的实力吗?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项长期烧钱的游戏,对创维来说,如果电器板块分拆上市成功,造车的底气或许会更足。但不幸的是,创维电器的上市申请已被驳回。

通常来说,造车比造家电更难,既然创维电器还不具备登陆创业板的资格,那么创维造车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换言之,创维究竟是把家电玩明白了才想着造车,还是想趁着造车的风口赌一把?


智造车的创维,把电器业务玩明白了吗?

创维电器的生存现状如何,我们不妨先看招股书中披露的一些数据。

据招股书显示,创维电器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36.85亿元、37.39亿元、40亿元;净利分别为1.75亿元、1.52亿元、1.24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1.37亿元、1.04亿元、6900万元。

从近三年营收和净利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创维电器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不过,家电市场进入存量周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从长远来看,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家电行业处于增速下行阶段,这些都是“创维们”需要克服的难题。

但问题在于,即使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创维电器的毛利率也不高。

6344d2eddbc76.png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创维电器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4.96%、13.19%及 11.74%,和同行业平均值有较大差距。

事实上,毛利率高达31.23%的海尔智家也有造车的计划,但创维作为家电行业的后进生,却在造车业务中走在了前面,其造车的初衷究竟是什么,或许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更值得注意的是,创维电器取得这样的利润,还相当依赖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

6344d2edd9e8e.png

在招股书中,就明确表明了创维电器的其他收益占比较高的风险。

在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其他收益依次为18.66%、42.51%、53.33%,去年更是达到利润总额的一半还多。

众所周知,造车可以享受补贴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是新兴行业,然而家电已经是成熟行业,如果还是主要靠补贴活着,就太拉胯了。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创维电器为何IPO被拒。由于家电业务仍是创维的主营业务,那么对于本文开头提出的创维造车初衷的问题,答案可以说呼之欲出了。

那么,从长远来看,创维有可能扭转电器板块落后的现状吗?

对这个问题,招股书中也提及:创维电器将进一步加深与小米集团的合作关系。

在小米和创维的合作关系中,小米是品牌商,创维是代工生产商,通过ODM/OEM的方式为小米等互联网家电品牌进行代工,这也是创维电器毛利低的主要原因。

从这里,也能看出创维在和家电行业头部企业的竞争中不占优势——想要扩大销售,不得不继续紧紧抱住小米这条腿。

总的来看,创维其实远没有在电器业务中出类拔萃,既要靠政府补贴,又要靠下游的品牌商,属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还没有玩明白,就想跟风到汽车赛道赌一把。

在这种情况下执意把车造出来,不得不佩服创始人黄宏生的勇气,但创维汽车能走多远还需要画个问号。


造手机半途而废,或是创维汽车的遗憾

创维汽车怎么样,不妨先看销量怎样。

目前创维已经发布了两款汽车,去年开始交付的EV6已经上市一年多,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EV6累计销量为9345辆,其中8月份单月销量为1350辆。

而公司今年定下的销售目标为3万辆,要想完成这个目标,在最后的4个月要卖出两万多辆。虽然销量目标定得不高,但从以往月份的销量来看,完成任务有点难。

上个月刚上市的创维HT-i或许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随着这款混动SUV的入市,黄宏生为创维汽车立下了2023年销售10万辆的“军令状”。

年销10万辆是一个汽车品牌被市场认可的标准线,如果想靠HT-i这款车杀出一个未来,首先要向大家证明这款车的产品力。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上,创维HT-i上却采用的是比亚迪DM-i混动系统。

“区别主要在电池包容量上,我们的两个分档,电池容量较比亚迪配备DM-i系统的同档次车型,均高出一倍左右。所以续航里程大幅度提升了。”对于创维HT-i系统与比亚迪DM-i系统的差别,创维汽车常务副总裁、联合创始人贾凡曾直言不讳地表示。

可以看出,创维汽车是想站在比亚迪的肩膀上,飞得更轻松。但同时引发的问题是,如果用户是比亚迪混动的拥趸,为何不直接买更加热销的比亚迪?

在智能体验方面,创维汽车想借助Sky系列技术的一些智能科技,为创维汽车品牌赋能。比如SkyPILOT自动驾驶系统、SkyLINK智能网联操作系统、SkyDRIVE智驱解决方案等等。

但遗憾的是,Sky系列技术来自天美汽车(Skywell),而在天美汽车改名为创维汽车之前,就是一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品牌,智能体验如何也可想而知。

或许更遗憾的是,创维也曾尝试过造手机,但不知是自身原因还是行业竞争太激烈,最终没坚持下来。

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汽车与手机产生大量功能上的互动和融合,甚至已经有两家车企都有开始布局手机领域。

据天眼查显示,今年7月,吉利旗下的星纪时代购入魅族79.09%股权,成为其实际控制人。今年2月,蔚来汽车也被曝出正在筹备手机团队,原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牵头负责蔚来手机业务。

“平板、电脑、电视这些跟车关系不大的我们肯定不会研究,可穿戴的、移动的东西要好好研究。”谈到蔚来未来的业务拓展领域,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这样表示。

按照李斌的观点,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智能手机和汽车关联度很大,而创维引以为傲的电视跟汽车关系不大。

所以从智能生态的角度来看,已经入局造车的创维错过了智能手机风口极为可惜。反过来看,如果当初创维能够在智能手机领域有一席之地,其实能够更从容地过渡到造车行业。

换句话说,创维没能乘上智能手机的风口,现在直接造车,步子跨得太大。

一个当初连智能手机都做不好的家电企业,现在要挑战比造手机更难地造车,用户未免会怀疑这车是否靠谱,这或许是EV6销量不佳的主要原因。


车家互联生态有多大想象力?

车企造手机的现象背后,是因为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构建智能生态对车企构建企业护城河和提升用户体验有重要价值。

不过,黄宏生对电视有太强的执念,虽然错过了智能手机,但希望以智能电视为支点撬动智能汽车市场。

为此,创维EV6有一个主打的功能是车家互联,其搭载与创维酷开同源的SkyLink智能网联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车以及操控家电。根据创维的构想,配合上OTA系统升级能力,就能实现车家场景联动,从而构建车家互联生态。

然而如此美好的愿望真的能够实现吗?

理论上来讲,如果一个基于互联网生态的商业模式可行,具备了初始条件和自增长的动力,就能够成长为一个繁荣的生态体系。不过,创维提出的车家互联生态到底有多少噱头含量,以及是否有很高的商业价值,都颇值得怀疑。

其一,创维汽车目前销量太低,汽车用户量少,创维汽车和智能家电的连接数量十分有限,生态的规模太小。

其二,车家生态究竟能释放出多少商业价值,也是个未知数。

值得一提的是,创维为了构建基于车家互联生态的商业模式,在智能家电方面拆分出一个子公司——酷开科技。

如果单从营收表现来看,酷开科技的业绩还不错。根据创维今年上半年财报,酷开系统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录得6.64亿元,同比增长9.8%。截至2022年6月30日,酷开系统在中国市场累计覆盖智能终端逾1.38亿台。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酷开所处的OTT行业(大屏营销)受疫情催化而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居家隔离引发营销场景的变化。如果疫情的影响减退,是否还能保持当前的盈利水准也是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车内广告引起用户强烈反感,商业推广的价值不高,还存在安全隐患。去年蔚来车机系统弹出某服装品牌广告,马上有用户微博吐槽“用户企业就缺这点钱?”

其三,OTT推广不温不火了好多年,现在占据互联网广告市场的份额依然不高。

根据QuestMobile数据,OTT及智能硬件广告市场规模已超过PC端,比例达到7.5%。但是和移动互联网广告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推广的商业价值不高,或许也是蔚来和吉利首先选择造手机,而不是造智能电视的一个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创维集团于2020年下半年就已经决定分拆酷开科技,并规划让其独立上市,但是至今还未成功。

总的来看,智能电视和智能汽车之间是一种低频的弱连接,而且酷开也难以把商业价值拓展到车上。因此车家互联想象力很有限,以此作为创维汽车的标签存在玩噱头的嫌疑。

写在最后:

从造车的先天禀赋来看,创维在很多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勉强,但是65岁高龄的黄宏生硬是以一句“做不好,晚节不保,但若不做,一定会死不瞑目”的豪言壮志,开启了漫长的造车征途。

相比家电、和手机,造车是典型的长周期行业,不仅需要资金、资质、人才等硬性条件,创始人的年龄是否是当打之年,也比较关键。

据不完全统计,新势力车企的创始人起步造车的时候都非常年轻。李斌40岁创办蔚来,何小鹏37岁创办小鹏汽车,李想34岁创办车和家,埃隆·马斯克32岁创办特斯拉。

雷军去年宣布造小米汽车的时候,曾说自己年龄比较大,是自己赌上所有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令很多米粉感动不已。然而其实雷军去年才51岁。

相较之下,去年65岁的黄宏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却敢于投身造车的持久战,不得不说这份勇气可嘉。但若是抱着宁可“晚节不保”,也不能“死不瞑目”的态度去造车,听起来是句狠话,但总给人感觉这不像是一个靠谱企业家的心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