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个胚胎带三人DNA,中国研究者首次证明其发育安全性|Nature报道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2/10/3832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一个胚胎带三人DNA,中国研究者首次证明其发育安全性|Nature报道

head.jpg白交 2022-10-04 20:14:01 来源:量子位

作者来自北大&解放军总医院

詹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一个胚胎,带着三个人的DNA。

你见过么?

近日,Nature上就报道了这么一项成果——

来自中国的研究者们不仅实现了将三个人DNA放入一个胚胎,且首次证明了这项操作本身的安全性。

文章主导者之一的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商微医生补充:他们所使用的线粒体替代疗法是个有争议的领域,团队研究希望为其发展提供基础。

a9341725da444b1cbb900c6730ffed62~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5489989&x-signature=GLjoLnlCjzRwBpcyILlzcVHVYng%3D

所以,这靠不靠谱?

会不会引发一些伦理道德问题?

遗传物质来自三人,爸妈还是两个

先了解下三个人DNA怎么放进一个胚胎的。

我们都知道,细胞内部分DNA归属于线粒体,而非细胞核。研究者通过纺锤体移植,先将母亲卵细胞核,放入第三方无核卵细胞中,以此让胚胎中拥有第三方的正常线粒体基因,再和精子结合形成胚胎。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线粒体遗传病让很多母亲无法拥有健康孩子,这困扰了很多父母,也造成孩子患上相关疾病。

据统计,每5000位孩子中约有1人在出生时会患线粒体DNA有害突变引起的疾病,这会导致心脏和大脑等器官出现问题。

目前,纺锤体移植就可作为线粒体遗传病疗法,一直被学界关注。

早在2016年,就有人成功实现带有三人DNA的胚胎,还使其发育成了婴儿并出生——

但当时就有不少科学家担心这种方法是否安全。

此番,研究者们正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研究团队经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共招募了30名女性供体,她们的年龄在25~42岁,依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获得成熟卵细胞,至于精子,由女性捐赠者的丈夫捐赠。

在文章中,研究者声明,操作流程遵循标准临床方案,且捐赠者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接着,他们从收集样本卵细胞中取出样本,解冻,通过电脉冲,刺激纺锤体与去核受体卵细胞融合,形成新的卵细胞,然后再与正常精子受精,获取接受过纺锤体移植(以下称为ST)胚胎。

daf56544455a4cd0833dde7fcd1220ad~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5489989&x-signature=0D1fFyisMgef5%2FHmED5C2N%2BlPk4%3D

Credit: Pascal Goetgheluck /Science Photo Library

安全性验证

接着是本次实验的重点:验证对比安全性。

研究者用ST胚胎和对照组共计46个囊胚,从中,他们收集了2207个单细胞,经严格过滤,保留1397个用于后续分析。

采用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方法,研究者进行了转录组、DNA甲基化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CNV))的测序分析。

具体来看。

他们先用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SNE)分析方式,将细胞分出3个集群。

这些集群对应出三个胚层,在哺乳动物发育早期,这三个胚层就由最开始的胚胎细胞(卵裂球)分裂而来,分别为上胚层(EPI)、原始内胚层(PE)和滋养外胚层(TE),此后会各自分化,形成生物体各部分。

从下图结果能看出,ST组和对照组(ICSI)在t-SNE图中紧密聚集,这表明ST胚胎在分化中基本正常。

127eb0de6d5746e3ba8d1b10f474b3f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5489989&x-signature=usiO8hn6XoJmjDXpjIfXKcgF1AM%3D

此外,研究者们验证了两组细胞在三个胚层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也几乎相同。

从下图能看出,横轴为对照组纵轴为ST组,回归分析表明,在三个胚层中,两组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尤其PE胚层,差异表达基因 (DEG)为零。

b52bc1a02483402ab004f3d08d2cc86f~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5489989&x-signature=iRQRJxAvVUm4l95nTmTpXoUBNQI%3D

DNA甲基化组测序同样值得关注,它体现了胚胎发育过程中DNA稳定性等情况。

具体到三个胚层中,有两个没有显著差异,但其中一个胚层甲基化水平略高2.4%,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在胚胎着床前发育中,ST囊胚分化略有延迟导致DNA甲基化略高,属于正常现象。

7d03fdb8047946dca4970e550da781de~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5489989&x-signature=XG6cIjDCFTyZYv%2B%2FRnwFfTTqI4Q%3D

最后,他们用基因检测结果比较方法,识别非整倍体细胞情况。

数据显示,ST囊胚中非整倍体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例为22.7%对17.0%,二者几乎相当。这表明,ST操作不会增加囊胚中非整倍体细胞的百分比。

b3bd4f636c874c178d6059cf779ead55~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5489989&x-signature=hr9rYaAJqCfAyepC0N71CYfs%2Fvc%3D

该项成果已经发表在Plos Biology上,且引来多方关注。

哥大干细胞生物学家Dietrich Egli对该成果表达了认可,他说,这是对该疗法安全性的首次综合研究,从中也产出了不少高质量的数据记录。

但另一位来自西湖大学的线粒体生物学家提出不同看法,这位研究者认为,该疗法长期影响尚不清楚,且未来,母体线粒体DNA比例可能会随着细胞发育而增加,导致后代仍会患上线粒体疾病。

合作团队介绍

本文由两家单位团队合作完成。

其一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汤富酬教授团队。

其个人页面显示,汤教授本科毕业于北大遗传学,2003年于北大获细胞生物学博士。

2017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任教授。曾获2015、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等荣誉。

其二,是解放军总医院妇产医学部商微所带领的课题组。

公开资料显示,商微医生主要擅长辅助生殖技术、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卵巢功能减退门诊”,尤其擅长卵巢低反应患者的方案个体化治疗。

参考链接: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2792-8
[2]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3001741
[3]https://news.pku.edu.cn/jxky/1e1a2448fd9b4b42b35ef9cdbe937671.htm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