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商汤“发车”,此路不通?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2489079719590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商汤“发车”,此路不通?

科技新知·2022-09-21 12:40
人工智能先天具有“局限性”,商汤难逃此命运。
v2_0ccc77b4f31e4dc5bb975d533adf8825_img_000

商汤会跌成仙股吗?

此前,6月末因“解禁”引起股价暴跌,商汤当日收盘股价跌幅46.77%,报3.13港元。因此,有不少股民发出上述疑问。

如今,这样的担忧正在演变为现实。长时间的股价下探后,港股商汤跌至2港元创下历史新低,且并无明显拉升的趋势。同花顺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30日上市至今176个交易日,商汤累计跌幅近50%。

v2_45ef2a9b54274941a26ee76f73c7a325_img_000

一般情况下,公司股价是反映经营情况的晴雨表,也是判断其好坏的一个指标。商汤的“腰斩”表明了业务基本面,同样与其近段时间的一系列动作有关。

今年8月,商汤大张旗鼓地发布了其首个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一款名为“元萝卜SenseRobot”的AI下棋机器人,随后被业界群嘲为“伪需求”。截止目前,在部分电商平台显示销量堪堪数百件。

不久后,商汤科技发布半年报,实现营收14.2亿元,同比下滑14.3%,较市场预期下降26%,作为核心业务的智慧商业与智慧城市表现不佳。其股价也受此影响。

“救市”动作一计不成,一计又起。从近期的动作来看,商汤又企图把宝押在智能汽车业务上。

据《晚点LatePost》获悉,商汤调整了其核心业务部门智慧城市事业群,约有500人离职。另一边,商汤正在加码智能汽车业务,一季度,智能汽车业务从移动智能事业群中独立为一个新的事业群。

当下,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已成必然趋势。以人工智能技术傍身的商汤,眼馋风口红利可以理解,但从中分一杯羹的野心又能否如愿?

旧业疲软,寻找新故事

商汤的安防基本盘正在悄然瓦解。商汤的业务主要分为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前二者是两大主力收入来源,合计贡献了87.3%(2021年收入占比)的营收。

这两大业务本质上就属于安防市场,而这个容量有限的赛道,早已经变成了一片红海。

根据商汤最新财报显示,智慧商业收入同比下降12%至人民币5.68亿元,客户数量同比下降19%至512家;智慧城市收入同比下降45%至人民币4.34亿元,覆盖的城市数量增加到155个,平均各城市收入同比下降58%至人民币280万元。

v2_06457f01cb90448daccd240f3097d1b0_img_000

与上一年同期的营收对比或许更为直观。今年上半年,商汤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收入占比分别为40.2%、30.7%,去年同期则分别为39.2%、47.6%,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的收入贡献率由86.8%下降至70.9%。

财报中,商汤将两大业务收入下降解释为,由于疫情的冲击,智慧商业板块的部分客户未能按原定计划完成产品的交付部署,导致部分销售收入确认延后;以及导致部分省市原定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度延后。

但可以看到,作为安防龙头企业之一的海康威视,其半年报显示,公共服务事业群PBG实现营收69.75亿元,同比下降1.40%。同样由于疫情期间较多地方政府将主要精力投入在防控上,项目推进较慢,同行海康的收入下滑却小得多。

其实不难理解,现如今,整个AI行业的进入门槛大幅降低,技术越发普及,在商业落地上,各家厂商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

而此前安防领域内的老牌玩家,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不断补齐自身的短板,和这些在渠道、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传统软硬件厂商相比,AI公司的算法优势反而被削弱。近期各家的半年报数据,已经反映了上述趋势。

对此,商汤免不了有选择地转移业务重心。

《晚点LatePost》披露,商汤先是调整了其核心业务部门智慧城市事业群。此轮调整前,商汤总人数接近6000人,其中智慧城市事业群总人数超过2000人,目前已约有500人离职。也有网友透露称,智慧城市事业群作为此次裁员重灾区,裁员比例高达50%。

另一方面,商汤智能汽车业务仍在招聘,并在内部开放了转岗机会,要求申请者有自动驾驶等汽车相关经验。目前商汤智能汽车事业群已有超1000名员工。

商汤此举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从此次财报上看,智能汽车收入同比增长16%至人民币1.84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9%,相较于2021年全年的4%占比有较大提升;智能汽车板块服务客户数20个,同比上升54%,单客户收入提高11%,可以说有较大上涨空间。

现阶段,在“AI四小龙”中,商汤科技涉及的业务线最为广泛。此前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已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布局,业务涵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物业、智慧通行、智慧文旅、智能汽车以及教育、医疗、遥感、广电、商业、工业、金融等多个行业。

如今加码智能汽车赛道,起码看着比之前面向C端的下棋机器人产品,要靠谱得多。

想“发车”?不太容易

商汤最早于2016年,通过与本田的合作,正式入局汽车领域。

2017年12月7日,Honda(本田)的研发子公司——株式会社本田研究所,宣布与商汤科技签订了为期5年的联合研发协议,专项研究自动驾驶技术。

此后,市场上关于商汤在汽车领域的声量逐年渐消。直到2021年之后,智能汽车行业备受关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被质疑“蹭热点”的商汤,随即推出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SenseAuto绝影。

v2_9b85f7f7fca443cc9bcfd6cc0a7e8c78_img_000

有一个有趣的相关统计:在今年3月公布的2021年报中,商汤科技一共提到智能汽车18次,智慧商业、智慧生活分别仅为14次和11次,可见期待之高。

此前在2021年7月7日,商汤科技推出了智能车舱和智能驾驶产品,智能车舱产品包括人脸识别认证、驾驶员分析系统、手势识别、DMS后装软硬件一体化方案等;智能驾驶包括ADAS系统、L4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

可以看到,在汽车智能化要素上,商汤从智能座舱到ADAS辅助驾驶,再到L4高阶自动驾驶,几乎涉猎了整个电动汽车智能化下半场所有环节。从技术路径来看,商汤也对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各有关注。

可问题是,业务大而全的商汤科技能否做到广而精?

面对产业链中做精做专的蘑菇车联、小马智行等独角兽公司,以及有着产业影响力的百度、华为等大厂的夹击,商汤想在智能汽车领域开拓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近期,商汤又把目光聚焦于车路协同领域。在2022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SenseAuto V2X商汤绝影车路协同平台。

所谓车路协同,是将车与车、车与路的信息相互联通,由智能车辆、智能道路两大关键部分组成。理论上,当车路协同感知、协同决策控制达到一定能力水平时,车辆就可以在所有时间、所有道路环境安全行驶。

现阶段,车路协同领域逐渐被关注,全国的车路协同示范区已经超过40个。亿欧智库预测,2030年中国车路协同市场规模将达到4960亿元。

这波风口已经有不少企业投身其中,比如一些此前在技术领域薄弱、急于输血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公司。典型的有蘑菇车联,早先实际上是一家车联网公司。

自蘑菇车联“转身”之后,公开资料显示,在2022年的1月、7月和8月,先后和云南省大理市、四川省天府新区、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和北京市通州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落地项目金额分别为10亿元、30亿元、20亿元和16亿元,累计合同金额超80亿元。这足以让四处开工的AI企业眼红。

不过,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国内的车路协同更多是以试点的形式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像蘑菇车联这样的车路协同参与者能够获取相应的商业效益,随着更多项目落地,当地政企参与方也会愈加清醒。

并且,车路协同的落地还需要面临责任归属、法律法规、道德维度、市场监管、成本分摊、价值分配、商业保险等诸多复杂因素,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技术范畴。

对于商汤而言,智能汽车可是一个烧钱的游戏。因此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就商汤科技目前的基本面,能否支撑智能汽车业务开花结果?

写在最后

盯上智能汽车的人工智能企业不只商汤。

同样是在2022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I四小龙”中的云从科技也展示了其最新的AI领域布局——人工智能人机协同系统CWOS构建车路城一体化大脑。

今年,云从宣布拓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并在车路城协同开放平台、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硬件系统核心技术研发、智能座舱等方向重点发力。单从业务上看,这和商汤科技属于严重“撞车”。

不仅如此,去年对外公布终止科创板IPO后,“AI四小龙”中的依图科技也开始瞄准投资火热的自动驾驶赛道,目前已设立上海依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可见,在汽车领域,无论是车内的智能交互还是整车的自动驾驶,都是国内AI企业接下来重点发力的方向。对于AI企业来说,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也是未来不可或缺的市场。

可以感受到的是,“知根知底”的依图和云从入场,无形中给商汤添加了压力。再加上综合实力更强的科技巨头,商汤后续将面对的挑战更是难以想象。

此前,「科技新知」在《商汤扯下AI行业遮羞布》一文提到过,人工智能先天具有“局限性”:AI通用技术本身并无商业价值,AI公司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将自己研发的AI技术落地到客户场景中,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

而这就意味着,当AI公司必须进入到一个与产业结合的市场,事实上也进入到一个由原本产业中的巨头所主导的领域。AI公司在拓客的同时将面临不断补齐AI能力的竞争对手,且后者在产业链上下游更具优势。

显然,对于商汤而言,现在安防等领域的赋能发展到瓶颈阶段,需要第二条增长曲线,此次加码智能汽车就基于此。但怕就怕的是,最终仍旧难逃“局限性”的命运。

参考资料:

晚点LatePost《商汤收缩安防业务团队、汽车业务仍扩张》

亿欧网《这个十万亿市场,谁都想来分杯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ID:kejixinzhi),作者:樟稻,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