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英伟达带着它的“雷神之锤”来了,2000TOPS算力先锤高通?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2500259264768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英伟达带着它的“雷神之锤”来了,2000TOPS算力先锤高通?

品玩·2022-09-21 12:57
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合二为一
v2_d8a3c6fbb2e6419a815197983fc9bb1b_img_png

“较上代产品提升XX%”

这样的宣传语,小到牙膏,大到汽车,可能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商品迭代上。而这次,英伟达竟然将新产品和另一款未上市的“准新产品”做比较。

说得直白点,就是英伟达自己卷了自己。

在去年的GTC2021上,英伟达发布了NVIDIA DRIVE Atlan,一款算力高达1000TOPS的AI处理器,预计将于2024年正式生产,2025年上车。

v2_9666db1d0e9d44eea947a8fd3e75943e_img_000

DRIVE Thor 图源:英伟达

只不过,2022年都还没过完,英伟达就进行了自我否定。在昨晚的GTC2022上,黄仁勋宣布,Atlan不再是第一了,全新的Thor芯片,将以2000TOPS的算力,成为自动驾驶芯片中的新一哥。

当然,英伟达在汽车领域的野心,也不仅仅是一家“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而是掌管整辆车。

一芯多用时代,或许快到了

智能汽车的集成化水平,将会越来越高。更高的集成度不仅能优化体验,还能降低整车制造成本。据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显示,域控制为智能座舱发展的关键。今后,智能座舱域将会与智能驾驶域相结合,最终,车载中央计算机将会进一步整合车内计算芯片。

v2_df61759f2a1041f982f4272c9b920b36_img_000

图源:罗兰贝格

Thor的定位,则顺应了这一点。它并不只是自动驾驶芯片。集成超高算力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服务整辆车的AI计算。可取代停车、自动驾驶及主动安全、驾驶员/乘客监控系统、摄像头监控系统以及娱乐系统等多领域的芯片。

v2_242ef0becee9408eb9acd32faa6f39ca_img_000

图源:英伟达

事实上,自Orin芯片开始,英伟达就已经公布了“一芯多用”的计划。即便Orin X芯片已经上车近一年时间,为何车企还是把它只当成驾驶自动化的芯片来用?

品驾认为原因或在以下四点,第一,算力方面,254TOPS的算力甚至还不够满足驾驶自动化近期或中远期的算力需求,部分产品为了满足大算力需求,还要搭载多颗Orin X芯片,自然没有富余来分享给其他领域;第二,软件能力方面,目前各家车企或还不具备成熟的域整合方案,芯片能力即便到位,也需要等软件能力跟上;第三,安全方面,虽然Orin芯片的设计符合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国际标准,拥有安全岛设计,但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满足自动驾驶与其他领域的安全隔离,还需要时间来考证;第四,座舱方面,高通凭借其在移动设备领域多年的积累,已经在座舱芯片市场上占据大半江山,此外,在这样先发制人的优势下,目前消费者已经形成对于高通座舱芯片的认知与认可,英伟达想要进入该领域,存在一定困难。

Thor芯片则继承了该系列芯片的绝大多数优势,并进行史诗级提升。“一芯多用”的必要条件,是该芯片必须支持多个系统。Orin与Thor均支持Linux、QNX和Android。通常,车辆的娱乐信息系统会使用Android,但涉及驾驶安全的仪表、控制等部分则会使用稳定性更高的Linux系统。以理想ONE为例,该车型车机娱乐系统采用了高通骁龙820A芯片与Android底层系统,但仪表屏则采用了Linux与德州仪器J6芯片,从而达到“分而治之”的效果,来确保安全。

v2_1dc71df81ed845e7be47f687765b3cfa_img_000

GTC2021 图源:英伟达

算力方面,英伟达表示,由于更复杂的AI模型,更多数量、更高分辨率的传感器上车,对于算力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因此,这款芯片的算力将会达到2000TOPS以上,并且具备灵活的分配方案。自然可以将这2000TOPS与2000TFLOPs全部供自动驾驶使用,也可以分出一部分给车机与座舱使用。

安全方面,Thor的多计算域隔离可提供并发的、对时间敏感的多进程无间断进行。由于目前还不清楚该芯片的具体设计,但如果考虑到一芯多用所涉及的安全问题,该芯片应当具备硬隔离的方案。

v2_07e0a153f82b4e22a7733969ae68109b_img_000

NXP i.MX 8 QM采用硬件分区 图源:恩智浦

DRIVE Thor将于2025年开始量产,而首发品牌则是极氪。也就是说,或许到了2025年,我们将有望看到集成度更上一层楼的智能汽车。

在硬件之外,英伟达的软件水平同样在线。

在“元宇宙”里训练自动驾驶

英伟达的另一个优势,则是在软件。不少车企以及自动驾驶公司都要走“全栈自研”的路线。对于这些初创公司来说,想要在钱烧完之前将自动驾驶落地,在开发上需要更迅速。而英伟达则同样提供软件上的服务。

NVIDIA DRIVE可提供多种软件支持,例如NVIDIA DRIVE SDK提供了自动驾驶所需的构建块和算法堆栈,其包含DRIVE OS、DriveWorks、DRIVE AV等多个部分。而在昨晚的GTC2022上,英伟达着重介绍了Drive Sim。

一项名为Neural Reconstruction Engine(神经再造引擎)的AI工作流为Drive Sim提供了新支持。通常情况下,为自动驾驶创建虚拟训练场景费时费力,且场景十分有限,并不能达到充分训练的目的。但通过这项新技术,只需上路采集一次信息,便可根据传感器数据对路上的人、车、物等信息进行采集,并在几分钟内重建完整的数字孪生

v2_3799ea45450f45cbac56becf6186f85e_img_000

图源:英伟达

在模拟场景下,这套系统可生成多种极端场景(如鬼探头),搭配Drive Map,开发者可生成一套想要的训练路线及场景。

通俗来说,以前需要上路获取大量数据的自动驾驶训练,现在在“元宇宙”里练就行了。

Drive Sim还可实现实时硬件在环,并生成实时雷达模拟数据以及实时多传感器模拟数据,可以说与真实训练相差无几。

v2_8e46f9c21a234ca690b48b8367ce09de_img_000

图源:英伟达

而这套技术的背后,是英伟达的Omniverse在做支持。Omniverse是英伟达开发的实时图形协作平台,可生成数字仿真,来实现3D设计协作等功能。去年GTC上,15秒钟左右的“虚拟黄仁勋”曾引发热议,完全以假乱真的效果也是出自Omniverse平台。

v2_8a268356824340c2b3f081fdc65dbdb0_img_000

GTC2021上的“虚拟黄仁勋” 图源:英伟达

竞争更加激烈,芯片大战一触即发

一个产业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从分散到集成,而智能车领域目前正在经历这条路。从传统时代走向智能车时代的初期,随着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扩大,车辆所需的MCU会急速上涨。但发展到下一阶段后,MCU的数量则会进入下降阶段,逐渐被能力更高的SoC取代。甚至车机芯片与自动驾驶芯片都会合二为一。

本来或许能在车上互不干涉的高通与英伟达,也必将成为敌人。近年来,高通也在车机之外的领域发布了骁龙数字底盘以及自动驾驶芯片。大厂的竞争况且如此,一些小厂的路恐怕要更难走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驾”(ID:Ping-Drive),作者:JimmyMa,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