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事管理的第一步,组织数字化的一大步|数字时氪 组织升级ToB下午茶》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1774368262528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人事管理的第一步,组织数字化的一大步|数字时氪 组织升级ToB下午茶》

数字时氪·2022-09-16 12:30
人事合一,组织内功升级

毋庸置疑,疫情大大加速了办公的线上化趋势。

无论在传统产业还是新兴    科技行业,更多企业开始线上沟通协作,在线消息、云文档、线上会议等工具的广泛应用,让每个员工不再是单机工作,在线沟通协作已是不可逆的趋势。

当各种不同的业务场景都从线下搬到线上时,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也正面临着迫切的线上化需求。

从人事档案到人资审批,传统线下流程的复杂低效已远远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然而,当不少企业尝试了人力资源的专业软件时,管理者需要花很多时间理解系统中的各人资模块,才能找到想要的信息和对应动作。

观察到这些实际痛点,飞书决定在「做业务」的基础上,把「管人才」融合进来。

飞书People应运而生。

作为一款在飞书沟通协作平台上的人力资源SaaS软件,飞书People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集成打通了飞书OKR、人事、招聘、绩效等原本独立的人力模块,与消息、在线文档、在线会议等飞书Office工具结合。从一开始就更接近管理者的全视角,而不是仅解决传统HR事务中的某个效率问题,飞书People正在给组织管理带来全新的可能。

9月7日,36氪旗下数字时氪发展中心联合飞书,在杭州举办了一场《「人事合一」助力企业组织升级》的ToB下午茶活动,邀请到了飞书产品副总裁李诚和飞书产品管理咨询与实践专家华毅,以及来自企业的英诺森的首席运营官Jennifer Tang,极熵科技的HRVP周海燕,朗镜科技(Trax中国)的HRVP张津瑞,一同分享和交流了数字化时代,管理者如何从人才管理的全流程视角出发,帮助企业进行组织升级。

v2_1289fa7801b241a799e05aa81155423d_img_jpeg

「人事合一」TOB 下午茶

01 怎么招好人

招聘一直是HR(Human Resources 人力资源从业者)最为感到头疼的一项工作。海量的候选人数据和复杂的招聘流程,让HR和管理者在评估与筛选人才时,总是缺乏充足的时间与信息,甚至彻底「困在系统里」。

在全球化时代,招聘更加考验着企业「识人」的能力。

英诺森作为一家立足中国本土,但业务辐射国际的企业,在招聘方面就曾面临过许多挑战。为出海业务招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理解当地本土环境和市场,也要理解公司自身的业务需求。这样复合型的人才难觅,更不容易选择一家创业公司,找到了就要面临留不下来的问题。

为此,英诺森提出了「全球人才供应链」的概念,希望人才可以像供应链一样,有补给、库存、转运等一系列流动的方式。在「供应链」概念下,公司推出一项政策,即满足一定条件,就会将其推给康奈尔大学联合EMBA等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积累优秀人才,也能把先进的理念沉淀下来。

在朗镜科技(Trax中国),也曾经遇到招了一堆人进入公司,却始终做不好业务的问题。

公司提出了一套「前置化」的方法论,也就是在招聘前,先拉上用人部门的负责人和关联紧密的上下游部门一起去探讨——第一,为什么要招这个人?对这个人力的需求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如果是短期需求,能不能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或短期激励等方式来提高人效?第二,如果是长期需求,就要理清这个人能带来的主要贡献和对上下游的关键产出是什么?

用这样一套方法论来做招聘后,据朗镜科技(Trax中国)的HRVP张津瑞介绍,九月就已基本达成了今年预计的业务增长目标,且成本还比预算降低了35%,预估到年底会降低40%。除了效率的增长,公司也在招聘环节有了隐形的收获。对于一线业务领导来说,每当新招进一个人或替换一个人的时候,都会再做一次人员复盘,更加清楚地了解当下用人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打通了上下游部门的联系,对「招人」这件事更清晰。

招聘中更普遍的问题,还是工具与应用的错配。

对于产品副总裁李诚而言,招聘的问题也许更加棘手。经历了公司从4000人到11万人的扩张,面试和简历几乎是一个平台级别的数据量。

工具的作用在海量数据中更加凸显。

第一,毫无疑问,HR的工作量将大幅减少。找简历、预约面试、催面试官写面评、回顾招聘的漏斗分析……这些工作都通过工具和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更容易可以看到招聘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第二,解放出了HR的双手,更多有价值的前置工作才能被完成。了解部门用人需求、清楚候选人画像,并通过结构化的面试流程和问题,补齐了新面试官的基本能力,通过定期的面试回顾和数据复盘,不断改进面试的过程和科学性。

第三,招聘过程的改进也会提升候选人的体验。线上系统提前预定好面试官的日历、会议室,不用线下来回奔波,面试的沟通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那么,真正高效精准的面试究竟是怎样的?

飞书产品管理咨询与实践专家华毅从自己N轮面试经历出发,发现工具解决的不仅是效率问题,更帮助挖掘和识别有效信息。

很多公司的面试提问重复率很高,自我介绍、最成功的项目,候选人靠一套叙事可以用在七八轮的面试中。而飞书People的面试空间里,面试官可以在一张信息卡上了解候选人的全部信息,甚至包括之前每轮面试聊了什么问题。这样,面试官可以发展新问题,立足于之前的基础上深挖洞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有效地识别优秀人才。

02 怎么用好人、激励好人

招到了人,如何让人在公司中真正发挥价值,也是一个重要命题。

「人是靠激励出来的,不是被管出来的」,极熵科技的HRVP周海燕认为,组织是一片土壤,要发挥人的创造性,首先就要培养出适宜生长的环境。

在极熵科技,公司首先会给新的职位确定好职责和目标。通过HR部门和用人部门的不断沟通和工作,逐渐找到职责中不清晰、有冲突的地方,从员工的工作困惑中改进,完善对该岗位用人的认知。其次,完善的报酬体系、奖金制度还可以构建一个正向的用人循环。

最核心的还是企业价值观的实践。比如极熵科技推崇坦诚交流,让不同职级、团队的员工都能参与一部分业务发展,有更多的建议权和决定权,个人的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更多释放。

而在90后占比超过50%的英诺森,培养和帮助年轻人发展也被认为是企业的一部分社会责任。

英诺森的首席运营官Jennifer Tang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相比上一代职场新人,相比晋升,似乎更关注企业跟自身爱好和发展的契合。因此,英诺森会赋予新人更多的责任和任务,支持他们的想法和创意,「我们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搭建一个平台,让年轻人在这个平台上找寻到自己合适的风格,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管理者一般会选择能跟企业共同成长的年轻人作为主力军,再配合具有资深行业经验的人才。如何用好年轻人,李诚有一番体会。

首先,给年轻人树立他们认同的远大目标。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很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如果没有目标,很容易走上偏路。另一方面,从年轻员工的角度,Ta希望发展目标是清晰的,不仅要自己的目标被看见,也希望看见直属领导甚至公司CEO的目标。

第二,要给年轻人才机会。「比起给报酬来说,给机会更重要」,李诚发现,很多人说互联网的成熟业务不容易有机会做创新,其实是因为没有把机会给年轻人,让新的生力军来尝试。对年轻人来说,这或许也将成为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段性节点。

第三,科学合理地评价员工的绩效产出。过去「抽鞭子」式的KPI考核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自上而下地拆解了需要达成的目标,但每个人遇到的实际工作困难是不同的,中间的落差会让这样的考核方式越来越无法实现。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潜能」,若缺乏科学的绩效和激励机制,对于员工和组织都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飞书便是希望把「战略-目标」的拆解与日常的工作计划跟进,做成一个业务为主导的目标管理闭环。也就是在事后,根据不同专业和级别,针对其产出的贡献大小来评定业绩好坏。「考核什么就奖励什么」,这样可以把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脱钩,让激励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

03 OKR到底是什么?

当传统的绩效激励难以应对加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正在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OKR热的背后,就体现出业界应对时代变化的探索和尝试。

作为人力资源和组织效能的专家,华毅认为,绩效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不止局限于衡量员工的工作,更是在于帮助企业达到更好的业绩,创造价值。

KPI是精简的数字,回答的是企业要去到哪里、做什么;而OKR指出的是why和how,通过共创会、对齐会等方式,花更多时间产生对企业长期发展有意义的讨论。

「剪映」这款产品的诞生,就是OKR体系下的一次成功试验。

几年前,抖音产品OKR中的「O」,就是要提升抖音日活。当几万人的团队看到了这个目标,就有人开始思考,要让更多人愿意发视频、更容易发视频,不如就做一款支撑创作者体验的软件。看到目标,进入实践,结果是,这个产品后来成为了赛道里非常头部的产品。

可以看出,OKR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透明」。如果员工能在企业中获得足够多的信息,知道老板在想什么,知道组织的整体方向是什么,会自然形成一种外部信息的刺激,激发出更多潜能。这两件事一旦发生化学作用,会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和公司业务创新的双赢。

然而,作为一种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管理模式,OKR要在中国企业中应用,还面临很多实践中的难题。

比如,英诺森从一家发展变化比较快的创业公司视角提出困惑——顶层目标「O」应该如何稳住,对应的目标拆解和考核又该如何变化?

正在实践OKR体系的朗镜科技(Trax中国)则通过季度制定和月度回顾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朗镜科技(Trax中国)的HRVP张津瑞提到,当创业公司节奏变化比较快时,定期回顾和复盘数据,就能发现之前制定的目标是否存在问题;同时还要打破部门墙去做回顾,打通业务线、前中后台或同职级,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其他人在做什么,这样也能帮助梳理公司的整体业务线。

同样,在深耕能源行业的极熵科技,双碳目标下,正面临从SaaS产品到解决方案产品的转型,也因此带来了考核方式的调整。

战略会上,极熵科技将今年核心目标分解到主要战场,拆分出几个主要目标。这个过程中就使用了OKR作为衔接战略和落地的工具,量化出具体指标数据和协同部门,并从部门延伸到个人。

对于企业在OKR实践中的诸多困惑和误区,李诚有自己的沉淀。

首先,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个人的考核指标加总并不一定完全等于公司的目标,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

因此,目标管理的制定应该基于战略、基于业务,并不要过早地卷入绩效评价中。一旦涉及考核,从人性的角度就总会产生许多博弈的问题。比如,员工想要更好拿奖金,可能会将目标定得更保守;若外部环境变化,为了不影响激励收入,可能员工也不愿意改变目标。

其次,绩效管理要从事后评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目标达成。

当评价回归事情本身,要合理地判断一个人的业绩产出或决策,就应该让每一位管理者在评价团队的时候,都能尽可能掌握充分、完整、准确的信息。比如,将技术工程师的代码仓库链接发到绩效系统里,Ta的技术上级就可以通过代码质量更全面地评价产出。

同时,受限于每个人的判断力水平和人性善恶,校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硅谷的很多公司,一线管理者会投入很多管理时间一起做校准。他们把业绩判断的偏差拉出来,通过典型案例和参照,不断对齐业绩评价的标准。一来二去的讨论过程相当于把每个团队的人才盘点做了一遍,更清楚地掌握了人效情况,也培养了初阶管理者的绩效判断力。

OKR的实际赋能还有很多,核心仍是帮助企业弄清楚基于什么样的使命做事,当前最重要的目标和最优策略是什么,从而形成具体的项目和任务,推动整个组织的资源与行动都朝着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前进。就像被称为OKR之父的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说道,「指向不同的方向,最终的合力必然为零。但如果是让所有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奋进,那么就能实现效果的最大化了」。

04 未来,人在事先

数字化工具是把人和事连接起来的桥梁,不仅能提高不同场景下的工作效率,也通过人使用工具所产生的数据,反过来发现人才、激励人才,让人和事两者之间彼此促进。

从投递简历开始,包含招聘、评价、激励、培养的全周期管理中,人和事的相融不断深入。飞书CEO谢欣在2022春季飞书未来无限大会演讲中提到,「⻜书People能让管理者真正拥有人才管理的全景视⻆ 」。

飞书People树立的长期目标,就是让人才的价值最大化,让用人的难度最小化。这个长期目标将通过数字化工具的赋能,让所有的管理者和企业都能实现。

本文由「数字时氪」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采访供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